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崛起
繁体版

第9章胡思乱想

    十一月底已经下了一场雪了,最后一锅高粱酒也出锅了。

    没啥事情了,妇女们就把芝麻都磨成了香油,一家分了两斤!

    上石碾碾黄豆,剥玉米,纳鞋底儿,做衣服,坐一起边干活边唠闲嗑,闲来无事再捡个软柿子吃吃,欢声笑语中的悠闲时光,王旭也很是享受,也不再吐槽农活的繁琐和劳累了!

    腊月初八就是李书通的婚期了,初五这天一大早,李书通带着村里二十几口子人去东面王快镇采买了,其中一部分带货回家,剩下的都跟他去接亲,这个家也将要有女主人了!!!

    王旭现在没事也跟着村里那群小屁孩一起玩,算是彻底放飞自我了,天天美滋滋的,也不回家吃饭,厚着脸皮走谁家吃谁家,都快爽翻了!

    但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王旭总是睡不着,老是忍不住想前世想今生,忧虑未来。

    ……

    这个叫草场口的村子,相传成村于北宋时期,杨六郎在这里训练火牛阵的时候,随军的家属给军队打谷草,都放这里,时间长了也就建村了。

    经历了宋元加上现在的明,三个大朝代,几百年下来,经历朝代更替,现在也就剩下这一个宗族的87户人家。

    那口242斤的大刀王旭前世的老爹给讲过,他那时还小,六年级吧,老爹偶尔回家的时候。

    老是缠着他给讲故事,有一次就讲到这里,那还是他调到这边以后,下乡普查时看到的。

    当时都腊月底了,因为离家近,他和另一个同事被派了过来,正好赶上这村子人们闹社火,一户主家找人扛出来给露了一圈。

    大家稀奇四个人抬的大刀有多重,就起哄上称称了一下,290多斤,按着斤量换算,与这把大刀刚好吻合(明朝一斤600克)。

    至于他们咋逃过大练钢的?后来刀去哪里了也不知道,反正是后来村子都拆没了!

    建国以后这里开始修水库,对面王快镇两万多口子人搬出去不少,也成了个村子,前面这条大河叫大沙河,再往东南走一段距离就是胭脂河。

    这时节虽然受小冰河时期影响,也远比后世水量充沛。

    后世在这两河交汇之处,就修了个水库,保定市唯二的大水库之一,开始供北京,后来供雄安。

    水位不断上涨,这个位于两河交汇V字型右边中间的位置的村子,现在的地都淹没于水下,就剩下一些山地了。

    住在这里的村民也都搬到了山顶,东一个西一个的,不种地都改打鱼了!再后来县里让搬迁,就只好都搬走了。

    往西二十多里地,是王旭前世长大的地方,要不王旭也不会对这里那么熟悉。

    再往西四十多里是县城,这个位于太行山东麓北宋建镇,元初立县的小县城经历明清交替,因高鼎(山)之乱,曾经废县二十五年!!!

    抗战时期是我党治下为数不多的完整县,晋察冀军区政府所在地,一个鬼子炮楼都没有!

    聂帅在这里住了好多年,这里见证了我党从抗战,发展,到走出去领导人民走向富强经历的风风雨雨。

    可是呢,还有句口口相传的谚语“平山不平,阜平不富”,这里的老百姓日子过得可不富裕,山多地少,唯一比较平整的大块土地就是这里了,结果随着水位的不断上涨,也被淹没于水下了!

    往西南走130多里,就是龙泉关了,万历时期修缮过一次,这座砖石关城,与唐县倒马关,易县紫荆关,并称为长城“内三关”。

    明时龙泉关,紫荆关,还有井陉固关都归正定府管辖,因此正定古城就有了“三关雄镇”的门额,这里也是太行八陉之一,属于兵家必争之地。

    再往西就是全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阎老西(阎锡山)的故乡,当年张作霖过来和他争山西,在龙泉关长城岭一带打了一年多都没打上去,打到后来两边当兵的互换口粮了都!

    一个从山上往下扔莜面窝窝头,一个从山下往山上扔荞面窝窝头。

    撤退的时候,饿的发慌的当兵的去县城抢吃的,有一户周姓的大地主胆大,还敢黄金换包子!一只金鹤(小个的),换十斤包子!

    ……

    哎~想远了,回是回不去了,怎么也得做点什么吧,得好得好好规划规划未来。

    这大明也没多少年活头了,到时候就是那个宁与外人,不与家奴的狗屁大清。

    祖上可是被他们通缉过的,跪着当奴才肯定不能干,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去他娘的吧。

    大明得反,野猪皮更他妈得反,得提前琢磨一下,说不准咱也能过把皇帝瘾!

    那个啥蟒仙化龙神的大能,应该就是蟒谷大蛇的祖先之一吧,他说受过皇帝大恩,才这么做的,会是哪个皇帝呢?

    王旭翻了个身,枕着胳膊琢磨了一会,觉得很有可能是万历皇帝,只有他和寿长寺有些交集。

    前世村里有个人逃难到山西当了道士,自己小时候他最后一次回家探亲,在家里吃饭的时候,还过问过老爹寿长寺的情况。

    大明崇尚道教,很有可能是道门给布置的吧,遇见未来?也太牛逼了吧!

    把自己搞过来要干啥呢?自己啥也会不会啊!莫非是历史知识?

    得亏自己除了抽烟喝酒之外没啥爱好,也就比较喜欢看小说,最近这几年对历史类小说最为痴迷。

    各种史料也没少钻研,我这十几年小说没白看!钱没白花啊!要不然现在可得抓瞎了!

    万历皇帝布置的后手,龙神说龙气不足,应该是受八九十年代那件事的影响,龙脉(金)断了一些,积累的能量消失了一部分,才让自己无法到达那段时间。

    我这个有缘人应该是万历给自己准备的,那个一个月的泰昌帝朱常洛应该不知道,现在是天启,他估计也够呛。

    高起点的优势是指望不上了,现在成寄人篱下的小农民了,得从零,不对,从负开始,真他么难搞啊!

    过完年就九岁了,马上天启三年了,再有四年这个历史上不务正业的皇帝也要溶于水了!

    这个得国最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汉家最后的辉煌,大明王朝,也会随着他那个屁都不懂的臭弟弟的瞎指挥而落幕,大明再有二十来年就要亡了!

    现在这时节,随着九千岁的出场,撕逼大战也要开场了,他们神仙打架,咱这个八九岁的小农民啥也干不啊!

    哎~先苟着吧,要不是李书通心善,把自己留下来当家生子培养,自己还不知道在哪里要饭呢。

    明年李书通要教自己练武了,在这个大时代到来之前,拥有一份能够保命的绝技才是要紧事啊。

    前世老爹好像给说过有个幸运的家伙干活挖到了黄金!在哪里来着,忘了,回头得好好想一想,找个机会挖一些,先改善一下现在的处境,现在寄人篱下,啥啥都别想。

    ……

    这大半年可算搞明白了,为啥这个村子的生产方式这么奇怪,在这个兵家必争之地繁衍生息几百年,军户出身的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过得比别人都好,这种传统也就保留了下来!

    全村实行军事化管理,分工明确,一户专业磨面的,一户专业养鸡鸭鹅的,两户专业放羊的,两户专业喂猪的,五户专业伺候大牲口(骡子,马,驴,牛)的!

    通过分工合作,他们以全村只有458(加上自己)口人的有限的人口获得了优渥的生活。

    因为大草原之行老是有损失,成年男子只有(16岁以上)127人,倒是妇女儿童的比例比较大,妇女205人,男孩73女孩52。

    大明朝落实户籍时,为了多得一些土地,大家分成了小家。全村一共有1900亩(交税的)粮食地。

    一家一亩三分菜地,山上还有自家开垦的山地,专门种谷子,多少不等,一共有两百三十二亩!

    河滩地看情况开发,多时三五百亩,少时一亩也没有,根据水文情况而定,发大水种子打水漂,不发大水妥妥的净收入。

    核桃树大枣树若干,这些是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

    村里六畜兴旺,荒年下河打鱼,丰年安心种地,没事去口上贩卖牲口,又种田又经商。

    各地受张居正一条鞭法影响,被士绅们通过投献,威逼利诱,什么花撒啊,虚报瞒报,各种伪造啊,等等……

    把普通小农户逼得不是成为佃户,就是逃亡的层出不穷的手段,对这里是几乎没有影响!!!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每过几年都会因为争地与王快进行一场械斗!

    ……

    就这样不断的胡思乱想着,王旭昏昏沉沉当中好像听到鸡叫了?我当上皇帝了?我又回到现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