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户走科举
繁体版

第41章 杂文

    到了申时四刻,云板再次响起,这次指令变成了“快交卷”,示意“放头牌”的时间已经到了。

    而恰在这时,柳明珏也已将全部题目誊抄完毕。

    他停下笔,不断搓着手,等墨迹都干了,拿起卷子欣赏了下。

    嗯,干净、清爽,字字分明。

    他非常满意,便将卷子收拾好,之后又将笔墨全都归位,轻轻抬动酸痛的腿脚。

    等官差走到他这里,柳明珏举手示意交卷,待卷子糊好名放入专用匣内后。

    又示意要如厕,由专人带着去了一趟厕所。

    柳明珏觉得现在人少,正好可以去方便一下,省得所有人交卷后,人多,干什么都不方便。

    柳明珏自打来到古代还没用过这种公共厕所呢,就算是私塾前院的厕所,那也比这干净卫生得多。

    他憋着气赶紧解决问题,出来时正巧看到坐在最臭臭号的考生捂着鼻子啃馒头,不由得十分敬佩,真是个狠人啊。

    柳明珏回到他的座位里,感觉世界都美好了不少。

    白日里另外发了炭火,柳明珏起了火,给茶炉添了炭火,在小锅里倒上水,然后拿出帕子沾水仔细擦手。

    等水烧开后加入一小块猪油、一把葱花、一勺盐,再打入一颗鸡蛋,下一把银丝挂面。

    不一会儿,附近的考生都闻到了面汤的香味。

    柳明珏端着碗把锅里的面条鸡蛋挑了出来,美美地吸溜着,感觉味道还不错,就是颜色差了点,毕竟没带酱油嘛,面汤就是白色的。

    吃完面,又喝了两口热汤,柳明珏的身上暖洋洋。

    趁着夜还未暗下,气温还没降下来,柳明珏搬下桌板,也没有被褥,他直接睡在坚硬的上头,硌得骨头生疼,不过能睡就成了,他也没资格去嫌弃。

    大部分都选择早早睡下,几乎都睡得断断续续的,睡一会醒一会。

    柳明珏第一回睡了一个时辰,尔后几乎小半柱香醒一次,等到半夜,天气一冷,露水深重,他是彻底冻醒了。

    他竖着耳朵,自然听到了隔壁窸窸窣窣搓手打颤的声音。

    听着别人发出这种声音,难免加深自己的冷意,柳明珏裹紧棉袄,眼睛一闭,假装什么都听不到。

    事实说明,这样还是有效的。

    他不逼着自己去睡,然而却放空自己,让大脑休息,好迎接明日的考试。

    ......

    第二日是府试第二场,考的是杂文。

    经过昨日,大部分人已经能冷静下来答题了。

    杂文是指诗、赋、赞、颂、箴、诔诸体以外的其他文体,散文的一种。

    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样式较多。

    柳明珏提笔审题,第一道题中规中矩较为简单。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柳明珏思索片刻,此题取自《论语·泰伯》中孔子称赞尧的名段。

    大致是说尧这个人太伟大了,人民无法用词语来形容他的伟大。

    柳明珏有了思路,既是歌颂尧,那么答题时务必要颂扬古圣先贤的化育之功,指出尧为人民干了哪些事,用了哪些贤人,之后表扬国朝君主英明神武,说自己也要励志辅佐当今圣主为人民做番大事业等等。

    接下来的题目大多也是如此,柳明珏没费什么功夫就已经答完了大半。

    见时间还早,柳明珏收拾好笔墨,避免污了试卷,之后便伏在案几上闭目休息。

    “考场内禁止大声喧哗。”

    柳明珏被衙役呵斥的声音吵醒,他抬起头下意识看向吵闹的地方。

    “考场中不许东张西望。”

    柳明珏被衙役厉声呵斥,猛的一惊回过神来,收回目光,低着头,注视着自己的卷子,听着耳边考生懊恼的声音,柳明珏猜测大抵是吃饭的时候不小心碰翻了水,水污了试卷。

    不多时考室里便安静下来,那位考生已经被衙役带走了。

    虽然心中同情,但是试卷污了是没办法的,为了避免试题流出造成舞弊每个人只有一份试卷,没有备用卷,柳明珏在心里告诫自己要更加小心。

    休息一会儿过后时间已经大概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周围的考生也大都吃起了东西,柳明珏摇了摇旁边的小铃,片刻后便有人端来一个托盘上面是两个馒头,一碟小菜,一碗汤。

    简单填饱了肚子后,柳明珏揉了揉太阳穴又继续答题。

    这道题目只有短短的四个字,不以规矩。

    见到题目的第一眼,柳明珏愣了一下没有一下子想到题目的出处,皱着眉头想了半晌。

    才惊觉题目选自《孟子·离娄上》,原文为:“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既然找到出处,那就好办多了。

    原文的意思是孟子说:“离娄眼神好,公输班技巧高,但如果不使用圆规曲尺,也不能画出方、圆;师旷耳力聪敏,但如果不依据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虽有尧舜之道,如果不施行仁政也不能使天下太平。

    破题便在于“明”与“巧”两个字。

    柳明珏落笔写下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为什么有人会“不以规矩”呢?无非是靠着自己“明”和“巧”罢了。

    开篇即确立的自己的观点。

    之后又写夫规也、矩也,不可不以者也;不可不以而不以焉,殆深恃此明与巧乎?来重复破题,强化自己的观点。

    接下来便开始分析“规矩”:有的人的规矩“不必有”,因为他的规矩是在心中的,一举一动自然有规矩;有的人则必须遵循具体的规矩。对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办法,不能一概舍弃规矩。然后借用原文中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师旷之聪和尧舜之道辅以反面论证,假设论证等来说明“明”和“巧”也必须依赖规矩而存在,世间万物都要有规矩。

    最后以“虽然说世界上肯定是先有聪明才智再有判断聪明才智的标准。但是,聪明的才智是很难流传的,只有白纸黑字的标准(也就是“规矩”)能流传后世。所以说,规矩在人类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不能没有规矩!”来结束全篇。

    柳明珏停下笔时才发觉已经黄昏时刻了,不少人都已交卷离开。

    这最后一篇杂文宋勉写的字数稍多了些但是尚在要求内,无伤大雅。

    当日夜里与昨日差不多冷,冷着冷着就习惯了,柳明珏睡觉时略微靠近炉子,只有不冻着才不会影响最后一日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