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崛起
繁体版

第13章逢年过节

    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五了,这些日子村里人也没闲着,一口气杀了八十多头猪,二十只羊,这回好了,一家一头猪,羊肉一家也有一些,鸡、鸭、鹅这些家禽,每种各家又分了两只。

    为了过年能吃上鱼,还去河里打了不少鱼,山上打猎的收货也不少,野鸡,兔子,黄鼠狼,抓了一大堆,还有十几只狐狸。

    再有五天就过年了,家家户户的灶台都忙了起来。辛苦一年了,是时候享受劳动的果实了。

    又做了三十斤豆腐,在王旭的提意下,除了现吃的,冻上的,剩下的张惠梅都用油炸了,放到一个小缸里撒上盐巴,用炸豆腐的油一泡,一两年变质不了。

    二十六烧猪肉,把肉都洗干净,放到大锅里煮软,用钩子勾出来放到糖锅里上色,再勾出来放到猪板油熬出来的油锅里炸干水份,裹上盐巴,往肉缸里一放,最后等油不烫了,再把油倒进肉缸里,用油这么一灌,放几年都没问题!

    整个村子都飘荡着肉的香味,过年的氛围越来越重了。二十七煮羊肉,煮猪排骨,卤猪头,煮鸡鸭鹅,肉捞出来放着,肉汤加萝卜片接着煮。

    王旭前世家里过年也这样,感情农民的生活是这么一代一代的传下来的啊!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啊!

    二十八,李书通带着两个族老开始写对联,那字写的跟他人一样,不能说难看,就一个感觉粗壮,张惠梅看不下去,自己也下手写了,那字叫一个清秀好看,村里人都嚷嚷着要。

    二十九贴对联,打扫房间,三十这天啥事也没有了,包包饺子,剩下就是祭祖,吃喝玩乐,等着晚上守夜,忙忙碌碌的一年就要过去了,大伙期盼着明年也风调雨顺。

    三十晚上这天,子时一到,村里的鞭炮声响了起来,足足一刻钟都没有停歇,拿着手里放鞭炮的香,听着村子里的鞭炮声,王旭穿着张惠梅给做的新衣服不由感慨。

    “爆竹声中除旧岁,又是美好的一年,希望这样的美景永远持续,老百姓能永远这么平静生活。”

    ……

    “这样美好的生活应该一直持续下去才对,那饥寒交迫中沉沦三百年的历史就不该有,我能行吗?”回屋上炕,躺下来的王旭睡不着默默的想着。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借着老人家的诗,给自己打了打气,霎时间一股万丈豪情涌入心头……

    “哎~~”一声叹息,王旭知道自己前世今生加起来三十多年,连老人家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的皮毛都没学到。

    来之前买的那套宝典,什么民兵训练手册、赤脚医生手册、军地两用人才手册还没有来得及看呢。

    一想到自己书都买回来了,没事不好好研究学问,还有心情看抖音的妹子扭屁股,王旭十分后悔,重重的抽了自己两个耳光,把被子捂到脸上决定睡觉了。

    大年初一不用走亲,昨天大家都熬年到很晚,起的都不算早,巳时(九点左右)才起来,初一吃饺子,桌子上肉菜摆了一桌。

    一年没白忙活,都是辛勤劳作的结果,每一口吃的都浸透了汗水,吃起来格外的香,吃了满满三大碗饺子,肚子都溜圆了!

    吃完饭王旭也加入了村里的团伙,在新年这个小朋友们的乐园,跟着百十个孩子上午在河边滑冰,下午打雪仗,端是快乐。

    ……

    从初三开始,李书通就带着张惠梅出去走亲了,每天早出晚归的,一连十来天都没闲下来。

    平静祥和的生活,不知不觉也影响到了王旭,他也开始渐渐的融入这个时代,安心的在这个还算平静的天启朝默默成长,等待有朝一日羽翼丰满,到那时他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终究还是会加入那场朝代更替的洪流当中去。

    正月十三这天,李书通和张惠梅也回门回来了,因为十五要吃油糕,大家都把家里珍藏的黄米和江米拿出来磨面,村子里的石碾一天都没有闲下来。

    晚上蒸糕出来了,王旭也跟着捏了一些,软糯的蒸糕包上糖,在油锅里炸好,那是格外的好吃!王旭前世最讨厌吃油糕了,也不知道为啥,现在尽然也喜欢吃了,足足吃了一大碗!

    吃完十五的早上的饺子,王旭知道年过完了,在想舒服得等一年了,这段时间一连吃了半个多月的大鱼大肉,整个人都胖了一圈,个头也长了一点,新衣服都有些小了!

    “还是过年好啊!”王旭感叹着,跟着李书通踏上了王快的土地。

    这时代人们的娱乐方式并不多,只要能有热闹的事情人们总是喜欢扎堆看看,正好今天王快过庙会,附近村子的人都过来看唱戏,也使得王快今天很是拥挤。

    王旭还是第一次来王快,这时的王快还没有像后世大半淹没水下。骑在李书通的脖子上,王旭看见了只有两间卧室那么大的龙王庙。

    面前这个听说用荆子(黄荆)树做大梁的庙还在镇子里享受香火,看到那根比人大腿还要粗,也不知道长了多少年的荆子(黄荆)树做的主梁,王旭才知道那个传说不假。

    王旭看完龙王庙,又转头看村东那一株古柏,那九枝大树树冠宛如伞盖,树干粗壮的六七个人都难以合围,现在叫树王,后世人称“九龙枝”。

    万历皇帝曾在古柏上剜树皮大书“敕封树王”四个大字,到了后世,这棵树被那个号称千古一帝,不,应该是万古一帝的康麻子康熙帝,把树王改为九龙枝,这名字也就这么传下来了。

    后世这棵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的大树最终也没逃过人们的毒手,砍倒之后那九枝大树枝最小的一个枝直径都比成年男人高!

    “哎~,可惜了!”

    树下有座小凉亭,红柱灰瓦,小巧玲珑,亭后依神仙山,面对大沙河。

    康熙去五台山进香时,还在凉亭题诗“王到王快王快乐”,来为难那些只会喊皇上圣明的狗奴才,等到了龙泉关时才对出来一句“龙至龙泉龙泉清”。

    与后世大不相同的景色冲击着王旭,看着想着一时间都有些出神了,连李书通从人群里挤出来把他放到地下都不知道。

    路上人太多李书通怕王旭走丢了,就一拉住了他的手,拽着他走。王旭心里有事,也没注意,被李书通拽了一个踉跄,这才回过神来!戏也不看了,跟着李书通从东街开始往西街走。

    王旭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街道两旁的房屋,基本都是土瓦房,低矮破旧的也就只见了两三个。

    从里边走出来的人,精神都挺饱满,打着补丁的很少,穿的都还行。

    “这生活水平看着不算太高,但是这也没有一点王朝末期的样子啊!还是来的太早不到时候?”

    “李书通他们村全是砖瓦房,穿的也比他们强不少,这完全不正常,他们这么富裕也没人打他们主意。

    估计真像他说的那样,是他们强大的武力,让人不敢轻易招惹他们,才让他们能过得比别人好吧。”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恒古不变啊,只有拳头硬,说话才能硬!想到这里王旭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武功,将来才能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东西。

    ……

    等到了西街又不一样了,全部是青砖瓦房,街道两旁各种各样的店铺都有,很是繁荣!

    李书通走进一家名叫刘记茶铺的茶叶店,问伙计“刘掌柜呢?我要的货准备好了吗?”

    伙计放下手里的活计抬头一看说:“原来是李大哥啊,刘掌柜在后边谈生意呢,得等一会儿,你要的货都准备好了,随时过来随时取。”

    李书通点了点头说“那行,刘掌柜今年还跟我们一起走吗?”

    伙计回答道“掌柜的说了,今年还是一起,哪年不一起啊?等到了草原咱们再分开”

    “那这样,等走的时候知会我们一声,没别的事我就先回去了。”李书通说完转身就要走。

    伙计急忙问到“大哥不坐一会?”

    李书通摆了摆手说“不了,先走了”

    “慢走啊哥”后边的传来伙计的招呼声,李书通也不回头,带着王旭继续往西走。

    半路上李书透也带着人从一家叫姚记布庄的布庄走出来,会合李书通之后说:“都谈妥了,走的时候一起走。”

    李书通“那行,咱们都回去准备准备,好到时候随时走,吴记盐铺谈妥了吗?”

    李书透忙回答道“老四过去谈了,估计也没问题,咱们都合作多少年了。”

    果然半路上就遇见李书达了,李书达点点头表示谈好了,一众人走到戴记银楼接上张惠梅等一群妇女沿着大街往西走。

    今天人太多,回头不好走,只能顺着大街走到村外,再去岸边划船回去。王旭默默的计算了一下距离,三里地左右,和后世记载的差不多。

    一路上妇女们叽叽喳喳个没完,天快黑了才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