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繁体版

第108回 桃花源

    桃花源,前有滔滔不绝的沅江,后靠绵延起伏的雪峰山脉,山水环绕。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藤缠绕,花草芬芳,更有石阶曲径、亭台碑坊点缀,宛若仙境。

    桃花源始建于晋代,桃源山上修建桃源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下了千古杰作《桃花源诗并序》,他用浪漫主义的大手笔构造了一个没有纷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丰衣足食、怡然自乐的理想王国桃花源,使得桃花源声名大起,桃源山、桃源观、桃花山、桃川宫等名胜景物随之闻名暇迩;桃源观于隋末被兵所毁;进入唐朝,重建桃源观,桃花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开发;到宋时桃花源发展到鼎盛阶段;在元代时再次毁于战乱;明清以后又开始复兴。

    桃花源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谥。历代以来,孟浩然、李白、韩愈、苏轼等大文豪都曾到过这里并留下墨宝。

    桃花源山川自然妙造,有三个明显特征,以致成为内有避秦绝境,外有水网迷津的世外桃源。第一特征,山生绝境。主体为低丘地貌,因流水切割与冲积并盛,升降交替,形成山麓多条峡谷,以及峡谷之中状如串珠的山间小盆地。盆地首尾山口狭隘,内中土地平旷,与世隔绝,堪称绝境。第二特征,水造迷津。沅水桃源段凌津滩以下,河床开阔,河水略浅,不断旁蚀堆积,形成多个江心洲,使沅水水面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出现延绵几十公里长的连环水网。陌生渔舟到此河段,往往难识水道,不知何来,不知所去,故忘路之远近。第三特征,山回水复。群山被沅水及其支流环抱,水系往往绕山180°至360°。其间重峦迭嶂,山体地貌相差无几,自然标志极不明显,走到哪里都似山重水复。

    荆湖北路江陵府至桃花源400余里路途。翌日傍晚,苏轼和二饼才赶至桃源山下。两人在山脚寻到一处农家借宿一晚,准备第二日凌晨登山去往桃源观。

    在我国五大宗教中(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新教),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道家与道教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习惯上有时也称道教为道家、黄老。严格来说,二者不完全等同。“道家”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学派,或者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他们在思想理论上都以“道”为最高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和处理鬼神信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被称作道家。至于“道教”,则是一种宗教实体。顾名思义,“道教”的意思即“道”的教化或说教,或者说就是信奉“道”,通过精神形体的修炼而“成仙得道”的宗教。作为一种宗教实体,道教不仅有其独特的经典教义、神仙信仰和仪式活动,而且还有其宗教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宗教活动场所。这样的宗教社团,与早期道家学派显然有所不同。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后期黄老之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隋唐至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社会影响极大,道教的哲学、养生术、符咒法、科仪规章也更为完善。晚唐北宋以后,道教内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出现和发展。

    翌日凌晨,第一缕晨曦还未升起之时,苏轼和二饼就已登顶桃源山至桃源观外。

    苏轼盘膝坐于观外大石之上,面朝东方,抬头笑说:“二饼,你也一同打坐食气吧,尝试一下道家的修炼之法。”

    二饼没好气地瞥了苏轼一眼:“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对道家这一套没有任何兴趣。我修佛不修道。”

    苏轼收起了玩笑,微微正色道:“修道不修佛,易遭因果报。修佛不修道,难脱轮回道。兼收并蓄,未尝不可。”

    二饼嘴角浮笑,语气更是睥睨天下:“轮回?如果没有轮回还好。如果真有轮回,如果这狗屁轮回道敢让八娘受苦不公,我必定会以一己之力将这轮回道大卸八块。”

    二饼的话语中虽然没有狠戾,但苏轼知道,苏八娘红颜薄命之事,恐怕二饼这辈子是无法彻底揭过了。

    苏轼当即转移话题道:“二饼,以我目前对道家的理解,我把道家的修炼体系划分为六大境界和十二小境。六大境界分别为下境、中境、上境、圣境、神境、仙境。其中下境,亦称下三境,分别为炼气,筑基,结丹;中境,亦称中三境,分别为元婴,化神,超凡;上境,亦称上三境,分别为破虚,渡劫,洞天。再加上圣境、神境、仙境,一共十二小境。”

    二饼显然被苏轼抛出的话题吸引了,饶有兴致地讨论道:“子瞻,你这个道家修炼体系的划分有些意思。我虽然不修道,但对于道家修炼也略有耳闻。你说的这些境界划分,我大概都能理解。唯独对于超凡境的排序心存疑问。为何超凡排在中三境的最后一境?超凡不应该排在炼气之前吗?我的认知是但凡炼气修士就已超凡。”

    苏轼胸有成竹地自信笑道:“二饼,凡人的凡没有这么简单。凡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矩形的盘子一类器具的象形,是槃(盘)的初文。也有人认为凡像船帆的形状,是帆的初文。盘子聚容众物,故凡有总括义。帆更是苦海争渡的必备前提。所以超凡境,并不简单,也绝非易事,我才将其排在中三境的最后一境。”

    二饼点头表示认同。两人不再言语,默默等待晨曦的第一抹霞光。

    当第一缕霞光露出地表时,如同七彩丹霞,苏轼闭目盘膝打坐开始吞食初生的朝阳,内心一片祥和宁静。

    此时,就连二饼都未曾有丝毫察觉,苏轼黄庭处的天砚异丹再次猛地震荡一下,紫色的天砚异丹上竟然突兀朦现了一层淡淡的金色。紫金色的天砚异丹,和璧隋珠,显得愈发贵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