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大唐:开局套李二拉犁
繁体版

第四十九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李恪的话,让李世民还有文武百官,包括魏征在内,再次陷入到沉思之中。

    游牧民族身上,一直贴着弓马娴熟悍不畏死的标签。

    然而,他们真的是天生喜欢游荡,天生争强好胜的吗?

    说到底,其实还是受环境所迫。

    因为所处环境艰难恶劣,不掠夺不和人拼命,就要被饿死。

    与其自己被饿死,还不如掠夺别人而死。

    掠夺别人或许会死,但是不掠夺,则是一定会被饿死。

    而如果他们能够稳定下来,他们不用拼命也能填饱肚子呢?

    这样一来,他们还会如此悍不畏死吗?

    没有什么人,是天生不怕死的吧?

    众人的反应,让李恪十分满意,他接着说道:“一旦东突厥稳定下来,那么周围的部落,难道不会向他们学习如何耕种吗?”

    “只要操作的当,我相信,耕种技术很快就会在草原上传播开来。时日一长,这些游牧民族,也就自然而然的定居下来。”

    “而一旦他们定居下来,我们就可以趁机用儒家仁义来教化他们。”

    “这样一来,草原游牧民族,自然也就不会再成为我中原王朝的威胁了啊!”

    听到这里,殿上众人,不由怦然心动。

    他们都是大唐一等一的聪明人,蜀王李恪所说的东西,他们自然能够分辨的出能不能行。

    在听完之后,他们觉得,这种策略,可执行性绝对是很高的。

    草原游牧民族的威胁在于他们弓马娴熟,全民皆兵。

    一旦游牧民族出现一个枭雄,统一了整个草原之后,马上就会成为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胁。

    但是,一旦草原游牧民族游牧不起来,而是开始定居了呢?

    一旦如此,这些游牧民族全民皆兵这一点自然不攻自破。

    同时,有人想要一统草原的难度也将会大大提升。

    再者,即便有人真正统一了草原,但是失去游牧特性的草原部落,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也将大大降低。

    如果他们真的能做到让草原游牧民族,全部定居稳定下来的话,绝对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成就啊!

    他们这些人,也势必会青史留名,名垂千古。

    此刻,李世民依然保持着冷静。

    他不由问道:“恪儿,草原上真的能种植农作物吗?”

    “如果真的能种植的话,千百年来,为何他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耕种?”

    这个,才是问题的重点。

    如果草原上真的能种植农作物的话,那这个策略,的确有可操作性。

    但是如果草原上不能种植农作物的话,那一切皆休。

    听到这里,李恪微微一笑说道:“父皇,草原上气候土壤皆宜,不能一以论之。”

    “耕种肯定能耕种,不过可能各地能够耕种的农作物,都是有些不同的。”

    “父皇请想,草原上既然能够生长如此茂盛的牧草,为何不能种植农作物呢?”

    这句话,令所有人恍然大悟。

    对啊,既然草都长的那么茂盛,为什么不能长庄稼?

    哪些游牧民族几千年不会耕种,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蠢罢了。

    现实自然不是这样的。

    草原土壤、温度和气候,和中原差别很大。

    有些地区,的确是无法种植农作物的。

    但是绝大多数地区,都是能够进行耕种的。

    并且,凭借这些农作物养活自己,绝对不会是什么问题。

    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李世民也是精神大振。

    当然,李世民肯定不信这一切是李恪自己想出来的。

    这家伙,肯定是套取了苏庄主的话,从苏庄主哪里偷师过来的。

    不过对李世民来说,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他作为皇帝,自然不好经常往青山村跑。

    他出一次门,也是很麻烦的事情。

    有恪儿作为中间人保持和苏庄主的联系,倒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接下来李世民和文武百官,就到底要不要向东突厥迁徙百姓并且驻军,传授给他们耕种技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这个策略的拥趸者众。

    因为大部分都能看的出来,这是一个可操作性极强的,能够降低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威胁的良策。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而反对者也是不少。

    他们反对的原因,是现在大唐的百姓都还十分稀少,哪里还能抽调的出百姓迁徙往东突厥?

    并且如果在东突厥大量驻军的话,光是粮草消耗,就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目前大唐根本支撑不起。

    听起来,双方都很有道理。

    不过在李恪看来,其实反对方的道理是不怎么站的住脚的。

    大唐现在的确处于地广人稀的阶段。

    但是完全可以将大唐各地的犯人迁徙到东突厥去啊。

    哪些流放岭南还有什么地方的罪犯,完全可以改个地方,直接流放到东突厥去。

    至于驻军的粮草消耗,就更好解决了,直接由东突厥部落筹备就足够了。

    当然,李恪不傻,他能想到的,哪些大臣们,自然不会想不到。

    此时他已经功成身退,悄悄隐藏身形,一言不发,成为一个隐形人。

    此时,太子李承乾还有魏王李泰,则是用怨毒的眼神,不断瞟向李恪。

    真是咬人的狗不叫啊,没想到,他这位好弟弟(哥哥),居然隐藏的这么深。

    今天他们两人出丑,风头居然让他一个人全出了。

    最终,朝堂之上,还是通过了这项提议。

    朝廷决定在东突厥建立一个平北都护府,并且在哪里驻扎三万大军。

    先期会向哪里迁徙三千百姓,教授当地牧民耕种技术。

    朝廷会带去耕犁、种粮耕种技术。

    当然不是无偿的,需要他们用马牛羊来换。

    朝廷还准备在哪里建立一个牧场,专门为大唐饲养战马还有耕牛。

    其实光是建立一个养马场,对大唐来说,就是一件大好事。

    更别提还能大量饲养耕牛了。

    用不十几年的功夫,大唐就再也不会缺少耕牛了。

    而李恪,也被派了一个顾问的差事。

    嗯,人家不是哪个叫法。

    但是做的事情,就是顾问需要做的事情。

    主要是介绍东突厥还有草原的其他地区,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或者是什么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