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户走科举
繁体版

第22章 规划(二)

    两人说话间,柳明珏跪在板凳上,一只手撑在桌面上,凑过去看着矮桌上的账簿。

    只见封面上写了“翁家米行”这四个字,字迹只能算得上工整,能认清,却毫无书法痕迹。

    二妞附耳问他:“六娃你看得懂吗?”

    虽然是繁体字,但是对于带着记忆投胎的柳明珏来说,还是可以辨认出来的。

    他扯住二妮儿的袖子,指头指着账簿道:“你看,翁家米行。”

    柳长青虽然一直在和陶氏说话,却也关注着小儿子,这会儿听见小儿子的话,也被吸引了注意力。

    “哟。”柳长青惊奇的坐起来,瞅一眼账簿,看柳明珏把封面上的那几个字都认出来了。

    十分震惊道:“六娃怎么认得的?”

    他心里可是清楚的很,自己可从未教过六娃认字。

    更何况他识字也不多,只是认识一些做账的常用字而已。

    陶氏和大娃纷纷放下磨粉的动作,望了过来。

    柳明珏先是表现出疑惑不解的神情,又看了柳长青一眼,才道:“爹爹的米行,就是这个。”

    柳长青把他抱在腿上,摸了摸他的头,稍加思索后。

    就问道:“六娃的意思,你看到了米行店铺的匾额写有‘翁家米行’,又听人家念叨,知道管这叫‘翁家米行’是吧?”

    柳明珏乖巧地点点头。

    柳长青拿起账簿,放他面前,问道:“六娃,看看,还认得什么字?”

    柳明珏自从发现自己展示的算学天赋,效果不佳,自家爹娘完全没反应。

    只能更加表现出聪明伶俐的样子,圆溜溜的大眼睛里,透着一股子伶俐。

    他决心显露几分,若非显露几分资质,寻常人家怕是从不会想送孩子去念书的。

    他凑上前看了看,指着“壹”道:“这是壹,一文钱的壹。”

    一文钱的铜板上有个壹字。

    “这是柳,爹爹,柳长青。”柳明珏抬头看了他一眼。

    陶氏三人已经站在柳长青身后了,那种不可思议的神情,收都收不回来。

    陶氏结结巴巴地:“六娃,不...不会真是神童吧!”

    柳明珏期待地看着他,柳长青压下复杂的心情,摸了摸他的脑袋:“六娃说的都对,说说,都怎么认识的?”

    柳明珏稚言稚语:“就去找爹爹的时候,他们说是翁家米行,我就盯着看,一文钱上有壹……”

    “看了一眼就记住啦?”背后传来柳老爷子的询问声。

    “嗯…我看了三眼!”柳明珏回头佯装出被误解的模样,认真的掰着指头算了一下。

    柳老爷子拍了拍柳明珏的后背,笑出了一脸的褶子肉说:“我就说六娃聪明吧,才看了几眼就会了,是个读书人的料子。”

    柳明珏说的虽然混乱了一些,柳长青也明白了。

    知道他是听别人说了,再对照着自己看的,就记住了。

    柳长青也不知道神童是什么样?

    整个柳江镇的孩子,他就没见过哪家娃,有六娃这般聪明!

    陶氏喜不自禁:“咱六娃咋就这么聪明呢!我不会真生了个神童吧!”

    柳长青却不似她这般一味欣喜,想得更多一些,眼看天色已昏沉。

    低声呵斥道:“在外头,别没得个嘴栓子,六娃也就比别的孩子聪明一些,你喜颠颠的,那大户人家的孩子三岁便会念诗识字,鬼晓得别人是不是笑我们见识短。”

    正所谓财不可外漏,用在“才”上也大差不差,城府藏心胸,半桶水响叮当,就识得几个字便似中了秀才,且不知旁人在背后怎么笑。

    柳长青严肃起来,陶氏不敢置喙。

    柳老爷子不以为然道:“还好我们家户籍是农户,农户以后可以科举;商户的话,需要三代以后才能科举。

    你们以后的生意规模不能再扩大了,有钱的话,多买点地吧。

    要知道,六娃抓周可是抓到了书、笔,等六娃七岁了,就送去私塾读书,考秀才。”

    柳长青眼见着自家老爷子都发了话,也不敢忤逆他。

    要知道,平常柳老爷子虽然话少,没有存在感,心中却有数。

    他若真以强硬的态度,要求柳长青做一件事,柳长青也只能照做。

    毕竟这会儿的礼教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陶氏则是一副懵逼的表情,老公公的要求,不知该如何反应。

    柳明理三个大孩子,也了解点科举,听到爷爷说的话,脸色微变,但终究没说什么。

    柳长青和陶氏看没人说话,也就不再纠结了。

    夜里头大家都睡下了,陶氏都有了细微的呼吸声,柳长青却怎么也睡不着。

    他年轻的时候,跟着教他的账房先生,去过江宁府的大户人家,那些少爷们穿着锦袍,真是气派极了。

    那个时候,他才十多岁,天下还没太平。

    他们这样的人家,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出一趟远门。

    守着那一亩三分地,没荒没灾的年岁还好,一旦世道不好,便是安危难保。

    打仗的时候,沿江地带很危险,他出来躲避战乱,见识之后,也有了几分心气,给账房先生做伏低,跟着他身后学个字,知道如何做账。

    碰上了个赏识的东家,混出个样子来。

    靠着住在江边,世世代代都是做点小买卖或者行船、搬运为生,不缺吃,不短穿。

    可读书,却是从来没想过的。

    那些有钱的乡绅地主供得起,孩子早早便启蒙了,不管有没有功名,只消不是败家子,一辈子便是吃穿不愁。

    普通人家却是不成的,供养一个读书人费钱不,若是没得一点功名,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思及此,柳长青便觉对不住六娃,但凡家中有些资财,他这般天赋也能有所施展。

    若是平平庸庸也就罢了,一辈子大抵也平淡而过。

    可吾儿这般聪慧,柳长青内心煎熬,为自己的无能,为儿子的惋惜,辗转反侧,又是叹息的。

    把陶氏吵得够呛,踹他一脚,骂道:“翻来覆去的不睡觉,做什么呢!”

    柳长青不敢动了,闭着眼睛,脑子里一片清明,良久又是一声叹息。

    陶氏弄得也清醒了一些,跟着叹了一声:“当家的,你这想什么脑筋呢?”

    柳长青侧过身,手肘支起半个身子:“我在想,我们六娃,这么聪明,不读点书可惜了。”

    陶氏半睁着眼睛:“哎,爹不是说,等过两年送六娃去读书吗?”

    柳长青现在虚岁五岁,过两年七岁,不算太晚,柳长青心想也只能如此,打明起,他先教儿子认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