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了
繁体版

第十三章:军马

    在鲁少阳这位工部侍郎几乎带着同僚和匠人们把腿跑断的三个月里,这座足够支撑四万五千余人驻扎训练的大营才算是基本完工,龙山镇附近的林木几乎砍伐近半。十一月,一道八百里加急从扬州送来的圣旨也确定是为这座大营定下了它留垂史书的营名“龙山大营”。

    三个月的营建工作,也总算是让这些乡勇有了一个兵样子,能够迅速的集结,进行最基本的出操列队。而常弃疾这些生瓜蛋子也算是彻底与募集来的乡勇们打成一片。同样,乡勇与乡勇之间也是互相攀比的。

    比什么,当然是比出身。

    出身襄樊军镇周边的得益于靖天十六年那场大战,同样是鞑子进犯,守将宋飞在没有朝廷援助的情况下,依靠襄樊的地形和周边百姓的帮助,死守襄樊九个月。一直坚持到冬天鞑子撤兵,也没有一个鞑子杀入城中。就这一点就让这帮出生在襄樊周边军镇的青年几乎是傲视整个新兵大营,就连一些老卒看向那些父母战死在那场大战中的孩子眼中带着柔和。

    其次就是从徽州来的济水六城的青年,这帮青年对主将郑阳天生亲近,近乎崇拜。因为正是郑阳率部守住了肥城,同样也是郑阳率部在两淮水军断掉鞑子粮草之后发动了反攻。虽然有三城被破,尤其是念北城更是成了一堆瓦砾,但是满城风骨至今让徽州人走到哪也是腰杆挺直的。

    至于其余既不在襄樊周边也不属于济水六城的子弟,还得有个攀比,攀比啥,比祖籍。

    哦,你祖籍就是徽州的呀,那没事了,我祖籍是幽州的,听说好多年前幽州还是我们汴朝的时候,我们祖上也是实打实跟鞑子真刀真枪的死磕过的。至于最下一等的反而是常弃疾和叶庆之这帮从扬州来的青年。

    因为出发前家里都严苛交代过不允许提及自己真正的身世,故而一盘问都只能说自己家里是扬州附近的,无非就是经商或者世代种地的。作为一州大地从未听闻过鞑子马蹄声的扬州,常弃疾这帮人自然是被排成了末等。

    然后日常饮食作息,哪怕是出工营建的时候,这帮“大爷”就成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货色。尤其是叶庆之,在没了老标长牛三虎的照拂之后,要不是常弃疾等人偶尔匀他点烧饼,他能一天天都是绿眼珠子。

    营地完工之后,常弃疾这帮人就开始了每日卯时列队点卯,百人一都操练一天。酉时回营互相讲着老卒们讲的故事然后睡觉的日子。

    不同往常的是,这日点卯之后,主将郑阳竟然没有要求他们各自操训,而是公布了一个消息。有一万匹军马于三日后陆续到达龙山大营,鲁侍郎已经带人去勘定并修建马场,将会从新兵当中挑选出五千名优秀士卒训练成骑卒。各都初选二十人,于七日后进行全军大比。消息一经公布,别说常弃疾这帮新兵蛋子。就算是牛三虎这帮老油子也心动了。

    谁不知道骑兵是他奶奶的金贵兵种,那粮饷待遇哪怕是日常口粮都甩步卒八条街。更别说这成了骑兵日后进入战场,更有机会跟草原鞑子的骑兵进行硬碰硬的拼刀子。故而,牛三虎这帮人已经决定好今晚去找自己的老上司岳师济谈谈心了。

    至于常弃疾,作为一个在枢密使赵骞家中长大的孩子,自幼熟读兵书,对成为骑兵的念头自然更加猛烈。虽然骑兵算是金贵兵种,往往汴朝的将军在使用上并不成功,但是成为骑兵更有机会让自己实现复仇的愿望。

    而岳师济更是在各都散去各自操训的时候,就找到了主将郑阳,开口问道:“郑将军,虽然我们曾经申请过军马,但是朝廷在失去幽、凉两州的马场之后,仅凭巴蜀的马场,每年产出的马匹供养京畿附近的禁军以及其他军镇的边军都颇为勉强,果真是拨给我们一万匹军马?”

    “此事我也颇为疑惑,按理说我们这支在黔州新编的禁军,还不资格获得一万匹军马的调拨。但是此次军马的调拨竟然没有丝毫的波折,而且看日常粮秣军饷的调运配给速度,想来圣上对我们这支新军的重视程度,还远超我们的预估!”

    “岳将军,圣上皇恩浩荡,吾辈武夫怎能不加紧训练,日后好做作为北伐精兵,以报皇恩。”

    “末将明白!就是您看这个编为骑卒,我们这帮老家伙是不是也得在比武的范畴内呀。”

    “入选部曲成为骑兵最多的前五十都都头,进入骑兵,其余人滚去老老实实抗大枪去!”

    “得嘞,那您看我老岳能不能当个骑兵指挥使。”

    “你扛了二十年长矛你懂个屁的骑兵,骑兵一事我自有定夺。”

    “郑将军......”

    郑阳理都不理岳师济,现在朝廷对这支新军的重视程度,让郑阳只感觉肩头的担子越来越重。

    而此刻的京城内,皇帝赵邝正在同宰相邢元锡,户部尚书叶象泰,定国公闫文雄,还有兵部尚书兼枢密使赵骞开着自己的小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