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繁体版

第十七章 孙圪垱村(上)

    成家后就是立业。唐初地多人少,实行均田制,十八岁以上就能分到一百亩地,到二十一才有庸,也就是劳役。老仙认为道士身份证没多少油水,不如换地。

    王掌柜家没什么亲戚,因为商贾身份,一个丁男只有五十亩地,地倒是不错,被认定为上田,在城东某村。这样的家庭必然受欺负,租给村里人种植,自然不会有什么收成。王孙两家结亲,虽然孙家的人看起来不怎么靠谱,总比外人亲近。所以老夫妻商定,家里的地与孙家换到一起。

    孙老仙比孬蛋还要脑热,满脑子房地产,恨不得把全天下的地都划到孙家,没谈条件就答应王掌柜的请求。现在王家有王遂志、王柔中两个丁男,均为注册商贾,每人五十亩地。

    唐朝还有个规矩,每户多给二十亩地,老仙自然以地多为目标,孙家四户,王家两户,共六户。老杨、老陈暂时只能做奴婢,不能独立成户,老仙打包票,等村子建起来,一定会帮两家成户,怎么着都不能绝嗣。

    选地块比较麻烦,一家人与王掌柜一起晃悠了半个月,东走西看,看中邙山上一块荒地。孙孬蛋好歹是官,主管的同僚怎么都要给面子,手续很方便,而且被认定为下田,可以少交税。老仙的年龄也减到四十,具体减了多少,老仙自己也不清楚。同僚很奇怪,别人都怕服劳役,故意将年纪加到六十以上,甚至自残的人都不在少数;这个老仙减岁数,肯定是想多拿地,没见过这么见地眼开的人。

    这块地被瀍水切割,成为独立的地块,是隋朝时期的熟地。瀍水发源于邙山,由北向南流进洛阳城,在这个位置东勾而南折,从西、从南包围。隔着瀍河,西南不远处是上清宫。这里有前人留下的窑洞,所以很方便。老仙起名曰孙圪垱村,为什么叫圪垱呢?老仙解释道:

    “圪,墙高也,这里有高高的河堤,像土堆。垱,筑堤围塘。”

    众人没明白,老仙又解释道:

    “这里以前有个小水塘,可以存水浇地,咱们以后还要将水塘建起来。另外啊,孬蛋,你这个芝麻官太小,除了给家里惹祸没多少好处。所以,咱们不能选上田,只能选这种看似下田的中田;还不能选埋死人的风水宝地,那样的地咱家保不住。”

    孙孬蛋指着孙圪垱东南,地势低一些、紧靠瀍水的大片平地,问道:

    “怎么不选这里?这里地平,浇地、干活都方便。”

    老仙神秘兮兮地说道:

    “到将来某个时间点,你就会知道哪里不是好地方。再一说,咱们孙圪垱后面全是树林、荒坡,里面可都是好东西,等把树砍了咱们还可以开荒,咱这里养活两百人不成问题。”

    王掌柜赞同老仙的说法,至于原因,同样笑而不语。按照大唐的规矩,老仙、石头、小豕分到三百六十亩地,孬蛋是九品官有两百亩职分田、两百亩永业田;王家一百二十亩地,总共将近九百亩地。因为新上户籍,一直到明年都没有租、庸、调。老仙算了一笔账,叹息曰:

    “还是当官的厉害,一个芝麻官占了咱家一半的地,每年还有三十石俸禄。”

    建新家不容易,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一大家子十来口人一起动手,希望夏播的时候,能够开垦出更多的地。孙圪垱村离通远市约十里地,大约半个时辰的路程。这里撂荒几十年,长满了荒草、灌木、荆棘;与后山的林子相比,这里的树不多,成材的更少。

    买齐工具,简单收拾窑洞、院子,众人全部搬进村子。第一天干活,男人开荒,女人做饭、帮闲。以老仙历来的威望,自然而然成为开荒队队长,石头靠边站当劳力。与老杨、老陈简单商量后,就立即动手。

    麦子真正成为女管家,带着四个妇人采摘野菜,做饭,做鞋。荒地地形复杂,穿草鞋容易伤脚,所以必须穿布鞋或者皮靴。以老仙的身家,皮鞋有些难度,布鞋还凑合。所以纺线、织布也是必须的活计。麦子一直跟男人混在一起,说话、做事跟男人没什么不同,话不多手很,杨五娘、陈三娘倔强不听安排,狠狠地打了几次,众妇人都变的服服帖帖,也不敢去找夫君告状。

    孙家还是按照正常人家吃饭,朝食、餔食。到了晚上,老仙有点脱力,这么重的活,两顿饭会将人累垮。所以决定,改成一天吃四顿饭,麦子带领妇人连夜准备第二天的晨食。

    天不亮起床,饭已经做好,小米汤泡小米窝头。量不多,也就填肚子。朝食,妇人送到地头,小米汤,小米饭,烩野菜。同样,餔食也是送到地头,小米菜粥。昼食回家吃,小米汤,小米窝头,烩菜。总之,孙家主食就是粟,或者说小米,小麦面很少,偶尔一点也是与小米面混在一起做窝头。

    最先受不了的是石头、小豕,小伙子干活太猛,耐力不如老人家,老仙精明,跟着老陈、老杨的节奏,不紧不慢。到了晚上两老头没什么事,老仙凑合,两个年轻人基本上精疲力竭。老仙看着垦荒的进度直摇头,跟孬蛋讲,这样下去,夏播时地太少。孬蛋有什么办法?只能巡逻的时候到处去取经,问各个里坊的老大,怎么能加快垦荒的进度。

    这些老大大多是孤儿出身,没人懂怎么种地,但都明白,孙家劳力不足,垦荒有大麻烦。几天以后,像是约好了一样,不时有少年带着工具来到孙圪垱,与老仙、石头等打过招呼后,就动手垦荒。老杨、老陈不得不给他们讲解,做什么,怎么做,怎样才能省力气,避免精疲力竭,第二天爬不起来。

    几天时间来了十几个壮少年,孙老仙这才有精神合理安排,田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平整出来。这些少年也不亏,平常卖苦力,只能混个半饱,现在帮忙,不但落人情吃饱饭,还学会垦荒种地。麦子等妇人的劳动量加大,每天也是累得半死。采摘野菜、做饭,保证十几人吃饱,也不容易。尤其前几天,每天都有新人,饭菜不足,只能麦子带头饿肚子。麦子这点好,打人的时候没情面,干活吃苦的时候总是带头。麦子有句话总是挂在嘴边:你们身体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