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户走科举
繁体版

第13章 香椿芽

    ★北柳巷柳家

    辰时,柳明珏正在书房背三字经,就听见外面传来讲话的声音。

    书房是父亲专门在正屋的西屋里隔出来的,内室是睡房,中间是镂空书架,隔出来的外室当成小书房。

    虽然书房不大,条件简陋,但是在市井小户的家庭里,有个单独的房间就很不错了。

    他娘陶氏一早起床就在小院里腌青瓜。

    小孩胳膊粗的青瓜,洗干净去皮切成长条形,用盐腌上一晚上。第二天把酱油跟糖放一起烧开到糖完全融化,晾凉了浇上去,再放点辣椒、蒜,一起腌个四五天拿出来,就是个非常开胃的小菜。

    “柳家娘子啊,终于见到你了,来你们家好几次都没有人,这次可让我逮到你了。”

    “原来是杜媒婆,快进来。这不是夏收吗?所以没在家。”

    “夏收是忙,柳家娘子,你看你们家的孩子,个个都能干,你以后就等着享福吧。”

    “哪里,哪里,说了这么多,我们还在门口站着,走,我们去屋里坐。”

    柳明珏一听要进屋谈,就知道三哥说亲的事有点眉目了。

    说起来三哥今年十八岁了,早已成丁了,按理说应该成亲了。

    可哥哥一心想考童生,也不敢随意说人家。但娘又怕以后耽误哥哥的亲事,便托媒婆帮忙留意。

    不过这事,柳明珏虽然好奇,也不方便去听,便在书房里呆着。

    不一会儿,书房的门被推开了,三哥半弯着腰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轻轻的向柳明珏“嘘”了一声,又悄悄的将门关上。

    转过身来,整个人长舒一口气。

    “吓死我了,这杜媒婆怎么在咱家,早知道,我就晚点回来了。”三哥瘫坐在椅子上,仰着头,满脸懊恼。

    柳明珏也无可奈何,只能让他自求多福。

    “三哥,娘找那个小娘子做我三嫂啊?”柳明珏奶声奶气的问他三哥,配上稚嫩的脸,呆萌呆萌的。

    只见他三哥连连摆手,“我还没有怎么想好,就想要一个能当家做主,不能事事依靠我的。”

    “如果娘听到你说这话,又该教育你了。”

    “看你说的那话,娶人家进来,不依靠你依靠谁?”柳明珏模仿娘说话的语气和动作,瞪着他三哥,并拍了一下他的屁股,人矮没人权。

    “哈哈哈,别说,小屁孩模仿的还挺像。”

    “五娃,听说爹已经给你启蒙了,要不三哥给你启蒙?”柳明耀一脸希翼的看着他。

    “恩,你说的这件事啊,我的好好考虑考虑。”

    “五娃,你还不知道你三哥,如果我给你启蒙的话,对你肯定是和风细雨,来,让哥给你把这桌子收拾收拾。”

    柳明珏不多会儿就觉得装不下去了,一下子就破功了。

    他三哥索性也不装了,“没意思,就不能再等等?”

    在他哥等的无聊,都准备看书的时候,听到他娘的声音:“行,回头给你信儿,你要多给我家孩子操点心。”

    “好嘞,柳家娘子,你要尽快给我回复啊。”走到门口的杜媒婆,不忘嘱咐他娘一句。

    柳明耀已经木了,这一次不行,估计还有下一次,就在他做好准备,想要出门的时候。

    外面一声吼,“三娃,你给我出来,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回来了。”

    柳明耀磨磨蹭蹭的打开书房门走了出去。

    “娘,我这不是刚回来吗?”

    “今儿,你给娘说说你咋想的?你都十八岁了,再不看,就晚了,你知道吗?”

    “知道,娘,这不是有您给我操着心。”柳明耀赶紧上去给他娘撒娇讨饶,又是捏肩又是捶背的。

    陶氏的语气一下子又软和了,“光娘给你操心不行,你自己也得上点心啊。”

    “知道了,娘。”

    “一会儿等你爹回来,我们好好商量一下这件事,这事啊,不能一直就这么拖着。”娘坐那教育三哥。

    “说完你的事之后,接下来就是四娃的事了,你这得好好打算打算,不然回头耽误你弟弟的事,看你爹不揍你。”

    “好了,我知道了,娘,这是杜媒婆又给你介绍的谁家的姑娘。”

    “没大没小的,人虽然是媒婆,你还得叫人家一声婶娘,行了,看见你就来气,等晚上吃饭的时候我们再说。”说完之后,娘就忙去了,家里零碎的事多着呢。

    至于三哥柳明耀,也赶紧去看书了,他打算明年下场考童生。

    傍晚大家聚在堂屋吃饭时,便讨论三哥柳明珏相看一事。

    “今儿杜媒婆到家里来,说了一下三娃这个相看的事,三娃也到年龄了,咱也应该相看一下了。”母亲就把今天杜煤婆来的事情给大家说了一下。

    “我看了一下,有几家人家比较适合,不过,这也得听一下咱三娃自己的意思。”

    “都哪几家?”爹问道。

    “目前条件好点的有两家,一家在西街开着杂货铺子,家中有一个哥哥,我们也碰见过,打过几次交道,去他们那里买过东西。这家有一点就是这个姑娘比三娃大一岁,今年19岁。”

    “他们家就哥哥和妹妹吗?”柳明珏有点好奇,古代不像现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般来说,都有很多兄弟姐妹。

    “恩,我要说的这家还有一点就是,那女儿的娘好像身体不是很好,中间有过孩子,不过夭折了,唉,一家子也不容易。”陶氏感叹道。

    “第二家,就是咱们县衙徐捕快家的女儿,祖上往上数几代都是小吏,那姑娘是徐家二房长女,这一家家里人丁比较旺,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妹妹,三个哥哥已经成亲,两个妹妹差的年龄不大,小女儿过两年也到快成亲的年龄了。”

    “这家好,家里人多。”爹爹对这家比较满意,在古代比较重视家族,一般有威望或者里长什么都是家里人比较多的。

    “那这家的姑娘怎么样?”爹爹不禁又问道。

    “这家姑娘勤快,不过听说她娘的性格比较泼辣,姑娘说是个好姑娘。”娘就把从杜媒婆那里打听来的消息又细说了说。

    “恩,回头我偷偷打听一下这家。”由于都是县里的,平时都有接触,也准备找人问一问。

    “那你可得找个聪明人,本来是没有定下来的事儿,万一传到其他人耳朵了,咱儿子没啥事,人家姑娘可能就有点难堪了。”娘认真嘱咐父亲,生怕坏了事。

    “放心吧,我晓得。”爹再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