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繁体版

第十章 机会(下)

    县令清楚,县尉想找晓月社麻烦;不是什么大事,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吧!心里想得却是,县尉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是不是家里有困难,缺钱花?洛阳钱多,官吏俸禄不少,府衙也不会拖欠。正因为钱太多,最终受苦的,还是拿俸禄、挣工钱的小人物。尤其城内的小官吏,俸禄微薄,要不是家在本地,连房租都可能交不起,更别说吃饭。

    做京县县令,看起来风光无限,整天被人背后骂,很有一种挫败感。问题是,骂县令有用吗?一点用都没有。朝堂诸公放任恶钱泛滥,物价虚高,县令能做什么?贩运恶钱的恶棍都不敢抓。于是,县令公本着你好我才可能好的胸怀,对手下的小动作,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本以为县尉会拿着鸡毛当令箭,敲诈些许零花钱;谁成想,县尉胆子大,找到市监一位积年老吏,带人直接将晓月社查封。同样,河南县也有官吏出面,查封南市晓月店。

    一天以后,总店赵掌柜收到晓月社的消息;综合各处情况判断,晓月社被人针对。对手究竟想做什么,又想得到什么,现在已经不重要;赵掌柜没时间打听,也不想知道。

    关中地狭人多,粮食不足,没有多余的土地桑蚕。大唐定都长安,天下的巧儿匠都迁徙过来,要么给皇帝家做事,要么自己开作坊。自从西域路断,则天皇后定神都,皇帝家的巧儿匠,绝大部分迁往洛阳;民间的工匠类似,在长安找不到营生,只能到洛阳找饭吃。到了现在,皇帝虽然回到长安,工坊、工匠再也不可能回来;长安两市繁华超从前,货物却多从洛阳而来。

    晓月店出事,意味着长安所有的店铺将要断货。事实上,总店早已没钱,未来几天卖货所得,是唯一能动用的现钱。现在再想做点什么,挽救破产的命运,为时已晚。

    主家不方便抛头露面,一切营生交由赵掌柜管控。赵掌柜悄悄找到主家的大管家,商量对策。讲完店铺的现状,张掌柜问道:

    “大管家,现在怎么办?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找捉钱令使借钱续命!”

    大管家沉默了一会回答道:

    “晚了,一切都晚了!咱们以后很难再有见面的机会,好好聊聊。”

    赵掌柜沉默,陪大掌柜喝茶,听人生感悟。大掌柜平静地说道:

    “当初不该捡便宜买这批店铺,而应当自己花钱慢慢做。那时候看起来便宜,又有成熟的商道,跟捡钱一样。谁也想不到,到了关键时刻,整个店铺成了筛子,任人做手脚。自己一手搞起来的作坊、店铺,伙计、工匠总会有感情、有眷恋,少了这些麻烦,也许还有机会渡过难关。这算是一个教训,你们老赵家想要重新崛起,还是要靠自己。”

    赵掌柜伤心,辛苦经营这么多年,有说不完的眷恋。趁着大掌柜感慨之际,问道:

    “需要我做什么吗?”

    大掌柜想了想,回答道:

    “不用了,留一间长安的店铺,算是酬劳你老赵家这么多年的辛苦。其它店铺尽快出手,免得夜长梦多。收回来的钱,你藏好,也许某天用得着。这要看你老赵家的德性了,你不认这笔账,没人拿你怎么样!”

    赵掌柜黯然,小声回答道:

    “放心,我老赵家世代替人打理生意,这就是我们家的口碑,绝不会昧自己的良心。”

    安排好长安店铺,赵老掌柜亲自赶到洛阳,找到洛阳县令,也不谈案情,直接提出自己缺钱,想尽快出手晓月社。县令想起那块破木板,把县尉找来,询问情况。县尉如实禀报,信誓旦旦地说道:

    “我们洛阳县、河南县、二市监共同查证,逃税案是泉州店掌柜个人行为,与晓月社无关。人现在可以放,店铺马上可以解封。”

    县令一个哆嗦,有些疑惑,洛阳的官吏,怎么那么大胆子,什么都敢做?

    买卖货物,市监收税;售卖店铺,县衙收税。椅子决定脑袋,县令更喜欢店铺买卖,立即找来主薄,让其主持交易;与人方便,自己才会方便,这是县令的座右铭。

    县衙与赵掌柜放出风声,有两位买家前来洽谈,其中之一就是李始。二人各出一轮价,看样子,都势在必得,而不是来捡便宜货。李始不信邪,再次出价,对方跟。李始明白,不能再出价了,再这样叫下去,会是天价。抬头看向对手,对手也看过来,两人同时笑起来。对方拱手说道:

    “这位君,你先将铺子买下来,回头我们细谈!”

    办完手续,第二天,两人到石城酒楼喝酒,边吃边聊。李始很隐晦地告诉对方,这是祖业,武周时期被人夺去,现在才重新夺回来;自己背后的股东很多,很多事都要集体商量。两人说定,由李始经营;既然走一趟,不能白来,与其他股东一样,出钱占一股。

    幽州、并州及其它几个地方,被扣押的商队掌柜,花些许银子免灾,官亦或是兵,均未查出什么不妥,无罪释放。等商队赶到洛阳,店铺已经换手。几家掌柜与李始深谈,才发现,原来是世交;多年前,李怀璧主持李家铺子与晓月店,与各掌柜的先人有很深的交情。既然是老交情,一切变得简单;货品不变,价格降低,继续合作。

    为了避免以前的乱子,各家店铺互相牵连,被人一网打尽,李始将晓月社拆分成几家店铺。南市晓月店不能轻易换名号,仔细斟酌后,茶店仍使用“晓月”为号。丝帛店暂用“晓月”,又额外加入新名字,成为“晓月暮雨丝帛店”,而“暮雨”二字,特别显眼;以后找机会,将“晓月”二字抹掉即可。李始想用石暮雨的名字,费尽口舌,康惠澄夫妻才勉强答应;还正告李始,当初花了一把铜钱,才换来二字。北市丝帛店回归李家铺子的名号;至于泉州晓月社,直接改成龙门社,让别人一目了然,是洛阳人的店铺。

    李始拿回自己的祖业,闽州都督也办完自己要办的事,进入下一个环节,安置抓捕的民。泉州晓月店掌柜承认,逃税是自己一人所为,与他人无关,坐流安南。私货老大,那是能在大海远航的人物,是难得的人才,坐流漳州,以备不时之需。渔村的村民与南安帮会,没多大的过错,安置到漳州。恰好,陈珦新开辟一处小海港,名李澳川,可以种地,可以捕鱼,渔民、帮会全部到这里落户。众人因祸得福,虽然多了不少税赋,而产出肯定比以前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