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极苍生:凌空之远
繁体版

三十五、明堂会审(二)

    “可若事实真是如此,定你的罪,岂不是冤枉你?”

    晟王仍低着头,低声说:“我不冤枉,我冤枉什么……年节时,我去探望了元臻岚,然后又单独见过盛太后一次。按照后来事情发展来反推,那次见面,我一定是出言威胁了盛太后,对不对杨大人?”

    “……是……只能这样推断。”杨先谦下意识回答道。

    晟王自嘲地笑笑:“与盛太后见面那次,她屏退了左右,无人在侧。所以我到底有没有威胁过她呢?我说我没有,也不会有人相信,对吧?又是一次死无对证。所以么……”

    晟王轻轻吸了吸鼻子,带着鼻音和一丝丝哽咽,颤声道:“我翻什么供?我冤枉什么?我不翻供,我不冤枉。”

    不知道是不是晟王这几句话说得太动情、太委屈,在场的兵丁之中甚至都有人替他觉得冤枉。

    代王身为主审,并没有被他带着情绪走,而是继续问:“可盛太后如此栽赃你,要与你一命换一命,对她而言又有什么好处?”

    “这你该问她啊……”晟王失笑,“我现在,说什么都像是在诬陷她。”

    晟王回答时,代王却是出了一身的冷汗——他太不熟悉审讯了,是以又问错了问题。

    其实,略想想便想得通:盛太后与晟王之间的矛盾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譬如当年夺嫡时的事,代王也算间接参与过,多多少少有些了解。所以,他们彼此间想拼个你死我活完全不需要更多理由。

    甚至,盛太后原本或许是想直接对皇帝下手的,但她对于直接扳倒皇帝没有把握,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剪除晟王,至于皇帝……自然是留给烜王来对付。

    如此宫闱秘闻,自然是不能拿到公堂上来说的。

    虽然代王问错了问题,好在晟王有分寸,他并没有答错。

    代王收敛心绪,继续道:“之所以你说什么都像在诬陷,是因为你没有拿出证据来。没有证据,我们如何能相信你?适才你也说了许多,譬如说,你与烜王之间暗通,有来往书信吗?你去过罗布城、煌城,有人能作证吗?至于盛太后之死,确实是有证人证明你动过她的饮食,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没做过呢?”

    晟王也稳了稳心神,重新抬起头来,直视着代王道:“去岁我去过罗布城、煌城,是住过店的,我把店名给你们,你们可以把店主请来认人。但我与烜王之间的谋划,确实是为了保密,从未留下过一片纸……”

    “那就还是没有证据了?”

    “……”晟王沉吟片刻,说,“有一个人证。我与烜王都是通过此人联络的。如今我若供出他来,恐怕他是决计不会认的。不过……代王爷若带人去搜查,大概可以在他的家中搜出与烜王来往的密函,甚至是……账本。”

    “谁?”

    晟王瞥了一眼列席在一旁却从未发一言的何芳,说:“那人,是何芳大人在内阁的同僚。”

    如今内阁中只有四个人:文宣殿大学士吴渊、武英殿大学士何芳、谨身殿大学士崔缙、中极殿大学士周达政。

    如此看过去,哪一个都不可能,任凭哪一个暗通烜王,都足以震惊朝野。

    晟王停顿片刻,卖足了关子,最后才道:“不错。便是现如今的内阁首辅,吴渊吴大人。”

    “吴大人?”一直不言语的何芳终于忍不住了,站起身来道,“你是说,内阁首辅、工部尚书吴渊?他已经被烜王收买了?”

    晟王则安抚道:“何大人清正廉洁,自然不知道这里面的龌龊苟且。吴渊此人,可是出了名的八面玲珑,或者说是,两面三刀?他一开始攀着饶可言平步青云,后来饶氏一族出事,他却能全身而退。你们以为他是如何保住自己位子的?”

    饶氏一案也刚过去不到两年的时间,当时的许多情形都还历历在目。

    经过晟王的提醒,当年审案的三法司都想到了同一件事——当时许许多多的突破口和证据,来路不明却异常精准,让当时的案件推进十分顺利。

    如今想来,那便是吴渊的手笔了。

    “这样的人啊,得了一次好处,便会想第二次。”晟王继续着,“上次叛了饶可言,他反而成了首辅。所以这一次,他又想投靠烜王,做个有拥立之功的‘开朝功臣’。孤最初接触他时,还以为他只不过是个官场混子,倒是想不到他还有这样的野心……”

    晟王又瞥了瞥四周,补了一句:“代王最好现在便派人去搜查,免得走漏了风声,给了吴渊销毁证物的机会。”

    这什么意思?是说在场的人中还有他的同党吗?

    代王立即下令道:“各位大人,便在此稍候半日吧!杨大人,借你大理寺的官兵一用。”

    “好说。”杨先谦立即答应,“老李,你带人跟着代王爷去。”

    “是。”

    随后,代王又将此间事务托给何芳暂理。何芳是此处官职最高之人,且绝不会与吴渊有私,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一切安排停当后,官兵也集结完毕,代王便火速带人离去。

    吴渊位高权重,即便是贵为统兵亲王的代王,在包围吴府后,也还是先去向皇帝请了旨。

    此时吴渊正在内阁中忙着,皇帝听了代王的回禀后,便请代王在政书房稍等,自己当即召了吴渊密谈。

    不知君臣二人都说了些什么,最终吴渊答应交出与烜王暗通的书信,免去了抄家之祸。吴渊本人也被关进了饶可言从前待过的牢房。

    而后代王提审了吴渊几次,虽说关乎晟王的部分他全部矢口否认,但烜王意图谋反的罪名却坐实了。

    在整理好案卷后,代王带同三法司的三位臣子前去向皇帝回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