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户走科举
繁体版

第42章 策论

    第三场考试,试卷发下来后,柳明珏将试卷一一检查过,确认没有错漏后,便开始磨墨。

    府试的策论难度比较小,通常是提出一个现实问题,让考生由此问题写一篇论述,算是比较初级的。

    真正难的策论是会试和殿试,基本都是问的国策方针,府试不会考的那么难,大多涉及到的是一些社会民生方面的问题。

    策论一共有三道,第一道是:“问《论语》言性相近,《中庸》言天命之谓性,《孟子》又谓:‘性也,有命焉。命者,有性焉。’所指各异,何以区之?”

    性相近意见为天性相差不大;天命之谓性意为上天给予人的气质叫做性。

    至于“性也,有命焉。命者,有性焉。”它的全文是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大概意思便是就算一个人某种本性特别突出,或者失去了某种本性,但是对一个君子而言都不为之称道。天定的命,每个人与生俱来,但是能否做到,也要取决于个人的性。

    前两个说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取决于天,最后一个说即使是与生俱来的天命是否能做到也要取决于人的本性。

    所以这道题要考的是天命与本性的辩证关系,天命决定本性,本性影响天命。

    柳明珏对:“命定于性,性否之映命。顺天命而行则吉,逆天命而为则凶;君子知天命,知命而不争。

    孔圣曾言,‘君子有一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道可主万事万物,天命可定人之顺逆吉凶,是故君子应知天命。祸福由天主之,善恶则由人主之;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向圣贤由己,不与天命相干涉……”

    好不容易写完后柳明珏才停下笔揉了揉有些酸痛的手腕,策论一般应该在三百字左右,他刚才有了思路一通写字数有些超过了,于是便润色删减了些。

    策论不仅重视文章的思想,还重视文字的用词,所以一般都是在草稿上书写修改好后,再誊抄到试卷上。

    晚上,柳明珏把三道策论都已经做完了,只待明日修改润色一番就可誊抄到试卷上了,明日有一整日的时间,就是遣词造句需要花费功夫,时间也是足够的。

    柳明珏摇铃准备吃晚饭,吃过晚饭后,还站起身来在考室里转了转,考室狭小方寸之地,晚上柳明珏睡觉连平躺都做不到,不过能堪堪容纳个人罢了。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不少考生都已经点上了蜡烛继续答题,柳明珏打算好好休息明儿再答题。

    第二天,天蒙蒙亮,柳明珏便被冻醒了,考场发的棉被不薄,但是经年累月的使用,里面的棉花都已经结块,保暖效果下降。

    天快亮时正是一日里最冷的时候,柳明珏打着喷嚏醒来,揉了揉鼻子,暗觉不妙,怕是冻着了。

    果然一上午柳明珏都在打喷嚏,到了下午还有些咳嗽,一整日头都是昏昏的。

    柳明珏强撑着把策论誊抄到试卷上,头虽然昏昏沉沉但思路还算清晰,修改了几处不妥帖的地方,又精简了文章的用词。

    交上考卷的那一刻,柳明珏整个人虚脱下来,嘴唇都是白的。

    他收拾好考篮,匆匆忙忙出去。

    其余考生情况与他差不多,考完都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

    柳明珏如今只想出去洗个澡,吃顿热乎的,喝口汤。

    出去时门口有人守着,考生这会可没进来那会规矩了,见着熟悉的,走在一起交谈一两句。

    挤在人群中间,还未出大门,柳明珏深吸了一口气,他脸色一青,差些没呛过去。

    三日没洗澡,又加上每日去号房‘熏陶’几次,身上的味道能好闻吗?

    一出门,柳明珏迫不及待离他们远一些,这才小心翼翼吸着新鲜空气,天气还有些冷,吸进去都是湿冷的。

    “五娃!五娃!”

    柳明珏原本还想找人的,听见这声音立马看过去,吴瀚已经和几个师兄站在一起正在那等他。

    他穿过人群,走到他们身边。

    大家状况都不太好,脸白嘴唇白,活活像是被狠狠折磨过一样。

    他看见三哥不由得露出笑容。

    柳明耀匆匆忙忙挤进来,抹了把汗,“三哥来晚了,怎么样?累不累?走,先回去。”

    一连几个问题,他说着就蹲下来要背他走。

    柳明珏哭笑不得,“哥,我还能走得动。”关键是他都长大了。

    柳明耀摸着后脑勺,站起来回头,“那哥扶着你走,”

    他说着便拿过他手中的考篮,大手扶着他。

    见他一副担忧模样,柳明珏只好顺着他的意思。

    有人扶着,柳明珏发现自己腿还真的有些软。

    柳明珏走出考场时,已经没多少人了,将他扶回了客栈,柳明珏这场是他们之中最后一个出来的。

    刚到客栈柳明珏便一头扎在床上连饭都没吃便沉沉睡去。

    柳明耀想柳明珏可能是得风寒了,来不及休息片刻,马上又跑了出去帮小弟找大夫。

    科举期间生病的学子多,医馆人满为患大夫不好排,等了许久柳明耀才等到,来不及耽搁,就把大夫一把拽上马车匆忙赶回客栈。

    “先生,先生,您药箱还在这儿呢。”马车后医馆的药童背着药箱拼命喊着。

    大夫被柳明耀强拉到客栈,按在椅子上给柳明珏把脉,还好,还好,虽然是风寒但并不严重,喝几服药就没没事了。

    柳明耀听完后才把心放回肚子里,作揖行礼向大夫道歉,因为心急一时鲁莽惊着大夫了。

    大夫摆摆手并没放在心上,科举考试期间许多考生生病,心急能理解。

    柳明耀送大夫回医馆顺便买柳明珏的药。

    送大夫回去,买药,回客栈,煎药,一项项折腾下来已是深夜,柳明耀没有休息片刻又去劳烦客栈小二熬一碗白粥来,之后去了柳明珏的房间把柳明珏叫醒。

    “五娃醒醒,先别睡了,来喝几口粥然后好喝药。”

    柳明珏勉强睁开眼,此时头已经不怎么疼了,就是困,特别困,考试太费心神了,昨晚虽然他睡得不晚但是睡得不踏实。

    “谢谢三哥。”柳明珏被柳明耀扶了起来,刚醒浑身都没什么力气,而且柳明耀刻意在照顾他。

    “自家亲兄弟,说这些干嘛,有什么谢不谢的,来,把这粥喝了。”

    柳明珏乖乖的喝了粥之后又喝了药然后头一沾枕头就又睡着了。

    柳明耀回房后看到的就是这一幕,这孩子睡着的可够快的。

    虽然大夫说了柳明珏的风寒不严重,但是柳明耀还是不放心,一晚上都没怎么睡过,每隔半个时辰都会起来看宋勉被子有没有盖的不严实的地方,吃过药后容易发汗,他担心柳明珏因为热踹被子,还会摸摸柳明珏的额头试试是不是还烫,就这样一直熬到了天亮。

    第二日柳明珏的精神明显好了很多,头不昏了只是偶尔有些咳嗽。

    柳明耀本想再多留一日,但是柳明珏拒绝了,大家都归心似箭的他既然都没什么事儿了,不好再耽搁大家。

    于是一行人坐上了回家的船。

    “五娃,你杂文做的如何?这次的有些阴险啊,题目居然只给了‘不以规矩’,当时我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赵猛说道。

    “确实当时我也想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出自《孟子·离娄上》。”

    “唉,起码你们大家最后都想出来出自哪里了,我是直到今儿个你们说才知道的。”柳明东无奈说道。

    赵猛忙追问,“那你在考场是怎么答的?”

    “害,还能怎么答,胡乱答的,幸好之前先生教训我的时候曾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便照着这个意思答得。”

    柳明珏笑着说,“既已想到了这句话那文章立意没有跑偏,不会差的。”

    之后五人又聊了些其他考场上的事,赵猛又晕船了,没过多久就回去了,剩下四人也多多少少有些晕,赵猛回去后他们也就散了。

    小船一路晃悠,终于在晃晃悠悠五日后他们到了县里,几人下船后,便分开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