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崛起
繁体版

第12章穷文与富武

    王旭站了大半夜的岗,实在受不了就回屋睡大觉了。

    等李书通叫吃饭才醒来,王旭出了卧室一看,这张惠梅已经在摆碗筷了!“又没有公婆伺候,用起这么早?”

    只见张惠梅有一米六左右,不胖不瘦刚刚好,长得白白净净的,瓜子脸,柳叶眉,好一个大美人啊!

    “婶儿婶儿长的真好看,我叔儿可有福气了。”

    听到王旭说话,张惠梅抬起头微微一笑,脸上呈现出两个小酒窝。“是狗蛋儿对吧”“嗯,婶儿”“快过来吃饭要不一会就凉了。”“婶儿你也吃”见俩人在那客气着,李书通发话让赶紧吃。

    没得说手艺不错,做的挺好吃,比王旭他俩大老爷们做的强多了,看来在家没少做饭。

    吃饭的时候王旭猛然想起,这张家不会是后世那个阜平最大的地主家吧?

    这家家风相当不错,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在呢!他家的长工啊,管家啊,掌柜啊,伙计啊,那都是祖祖辈辈用下来的,爹当掌柜,儿子跟着当学徒,等爹死了,儿子接班!

    别的地主家的掌柜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家都不用换人,一个掌柜的用到死!

    到死还能念着东家的好,怕别人干不好,挑最好的儿子接着给他家干活。

    有这样家族传承的家庭,出来的闺女肯定差不了。俗话说好媳妇旺三代,坏媳妇毁三代,这李书通挺会挑啊!怪不得一说起来都快吹上天了!

    这古往今来都是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相夫教子,家教好不好一多半都是女人教出来的。有这么一个媳妇,他的后代绝对差不了,肯定出不了纨绔子弟,他老李家这是要发达啊!

    ……

    吃完饭,李书通这个大族长带着张惠梅这个族长夫人去巡视他家的领地了。

    没人管王旭了,王旭也出去耍,后世网上学的那点二把刀技术,他也不敢拿出来实验,更没那条件。

    跟着村里那帮小屁孩连着过了两天家家,王旭觉得无聊的很……

    等到第三天村里也转完了,本来是需要回门的,山路不好走,张财主也没让张惠梅回门,让她正月再回去。

    别看就两天,村里的情况人家张惠梅都了解透了。张惠梅有了新的打算,跟李书通商量要让村里的孩子都识字。

    任何时代读书都是高成本,这时代读书就也不算便宜,只要读书,就需要脱产,孩子去读书家里不光少一个劳动力,还要多一份负担,只有小康家庭的孩子才能读书,普通人家就没那闲钱供养子弟读书。

    别看草场口村挺富裕,全族练武需要不少钱,再供全族的孩子脱产读书,有些供应不起,只能是除了族长家,另外再挑几个聪明的孩子去读书,全族资源供养优质子弟。

    李书通他们这一代,活着的也就两个族老和李书通三个人读过几年书。

    可惜啊,几百年来就没有一个开窍的,连一个童生都没有出过!一个个五大三粗的,全他妈当大头兵的料。

    本来李书通是不同意的,他身为族长能不了解自己家族的状况?村里这些没长大的孩子,干活个顶个的,学字那是一个比一个笨,没一个是读书的料,他爹以前挑过几个去读书,全他妈让先生打回来了!!

    但是怄不过张惠梅坚持要让孩子们识字,说不用请先生,买几本书就行了,她自己教!这不先生也有了,虽然是个女的。

    正好家里就有李书通识字时用的书,也不用买了,可笔墨纸砚也是一笔开支,对于全村来说问提不大,可牛嚼牡丹不是浪费嘛?李书通有些舍不得花这钱,挠着脑袋在院子里转起了圈。

    看不下去,王旭给李书通出了一个主意:“叔儿~一家做一个小木盒子,去河里背些沙子回来,用筛子筛出细沙子来,放到盒子里面,用木棍当笔,不就解决了嘛?”

    李书通一拍脑袋,“对啊!这不就不用花钱了嘛!狗蛋真聪明!”

    王旭美滋滋的接受了李书通的夸讲,他可是有私心的,他前世的字都认识,可是古代的繁体字他可认不全,不得学啊?现在寄人篱下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能有机会学字能不珍惜啊?

    有了办法,说干就干,不到两天,东西都准备齐了,可天气太冷,屋里占不下,室外伸不出手。

    张惠梅有些灰心,本打算放弃,等开春了再说。

    “这哪能啊?你不急我可急啊!”迫不及待的王旭又给张惠梅出了一个主意,先开小班,选三个男孩,三个女孩先教着,等开春暖和了,再让他们帮着教别人,这样也能减轻她明年的压力。

    受王旭启发,张惠梅的小班课堂就这么开课了,一天也不多教,就上午连教带读一个时辰的字。

    半放羊模式,一天下来也学不了二十个字,一个个的没一个是读书的料,全是脑子长肌肉那种!教了前边忘后边,看着他们不成气的样子,李书通气的是一天都不着家,去外边打猎去了,眼不见心不烦。

    尽管这样,人张惠梅一点放弃的意思都没有,每天都认真的教着每一个孩子,当然王旭除外。

    最多教两遍就会了,王旭还能帮着她教别人,大丫还好些,铁蛋可就完犊子了,别人跟他一个样,王旭又体验了一把上辈子教侄子的感觉,那血压是直线飙升,恨不得给他们把脑袋掰开把字给塞进去。

    因为王旭学的很快,一点就通。下午没别人的时候,闲不住的族长夫人张惠梅,总是单独给王旭开小灶,只有教王旭时她才有成就感。

    一边教王旭写字一边做着衣服,反正是手上不闲着,嘴也不闲着,一个劲儿夸王旭是个读书的料。

    对此王旭总是心虚的应和,他前世可是在学校里坐了十几年的硬板凳,这要是再学不会,就该找一块豆腐撞死了!

    每天日子过得平平淡淡的,也就七八天时间,王旭已经能把千字文里的字全部读出来了,只有个别字还是不太会写。

    马上就要过年了,过完年又要长一岁,明年就可以练武了,王旭还是挺期待的。

    李书通已经给王旭准备好练武的器具了,都是他小时候用过的,另有内服用的药材也给备了不少,三年份的,三天一副药,连喝三年!!!

    为了让王旭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李书通告诉王旭“这药可不便宜,一两银子一副!村里别的孩子也才这个标准。”

    “哦,叔儿那我了沾你大光,我听人说练武的药有好多种呢,是这样吗?”

    “对,族里现在喝的是最便宜的,还有五两银子和十两银子的,一般人用不起,用了也是浪费。

    我和你狗剩哥(李传宗)是村里百年来根骨最好的练武苗子,用的是十两银子一副的药,一口气喝了五年!

    为了我俩练武,他爹把祖上多年的积蓄差不多挥霍空了!连个小妾都没舍得说(娶)!”

    “另外还有一种外用的药,可惜当年蒙古人打过来的时候,村里死了不少人,外用方子丢了。要不然你叔儿我这样的练武苗子,勤学苦练,外用内服,练上十年,这会早就成了万人敌的猛将了!”

    “叔儿,那个得多少钱啊?”

    “最便宜的五两银子,一般的二十两,最贵的五十到一百两!”

    真是小刀剌屁股,开眼了!

    王旭不由想起那句话,医武不分家。穷文富武王旭可真是见识了,历史上那些厉害的武将啊,武林高手啊,原来是这么练出来的,怪不得黄飞鸿一边开武馆一边开宝芝林呢!!!没钱一般人哪练的起啊???

    ……

    张惠梅觉的王旭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就跟李书通唠叨了起来“当家的,狗蛋这孩子读书很厉害,是个苗子,不如把练武的钱省下来给他读书。”

    李书通闻言也有些犹豫,坐在炕头盘算了起来。

    家里要是培养个当官的出来,两代人都有靠山了。都说穷文富武,凡事也没有绝对,读书是花不了几个钱,可要想读出成绩来需要长达十几二十年的求学!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其中有一项就是读书,那花的钱就海了去了!远比简单练几年武花的多!

    一天啥事不干,就是读书,钱全拿来买书,也不干活,天天坐吃山空,隔壁王快那几个童生,都考了二十多年了也没考上,还有那小刘秀才,屁都不会干,就知道之乎者也,要不是前年他考上了秀才,就他那得行,媳妇都得饿死吧!

    练武只要不是奔着武状元万人敌那个标准去,培养个一般的好手,也就头几年花钱多点,也就几百两银子就能搞定。

    也不用像他们读书那样,啥都不用干,比读书见效快多了。供养一个秀才或者举人的钱,能培养出两三个村里人练武出成绩。

    思前想后李书通决定还是让王旭先练武,对张惠梅说“还是先练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