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大唐:开局套李二拉犁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三位皇子的表现

    在李承乾回答完毕之后,李世民不置可否,而是看向李泰问道:“青雀,你有何策?”

    李世民是非常喜欢这个儿子的。

    李承乾为嫡长子,为太子。

    李泰为李世民第四子,也是嫡子。

    而李恪为李世民第三子,庶出。

    论年龄,李恪才是哥哥。

    按次序,理应先问李恪才对,而李世民却是先问了李泰。

    在李世民询问李承乾的时候,李泰就在思考。

    李承乾回答完毕之后,李世民不置可否。

    但是李泰从其父皇脸上,看出了一丝不满。

    很显然,李承乾的答案,并不能让父皇满意。

    既然如此,那就必须要回答一个和李承乾不同的答案了。

    略加思索,李泰说道:“父皇,儿臣会在东突厥之中,选出一人封其为可汗。并且厚待其部落。他们自然会感念我大唐之恩德,从此甘为我大唐之附庸。”

    听到李泰的答案,李世民还有文武百官,不由越加的失望。

    这个答案,还不如太子李承乾呢。

    李承乾固然有其穷兵黩武的一面,但是至少还能威慑外敌一番。

    而李泰的策略呢?

    你活捉了人家的可汗,然后装作屁事都没有,还想让人家对你感恩戴德?

    中原王朝一直独尊儒术是没错,以儒家治国也是事实。

    但是无论哪一个朝代,从来就没有纯粹以儒家治国的。

    更何况,东突厥本就是异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世民仍然没有评价李泰的答案,而是看向李恪问道:

    “恪儿,不知你有何良策?”

    李恪心里早已经有了答案,根本不慌,他从容不迫地说道:

    “父皇,如果用常规之策的话,有两种处置方法。”

    “第一种,就是保全东突厥这个部落,保全他们的风俗习惯,将他们迁徙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第二种方法,就是讲他们整个部落,全部打散,将他们分散在河南等地。这样的话,用不多久,整个东突厥就将彻底消亡。”

    听到这里,李世民还有满朝文武,不由齐齐变色。

    也由不得他们不脸上变色。

    因为李恪所说的这两点,恰是满朝文武商议出来的两条针对东突厥的策略。

    其中第一条是中书令温彦博提出来的。

    第二条是魏征提出来的。

    这两条处置策略,各有优缺点。

    但是众人更倾向于第一个办法。

    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他们今天大约就会定下来了。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蜀王李恪,居然如此厉害。

    竟然一口就说出了他们商议出来的办法。

    难道蜀王,竟已贤明到如此地步了吗?

    不得不说,和太子和魏王李泰想比,蜀王李恪,真的是优秀的过分了啊。

    然而,李恪竟还没有说完。

    就听李恪继续说道:“不过,这两个办法,其实都乃治标不治本之策也。”

    听到这里,满朝文武,包括李世民在内,不由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

    你能想到我们满朝文武商议出来的办法也就罢了。

    没想到竟然还说我们想出的办法治标不治本?

    这就很过分了啊。

    李世民忍不住问道:“恪儿此言和解?为何治标不治本?”

    其实在整个过程中,李恪一直都在暗中观察李世民的反应。

    此时的他,越发的从容不迫。

    “父皇,草原游牧民族,素来为我中原王朝心腹大患,何也?”

    “一来是因为,游牧民族不懂耕种,他们纯靠畜牧为生。一旦畜牧出现问题,他们就不得不提起刀枪,到处掠夺才能活下去。”

    “这导致他们骑术精湛,悍不畏死。”

    “其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在于他们逐草而居,并没有固定的城池。我们攻打他们,需要耗费大量的粮草,还未必能找的到他们。”

    “打赢了,也没有多少收获。打输了,更是会损失惨重。”

    “因为对我们中原王朝来说,他们的牧场,完全是鸡肋,我们并不想去占据。”

    “就像是针对东突厥之策略,我们可以将东突厥族人全部迁徙出去,然而那片牧场,始终是在哪里的。”

    “没了东突厥,还有其他部落会占据那片牧场。”

    “那片牧场,就是一处温床,很快就会繁衍出新的游牧民族。因此,儿臣才说,此两策,治标不治本。”

    听到这里,李世民和文武百官,不由沉默起来。

    他们陷入到沉思之中。

    游牧民族之害,他们并不是没有想过。

    李恪所说种种,他们并不是没有思虑。

    然而,他们所思所想,竟是没有蜀王李恪总结的那么周全,那么全面,那么直指根源。

    不过,此时李世民、长孙无忌还有程咬金三人脸上,则是浮现出古怪之色。

    他们三人自然已经猜出。

    李恪所说的这些,肯定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必定是请教了苏先生无异。

    李世民倒是好奇,不知苏先生会有什么更好的处置办法。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由问道:“恪儿,不知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李恪从容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其实我们非但不要将东突厥族人迁徙出来。”

    “反而可以将我大唐百姓迁徙一部分过去,然后传授给东突厥族人如何耕种,时日已久,必可以教化他们……”

    李恪还没有说完,早被一人声色俱厉地制止。

    “荒唐!此事断然不可!蜀王莫非要资敌不成?”

    李恪转头看去,发现说话的是魏征。

    嗯,大概也只有性格火爆的魏征,会做出这种事情了。

    换成其他人的话,起码会等他把话说完。

    李恪不慌不忙地解释道:“魏公可知游牧民族的弱点是什么吗?”

    魏征一愣,然后忍不住问道:“是什么?”

    李恪微微一笑说道:“游牧民族强就强在一个游子,因为他们居无定所,难以寻觅。因此我们对他们发动战争,无论输赢,我们都将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

    “而游牧民族的弱点,就是让他们游不起来。我们迁徙一些唐人过去,教给他们如何耕种。”

    “一旦有了固定粮食收入,他们就会有了稳定的生活。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愿意去游牧吗?他们还愿意拿起刀枪和别人拼命吗?他们是天生就喜欢游牧吗?还是他们天生就喜欢拼命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