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户走科举
繁体版

第33章 备考

    时间没有脚,走的却是最快的,一下子五年过去,柳明珏来此已有十三个年头了。

    柳家田地除了当初的二十亩,如今又填了二十亩,且都进行了稻田养鱼的试验,柳家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主屋西屋书房里,有个身着窄袖青袍、容貌清隽的少年正站在书桌边练字,那就是柳明珏。

    柳明珏看着自己写的大字,虽不能算是大成之作,但是与往昔相比,亦是精进良多,周子铭周秀才也评价他的字小有火候,要是以后勤加练习,未必不能成为书法大家。

    家里人、同窗也都常常夸赞他的字,要不是柳明珏内里是个成人,时时提醒督促自己,恐怕早就在这样的夸赞中懈怠了。

    这几年里,柳明珏除了学习四书五经,还在书斋里看了不少杂书,有时涉猎过多,还会被柳大伯斥责。

    但柳明珏却另有想法,他觉得四书五经虽然重要,可其他的也不能拉下,特别是律法和算学,虽然在文人眼里比不上正统书籍,可也是极其重要的,平日里也会经常用到,所以要好好的学习一番。

    对于算学,其实柳明珏也就装装样子,以前学过,自家阿爹又是账房,虽然转换成了文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可习惯了之后,柳明珏的算学比大部分人都要好得多。

    重点在于律法,这是必须理解吃透的,所以柳明珏花了一部分的精力在律法上,除了自己看,还给家里的人讲,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自从认真读书之后,柳明珏从未想过止步于秀才了,他想往上考,就算只考上了举人,那也有了一定的权力和地位。

    但要考上去,就一定要管好家里人,知道什么事情是犯法的,他总不能一直盯着他们。

    柳明珏将笔放下,又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册,上面是前些年县试的试题,他每日都会在上面挑选题目做,这几年下来,已把墨义和经帖做熟,而诗赋虽然不是首首都是佳作,但也算拿得出手,至于策论那可是柳明珏最拿得出手的了。

    对此,他很庆幸本朝的科举形式虽与明清相同,但内容却跟宋朝差不多,策论这块并没有太多的限制,若真考明清的八股文,柳明珏怕是得费大量的时间去吃透那些格式了。

    正在柳明珏做题的时候,一个小胖墩儿走了进来,那是柳明珏四哥柳明祖的儿子,小名七头,大名柳世治是柳明珏十岁那年四嫂所生。

    “小叔,小叔,吃饭啦!”小胖墩跑过来,一下子抱住了柳明珏的腿。

    将笔放在一边,柳明珏顺势将他抱了起来,这几年条件好了,柳明珏就有意识的补充营养、锻炼,臂力强劲了不少,至少能把这个小胖墩抱起来了。

    “好,我们出去吃饭,七头知道今天奶奶做了什么好吃的?”柳明珏边走边问,其实就是逗他说话。

    “有好吃的肉肉。”说起肉,七头的口水就流出来了,两只手也不安分,上下挥舞,想让小叔走快一点。

    走到院子里,柳明珏发现孩子都在外面,想是阿爹还没回来,还不能上桌,就抱着七头走到大侄儿柳世浩的身边。

    柳世浩现在十四岁了,已经知道努力读书了,比以前读书踏实的多。

    不一会儿,家里的人到齐,大家坐到桌子边上,因为家里条件好了,每餐都有肉菜,大家对肉菜也没有以前那么狼吐虎咽了,吃的比较随意了。

    吃完后,就到柳家例行的谈话环节,这几年下来,柳明珏已经麻木了,老柳家规矩,在说什么事情之前,得先吃一顿,吃完后再讲。

    “二丫已经及笄了,最近有好几户人家来问过,我觉得都还不错,老二你是二丫的爹,你看哪家好?”柳长青直接问。

    陶氏一听,二话不说,先掐了老头子一下,让二丫三丫四丫五丫回屋里去,嘴里念叨着:“小孩子家家的,不能听这些事。”

    柳明珏想到自己现今十三岁,再看着比他小的侄儿们,不由得想,这些不用赶走吗?

    “我先说好,这些我都不满意,你看看,这都是什么人家啊,这个孙家二小子,游手好闲的,二丫以后咋过日子;还有那个王家老大,底下那么多弟弟妹妹,就那么几间屋子,怎么住的开?”将女娃子赶进去后,陶氏就把那些人家一一否决了。

    柳明珏听着也不赞同,这样的人家,要是嫁过去,就是去吃苦的,别说什么只要人好就行了,这人再好,没钱,没本事,那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而且,这里可不是之前,女子自己能外出工作,真的过不下去还可以离婚,可就算风气再开放,也难免会有人说嘴,不过那些女子都读过书,自身立得住。

    在这边,说三道四的就更多了,自家二侄女性格还是偏软的,怕是会受不住,还是要好好把把关,查探一番,看看那个男人怎么样、兄弟姐妹性格也要看过,恩,婆母的性格更是重中之重。

    柳明珏陷入了沉思。

    “爹,娘说的也有道理,这些年下来,我们家是越过越红火,不算找个有仆从的人家吧,至少家境也要过得去吧。”柳明宗说道。

    柳长青卡壳了,摆摆手说:“那我们就再看看。”

    翌日,柳明珏去族塾后,柳长盛柳大伯趁着还没上课,找上门来。

    柳长青把大哥迎进堂屋坐下,陶氏赶忙给泡上了茶,夫妻俩都有些纳闷,除了家里四个小子成亲,其他时候,大哥可是从没来过他们家呢,不知今日过来所为何事。

    柳大伯也没卖关子,今儿他是特地过来问一问柳明珏今年参加县试的事。

    一听是参加县试的事,柳长青有些懵圈,这么快就可以去考科举啦?

    他怎么觉得自家五娃好像才念了没多久的样子啊。

    见老伴一副迷糊样,陶氏忍不住插了一句嘴,“哪里没多久了,五娃刚念学那会儿才五岁,现下已经十三岁了。”

    十三岁啦?

    柳长青想了想,还真是,他收回思绪,笑着朝柳长盛说道,“大哥,你放心,既然你觉得五娃可以参加,那肯定要去的。”马上就应承了下来。

    “每年县试在二月,具体日期还得看官府出的告示。”

    说着,柳长盛又想起作保的事来,忙道,“届时结保之人和作保的廪生我都会帮着张罗,你家备好作保银两就成。”

    柳长青点头,“大哥,今年作保费得需多少?”

    “跟往常一样,给廪生的作保费是五两银子,报名费要交一两,一场县试下来,约摸得花七两银子左右。”

    等柳明珏下学回到家,就听爹娘说今儿大伯过来了,也知道了今年自己要去参加县试的事。

    点头,表示自己知晓了。

    虽是这样,可今晚的柳明珏,并未像先前那样,早早就洗漱上床,而是难得的学到了子初。

    唉,既然已经定下要去参加县试,那么自己也该有个考前准备才行,总不能因为希望不大,就放弃了努力。

    所以,柳明珏准备从今天开始,每晚抽出一个时辰的复习时间,把先前所学的内容都好好巩固一下。

    如今是一月份,二月开考,离县试还有三十来天,时间虽紧迫,但还可以做一下最后的冲刺。

    对于县试,柳明珏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先前柳大伯就与他们说过,县试考的科目有帖经,墨义,还有诗赋。

    所谓帖经,就相当于前世的填空和默写,考题内容基本出自于四书五经,这也是现下柳明珏最拿手的一门,毕竟想把帖经考好,熟记书上的内容很重要。

    目前他的情况就是,四书五经都没有问题,比较困难的是周易才学了没几个月,就是周易全文讲的都是占卜,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他这个现代人一时很难理解。

    幸好整本周易一共才五千多个字,柳明珏心想,周易自己已经通读了,到时再多巩固下,做到倒背如流才行。

    而墨义,就是问答题,取四书五经中的几小段文章,让考生解答其义,这门考试也跟记忆力有关。

    诗赋,是日积月累的练习,临时抱佛脚要不得,再说,这几年,柳明珏是雷打不动的每隔一日要做一遍诗赋交给柳大伯审核,已经能做到简单的诗赋可以轻松过关了。

    再说柳大伯不但把县试该注意的事项一一说给参考的学童听,还侧重了诗赋的讲解,并说了近几年县试中的诗赋命题,有咏梅的,有读雪的,有颂秋的,还有说月的,至于赋诗的基本门径和要领,更是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又一遍。

    理清楚这一切后,柳明珏准备接下来的学习重点就放在五经上,尽量做到把书本上的文章都给背的滚瓜烂熟。

    本朝规定想要成为秀才,取得功名。需要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

    但凡参加县试的考生,需提前一个月考生需要向县署礼房报名,须填写内容包括籍贯、姓名、年龄、三代履历、身貌等项表格。

    要求携带所在村、镇、县五户证明,并出具同考五人的互结保书,再由本县廪生出结作保,保其确系本县之籍贯、且出身清白,非倡、优、皂隶之子孙,并无居父母之丧者,方准报名应考。

    确认信息无误后,会将这些信息登记下来,并且记录下报名者的外貌特征,以防正式考试时有人替考,同时还要缴纳一两银子,充作报名费。

    柳家族塾今年除了柳明珏还有柳明东,赵猛和王彦,又加上柳大伯好友的小孙子周清,五人互结。廪生是柳大伯好友的儿子,也就是周清的父亲周子铭。

    备考期间,柳家人都怕吵着柳明珏温书,可真是有现代家长小心翼翼迎战高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