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小子伍十六
繁体版

第十章 世事艰

    “我儿子要金榜题名中状元了!”

    香儿心里纳闷:怎的突然冒出这么一句?看他痴痴呆呆的,只当他又说胡话。

    “将来生了儿子,传了老子的机灵劲儿,再由亲亲老婆教诲,能不金榜题名中状元?就算为了我那状元儿子,必须先把他老娘娶了回来。嘛个板板!这世上想必也只有我一个这么当爹的,能为儿子如此未雨绸缪、深谋远虑。”

    香儿哪能猜到伍十六是这般心思。她不再多想,催促他早点买回一应物具。

    伍十六拿跟竹担出了门,路上止不住想:“亲亲老婆定是会摄人心魂的秘法,看她一眼就会目瞪口呆、神魂颠倒。这还是穿身破烂衣裳,要是恢复女子妆容,再穿上时兴的罗裙,看她一眼不得魂飞魄散?

    嘛个板板!看一眼就呆傻,洞房花烛夜要是也呆呆傻傻的,岂不误了大事?定是看得少了才会如此,不行!老子要时时刻刻盯着她看,不信破不了她的摄魂秘法。

    平日里只有苦练心志不呆傻,洞房时才能活动筋骨好办事,说书先生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想必就是这个意思。

    嘛个板板!读书人就是下流龌龊的闷葫芦,寻常的洞房之事也说得这么隐晦!”

    他越想越是这个理,便一刻也不想多耽搁,随即收起心思,加快脚步,沿桃花河向北行了三四里,不多时便进了余杭门。

    余杭门乃临安城北大门,又称“北关门”,因其沟通城北与城内运河,临安与北方各地商贸多集散于此,以致余杭门内外一带,诸行汇聚,商贾云集,店铺拥门,万物尽有;从早到晚,人影杂沓,熙熙攘攘,繁华至极。

    伍十六以往来到北关,大多时候只逛不买,不过是凑凑热闹、过过眼瘾。此刻怀揣元宝,兴奋不已,又惴惴不安,时刻担心被插手【注1】动了手脚,便找了间金银铺【注2】,寻思将元宝换成小银铤与铜钱【注3】。

    挑了沈家金银铺进去,伙计立即迎上来,待听伍十六说明来意后,说道:“兑换会子【注4】,一贯钱可换七百二十文会子,若是兑换银铤或铜钱,一贯需扣三文费用,不知小官人要兑哪种?”

    伍十六心里盘算:“会子三年一界,离界期尚有两年多,届时收回旧会子,并非以会子面额兑换铜钱数,怕是亏得更多。嘛个板板!再往坏里想,万一金贼打过江来,不管沈家张家势必会卷了银子逃跑,会子跟废纸一般,岂不是血本无归?还是银子拿在自己手里踏实。倒是今日的花销可以兑成会子,省几文钱买些零嘴果子也好。”

    他心里打定主意,付了二十四文费用,将元宝兑换为七个一两小银铤、两贯钱、两千八百文会,仔细塞进腰兜,方才离去。

    随后跑了杂货行、米市、铁器行诸多行市,择货讲价,买了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一干物事,快出北关时,竹担两头已是满满当当。

    伍十六早已汗流浃背,双肩不堪重负。他本就不是吃苦耐劳之人,此刻已累得不想动弹,便雇了辆牛车,沿路遇到成衣铺,给香儿姐弟二人添置两身新衣裳,又买一大食盒鸡鸭鱼肉,方才尽兴而归。

    等到家门口已午时将末,付了车钱,才发现身上银钱已挥霍过半,只剩四个银铤、半贯钱,不免后悔先前太过大手大脚,但想到德光说如置办家产、娶妻生子,还会再给一个元宝,又兴高采烈起来,顿感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只片刻功夫便将所购物事系数搬至家中,几乎占了外屋一半地方。

    小宝看见其中不少零嘴果子,吞口馋涎,惊叹道:“大哥是把惠民乡集市整个儿买了回来?”

    伍十六拿了一包糖果塞给他,在他头上摸了一把,说道:“姐……大哥买给你的。”

    小宝哪吃过这些?不知道梦里梦过多少回了,此刻手里捧着一大包,竟跟美梦成真一般,急忙抓起一把,一股脑儿全塞进嘴里。

    这些糖果于富贵人家来说,不算稀罕物,可寻常百姓有几个舍得买?更别说小宝这样讨饭的乞丐。

    香儿本想劝小弟不要随便吃人家东西,几次话到嘴边都没能说出来。

    她出生虽非名门望族,可也算书香门第。父亲乃湖州一秀才,她自幼聪慧,得父亲倾心教诲,熟读四书五经,只七八岁便能吟诗作赋,虽为女儿身,也有文人傲骨,深知“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即便家境贫寒,也能像其父一般安贫乐道。

    人道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母亲生小弟时难产而逝,五年后父亲也因病撒手而去,姐弟二人孤苦伶仃也就罢了,又有恶霸乡绅见她姿色绝佳,便起了不轨之心,欲将她虏回家中圈养起来。一好心护院不齿乡绅所为,冒险将她放走,她才得以保全贞洁与性命。

    她抱着小弟连夜离开湖州,一路行乞,历经磨难,两个月后才到了临安。当时她才值豆蔻年华,又因貌美还需提防歹人算计,这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在临安行乞一年多,谁人知道她受了多少冷眼嘲讽?挨了多少辱骂毒打?遭了多少饥寒交迫?要是孤身一人,她宁可投湖自尽,也不愿丢了傲骨和自尊。

    所谓傲骨自尊,不是不管不顾舍弃一切去维护的,不是至高无上的,有些东西比之个人傲骨自尊更为重要,比如大义、比如责任、比如亲情,凡此种种。

    每想到父亲遗言,她便打消了轻生的念头,立下天大的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把小弟拉扯大,不致断了吴家的香火,以慰父亲在天之灵。

    可决心再大,她毕竟是女儿身,也难抵世道艰难。

    这世道,人命如草芥。且不看金朝势强而民不聊生!且不看临安繁华而几多乞儿!且不看江南富庶而农无其田!

    这世道,女子多规制。敢露髻驰骋,如梁红玉能又有几人?兼淑贤刚毅,如李易安能又有几人?然修道念佛,如曹希蕴【注5】者又能有几人?

    这世道,商女多无奈。君不见,诸行百市,独身从商之妇女,寡居者居多?君不见,家庭经营之妇女,多为其夫助手?【注6】若非无夫无子可依,若非被生计所迫,谁不想安守本分相夫教子?

    这世道,笑贫不笑娼。大城小郭,青楼遍布,女子为妓为娼者甚多。妓分艺色,属分宫营官家民,无论哪种,终究低贱,被人轻视。或被士人追求,不过世风风流、附庸风雅而已。纵使名声斐然,如李师师、琴操、严蕊、谭意哥、毛惜惜等才女佳人,也不过以艺色娱人,最终落了何种地步,几多心酸悲凉,个中滋味唯有自己体会罢了。

    香儿心里叹道:若非不得已的苦衷,那个女子愿意步入风尘?可自己该何去何从呢?

    她心中纠结,思索再三,才渐渐有了主意:只盼能遇一体己的人,不求富贵,不求俊美,只求真心待我们姐弟也就是了。

    “宁为一人哭,不为千人笑。宁作凡人妇,不攀达人妾。”

    “姐、姐,你尝尝这个。”

    香儿回过神来,见小弟举着一颗蜜饯话梅在自己嘴边,她没舍得吃,随即偏头躲过,柔声说道:“姐不喜欢吃这些酸溜溜的东西,你吃吧!”

    小宝端起手中荷包,示意道:“还有别的蜜饯,你瞧瞧喜欢哪个?”

    香儿见他急切让自己吃,伸出素手取了颗小点的蜜枣儿。

    伍十六刚才差点失口自称“姐夫”,忙提了食盒掩饰尴尬,将菜饭摆在桌上,转身准备叫唤二人吃饭,正见香儿三只玉指捏了颗蜜枣放进朱唇,轻抿细嚼,脑袋里突然冒出一句评剧词儿:行风流、动风流,行动怎么那么风流,猜不透这位好姑娘是几世修。

    香儿见他又呆呆看着自己,面色娇羞,一边叹他痴呆一边不由想道:他对小宝倒是真心好的!

    小宝不懂他两为何一个呆一个羞,正好闻到了菜香,大叹一声“好香啊”,登时惊醒了二人。

    伍十六邀了香儿依桌坐下,待看到桌上菜肴时,香儿也止不住惊叹一声。

    只见桌上摆着龙井虾仁、东坡肉、西湖醋鱼、叫花鸡、松花腰子、盏蒸羊,六盘全是临安有名的特色菜肴,色彩精致,香味扑鼻。

    伍十六此前也没这么奢侈地吃过,此刻看到这诱人的佳肴,早已勾起肚子里的馋虫。

    小宝更不用说,嘴里咬着筷子,口水已沿筷子流下。

    香儿仍自端坐,只是肚子不争气地“咕噜”一声,脸色羞得煞红。

    伍十六也太过磨人,返身从一堆物事中翻出一小坛酒、三个瓷杯,一一满上,想到香儿知书能文,便文绉绉说道:“今日是咱们……吾等首次设宴……薄宴,在下……小生荣幸之至,庆贺、庆贺……”

    结结巴巴说了几句,自己都觉得别扭,伍十六不由恼道:“嘛个板板!老子学什么狗屁读书人!别扭的很!来来来,干了这杯酒,咱们放开了肚子狠狠地吃!”

    香儿道:“小宝还小,喝不了酒……”

    小宝不曾喝过酒,但见过有些老乞丐喝了酒连连叫好、很是享受,心中很是向往,此刻听姐姐不许,怎能乐意?任性说道:“谁说我喝不了酒?今儿个我也要喝些。”

    伍十六劝道:“香儿,要不就让小宝喝一小口?”

    香儿责怪道:“你就由着他胡来!”到底是她也惯着小弟,叮嘱他千万要小口小口地喝。

    小宝见姐姐同意,心里顿生豪爽之情,端起酒杯,学着戏文里英雄好汉的强调,说句“小弟先干为敬”,便一口喝光杯中酒,只觉一股热气从嗓子眼直通肚中,登时大咳起来。

    伍十六哈哈大笑,香儿白他一眼,嗔道:“你还笑!”

    他急忙憋住笑,心里叹道:我勒个娘!亲亲老婆连生气都这般楚楚动人!

    PS:

    1、插手:在人群中偷窃别人随身携带的钱物的,叫“插手”。

    2、南宋金银铺(银铺),主要经营金银器打造及兑换业务,临安的金银铺还需承担大量打造金银铤的任务。

    3、南宋孝宗年间,一两银子大概折合两贯钱,一贯钱为700文。南宋银、铜都缺,流通的铜钱不全是由铜铸的,也有铁铸的,本文中不予区分,都写为“铜钱”。

    4、会子:南宋发行的纸币,主要在东南各路,并非全国通用。民间使用会子、铜钱、银子的都有。

    会子发行之初,南宋官方试图给会子定价,以面额兑换铜钱,但很快就失败——南宋根本没有足够的铜钱兑换。会子面额以铜钱数标示,但铜钱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会子本位币。会子价值是受官方铜钱准备金、会子纳税能力、朝廷官方信用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实际上,一贯会子根本无法兑换到一贯铜钱。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会子三年为一界,随界造新换旧,每道收靡费钱二十文。

    5、曹希蕴,宋朝有名的女道士,世称“曹仙姑”,颇有才情,苏轼曾赏谈其诗词。

    6、宋代女子从商动机,可见《袁氏世范》、《竹隐畸士集》、《武林旧事》、《梦梁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