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繁体版

第五十二章 南市晓月店(上)

    康惠澄很忙,阿娜尔也很忙,两人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因为忙碌,两人没时间去市井吃小吃,一般都到清化坊,找酒楼吃饭;可以说,两个见面就是吃饭。康惠澄初做晓月店掌柜,要出远门,见面的机会更少。

    除了康惠澄,其他人都称阿娜尔为石暮雨;时间长了,习惯了,自己对阿娜尔这个名字没了感觉,甚至觉得陌生。石暮雨歌、舞水平都不错,雅言也很标准,却总是不能红。起初,妈妈很看好石暮雨,花精力培育,不知道为什么,洛阳少年总是看低一线。石暮雨也很努力,因为不红,所以花时间学到很多技能,却仅仅是锦上添花,没有决定性作用。

    当石暮雨不知所措、灰心丧气之时,大唐收服龟兹、西突厥,很多石城人到大唐做生意,莫愁坊也找来几十个石城小女郎,需要新的妈妈去管教。怎么选人呢?当红舞女还要赚钱,没人愿意松手;歌舞水平差的,肯定被无视,最后剩下石暮雨。

    做妈妈是另外一种生活,待十几个女郎如女儿,受委屈了要哄,偷懒了要骂;教她们识字、说话、歌舞,少不了为人处世。石暮雨已经没时间想自己的收入,每天考虑的都是十几个女儿的吃喝拉撒睡,把妈妈的职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女儿受客人欺辱,还要考虑,是向客人赔礼维护关系,还是找客人算账。总之,很忙,很少有时间去想康惠澄。康惠澄出行很神秘,石暮雨也不清楚;时间长了,生活中,野生皮牙子失去分量。

    前段时间,皇帝与群臣、外夷宴于洛阳城门,观屯营新教之舞,《一戎大定乐》。莫愁坊找到机会,带石暮雨等妈妈前去观看。大定乐模仿军阵变化,气势辉煌,舞者百四十人,身披五彩甲,持槊而舞,齐吼《八弦同轨乐》。观摩回来,石暮雨以其为模板,编《石城破阵乐》,模仿唐军纵横西域的场景。

    可以说,除了照顾女儿,石暮雨将时间都花在破阵乐,脑海里再也没有野生皮牙子的地方。

    康惠澄很辛苦,不是周游列国,而是跋山涉水赶场子。各股东安排的周祥,只有疲惫,没有麻烦、意外。魏州离洛阳不远,特产是花䌷(绸)、绵䌷、平䌷,其中用栎蚕丝织就的是上等品。栎蚕是寄生蚕,不能人工喂养,所以养蚕的地方在荒郊野岭。昌乐县有孤山,上有麻栎,这就是康惠澄此行的目标。

    孤山之行很不顺利,先是被人阻挠,接待人费尽心思才摆平,过程中也骚扰不断。处理这些骚扰不是康惠澄的本分,还是达成了目标。

    回到洛阳,康惠澄带着一群小伙计征战南市,晓月店正式开张。因为试营业,只开了两个连在一起的店铺,晓月彩帛店、晓月茶店。魏州的栎蚕丝䌷还是出了意外,不能供货。晓月店选取数十种布料,少一种也无关大局,康惠澄苦恼的是,布料售卖惨淡,茶叶无人问。

    固始属光州,两个瘸子品茶师,走遍光州、申州的大山。按原计划,还要走安州、黄州、寿州。走到申州义阳县,瘸子品茶师觉得,这地方的茶味,与其它地方明显不同。不想再走路的两人,确定了第一个味道特殊的茶场。好喝?不好喝?其实不知道。

    瘸子品茶师疲惫又烦躁,私下商定,走完申州就回家。于是又到附近的罗山、钟山两县,各选一处味道特殊的茶场。瘸子品茶师告诉陪同人,不用再走,申州的茶最特殊,定三处茶场名为,义阳茶,罗山茶,钟山茶。茶场都在荒郊野岭,喝的人那会知道真正的产地;就算是同行,也很难找到真正的产茶地。

    晓月茶店只卖三种茶,义阳茶,罗山茶,钟山茶。这三种茶,天下独一份,没有那家茶店有这种味道,北市也不会有。茶叶太特殊,像李勣这种药都不吃的人家,当礼品送去都会被扔出来,何况买?豪族不买,也就没人会买。

    没办法,没人买自己喝。晓月彩帛店摆出全套茶具,只要有客来,不管是否购物,先品茶、聊天。不但如此,还请南市的大和尚到晓月店做法事、品茶。大和尚是喝茶的主力,可能比贵人的消费能力还要强劲,所以成为第一个真实客户,买了些茶叶,用的是晓月店的捐款。

    生意难做,奢侈品更难做;晓月店不可能采用低价倾销的法子,那样做,更加没有客人、没前景。从面料档次看,属于南市的下等货,从花色款式来看,属中等。有一点特别之处,晓月店的十几种布料代表十几位织绣女,量不大,风格独特,价钱比南市的超级货低不少,还是吸引到一些,围绕豪族吃饭的寒门,以及豪门的远房亲戚。

    晓月店销量不佳不赚钱,影响的不单是康惠澄,还影响到桑蚕、织绣;负担的不仅仅是开店成本,还要负担上游费用,压力不是一般的大。这时候的康惠澄,心里只有生意,哪里还想得起那个名叫阿娜尔的同族女郎?

    康惠澄愁眉不展、不知所措的时候,魏州的货送来了。很奇怪,不是说关键环节有阻力吗?还是商贾能耐大,很难有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比较而言,自己算个屁的商贾,个头高一些的伙计而已。有人特意告知事件的关节,讲了一个故事。

    李孝协是太祖李虎的曾孙,父亲李叔良是唐初大将,突厥犯边时,中箭而亡。父亲死后,李孝邪虽然被封为郇公,与豪族相比,却是家道中落,做个比孬蛋好一些的芝麻官,收入低,很难支撑应有的奢华。毕竟是皇亲国戚,权不大影响大,所以被人看上,直接送银子。有钱不赚王八蛋,银子肯定要收,所求之事未必帮。来人很明确,芝麻官没用;如果愿意,背后有势力支持,送你做高官,到时候再谈回报。

    就这样,李孝协一改过去的颓势,手头宽松,一路升迁。升迁要做业绩,没问题,有人操作,自然会有业绩。将要升迁做刺史时,背后人提出要求,魏州是河北的漕运枢纽,要给予方便。不愿做也没问题,魏州刺史肯定没希望,现在的官阶能否维持,听天由命。何去何从,自己选择,交易而已。李孝协不想再过寒酸的日子,答应给予帮助。背后人神通广大,争取到魏州刺史。

    李孝协也不傻,大致了解到背后人的背景,商贾而已,在皇亲国戚眼里,不如自家种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