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户走科举
繁体版

第7章 娘家

    秋收后,气温一天比一天冷,很快已经是腊月,离年底越来越近。

    “当家的,天亮了。”柳长青被突如其来的喊声惊醒,起来时,不经意间,碰到了明珏,将他闹醒了。

    “哎吆,五娃,醒喽!来,娘抱抱!”陶氏站在炕沿,看到明珏睁眼了,便将他从被窝里抱出来。

    给小儿子穿戴整齐,见他不哭也不闹,陶氏也习惯了。

    “走吧!我来抱五娃。”柳长青说着就抱起明珏,大步流星地走出东屋。

    这一日的早饭和往日没有差别,菜色并不丰富。

    清晨虽然不算忙碌,但陶氏仍然招呼陈氏、李氏动作麻利些,乘着天气好,等会儿一起去西街囤年货。

    这年头,有些成算的当家妇人都会提前准备新年所需的各色物品。

    为什么呢?因为每到年前,饶是再便宜的东西都会涨价,比平时贵上两三倍都是有的。

    陶氏让三娃和四娃推着板车跟着,又把酱油瓶、醋瓶、盐灌等各种空的瓶瓶罐罐用竹筐装着放在板车上,还有几条洗的干干净净的面口袋。

    来到西街上,明珏感觉自己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路上人来人往,街道两旁店铺里的伙计,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

    陶氏眼睛都没瞟一下,径自往前走,来到干货铺子里,捡着好的小米、黄米、江米、红枣、枸杞、菱角米、红豆、薏米、杏仁、松子、桂圆干等挑上五斤或十斤不等的数量,还有过年必不可少的干贝、虾米、蛤蜊干等,这些都是熬汤做粥的上好材料。

    陶氏买干货时,不时地往嘴里挑一个尝尝晒的好不好,偶尔也往孩子的嘴里塞。

    陈氏和李氏也没闲着,李氏排队去买酱油和醋什么的调料,陈氏抱着两个盐罐子去买盐,百姓是吃不起细盐的,柳家有屠夫,每年过年都会腌制猪肉,对盐的消耗量不少。

    陈氏算着要买的调料,去了杂货铺选了白糖、花椒、八角、桂皮等,又要了五十斤的红糖,让掌柜按照两斤一份的包上,见有果子,捡好的冻梨、柑橘各包上十斤,还有两包蜡烛。

    掌柜笑着打算盘:“白糖二百二十八文,花椒六十二文,八角五十九文,桂皮八十三文......红糖一千五百文,冻梨十斤六十文,柑橘十斤七十五文,蜡烛两包一百八十八文,夫人,承惠四千六百玖十八文。”

    跟掌柜的讨价还价抹了零头,还让他送了两个篮子。

    日上正午时,陶氏和两儿媳终于汇合了。

    她翻翻东西,道:“香烛和纸钱还没买,还少了糯米粉、药酒,还有对联,观音童子和门神也要请一对。”

    大儿媳道:“娘,今年过年的衣服怎么做?”

    陶氏道:“今年大家都做一身新的棉袄吧,下午去棉花佬那里订八十斤的棉花,待会儿再去扯几匹布。三娃和四娃先把刚才买的东西都送回去,最后去牙行看看有没有好炭。”

    棉花是从南北朝时期传入边疆的,内地真正普及的时候是宋末元初时,开始在全国各地种植。

    柳明耀道:“娘,先回去把饭吃了吧,吃完我和四弟再去。”

    陶氏看看日头,道:“是了,都这个时辰了,走吧,一起回去吃饭,过后,再出来。”

    一行人慢悠悠地步行到了家,陈氏和李氏放下东西,急忙去灶房做午饭。

    晌午饭简单做了一锅粥,做了一道肉末茄子,一份素炒油麦菜,一篮子二合面饼子。

    柳长青先挟了一块茄子,其他人才下筷。肉末茄子烧的恰到好处,很好下饭。素炒油麦菜清爽可口,吃两口青菜正好清清肠胃。

    陶氏还没买齐东西,重新把板车推出去了。先买了一袋香烛纸钱、糯米粉、药酒等;又去糕点铺买了些蜜饯、麦芽糖、澄沙团、韵果、蜜姜豉、皂儿糕、蜜酥、小蚫螺酥、市糕、五色萁豆、炒槌栗等各色糕点。陶氏让三娃和四娃先送一趟回家,再去买碳。

    陶氏带着陈氏几个人去绣庄里看看布料,柳长青对穿什么衣服无所谓,对此不发一言。

    棉袄要费的布料比之前做夏衣要多多了。陶氏心疼的挑了两匹靛蓝色毛青布,两匹石青色上等麻布,一匹湖蓝色上等麻布,两匹茶色上等麻布,一匹丁香色上等麻布,一匹湘妃色上等麻布,两匹银红的素绢。

    陶氏让掌柜把她挑的布匹都包起来,陈氏扯了扯她的衣袖,低声道:“娘,我想挑些碎布和绣线。”

    陈氏的绣工自是不错的,儿媳妇的私房和嫁妆,陶氏一般是不过问的。再说了,也不用她出钱,很是没必要阻拦,陶氏问掌柜春娘:“可还有零碎的布头?给我儿媳妇做几朵头花给我孙女戴。”

    春娘刚做了她一笔大生意,笑道:“有哩。刚攒下一筐,我去拿出来。”绸缎庄子里的碎布头从不愁销路,多的是精打细算的妇人来要,用来做鞋面,做绢花,或是练练手艺,都是好的。

    绸缎庄子里的布匹一般都是散着卖,到最后极容易留下一些零碎的尺头,但是用来做衣服却是不够的,只能当碎布头来折价卖。

    陶氏见筐里还是满满的,没被人挑过,眼睛一亮,让陈氏和李氏赶紧挑。陈氏抿嘴一笑,李氏也兴致勃勃的在筐里翻捡。陈氏专捡那些颜色素净的棉布,李氏挑的都是松花、丁香、鹅黄、橘红等娇艳色彩的绸布。

    挑完后让春娘去称重,春娘笑道:“也没多少,给你当个添头。有空多来看看。”

    陶氏听了神色不变,又挑了两套各色彩色丝线。家里有的是棉线,倒是没有丝线。

    春娘道:“一共十三两六钱四分银子。柳夫人是我这的常客,抹掉零头,你只给我十三两六钱银子就好。”

    等柳明耀和柳明祖再来的时候,继续充当苦力把一百斤黑炭、十余匹布料、之前漏下的半口袋糯米粉,以及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搬上板车。路上碰到了北柳巷的同族人,想把东西托他们带回去,可见板车上满满当当的各色物品,终究还是没有那么厚的脸皮去求。

    陶氏她们与来时的不同之处,在于装载着一板车的东西,满意而归。

    柳明珏搂着爹爹的脖子,看着被累成狗,在这冬天也出了一身汗的三哥和四哥,在心里感叹,女人的购买欲,太可怕了。

    回到家,陶氏就拿着账本在计算今年一年的收入和支出。

    年前养的四头肥猪已经陆续出栏让柳明光卖掉了,只剩一头肥猪,打算过年的时候吃,这是家里重要的一笔收入,猪肉在贵人那里是肮脏物,所以贵人也是不会吃猪肉,猪肉廉价,平民百姓能吃的到猪肉都是好日子。今年行情好,且自家的猪吃的酒楼泔水,重量都是直逼200多斤的猪肉,自家猪肉摊,这三头猪的净肉,卖了足有二十五两左右。

    柳长青当账房现在月钱是三两,过年红包是五两;柳明光一年买猪肉大概是二十两;柳明宗月钱是一两银子,过年红包是二两。

    不过赚的多,花的也多。

    陶氏数了数手上的钱,心里算着今年赚的,支出的,余钱多少?麻利的把钱锁进木盒子里,放进木箱子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