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作死,真的会死!
繁体版

第一百零二章:李晋仁的烦恼(求推荐,求追读,求收藏)

    晋阳城内。

    一场殿内会议正在展开,新任职的郡丞李晋仁坐在国相张昌下席,认真听着右侧官吏的奏报。

    四王女杨珩坐在最上方的案牍后,腰背挺的笔直,一双丹凤眼低垂,思考着什么。

    “新皇登基,要求各诸侯无诏书不得觐见,同时颁布法令,减免赋税,恢复为十五税一。”

    “废除挟书律,允许民间藏书,自由携带和编写书籍文章,允许不同学派招徒传授学问....”

    “同时,新皇下令,民间女子及早出嫁。如果女子到了十六岁还不出嫁,就要征收五倍的算赋。”

    “允许通商,开放各地关卡,鼓励百姓自由交易.....”

    官吏大声念着新皇登基颁布的政策,新皇在老皇帝儿子中排行第二,是辛后嫡子,为人宽厚仁慈,颁布的政策颇为轻松,放开诸多限制,以恢复民生为主,这对于民间以及各诸侯国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念完后,张昌挥一挥手,官吏随后躬身退下,殿内重新陷入安静之中。

    “二哥是个仁慈的天子啊,知道此时天下百姓需要的是什么。”

    杨珩长叹一声,目光扫向殿下文武大臣。“代国各地饱受战争之苦,财物被蛮子劫掠,粮食洗劫一空,劳动力或伤或死,敢问诸位爱卿可有良策教我?”

    “.....”

    四王女目光看去,一众大臣或是眉头紧皱,或是低头不语,还有人面露愧色,对自己不能为主上分忧而感到羞愧。

    至于说左侧武将更是一脸茫然,这群粗胚只知道打仗,如何恢复民生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超纲了。

    “殿下,老臣有一言。”

    在一众大臣沉默不语时,国相张昌站起身来,走到殿中央拱手请奏。

    “哦,老师但讲无妨。”

    杨珩打起精神,眼神落在张昌身上。

    “回殿下,依老臣看,当前各地主要问题在于粮食短缺,无法度过这段青黄不接的时候。其次在于诸县被破,一县父母官及各级官吏被害,县内损失惨重,剩余民众缺乏有效领导,不能及时重建家园。”

    张昌老迈稳重的声音响彻大殿,他所言的两点问题是一针见血,将根本矛盾展示在众人面前。

    殿内不少大臣蹙起眉头,只觉这两件事都颇为棘手,同时又有点期待张昌接下来的言论。

    他们很清楚张昌为人,身为代国国相,这位老大人从来都不是提出问题就甩手不管的人,既然他提出来问题,那么后面势必会给出解决方案,而他们要做的就是负责执行。

    “依老师所言,该如何解决?”

    杨珩开口问道。

    “回殿下,老臣所想办法乃是借鉴李郡丞之前的奏报。”

    张昌说着话眼神落到一旁吃瓜群众李晋仁身上。“李郡丞升任前在罗华县政绩效果斐然,老臣窃以为可以化解此番危机。”

    “国相大人,您说的是以工代赈?”

    李晋仁赶忙站起身来,小心翼翼的开口道:“恕属下直言,以工代赈虽可以引导百姓重建家园,可同样需要有粮食打底才能施行,臣恐....”

    他话没有说完,可意思表露无遗,以工代赈面对经济萧条,百姓失业时是个好办法,能赈济的同时引导他们重建家园。可赈济的粮食从哪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食,即使官府说的天花乱坠,又有几个百姓肯干白工呢?

    “荆长史,晋阳现在有多少粮食?”

    张昌没有回答,扭头问向左侧坐席中一名长相儒雅的大臣。

    “回国相大人,属下前段时间盘点府库,此时库中有三百万四千一百石粟米,还有五百多万石小麦,但小麦大多数为陈米....”

    荆长史躬身回道,他的职责类似于国相秘书,对于各类数据有着清楚的掌握,方便国相随时查阅咨询。

    “小麦陈旧不碍事,煮出来虽然粗糙难吃,但总比土和树皮要强,能填饱肚子。把粟米和小麦按照一份和三份的数量分发给受难严重的诸县,再派强力官员前去引导百姓重建家园,老臣以为此番危机便可迎刃而解。

    此老臣些许愚见,请殿下权做参考。”

    张昌说罢朝着杨珩拜下。

    “不错,孤怎么就忘了这个办法,老师果然是足智多谋。”

    杨珩眼睛亮了起来,忍不住拍案击节。

    “殿下谬赞,老臣愧不敢当。”

    张昌微微摇头,神情依旧稳重。“这件事情能否做成,要看殿下派遣官员是否能将以工代赈落实,对于当地百姓能否取信。依老臣看,或许要将庙堂之上贤才尽数派出,方能解决。”

    “唔,老师所言有理。”

    杨珩缓缓点头,眼神看向李晋仁。“孤记得李郡丞在罗华县施行以工代赈效果颇佳,不知可否愿意为同僚分享经验,为孤奔波分忧?”

    四王女都这么说了,李晋仁还能推辞吗?

    “臣愿为殿下分忧,臣有罗华县任职经历,相比较众同僚多些经验,请殿下派臣前往最为贫苦和困难的县城。”

    他站起身来,一张颇具官仪的脸上满是大义凛然。“为殿下分忧,为百姓排忧解难,臣义不容辞!”

    “好,卿真乃忠臣也!”

    杨珩拍手叫好,眼神中满是赞赏的看着李晋仁,嘴里更是不吝啬夸奖:“若诸位大臣皆能如爱卿这般忠勇,孤何愁代国不兴!”

    “臣请任一县,为殿下分忧!”

    “没错,臣虽愚钝,但不畏艰难,请赴一县。”

    “臣愿同往....”

    有李晋仁珠玉在前,再加上受四王女这一激,长史荆方波;功曹史何会同;五官掾(祭祀礼仪)石垂休;督邮陶国士等一众大臣纷纷起身请命。

    就连刚养好伤的张云敌也不甘示弱,大嗓门喊着要去治理一县,为殿下分忧,却被杨珩用力瞪了一眼,只好老实坐下。

    “好,诸位爱卿俱是忠臣啊,此番归来后,孤再为诸位请功。”

    杨珩同样懂得要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吃草的道理,很是慷慨的许下承诺。“此番治理诸县成果由老师和孤进行评定,以各县民生恢复情况为准则,评定结果最佳者,爵一级,赐金500,封赏食邑500户。”

    有了这番许诺,一众大臣士气更加高昂,纷纷跃跃欲试,期待在四王女和国相面前出一次风头。

    杨珩趁热打铁,就之前各县奏报情况进行排名,很快便选出七八个受灾严重,县内官员损失严重的困难县,将他们分配给请命大臣。

    而作为之前喊得最凶,同时最有经验的郡丞李晋仁这里,杨珩很是信任且看重,直接为他圈定最为困难且苦寒的岚县。

    岚县是最先被蛮子攻破的县城,城破后,县长携带家属在逃跑途中被蛮子追上杀死,县城府库洗劫一空,百姓伤亡惨重,实在再挑不出比它更困难的县城。

    “李郡丞,岚县就拜托你了。”

    杨珩一脸正色,“待你功成归来,孤亲自为你斟酒庆功!”

    “不敢当殿下所言,臣必当尽力而为!”

    李晋仁僵硬扯出一抹笑容,藏在案牍下面的手死命掐着大腿,控制自己表情不要失态。

    他是真没想到随着国相张昌三言两语,自己好好吃着瓜,莫名其妙就被赶鸭子上架了。

    还给自己一个最困难的地方去处理!

    李晋仁真的想骂娘了。

    什么狗屁以工代赈经验丰富,这能是一回事吗!

    罗华县穷点,偏僻点,好歹还有正常官府秩序在,用儿子李斯造出的白糖换粟米,再加上替钱家父女伸冤获得声望,这才顺利将以工代赈完成下去。

    可这岚县呢,刚经历战火洗礼,被蛮子烧杀抢掠一番,县内早就乱作一团,百姓对于官府信任度降到冰点。

    原有官吏或死或逃,府库洗劫一空,对当地情况两眼一抹黑,连怎么开展工作都不知道。

    反观晋阳能给到的物资只有少许粟米和大量陈旧小麦,小麦煮出来陈旧难吃,还卡嗓子。按照以工代赈方法下发粮食,收到小麦的百姓势必会认为县衙不公,到时候闹将起来又是一个问题。

    会议结束,坐在书房的李晋仁越想越头疼,忍不住轻轻扇自己一个嘴巴。

    该,让你装,装出事情了吧!

    “老爷,何事这般烦恼?”

    狗头军师张绍杰恰好赶来,急忙问道。

    “唉,出祸事了,老爷被摊上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

    李晋仁长叹一声,面上满是愁容,对自己幕僚倒是没有隐瞒,将会议上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此事确实很棘手,老爷,不如先拖延一段时间,看看其他人如何做,做个参考如何?”

    张绍杰摸着山羊须,想出一个歪主意来。

    “拖不得,殿下要求半个月之内赶到岚县,老夫在两三日内就得启程了。”

    李晋仁缓缓摇头,四王女做事很是雷厉风行,此时救援各县的粮食车队都已经陆续出发了,他们还能拖多长时间,等粮食到了官员却没到,那才是笑话呢。

    “老爷,学生一时半会儿想不到什么头绪了,且容我回去细细思索一天。”

    张绍杰苦笑拱手,他冥思苦想片刻选择放弃,这么短时间实在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嗯,去吧,老夫也参谋参谋。”

    李晋仁点点头,等张绍杰离开后,突然拿出一张信纸,研磨墨汁,挥毫而下:‘吾儿李斯亲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