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女种田致富忙
繁体版

第六十六章 鸭蛋

    一个女工跟进来,点上油灯,余昭踮起脚尖往里瞧。只见有几个蛋壳已经从中间裂了两半,屋子里充满了尖细的啾啾声,那破开的口子里露出小鸡粉红的小身子,上面还有些未干的黄色绒毛。

    余昭正看得出神,第一只小鸡的头总算从壳里钻出来了,那女工看着也新奇,忙出去叫了另外两个进来。

    几人就笑眯眯的看着,才趴着看了不到一炷香的功夫,那只小鸡已经从壳里滚了出来,一开始并不怎么动,只睁着两只黑亮的眼睛唧唧叫着。过了一小会儿,已经可以站起来了。剩下的小鸡也都陆续出了壳,看着精神都不错。

    先前出壳早的小鸡身上已经干了,毛茸茸的可爱极了。

    张文虎刚好来,听说小鸡才出生,也拍手道:“来的巧了。不过我听说这鸡崽子刚孵出来,器官还没长好,不要急于喂东西,只要做好保暖即可。过六到八个时辰再喂食喂水。”

    “这小鸡才生,怕带了疫病,用雄黄和艾草烧的烟熏一会,能祛除疫病。等都身上干透了,找个暖和干净的地方养着,头两天不要见风,过两天便可出去晒太阳了。只是小心不要让野兽叼走了。”

    “张大叔,你不是说没有自己孵过小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自己想的。”

    余昭暗自叹息,那也不知道中不中用,不过这消毒的法子倒简单,余昭应下,忙叫女工们按张文虎说的去买雄黄和艾草。

    “多买些,将来备着。”

    张文虎:“不错啊,孵了这么多小鸡出来。”

    “一百来个蛋里,孵了十三只。这也不算多吧。”

    张文虎宽慰她:“到底是孵出来了,也是你家有主意,那木仓的设计真是妙极,是余虎兄弟想的吗?”

    “嗯……差不多吧。”

    余昭分析,前一个星期里死的蛋最多,除去蛋本身的质量问题,恐怕也和之前温度控制得不好有关。另外,这消毒小鸡的法子,实则也可以用来先将蛋消毒一遍。

    于是她对一个女工道:“今后每日捡了蛋,也用雄黄和艾草熏过再收起来。这艾草总买也不行,你们得空时在鸡场里中上些,或你们家里有地方也可随便种些,按新鲜的我按三文一斤收,干的十文钱一斤。”

    这价钱虽不算太高,可平日里零零散散的要拿去药店里卖,不值钱不说,少了人家也不乐意收,还是买给余家好。

    艾草极易生长,女工们便着手整理了一片地,用篱笆围起来,种上艾草,更吩咐家里人若见了艾草定要采回来。

    这边小鸡孵出来,便新拿了两批共二百个蛋入孵。

    “这批蛋,你们可得仔细着点,若能孵出来超过一百只小鸡,这个月一人多发三钱银子。”

    女工们自然是欢喜应下,却悄悄议论:“这孩子到底是年纪小,不会算。若真孵出来一百只小鸡,三个人便是快一两银子了,便是买一百只现成的也大大有余了。”

    余昭又道:“这是咱们革命里程第一步,所以给得多些,今后每批若有五成以上的小鸡孵出来,且活到七天大了,我便每只奖你们一文钱,这钱你们自己分。若有三十只,就是三十文,若有一百只,就是一百文。你们自己往后多琢磨,怎么孵得多,怎么活的多。”

    她充分相信金钱带来的创造力,自己也不能光守着养鸡场呀,接下来就看她们的了。

    有一个女工就问:“若活的少,可有惩罚?”

    余昭一下愣住,斟酌了一会,摇头道:“不必惩罚你们,若是无心的过失,或是为了想法子做好结果办坏了事,当然无妨,既然是探索,难保不失败。若是有心的,便是不想干了,不干就是,这活计,想干的人可不少。”

    这句话可谓绵里藏针。要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这个工作机会大家还是挺珍惜的。

    余昭环视一圈,见几人的态度前所未有的恭顺,满意点头道:“接下来我就不每天来了,你们多听听张叔的意见,若有拿不准的,就来我家找我或者我叔叔婶婶。”

    知道了余昭的意思,几人自是应下。

    余昭是那闲不住的主儿,这边养鸡场的大事解决的七七八八了,他又想起那二三十只肥鸭子来。

    这几天下来也下了百多个蛋,吃是吃不完的,余昭打听过了,阳朝人不爱吃鸭蛋,因为腥气,一般都放酒里腌制成咸鸭蛋。

    可余昭先打起了松花蛋的主意。余昭的前世曹青妹小时候其实并不大喜欢松花蛋,总觉得口感味道都有些奇怪,可小时候外婆总是用皮蛋和各种蔬菜一起煮汤,偶尔买些肉回来,也会和米一起煮成皮蛋瘦肉粥。自小习惯了,若久了没吃,还真有点想念呢。她的前世也一直过得辛苦,从小便于外婆两人相依为命,外婆走了之后,只留给了她一栋破屋和十几只鸭子……

    这鸭子嘎嘎的叫声,真是千年未变,虽说不上好听,但这嘹亮吵闹之外,也让余昭感到亲切。

    她跟素香婶婶打听这时代可有松花蛋,素香婶婶却说没有听说过。为了确认她又问了余虎叔,也是一脸的茫然。素香婶婶和余虎叔是京城相识的,几乎所有新鲜玩意都会传到京城,他们没听说过,恐怕是这个时代还没有松花蛋。

    转念一想,也是了,松花蛋按前世的时间线来说是元代才发明的,对比阳朝的进度,想着应该是没有了。毕竟松花蛋的做法也比较特别,肯定源于某个神奇的巧合,一般也发明不了。若不是阴差阳错的,说不定这条时间线上根本不会有松花蛋呢。

    可惜原先外婆做皮蛋的时候是直接在集上买的无铅皮蛋粉,所以具体的配方她也只能靠猜。

    皮蛋制作时的原理是化学反应产生的蛋白质变性。

    余昭回想起来皮蛋是一股子碱味,而古代最容易获得的碱就是草木灰了,于是烧了些草木灰,取一部分加水煮沸后浸泡一日,留了上层的澄清液体作为枧水。

    鸭蛋轻轻用水洗净后,检查是否有裂痕,把有小裂纹的鸭蛋挑出来不要。煮一锅土茶花椒水,加入少许盐,往水里加入枧水。把煮好的水倒入黄泥里,调的稀稀的,再加入剩下的草木灰。

    包好后滚上一圈稻壳,粘满稻壳后放入缸中。缸装满了,再用黄泥加盐捣和的泥料密封好。

    “就这样,等上二十几天,应该便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