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小子伍十六
繁体版

第二章 儒生与小厮

    临安城自古为繁华胜地,城中西湖美景名扬天下,吸引无数文人骚客寄居于此,留下万千佳作绝唱。

    苏东坡外调任临安通判任间,曾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诗云: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其诗脍炙人口,被后世不少名家赞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来之笔。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好诗!好诗!”

    淳熙十三年【注1】暮春,天色入黑,细雨蒙蒙。一位身着藏青道衣衫袍的老年儒生,顶着一把油纸伞,独自站在湖边吟叹。

    细雨斜来,衫袍下摆已被打湿,老年儒生浑然不觉,面色凄然略显惆怅,驻足远眺些许时间,离开湖畔朝东北方位走去。

    走了三四里,穿过钱塘门,向东走不多远,入眼一片寻常巷陌,白墙青瓦,倒有几分水墨江南的韵味,只不过“狗儿山巷”、“鹅鸭桥巷”、“糍团巷”、“孩儿巷”,诸般巷名听上去甚为随意,完全不符水墨江南的雅致清秀。

    这也难怪取名之人。这片巷陌多为临安原住民聚集之地,所住之人大都是茶农、渔民、贩夫、走卒等市井百姓之流,本就不是雅致之人,自然取不出高雅名称,是断然无法与南市御街那恢宏大气的名称相提并论的。开朝以来,临安推行厢坊制,设厢立坊,一坊辖一巷或一街,以儒雅的“坊”名替代“巷”名、“街”名,以宣化居民,如狗儿山巷取名睦亲坊,鹅鸭桥巷取名延定坊,糍团巷取名怀信坊。

    当地原住民世代居住于此,早已习惯了这些旧街巷名称,即使坊牌横跨巷口,仍是不大在意,依旧叫着早已顺口的旧名称。而自都城迁至临安,巷子里多了不少客栈、茶馆、青楼、商号,往来客人中不乏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嫌巷陌命名太过俗气,大都称唤坊名。因此,同一条巷子坊名巷名并存,也多有遗风。

    老年儒生站在巷口,盯着刻有“孩儿巷”的木排板看了片刻,缓缓走进了巷子深处,站在了巷南一间客栈门口前,瞧着门上的牌匾入神。

    “春来客栈。”

    客栈不大,一楼摆了几张桌椅,是客人食肆之地,二三楼南北各三间客房,想必是由富贵人家所居的寓楼改建而来。

    客栈小二见门口有人张望,笑盈着脸迎了上来。

    “这位客官好,您是住店还是吃饭?”

    老年儒生收了伞,甩了甩衫袍上的泥水,脸上的萧瑟退了几分,表情和善但语气带有几分落寞。

    “住店,待安顿好了,也弄些茶饭。”

    “好嘞!您楼上请,我先带您上楼看看客房。”年轻小二说罢又自夸道:“吃饭住店来咱这儿可就对了,咱们春来客栈可是这片最爽净的。”

    老年儒生跟着上楼,年轻小二边走边问。

    “官人,您是到临安游玩的?住我们客栈就对了,出了巷子往西南三四里地就是西湖。”

    老年儒生没答话,问道:“可还有朝南的客房?”

    年轻小二稍加思索,说道:“正好还剩一间朝南的客房,不过东南方隔了吴王府,还有城墙挡着,是望不见西湖的。”

    老年儒生也不和小二辩解,进了那间朝南的客房。

    年轻小二退了后,老年儒生缓步走至窗前,推开木窗,负手南望。

    暮春天气,华灯初上,远近巷子中传出一片丝竹和欢笑之声,中间又夹着猜枚行令,唱曲闹酒,当真是笙歌处处,一片升平景象。

    看到窗外歌舞升平的景象,老年儒生不由叹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年轻小二敲门,端了酒菜进来,摆放桌上,正好听到“隔江犹唱后庭花”半句,便跟老年儒生搭讪。

    “官人也听过《玉树后庭花》?我在百花楼门口也听里面的清官儿唱过。啧啧!里面的小娘们儿一个个都风骚的很。”

    老年儒生摇头笑了笑,没答话。

    年轻小二见他意兴阑珊,没闲聊的兴致,便退了出去。

    ……

    年轻小二下了楼,跟掌柜的闲扯起来。

    “那老头可笑的很!想必是在百花楼让那帮狐媚子骗光了银子,现在正愁眉苦脸呢!”

    掌柜的急忙朝楼上看了一眼,压低声音斥骂:“放你娘的狗臭屁,要是让那官人听见恼了,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

    年轻小二浑不在意,声音并不见小:“我见过多少人,肯定不会看错的……”

    掌柜的见他还说,厉声喝到:“伍十六!你再嚷嚷就给我滚,坏了老子多少生意,你心里没数?”

    叫“伍十六”的小二显然担心真被掌柜的打发了,于是不再多嘴,心里暗骂道:“嘛个板板!凶你个短命鬼!等老子飞黄腾达了,一定拆了你这破客栈!”

    门口脚步声响起,涌进七八名大汉,青蓑衣下隐约露出破裂的军服,浑身散发彪悍之气,三人身上有不大不小的伤势,其中一人脸上有道刀疤,从眉间直贯下巴,看上去很是狰狞恐怖。

    堂里几桌客人见他们凶神恶煞的模样,赶紧结了账匆匆走了。

    伍十六硬着头皮迎上去。

    “几位军爷,里面儿请!里面儿请!”

    刀疤军官几步跨进来,兀自拉开凳子坐下。

    “好酒好肉尽管快点上来!”

    伍十六急忙拉开凳子,招呼另外几位兵士入座,脸上堆满了笑。

    “几位军爷,稍等片刻,饭菜马上就好。”

    一位兵士黑着脸催促:“废话真多,赶紧叫厨子做菜!”

    伍十六不敢多话,惹恼了这帮当兵的,少不了一顿胖揍,赶紧小跑着到灶房给厨子报菜。

    刀疤军官朝掌柜的大声喝道:“先上两坛酒!”

    掌柜的战战兢兢地端了两坛酒和几个大碗出来。

    “这是小店最好的女儿红,军爷慢用、军爷慢用!”

    伍十六陆续从灶间端菜出来,几个军士都不说话,见菜上来便吃,吃完就大碗喝酒,再上菜又很快吃完,再接着喝酒,直到上了七八盘菜,他们吃喝的速度才慢了下来,压低声音用家乡方言聊了起来。

    伍十六听不懂他们言语,见用不着自己伺候,悄悄退到了柜台旁,小声跟掌柜的聊天。

    “这帮当兵的,肯定是北边来的,打仗不行,倒是到我们南边耍威风来了!”

    “可不是,听说北边跟金贼的小打小闹就没停过,不知道……”

    掌柜的有感而发,又怕祸从口出,赶紧止住话头,呵斥起伍十六来。

    “就你知道?话怎的这么多?好好招呼这几位煞神,赶紧打发了事,再不走都没人敢进店了!”

    “嘛个板板!你怎么不去招呼?”

    伍十六心里暗自腹诽,挪了两步远远站着,等他们聊得差不多了,才上前腆着笑问道:“几位军爷,菜还合口?要不要再加两盘菜?”

    刀疤军官没搭理他,往桌上放了块碎银子,冷着脸起身,其他兵士随即跟着起身离开了。

    “军爷慢走!吃得好您再来!”

    伍十六拉长声音欢送,隔着身体将碎银子塞进剩菜里,转过身义愤填膺地对掌柜的发牢骚:“嘛个板板!这帮刀杀的又来吃白食!还让不让我们做生意了?”

    掌柜的没注意到刀疤军官有给银子,也没看见伍十六的小动作,以为又碰到吃霸王餐的大头兵,摇摇头一顿无奈。

    “唉!罢了!就当是给北边捐了粮草。”

    “要说还是掌柜的您仁慈,时刻都想着报效朝廷!”

    伍十六嘴上拍着马屁,手上麻利地收拾桌子,端着剩菜残羹进了灶间,从剩菜中捡出碎银子偷偷塞进了腰兜里,露出一脸奸猾的笑。

    “嘛个板板!老子才是掌柜的!”

    伍十六刷好碗盘从灶间出来,看见掌柜的搭窗板,急忙上前搭手。

    “掌柜的您歇着,我来、我来!今儿个怎么这么早收店?”

    “不早了,已经戌时了,客房已满,今儿早点歇了。夜里你多留点心,当心走水。”

    掌柜的拿了银子碎钱进了里院,伍十六摸着兜里的碎银子,琢磨着是不是去趟百花楼。

    “嘛个板板!这点银子也就够摸摸狐媚子的手!还是先攒着,等攒够了银子娶个娶个像样的小娘子,才是正经事。”

    伍十六想了半天还是决定不去百花楼了,插好门,并了两张桌子铺了铺盖,躺下哼着小曲儿,幻想将来娶个如何如何漂亮的小娘子。

    他在临安也有套小院,只不过在临安城外的城西厢惠民乡柴场村【注2】,虽就七八里远,却不愿回去,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姐妹,回去了也是冷冷清清的,不如待着城里热闹,得空了还能去百花楼门外瞅几眼里面的姑娘、混进瓦市勾栏听听免费的故事曲儿。

    ……

    楼上客房,年老儒生百无聊赖,彻夜难眠。

    他曾在军幕任职,一直都很关心北边的战事时局。虽然金宋签订和议,但犯边冲突仍是不断,小规模的战争时有发生。昨晚看到楼下几个匆匆来去的士兵,应该是从北边前线下来的。只有真正打过仗杀过人的士兵,才会散发出那种带有血腥味的萧杀气息。

    “哼哼!”

    年老儒生苦笑一声,紧接着又是一声长叹。

    “唉!就算金军打到了临安,我又能如何呢?我已经六十有二【注3】,能持刀跨马斩贼寇?还是能挥师北上定中原?无非寄梦抒怀、悲愤凄切罢了!”

    年老儒生此次是奉诏入京,等待官家召见,接受严州知州一职。但他志在恢复大好河山,实在不愿过“赋咏自适”的生活。何况觐见官家不知要等到何时,如此消磨时光何其无聊可悲。但天命不可违,因此情绪尽是懊丧惆怅。

    他结肠难解,也无心思挥笔作草,呷了一口已凉透的龙井,步履缓慢,落寞地走至窗前,推开了木窗。

    天色已隐隐发白,小雨已经停歇,对面宅院里的杏树含苞待放,生机勃勃。

    年老儒生布满血丝的眼睛突然明净了几分,返回桌前,放下茶杯,奋笔疾书,行草潇洒。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一首律诗一气呵成。

    年老儒生看着尚未干透的墨迹,长长呼了口浊气。

    PS:

    1、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

    2、南宋临安城设十三厢。凤凰山上的宫城厢,是单一皇城,也混杂庙宇,如梵天寺、栖云寺等。以城墙为界设城内八厢,左右各四厢,分别为左一南厢、左一北厢、左二厢、左三厢、右一厢、右二厢、右三厢、右四厢;城外四厢,分别为城南左厢、城北右厢、城西厢、城东厢。

    临安下辖九县,钱塘县与仁和县同为临安府首县。钱塘县城内隶6厢(左一南厢、左二厢、右一厢、城北右厢、城西厢、左一北厢)、52坊(和丰、怀庆、安荣等);郭外分13乡(履泰南乡、履泰北乡、惠民乡等)、62里(放马、胭脂、黄妃等)。

    3、陆游生于1125年,此处62岁按虚岁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