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玄女传
繁体版

第十一回 渭水湖才子斗诗,春江楼佳人夺彩

    寒雪入夜,年关已至,雍州城内烟火漫天,喜闹非凡,众人引了鞭炮祭祀了先祖,各自在门前烧了黄纸纸钱,教儿女们各自祝福许愿,关上门来共聚团圆。

    天水郡刘府内,一个女子款款坐在梳妆台前,画眉描目,轻抿朱砂,只见她明眸善睐,皓齿内鲜,青玉色的发簪穿在乌黑柔顺的长发中,顶上冠玉,身着粉红衣袍,露出一对雪白香肩,紫蓝相配着白色袍袖对应着大家闺秀的女子,腰腹上一朵红袍大蝴蝶结连带着绫条落在地上。

    凝神望之,有如湖中仙子,莲叶之花。

    她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不自觉就注意到了发簪上,她靥眉微蹙,轻叹一声又想起那人。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不知是说给人听,还是只是说给自己听。

    她说完这话又只觉得愁如潮水,刚退后去又用涌来,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愁闷如何多,如何烦,只觉涛涛洪流,将这幅红颜身子淹没在其中。

    刘紫萱只觉深思烦忧,难以脱苦,索性将描笔放回纸筒,再也不画,也好似见自己的面容。

    这时门外传来一个丫鬟的声音:“小姐,时辰到了。”

    刘紫萱站起身来走到门前将门打开,见夏儿正侍立在台阶下,于是主仆二人出了寝房,过了院子来到膳厅,早有一众下人等候在此,众人见到小姐就喊过年好。

    刘紫萱微微点头,吩咐贴身丫鬟夏儿分发红包,小妮子嘻嘻哈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分给众人,下人们得了赏赐喜乐欢笑,纷纷道谢道喜。

    刘紫萱入了膳厅,落了坐来,不一会儿老太太又从门外而来,众人如法炮制,又讨得刘母热闹一阵。

    见得一旁两个丫鬟扶着老太太慢慢走来,刘紫萱起身去扶住母亲:“娘,当心脚下。”

    “嗯。”

    老太太点点头,微笑着抚着女儿的手腕,两人走到桌前,分次坐下。

    “正卿那孩子还没回来么?”

    “回娘亲的话,还没有,许是风雪大,在路上耽搁了,应该无事。”

    老太太叹了口气,看着满桌的饭菜和孤零零的凳子,哀伤道:“想人家府上其乐融融,阖家团圆,我们刘府却人才凋零,这一年到头只有咱们母女吃这饭,唉……”

    “娘……”刘紫萱咬着红唇,似乎想说着什么,但还是没有说出口。

    “罢了罢了,人老了就是这样,见什么都容易难过。萱儿,咱们不等他了。”

    “是,娘。”

    两人用了膳,下人们撤了餐盘,一旁的夏儿举着几张红联过来给老太太看:“老夫人,这是今早小姐写得春联,我们都说写得好呢,您给过目瞧瞧如何。”

    刘紫萱娇羞道:“娘,别听夏儿胡说,只是寻常写得诗词罢了,本不是作春联用的。”

    老夫人呵呵一笑:“这有什么,又不是作与人家比较,拿来看看吧。”

    几个丫鬟接过举起春联,老太太眯着眼念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时一旁众下人也围过来听闻观瞧,众皆鼓掌纷纷叫好。

    “你这么些才,也难怪这么些个才子请媒人来家里,叫他们都考不上状元了。”

    这话惹得众人都喜乐欢笑,只有刘紫萱皱眉不语,毫无喜悦的模样,愣了一会只是看着窗外,这时院子里升起烟火,连带起城内众多百姓的庆贺。

    老太太见女儿哀愁的模样,关切问道:“我女儿有心事?为何不说与为娘听?”

    刘紫萱心里欲说,但终究说不出口,只能叹道:“没什么……”

    老太太心里也觉得忧闷,见得女儿终日如此,却不知何意,只道是她未遇上如意郎君,叹息无人可知她心意。

    这时一旁丫鬟笑道:“老夫人,奴婢听说今日安知县在渭水湖边搭建擂台,请了好些才子吟诗作对呢。”

    “哦?是么,我也许久不曾出去走走,今日过年也想去热闹一阵,萱儿,你陪为娘去看看如何?”

    刘紫萱皱眉本不欲出门,但听得娘亲如此言说,只得点头答应:“娘难得要出门,女儿自当陪侍。”

    老太太欣慰地点点头,当即吩咐管家准备轿子,夫人与小姐各乘一车往渭水而去。

    “小姐,把帘撩开看看,那烟花多美啊。”

    刘紫萱听闻,将帘儿撩起从轿里望去,只见那五彩斑斓,浪漫无比。

    烟花有如春季百花盛开,互相争艳,一波开完,另外一朵又重绽放,绚烂迷人,美不胜收。

    只是此情此刻,良辰美景,刘紫萱虽觉热闹非凡,但只是孤身凋零,终究只是哀叹,美丽的烟花也不过瞬间消散,再美也不觉得了。

    遥想当年与君在旁,只觉水也有色,茶也清甜,那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思来想去,坐立不安,不觉轿已落地,外面轿夫唱喏落了轿子,支起座,刘紫萱弯腰走出轿子,抬头望去,湖畔便围了不少人群,中间立起一大块红台,台上坐着,站着雍州城里的才子文人,各个摇扇踱步,摇头晃脑,念念有词。

    迎面走来几个先生,都来给老太太行礼,刘母与那几人寒暄几句,回头对刘紫萱道:“萱儿,快来,这是知府上的师爷。”

    刘紫萱闲庭信步走来,微微道:“见过先生……”

    那几个先生诚惶诚恐,慌忙施礼道:“不敢不敢……我等在此已等候多时了。”

    “哦?”老太太觉得新奇,“你们怎么知道老身今日会来?”

    那中间的先生道:“知府大人曾吩咐过我们要留意老令君的雅兴,已经在楼上预备了雅座,请老令君移步。”

    老太太兴致很好,欣慰地点点头,牵住一旁刘紫萱的玉手,带着几个奴仆上了春江楼。

    母女分别落座近水楼台边,只听得红台上君子对词,输者罚酒,乐此不疲。

    有一人,那人本是商贾之后,名唤周逸云,长得温文尔雅,说话谈吐有词,他对众人曰:“今日良辰,不若以年岁作诗,如何?”

    另一人道:“君若先言,难道要显自己才华吗?”说话那人名叫吴昊先,他嘻嘻哈哈,引得众人发笑。

    周逸云惭愧道:“不敢不敢,献丑献丑。”

    一旁有才子喝道:“先生,请先出词赐教,若得人对上,切勿反悔不饮。”

    周逸云微微一笑,扬手高吟:“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众人听闻,记在胸中细细品思,有一旁文童默记下来写在纸上,贴在花屏上供围观的百姓们观瞧。

    此诗明里的意思是在说: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到了强壮之年,虽然没有官职却仍旧关心农民百姓,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作耕种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同劳作,乡里农家人推测说今年的收成一定是丰收的一年。

    这看似在说丰收年,但才子们想得就是我如今已经到做官的年纪了,却还只能靠种地来养活自己。

    我一个读书人,不会做生意也不懂人情世故,好不容易读了点书,想着靠人举荐做个小官什么的,却都只能郁郁寡欢,要么教小孩读书,要么就种地自食其力,连个证明自己的平台都没有。

    如今的年岁,文人所忧亦是朝廷俸禄,圣人言:学成文武艺,献与帝王家。

    这千百年来朝廷诸侯皆世袭罔替,官员交接全靠有名望的人举荐,寒门弟子上升无望,贵族们把权利揽在手中,这些来参加诗词会的大多都是寻常人家才子,自然对此诗颇得欣赏。

    一时间叫好声不断,也无人去对拆,周逸云见状举杯对众才子笑道:“若诸公无有异议,且就饮下此杯,不才与诸兄同饮。”

    众人也无他说,正举杯要饮,忽然听得一个声音:“诸公且慢……”

    众人望去,只见从台下走来一个男子,他身高八尺,容貌俊美,身穿墨竹白衣,腰挂青鱼配饰,头戴冠竖,系一根逍遥巾。

    那男子漫步走来,悠悠然笑着说:“我听说周兄家里是作布料生意的,什么时候改种地了呢?”

    周逸云也认得他,他是钱家公子,咸阳太守钱守城的独生子钱钟书,乃是贵族交替最中心的人,和他们这种普通读书人截然不同,周围众人见了也议论纷纷:“他怎么也来了呢?”

    楼上老太太眼神一亮,对女儿笑道:“那不是年年都往咱家送礼的那个公子么?萱儿,你还记得他么?”

    刘紫萱叹了一口气说:“娘,不要说那事了,萱儿还不想谈婚论嫁。”

    老太太皱了皱眉,但也没说什么,只是说:“为娘只是随口一提,我知道你现在心事都在玄女之事上,你别担心。”

    刘紫萱默然,双眸虽望着台上,心却不知飞往哪处了。

    周逸云对钱钟书没什么好感,冷哼道:“钱兄有何指教?”

    钱钟书也不点破这诗的内涵,只是笑道:“特来对诗。”

    “哦?那么说你有更好的?请不吝赐教。”

    钱钟书自信一笑,似乎胸口成竹,他轻蔑地四周环顾一眼,缓缓开口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一旁童子又记在纸上,贴在屏上供给众人观瞧,都觉得有些伤感,不似是恭贺之词,倒是诸位才子们听得都心生不悦,周逸云更是眉头紧锁,愤愤不快。

    原来这诗表面的意思是说:我双眼多病,彻夜难眠,并非是为了守岁,只是因为人心老了容易感伤,更何况又临近春节。等到灯火燃烧殆尽天亮后,我便是六十岁的人了。

    虽然是伤诗,明里说过完年之后我又老一岁了,但暗地里却在讽刺周逸云等寒门学子。

    你不是自恃到了做官的年纪么?但依我看你们不过是一群腐朽的木头,仗着读过几年书就在这里夸夸其谈,大放厥词,看似青年人,实际上和老不死的没什么差别。

    俗话说文人相轻,钱钟书这样嘲笑这群人,他们也不敢强出头,不说没有这个才气,再说也无这个胆量,何必为这明说暗争的事怄气呢?

    楼上的刘紫萱见了台下这一阵不觉心里窝火,叫了夏儿来,写了一副诗词让她递下去。

    钱钟书见众人没有反应,倒是台下那些不明所以的观众拍手叫好,他得意地笑道:“周兄,以为如何?”

    周逸云咬牙切齿,按照对诗而言他已经输了,自己不能再出一首,此时钱钟书这样戏谑他,实际上是对一个读书人的羞辱,表面是称他作兄,其实已经在宣告他是晚辈了。

    “钱兄……高才……我……”

    就在周逸云没有办法准备认输饮酒的时候,从台下跑上来一个丫鬟,手中拿着纸道:“慢着慢着,我家小姐有诗要读。”

    众人觉得惊奇,怎么是个丫头打扮上了台来,钱钟书一眼认得她是自己梦中仙子的贴身丫鬟,他十分惊喜,连忙问:“紫萱小姐如今也在此间吗?”

    夏儿哼哼一笑,手指娇笑道:“那兀的不是吗?”

    众人一并望去,只见一个如天仙般美貌的女子坐在楼台边,不觉惊叹出声,周逸云更是惊为天人,喃喃道:“竟有如此女子……莫非,莫非瑶池言说真切无假?”

    钱钟书兴奋地摇手挥舞:“紫萱小姐……别来无恙……”

    刘紫萱并未回应,只是冷眼观瞧,面无改色,惹得钱钟书十分尴尬。

    他干咳了几声,正色道:“紫萱小姐有新诗词了罢!快讲来……”

    那丫鬟有模有样,清了清嗓子拿起诗词念诵道:“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这一次将诸位才子的心都笼到一处,因为这诗又说老,又说朝。

    意思是我独自在旅馆里睡不着,寒冷的灯光让我这流落异乡的人心中悲凉,家乡的人一定在思念千里之外的我,而过了今夜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这词外里间都在说愁苦烦闷,既是老一岁,但也同样是新的一年,而新的一年必然代表着新的希望。

    这诗一面反对钱钟书的老腐儒言说,一面又不给这些读书人灌鸡汤,乃是朝气之说,鼓励这些才子们忘记过去一年的心酸,去迎接新一年的蓬勃。

    众位读书人皆拍手叫好,连带着台下的吃瓜群众,一时掌声赫赫,这三首同时都在花屏上,倒是女子作得这首引得众人喝彩。

    周逸云笑道:“看来,我等皆要罚酒了。”

    钱钟书呵呵一笑,也不多争,只是高声唱喏:“紫萱小姐乃当时才女,小生甘拜下风。”

    诸位才子共同饮酒,气氛一时祥和。

    这时一旁落座的一个书生突然倒醉在地上,引得众人注意,只见他歪歪扭扭地站起身来,打着醉嗝,一脸的红云,走到钱钟书身边左右观瞧,围着他打转,一边转一边嘿嘿笑。

    在场所有人都不解他想做什么,那一旁下人担心钱钟书有什么不测,连忙上来就拖这个醉鬼下去,却不料这个书生力气十分大,将人甩开,烦躁不堪道:“你们这些人……为何……来扯……我?”

    钱钟书只是看着他皱眉,并不言语,一旁有才子站起身来骂道:“于齐岩,你作什么把戏?还不赶快下去?”

    于齐岩白了他一眼,也不和他计较,嘿嘿一笑摸着钱钟书的胸膛傻笑道:“你……你就是太守……的儿子对吧……对……吧?嗝……”

    钱钟书啪地一下打开了他的手,冷道:“我是,你想说什么?”

    “我……我想……我想和你……吟诗作对……如……如何?”

    钱钟书看他醉得没个人样,根本不想理他:“量你能作出什么诗来?趁早回家醒酒,省的你父母焦急。”

    于齐岩冷眼注视,停住歪斜的脚步,忽然眼神坚毅,喝道:“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画,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遂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这洋洋洒洒出口成章,惊得一旁童子记不清,挠着头问一旁的读书人,读书人也讪讪地笑着说自己没听清楚,这话被于齐岩听在耳中,他闷着头走过去推开童子,粗声道:“闪开,看我来……”

    只见他又写:“人间巧艺夺天工,鍊药燃灯清昼同。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㸌㸌喧豗似火攻。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乱向东风。”

    这两首都在写烟花绚丽,衣锦花红,正如酒醉才子,分明是与钱钟书斗智:你是贵族子弟,我是寒门学子,今日不谈民生政治,只说风花雪夜,看你这风流才子文采高,还是我这落魄书生醉意浓。

    毕竟不知钱钟书如何接招,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