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户走科举
繁体版

第23章 规划(三)

    柳明珏翻来覆去想着晚间的种种,感慨万千,真是不容易,自己读书的历程,终于要启动了。

    兴奋劲儿过后,又开始忐忑。

    古代科举竞争的残酷性,他如今也能知晓一二,那么多白发苍苍的老童生,终其一生,也未跨过秀才这道坎。

    从六七岁起蒙,一路从童生开始往上考试,经历小三试成为秀才。

    别看这只是第一关,实际上不知道多少人,就是倒在这一关的。

    读书读了一辈子,连秀才的功名也没有,到老了做老童生的实在不少!

    秀才还只是刚刚初跨入仕的门槛便如此艰难。

    而秀才之后通过乡试便是举人,这其实也是科举考试中最难的一关。

    从淘汰率上来说,举人比秀才和进士的淘汰率都要高。

    很多人考不上举人,一辈子只做了一个秀才。

    古人多说“穷秀才”,这就是说,秀才虽然也是一个功名,却是个没什么用的功名。

    这个功名不能为家族带来势力,不能为家里带来钱财。

    甚至因为有了这个功名,很多秀才不能像一般童生那样想别的办法谋生。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们已经放不下身段了。

    就算如此,也别小看秀才的功名,在大周朝,秀才的特权可有不少。

    免除徭役是基本的,见官不跪,犯了罪可免用刑,还可免税。

    大周朝的律法在税赋这里是很严的,严禁一切挂靠行为。

    比如我考上秀才了,但是我家就五亩地,还有五亩地的免税名额,要是别人想把地挂在你的名下不交粮税,一经发现,功名要被取消不说,地也要被朝廷收回。

    所以大周朝大多数人是不会做这种事的。

    因此想要免地税的话,也只有秀才可以免十亩地税赋,举人可以免税一百亩地税赋,进士可以免税一百五十亩地到三百亩地之间的税赋。

    五品以上可以免税五百亩地到一千亩地之间,五品以下在三百亩到五百亩之间,具体免地税按照官员品级算。

    而且大周朝考上秀才禀生,每月可以去官府领一定数量的米面和银子,逢年过节也有鱼肉分发。

    每年还可以赚取给县试考生的作保银,所以小日子过得可不要太舒坦。

    最最重要的是,秀才是地方士绅阶层的支柱之一。

    他们代表了知书识礼的读书人,常会作为平民百姓与官府之间沟通的桥梁。

    如遇上地方上的争执,或者平民要与官衙打交道,时常也会请了秀才出面。

    故此,就有好些做买卖的商人,会提前投资,与年轻秀才打好关系,送房子,送田地,送银钱,送仆人。

    做了举人就更发达了,做了进士更不必说,只不过那是属于极少数人的荣耀。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科举这场战争也一样,甚至更加残酷,只不过杀人不见血而已。

    相比最后那个熬出头的,更大的可能会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他只庆幸如今新朝建立不过十几载。

    学历史的都知道,朝代的更替也是旧朝权贵与世家势利重新洗牌的过程。

    权贵世家元气大伤,甚至难以保存。

    而寒门子弟通过科举入仕一步步成为新的世家。

    等到朝代中后期,若当权者没能革新旧弊,那时世家便已占据绝大多数资源,对知识的垄断更是明显。

    这个时候,除非你天纵奇才,否则便难以在科举上出头。

    柳明珏胡思乱想中,抵挡不住小孩子的精力不足,还是沉沉的睡过去。

    ……

    翌日,柳长青就开始教柳明珏识字了,这让柳明珏很是欣喜,总归是有点进步了,能让他爹意识到要教他认字了。

    柳长青从“一二三四”开始教起,就用他的账本。

    米行不用开得特别早,晚上回来记账的时候,也一边记账一边带他认字。

    很快,他发现柳明珏认字的速度很快,而且四、五遍就记住了。

    比如他早上教他的字,晚上回来还认识。

    柳长青一开始一日教一个字,发现他学的不吃力后,便一日教两个字,柳明珏学的毫不费力,游刃有余。

    柳长青又是愁,又是喜,坚定了要送儿子读书的心。

    他自己认识的字不多,都是为了记账,照这个速度下去,很快,他就没什么可教的了。

    夜幕低垂,用完晚食后,柳长青带着全家聚在屋里喝茶闲聊。

    陶氏带着二妮儿收拾碗筷,冲洗碗筷。

    一阵忙活之后,柳明珏觉得最重要的时刻到了。

    柳长青招呼着柳老爷子、媳妇儿、儿子、女儿在大堂坐下,开始了家庭会议。

    他先咳了咳,清了清嗓子,沉声道:“之前说等六娃七岁了,送他去私塾读书,大家有啥意见没有?”

    说完抬眼看了看柳明理,结果这群人一声不吭。

    大娃憨憨的坐着听着,三娃是眼观鼻,鼻观心。

    柳长青觉得养儿子真是要债的,只好继续开口说道:“大娃,你说说你的想法吧。”

    被自家老爹点名,柳明理先抬头看了看柳明珏。

    然后笑眯眯的说道:“这有啥,去呗,六娃这般聪明,不去读书糟践了。”大娃朝着柳明珏笑了笑。

    柳长青听完就抬头看向三娃,抬抬下巴示意该他说了,柳明珂抓了抓头,“我听爹和大哥的。”

    说完顿了顿,又继续说:“只不过,若是像学堂街那家老童生的话,我怕咱家供不起。

    咱们一茬一茬长起来了,以后每年花销会越来越多。”

    柳明珂说完看了老爹一眼,看阿爹脸色没变才安心下来。

    柳长青听完点点头,说了下自己的决定,“这样,我打算供六娃到十六岁,若考不上童生的话,就去当账房。

    如果考上童生了就去私塾教蒙童,要考秀才的话就自己想办法去考了。

    当然了,若六娃厉害,十六岁就考上秀才了,那估计以后家里也帮不上啥忙了,只能六娃自个继续努力了。

    我今儿就宣布一件事,以后自家有读书的种子,都按照此方式执行。”

    柳长青这话一出口,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脸色肉眼可见的好起来。

    陶氏想说点什么,但看当家的脸色,没敢说些什么。

    别看他娘平常咋咋呼呼的,家里大小事情都是他娘做主,实际上一旦他爹出声,家里就没人敢反对。

    所以说,家里几乎是他爹的一言堂,这就是这个时代,一家之主的威严。

    不过他爹一向公正,即便心里有所偏爱,但做事大面上从不偏着谁。

    简短的家庭会议以家里供有读书天赋的孩童到十六岁告终。

    会议结束后,纷纷去灶屋洗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