三国之人生忽入冀
繁体版

第六章 情报机构(1)

    当韩烁给父亲韩馥申请设立情报机构的时候,就得到了韩馥的强烈认同。

    因为来到冀州的这几天,就发现这个袁绍果然一点也不老实,私下里派人打造兵器、招募士卒。虽然自己也不反对他反抗董卓,但是卧榻之侧,有这么一个强兵富武的袁绍,自己这个此时保不齐哪天就被他杀了。所以他立马拍了几个从事去渤海郡监视袁绍。现在儿子韩烁想自己奏请设立监察机构,并且给自己介绍了其中的好处,让自己也感到兴奋。于是立马批准了韩烁的想法,并且给朱汉封了一个功曹从事的官职,让他辅助韩烁全权负责此事。

    “真是谢过将军。”此时的朱汉和韩烁走在邺城的街上,十分感激的对韩烁说道。

    “谢什么,这是先生自己凭能力得到的。”此时的韩烁和朱汉走在邺城的街道上,朝着城南的衙署而去,准备在衙署召见和选拔一些人才。

    策马走在邺城的街道上,韩烁观察着四周,这还是他第一次走出刺史府,观赏这东汉末年的风物。朱汉看着韩烁的眼光四处观瞧,知道对方并未仔细游览过邺城,于是主动介绍起来。“这邺城乃是魏郡治所,始立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近千年。”

    “邺城北临漳河,南有淇水中有洹水,正所谓“左孟门而右漳滏,前带河而后被山”,有山河之险。”

    “而邺城城池形五方,城池东北则为刺史府所在的邸府区,城南则为闾里,全城共有七门四十八坊。”

    “此刻我们就将要穿过城内分隔宫殿和闾里的司马门,去往衙署。”

    韩烁此时才想起历史上的邺城来,曹操将袁绍打败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的铜雀一只,觉得是吉兆,于是在邺城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后来南下攻打东吴的时候,甚至还有传言曹操好人妻,要铜雀春深锁二桥呢。想到这里,韩烁不禁因为曹操的魏武遗风、特殊癖好而猥琐的笑了起来。朱汉看着旁边莫名其妙的小韩将军,也只当是被砸了之后的后遗症,便不再过多言语。很快,他们就到了邺城的衙署。

    衙署便是邺城一城的治所所在,虽然冀州治所也是邺城,衙署也有其办公地点,但是城北有邸府区,韩馥又不喜欢处理政务,所以刺史一行多在邸府区。此时他们来到衙署西南方向,这里有个不大不小的广场,是邺城内狱前的校场,此时场上已经聚集了一排人。

    “这就是你找的人?”韩烁看着场上的人,问朱汉道。

    “没错,按照将军的意思,整个情报部门分为三部分:校、间、民三部分。其中前两个正如我跟将军说的,分管监察和间谍之事,校掌管内部;间处理外部。民则是专管财政,明里统筹整个机构的财政,暗里管理商贾、走卒等民间势力。这还是受将军的影响,下官才想到的。”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听着朱汉的恭维,韩烁也感到十分的舒爽,接下来的的选拔也十分的热闹有趣。

    首先选拔的是校部的人,这一部分以后主要用来纠举吏民以及进行间谍的防范,其内容和郡城负责缉捕守卫的贼曹功能类似,所以这些人的选拔范围主要是邺城的督贼曹、贼曹以及游缴,而这些人,其实已经被朱汉事先筛选过一遍了,所以很快便选出了二十名忠良可信之人,充实了校部。

    接下来便是选拔民部的人,民部在韩烁的设想中涉及商、民、吏等多方面,需要的才能也比较特殊,所以这一部分的人选就比较复杂。

    “大人,虽说这些百姓不如士族儒士来得圣智仁义,但下官也已经努力挑选出其中轻身守信、沈审紧密之人了,又兼有一技之长之人,都可被我们所用。”说着朱汉便让一位典事呈上了一册文书,上面详细的写着在场之人。

    韩烁一点点的看着文册,发现里面不仅有各行各业的百姓,也还有许多“奇人”:比如能听懂鸟兽语的方士管平,能飞檐走壁、善使飞爪的飞贼王四,能够易容的裘默,精通数算的齐淮,甚至还有几个会卜算相面的方士。

    其实其中有一些是韩烁授意朱汉留意的,比如韩烁本想培养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信鸽,便让朱汉寻找善于驯兽的人;他还想到传递信息可能需要密码暗语,于是就安排朱汉找精通数算的人;而飞贼,则是韩烁受志异小说影响,想着能不能有盗跖这一类的侠盗,回头盗个虎符什么的。当时朱汉听到韩烁天马行空的想法的时候,也是头冒冷汗,不过已经上了贼船,也只能到处去找这一类的人才。

    “韩将军真是孟尝君一类的人物,也只有您能用好这么多人能人异士。”朱汉虽然找的辛苦,但是此时也还是恭维着韩馥。

    韩烁此刻却指着典册上的一些人名、疑惑的问道:“朱先生,这算命的有什么用啊。”他作为一个未来人,看到术士这类人,其实还是很怀疑的。

    “大人您有所不知,越是乱世,异端邪说就越令人信服,卜算之流也就越有用。像黄巾贼众便是靠着传播天书在民间大行其道,士大夫公卿之中也有不少信的人。我们可以借助这些人,在敌国传播谣言,或者凭借我们的情报,让这些人打入到敌人内部,起到不凡的效果。这也是受您奇人奇用想法的影响,才然在下想到这一点的。”

    韩烁也觉得有道理,于是也不多说,继续看着典册。然后在朱汉的辅助下,在一群人中寻了一些有用的人,加入到了民部当中。

    “朱大人,这民部你可先在刺史府援请部分财货,用来运营,后续要尽量靠他们自己的经营脱衣对我们的依赖,这样更加独立,也更不容易被敌人发觉。”韩烁边想着可能出问题的地方,边对朱汉交代着,朱汉也应着,他越来越发现这个小韩将军,虽然思想天马行空了点,但是眼光却也十分独到和长远。

    “对了,继续选拔间部吧。”

    “大人,这间部我们计划走的是上层路线,所以不在今天简拔。”朱汉看了看韩烁,韩烁并没有对他的话有任何看法,一双深邃的眼睛看不出任何想法,于是朱汉又继续说道:“在下官的设想中,间部者,需要专人专用,且要求要高,才能有奇效。”

    韩烁此时才有些好奇的问道:“什么叫专人专用啊。”

    “就是对不同的敌人,针对对方的弱点,制定不同的标准。”

    “哦?那...如果对付袁绍呢。”

    朱汉早就知道韩氏父子的担心,于是自信的答道:“这袁绍此时名震海内,响应者云集,但是据我所知,袁绍所信之人如郭图、许攸,皆为豫州人士,而其他人则少有提拔。所以若想打入袁绍内部,还需要将军找可信的汝颖名士前去投奔,才容易获得信任。”

    “汝颖名士?”韩烁想到自己的韩氏也是颍川大族,韩馥也说过,和他一同视事地方的清流,也都是汝颖名士,而这袁绍更是来自于汝颖望族之首的袁氏,此时袁绍身边的谋士也都是汝颖名士。看来这东汉末年,颍川汝南的的名人还真是遍地走啊。

    “这汝颖士族之名,真的那么重要吗。”

    “那是自然,自古以来血浓于水,地方势力互相之间则更有认同感。这袁氏豪族之首,门生故吏遍地,任用豫州之人在正常不过了。”

    听到什么察举制、豪族,韩烁不禁回忆起了自己学过的各种历史,如果没错的话,后面还要曹操实行九品中正制,一直延续到隋朝,才有科举的出现。所以能在朝堂或者仕途崭露头角的,还是豪族大户居多。以及后来的刘备、曹操,基本都算是有一定出身的。

    “还好穿越到了韩烁身上,要是穿越到普通人身上,别说当什么枭雄了,活下去看来都难。”韩烁心里这样想着,不禁涌起一阵悲凉之感。

    “混蛋,你们放开我。”谁知远处的一阵喧闹声,打断了韩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