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飞翔
繁体版

第一百三十一章 你可以创造不凡

    手机听筒紧紧地贴在李永涛的脸上,资维强的每一句话他都听得非常清楚。

    “当然了,你个人的待遇我们也考虑过了,你是为厂里作出过贡献的工程师,攻克过许多技术难题,给咱们捧回过沉甸甸的奖杯,捍卫了广泰在全行业技术研发的地位。”资维强说,“这次,市国资委通过了我们在实施‘工业强市’和‘人才兴业’方面的一系列方案,对企业薪酬作出了重大改革,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召开党代会和全厂职工代表大会,准备让你进入厂里高管序列,年薪30万元。你在黄牛能挣到这个数字吗?”

    “不,不能。”李永涛说。

    “别的不说,就冲着30万年薪你也应该赶紧回来。这几天我天天看手机,在等你的回复,可你倒好,像个没事的人似的。永涛,这回其他职工我没关心,具体事情都是由服务站办的,但唯独你是我要亲自盯着的人,你别再犯倔脾气,别像当时离厂时那样给我耍个性,玩悲壮。”资维强说,“虽说在‘工业强国’和‘一带一路’的大形势下厂里完成了扭亏增盈,找到了通往未来的快车道,但你应该知道,在工业制造的道路上从来就有拦路虎,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拦路虎——那就是技术攻关,技术攻关永无止境啊。”

    李永涛依旧认真地听着,不由得想起当年被抽调到厂技改办进行设备评估的往事,还有在自己举步维艰、无米下锅的时候,是资维强将银行卡给他送到了小区门口。

    “咱们和出口重型机械的厂家签了供应轴承的订单,而且都是非标轴承和精密轴承。这里面还会遇到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我现在要操心全厂方方面面的事情,也不可能专门去搞技术研发。我的意思是你赶紧回来,带领我们即将从全国引进的技术研发人员,组建产品研发部搞技术开发。厂党委会已经再三明确并形成了共识:从今往后不管谁当这个厂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绝不动摇,要把‘人才兴业’作为长期战略,聚精会神搞好锻造、热处理和磨加工三个核心工艺流程,不断研发全国领先的新产品。”资维强说,“快回来吧,时不我待!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资厂长,我,我得考虑考虑……”李永涛犹犹豫豫地说。

    “永涛,干大事就要当即立断!我不是给你说过了吗?直接回厂,其他事我替你考虑。”资维强意识到自己有些武断,赶紧把语气变得柔和了一些,“好吧,你尽快,时间就是效率,广泰可等不起啊。”

    两天后,李永涛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资维强的手机,说他不想回厂,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他要继续在黄牛干下去。

    “什么?黄牛!黄牛跟广泰比就是一只蚂蚁!一个造压面机的算什么企业?造这玩意有什么前途?你不是飞机打苍蝇——大材小用吗?”这样的答复让资维强大跌眼镜,“永涛啊,我说你咋就是个一根筋啊?放着大厂你不来,30万年薪你不拿,为啥偏偏要待在那个破地方浪费生命?糟蹋一身的才华?再说,你已经不年轻了,你总得为自己的将来做点打算吧。”

    “资厂长,您别生气,这是我欠黄牛的。”李永涛说。

    “欠黄牛的?你靠你的劳动领他们的工资,谁欠谁?你是广泰培养出来的工程师,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道理你总知道吧?现在厂里一大批订单压在手里,还有许多技术需要攻关,你居然撂起挑子?永涛,不是我说你,你想想,做人是不是要讲知恩图报?我一直敬重你,是因为你在我心目中是个英雄。”

    “英雄?”

    “是啊。你是技术英雄!你刚进厂没几年,就在属于你的时间轴上捧回了‘紫华技术进步奖’,这在厂里年轻一代工程师中少之又少。现在,属于你的时间轴已经到来,你凭着你的踏实、严谨和勤奋,一定会续写英雄传奇,广泰的功劳簿上也一定会写上‘李永涛’的名字,你会被写进广泰的厂史。什么是建功立业?这就是!永涛,你生而平凡,但可以创造不凡。啊。”

    资维强的一番话说的李永涛热血沸腾,但这个问题他反复想过了无数次,他不能回广泰,他不能撇下黄牛。因为金哲明的夙愿还没有完成,刚刚搬迁到陆南工业园的黄牛还处于非常严峻的时刻,“刘关张”的组合已经痛失金哲明,在这个时候他绝对不能离开龚阳。

    “资厂长,您说的我都懂,可是我,我……”李永涛吞吞吐吐,可拒绝话,他又再说不出口。

    “你咋越来越婆婆妈妈了?好了好了,秘书已经给我示意了好几次,工信局和国资委的领导都到会场了,我得先去开这个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会,你再想想,想好了给个准话。”资维强挂断了电话。

    李永涛后悔刚才没有把不想回广泰的想法清晰、明确、果断地说出来,明明已经想好的答案,可怎么又说不出口?他一屁股坐在办公室的靠背椅上,轻轻闭上了眼睛。

    资维强的影子还没有从李永涛的脑海里消失,金哲明的影子就又浮现在眼前。他们两个在李永涛脑海里迅速地切换着,这种令他左右为难的抉择在激烈地打架,他都要崩溃了,像融化的冰块一样在一点点在开裂、断裂、撕裂。

    超市安排何秀英和戚珍美两个轮换休息,每人每周休一天,她们休息时会安排其他人临时替班。

    一连上了六天班,何秀英筋疲力尽,她一倒在床上就呼呼睡着了,直到第二天上午11点才能醒了过来。

    去超市上班后,她就再也没有见过邻居姜天顺。他依旧是凌晨5点去“责任田”,中午回来休息、吃饭,再去扫第二遍地,晚上扫完第三遍地回来时,也正是人们吃完晚饭的时候。而何秀英打工的超市是早上10点营业,9点多她离开房间时姜天顺还没回来,晚上10点下班后,他的房间已经熄了灯,为了保证第二天凌晨准时到岗,早睡早起的习惯他养成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