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繁体版

第十六章 安家立业(下)

    老仙给几位少年解释,家里人太少,没有年纪大、见识多的人,很多事都不懂怎么去做。孙家没人懂得怎么种地,老仙知道很多,现有条件下却不能使用,家里没时间、没钱去折腾。老杨、老陈也没什么不满意,能到这样一个普通家族,应该说是福分,不会受凌辱,老少搭配的家庭才会和谐;至于以后干不动活的时候,自己会遭遇什么处境,现在还用不着想那么远。

    当天晚上,石头与麦子、孬蛋与杨氏、小豕与陈氏圆房。三对新人不好动手干活,老仙带着老杨两口子,老陈两口子做饭。毕竟是大日子,要吃些平常吃不到的东西。老仙做大厨,馄饨与烩菜;馄饨是荠菜猪肉馅,烩菜是乱七八糟的野菜与猪肉乱炖。宅子很大,五对加老仙住进来,还显得空荡荡。老仙躺在床上伸懒腰,终于不再睡草堆,用上全新的被褥,还真有点不习惯。

    第二天朝食过后,老仙带着腿脚发软的孬蛋,找王遂志要说法,到底怎么安排猴子,如果不合适给个准话。穿着发白蓝衫的老仙,与穿着新官服的孬蛋,来到王家铺子门口,猴子欣喜却没说几句话,转头通告王掌柜。王掌柜点头哈腰,把两位客人迎入正堂。

    猴子很少有机会进正房,这次沾了孬蛋的光,才能进来,还是代替三娘做奴婢。王掌柜有些不自在,不知道该怎么安排座位。最尊贵的主、客位只有两个位置,按习惯应该自己与老仙两个长辈座;但是,还没成年的孬蛋是官,怎么办?只能让老仙、孬蛋坐上座,自己坐偏坐,猴子自然不会有座位。

    老仙与王掌柜聊天说笑,离题万里,孙孬蛋被晾到一旁做听众。孬蛋有点不耐烦,怕被嘲讽,没敢惹老仙,打断王掌柜的话,问道:

    “王家主,你说俺们孙柔中的事咋办?今天俺们来就是要个准信。”

    王掌柜两眼发光,笑眯眯地回答道:

    “孙县尉放心,柔中是个好孩子,我很满意。你也知道,我那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心里有些抗拒,你们等下,我进去与她娘再商量商量。”

    猴子留下给老仙、孬蛋端茶倒水。说真的,来到大唐这么久,老仙还真没喝过茶。这个时代,南方喝茶的人多,北方还很少;因为提神,所以喝茶的和尚多。商贾因为交接南来北往的客商,喝茶的人多一些;猴子同样要接待客商,熟悉一些喝茶的道道。猴子告诉老仙,因为孬蛋是官,王掌柜才肯用茶招待。老仙很气愤,要不是在王家,肯定要跳起来骂人。猴子煮茶,有点像功夫茶,没有用那些乱七八糟的姜、葱大料。

    老仙抿了一口,真是舒畅,就像十天、半月没喝过水的人,喝了一口纯茶,苦涩、甘甜,顿觉生活之美好。孬蛋的感受大不同,忍不住大声说道:

    “王掌柜家就喝这玩意?苦涩难咽,还没咱家的树叶子好喝。”

    猴子没有笑,一直以来的职业训练,不会以客商的怪异嗜好为奇;另外一点,身体比较诚实,还残留着孬蛋铁拳的印记,不敢耻笑。老仙终于找到发泄的对象,直接开骂:

    “你懂啥,好好学着点。芝麻虽小,好歹是官,咱们家还指望着你的官威发家致富。”

    见老仙舒心,猴子面带歉意,曰:

    “商贾喝茶是为了接待商客,不像和尚、文人那么讲究,显得粗糙。文雅人喝茶跟咱家煮粥差不多,加很多佐料,滋味真好。”

    孬蛋暗暗记住这句话,喝茶如喝粥,茶粥。老仙没喝过茶粥,不好评价好坏;不过,以前只喜欢纯茶,那些加糖、加奶的都不喜欢;从这个习惯推演,也不会喜欢加了姜、葱大料的茶。

    王掌柜走进里屋,与妻子张氏商量婚事。张氏对猴子很满意,说道:

    “柔中这孩子很勤快,咱家能找到他,已经是老天的赏赐,不能见了好的还想更好。”

    王掌柜叹息道:

    “我不担心这些,他们孙家一群孤儿长大成人,个个能打,我担心咱们离世后,女儿被欺负。”

    张氏笑道:

    “夫君想的太多,没有柔中这帮兄弟,咱家的生意怎么可能保得住?迟早被人抢。”

    “二娘怎么样,对柔中好点不?”

    “这事由不得她胡闹,入了洞房,什么事都不会有。”

    王掌柜忧虑身后事,出来与老仙商量。老仙得知张氏没阻碍,提出自己的条件:

    “柔中入赘你家,为你们王家传宗接代,这没什么好说。但你也要考虑一个男人的感受,不能为自己传宗接代总是憾事。”

    老仙话说到一半停下来,看着王掌柜。王掌柜问道: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我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等他们小两口有了孩子,柔中再娶一房小妾,小妾生的孩子全都姓孙,归到我们孙家。你觉得如何?”

    王掌柜想了想回答道:

    “主意不错,不过,这是她们夫妻考虑的问题,我们做长辈的最好不要参合。”

    老仙也就提出话题,没想着能够定下契约;有了说法,猴子以后可以作为借口处理。这个年代人人注重传宗接代,否则,为什么没几个人愿意做上门女婿?

    王掌柜无后,迫不得已招上门女婿,不愿意招摇;老仙也不觉得是光宗耀祖的事,也不愿意招摇。婚礼举办的很简单,王家没有亲戚,只请了几位好友,赵老先生做司仪。老仙与孬蛋县尉作为男方亲戚参加,小豕做大厨,石头、麦子做帮手。选定的吉日,轿子抬着新娘在通远市大街、小巷走一圈,重新抬回王府。婚礼比石头的婚礼热闹,麦子很羡慕,发誓说以后给儿子办婚礼,一定要在村子里摆满流水席。

    王家千金名王莹,乳名二娘,喜欢听才子佳人。猴子花了很长时间讲故事,灌输读书人花花肠子负心郎;王掌柜从小灌输,商贾之家地位低,不如种田郎。王莹很清楚自己的条件,就是丢不掉心中的向往,一直看猴子不顺眼。按老板娘张氏的说法,霸王硬上弓,不中也要中。

    猴子就是猴子,每天想着如何收服王莹,想的多了自然有了既定套路。婚后没几天,王莹找回自己的身份王家二娘,对猴子服服帖帖。通远市从此没了猴子,多了一位王家商人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