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户走科举
繁体版

第31章 四嫂

    翌日,柳家人包括嫂嫂们都同意了柳明珏稻田养鱼的试验,不过也说了,只能试验三次。

    如果都不能成功的话,那就必须放弃,柳明珏也同意了,只要让他试验,那么一切都好说。

    说完话,大家都聚在堂屋里用早饭。

    吃着吃着,柳明祖突然说道:“阿爹,我想找家铺子去做账房,不然,天天待家里,没意思透了。”

    “行,你自个决定吧。”柳长青直接道,只要大方向不出错,他一般不插手儿子们的选择,都是任其选择,以后是好是歹,自行承担结果。

    陶氏在桌旁给柳长青和柳明珏盛饭,听他这么说,便道:“那是你长大了,自然就觉得这些没意思了,说起来四娃已经十八岁了,是不是该把媳妇寻摸出来了?”

    这话一说,就把柳明祖闹了一个大红脸,柳明珏见他这样,不厚道的笑了。

    柳明祖也到了春心萌动的年纪,平常说女娃的事情他看似不在乎,其实都竖着耳朵听着呢!

    这时候又说娶媳妇,不要说也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陶氏想着媳妇的事情,说道:“我看了一家,是合适的,不过,也得听一下咱四娃自己的意思。”

    “哪家?”柳长青问道。

    “这家在榆钱巷,在县里卖豆腐的,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年龄较小才十岁。

    我们也碰见过,打过几次交道,去他们那里买过豆腐,这家姑娘比四娃小一岁,今年十七岁了。”

    “他们姐弟年龄差的有点大啊?”柳明珏有点好奇,古代不像现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般来说,姐弟之间年龄差的比较小。

    “恩,我要说的这家还有一点就是,那女儿的娘,身体好像不是很好,中间有过孩子,不过夭折了,唉,一家子也不容易。”娘感叹道。

    陶氏又道:“这事急不得,若是四娃不满意,我们再找。这要是媳妇挑的不好,以后有的是麻烦。”

    “四娃,听了这么多,你是什么想法,给大家说说。”陶氏问道,虽说古代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柳家这样的家庭,也会考虑子女的想法,毕竟是一个人终身大事。

    当问起柳明祖想法时,要柳明珏说,就他四哥这样一个内向的人,害羞的根本张不开口。

    “就咱自家人,有啥好害羞的。”陶氏让柳明祖直接说。

    柳明珏他四哥看了他一眼。

    柳明珏表示明白,“四哥,你就放心大胆的说吧,我捂着耳朵,就当我听不见。”柳明珏赶紧放下筷子捂着耳朵。

    大家都学着柳明珏捂上耳朵。

    “算了,知道你们俩个想听,不用做样子了,要是不想听,可以回屋了去。”柳明祖认命了。

    “哈哈,四哥,你知道的,我也关心四嫂是谁?”柳明珏笑着说。

    “好了,说说吧,正好让大丫也听一听,到时候我们大丫得好好找找。”大丫柳似月一听奶奶这么说,脸都红了。

    “奶,你们在这里说吧,我去屋里了。”说完,就想出去。

    “行,去吧。”大嫂陈氏说道。

    “好了,开始说说吧。”

    “娘,那姑娘怎么样?”柳明祖正式问道。

    “这姑娘平时应该也是帮家里做豆腐,家里母亲身体不好,又有幼弟,估计平时不少操持家里,就是虽然做豆腐也能挣钱,不过也挡不住他娘的病比较花钱,家里应该不是很富裕。”

    “行,娘,就这个吧。”柳明祖一口咬定就她了。

    “你就不想再往下打听了吗?”

    “不用听了,就这个吧,合适。”

    “这才刚听了一下,咋就合适了呢?”娘一脸诧异。

    “娘,你看,他们家人不多,弟弟还小,她肯定是个有主见还能干的人,娘,你去买豆腐的时候,她娘衣服和他们的豆腐摊干净吗?”

    “干净是干净,可这有什么关系呢。”

    “她娘身体不好,这衣服肯定是她洗的,说不定豆腐也是她做的,家里的大小事她能做主。”

    “那你也不能这么快就决定,真不考虑其他的了,这毕竟是你的终身大事。”

    “不考虑了,就这一家吧。”

    “行,回头娘再去打听打听这一家的情况。”陶氏也不跟着争辩了,不过还是要唠叨他两句,“你说你,不想的时候不想,定的时候又这么随意,以后可别后悔。”

    “男子汉大丈夫,说啥是啥,有啥好后悔的。”柳明祖满脸确定他不会后悔,陶氏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行,就这么定了,吃饭,吃饭。”陶氏让把大丫喊进屋里,又给柳明珏夹了块肉片。“五娃还是长得太瘦,要多向你哥学学。”

    父亲、大哥他们重新拿起筷子吃饭,刚才大家说的太专心,一时间都忘记了吃饭。

    吃过饭,收拾妥帖后。

    柳明回到了书房,点上蜡烛开始看书了,科举只有埋头苦学,吃的苦中苦、方为科举出仕。

    月上柳梢,柳明珏熄了蜡烛,回屋里睡觉。

    柳明珏躺在被窝里,日光晒过的气息,不一会儿旁边鼾声响起,也渐渐进入了睡眠。

    之后的几日,娘就一直操心哥哥的婚事,专门跑到榆钱巷买了几次豆腐。

    柳明祖也跑过去看过一次,回来后,娘问他怎么样,哥哥又害羞了,支支吾吾的说可以吧。

    那这就是很满意了,娘也放心了一大半心,便请那杜媒婆到家里来说这“纳采”一事。

    “杜家娘子,快坐,我想给你说说我们家四娃的事。”

    “正好,我这几日啊,一直在等你消息,你赶紧给我说说,你们相中这一家不?”

    “我们想了想可以。”

    “你就放心等好消息吧,我说的这媒,你放心。”

    杜媒婆估计看娘还有疑虑就说道:“正好那天去买豆腐,碰到了这家姑娘她娘,就聊了起来,她家就托我在附近找户殷实人家,你也知道她娘那病。这不,我一下子就想起你们家了。”

    “行,杜家娘子你多费心。”

    杜婆娘走后,陶氏就开始焦急等待,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五月二十五日,晌午的时候,杜婆娘来了,“柳家娘子,好消息啊。”

    陶氏急匆匆的跑出来,“是四娃的事成了吗?”

    “成了。”

    “真成了?”

    “真成了,你还不相信我。”

    娘高兴坏了。“她们家咋说,我们什么时候上门去见见人家?”

    “五月二十八吧,我来的时候都算了,这天很好,易纳彩婚娶。”

    “好的,好的,杜家娘子,我这有二百文先给你,这几天跑的辛苦了,等这事成了我再给你个大礼钱”

    “柳家娘子,我就喜欢你这,那这二百文我就先收下了,等到了五月二十八我来跟你们一块,儿去。”杜婆娘这个媒也没有算是白说。

    柳明祖的亲事算是有谱了。

    六月二十二那天,爹娘和杜媒婆一道去了榆钱巷,两家相互商量了一下定亲事宜,交换了一下庚帖,哥哥的亲事算是定了下来。陶氏给杜煤婆包一两银子。

    待四哥婚事订过之后,柳明珏就着手准备稻田养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