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崛起
繁体版

第8章忙忙碌碌只为嘴

    八月十五这天村里杀了一头猪,宰了八十七只鸡,八十七只鸭,八十七只鹅,肉大家平分,因为是族长,李书通多分了个猪头。

    有鸡、鸭、鹅,猪肉还有月饼里!村里这八十七户人家,家家户户都能在这天吃一顿好的。

    晚上的时候,狗剩(李传宗)过来说“六儿叔儿,我还是跟你一块吃吧,家里就我一个人,太冷清了。”

    王旭觉得奇怪问道“狗剩哥,你家咋就剩你一个了?你娘呢?”

    不提还好,一提,李传宗和李书通都叹了一口气,李书通说道“他娘跟我娘一个毛病,干活没注意,小产死了!哎~”

    ……

    “就这么干活,驴都受不了啊!”王旭心里想着。

    俩大老爷们一人一海碗白酒,吃着肉,商量着明年走口去,想法给老爹报个仇,商量了半天也没个所以然。

    最近累坏了!王旭也没心思听他俩打屁,吃饱往上炕一躺,啥也不想,不到五分钟,就去见周公了!

    刚过十五,又开始忙碌起来了!一连敲了两天核桃,总算把核桃皮退完了!

    吃了一个鲜核桃,王旭看着已经黑的没有肉色的双手哀叹道“没半个月估计是别想看到肉色了,又得脱层皮……”

    菜地又该除草,捉虫,浇水施肥了。

    看着李叔通和李传宗俩人和伙舀水,王旭感觉农民好像万世一系一般。这种用于有地势落差,需要两个合力来舀水的工具,水斗(戽斗)。

    后世也还在应用,王旭前世家里还有一个呢,不过换成铁皮做的了。

    自从15年以后村里菜地也灌溉普及了,就再也没用过,都是抽水浇地了,省不少人力,还是后世农民比现在轻松一些啊,毕竟多少还是有一些现代化机械的。

    浇完这一次还要浇两次,要不菜长不好。忙活两天,干完又该下一项了,王旭那个休息一下的梦想又被无限期延后了!

    “山上的大枣红了,又该打枣了,我尼玛”王旭上辈子有的,这里可是一点也不少,啥啥都得干,没完没了。

    王旭偶尔也会想,怪不得古时候人们都活不了大岁数,感情是累死的!!

    一连打了五天,可累的够够的了!!老规矩一家二十斤,剩下的准备酿酒!!!

    ……

    阜平特色枣杠子,王旭前世也中意这一口,把枣扔到挖好的大坑里,盖上用芦苇编好的席子,等着发酵。

    去贩牲口可就指着这玩意了,啥都能少唯独这玩意不能少,草原冷啊,没酒,那帮蒙古人可就没法活了。

    整完大枣又要到地里收芝麻!草场口奇迹已经打王旭震惊的麻木了,连吐槽都快没力气了!

    冬天快来了,刚收完芝麻,又该给牲口准备过冬的口粮了,割草~割芦苇……好在也不那么累了。

    转眼就九月了,这个时代可不太友好,比后世冷多了!!!

    看着天气转凉,王旭连个过冬的衣服都没有,贴心的李书通大叔就吩咐隔壁李老歪家婆姨,李刘氏给王旭做过冬的棉衣,把王旭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高粱成熟了,也该收了,又是全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哐哐就是干。

    一家一家的收,男人割高粱,女人在大麦场脱粒,小孩后边跟着帮忙,干了十天总算收完了!

    留下七岁以下的孩子在打麦场看着鸟,不让鸟吃高粱,剩下的人接着下地!!

    大人犁地,小孩往外背高粱茬子。把农家肥一撒,接着种冬小麦!

    忙完都快九月下旬了!王旭以为终于可以歇歇了,结果李书通说“咱们敲核桃吧!”

    王旭好奇问道“敲他干嘛?”

    “榨油啊,核桃油可好吃了”李书通道。

    ……

    王旭本以为只有后世才用核桃榨油,没想到李书通他们也这么干!没办法,只好撅着屁股,噶几儿噶几儿就是一顿猛敲!

    王旭知道核桃这玩意出油率可比花生出油率高多了!可以是核桃油,也可以是核桃花生油。根据他两辈子加起来三十来年的务农经验……

    核桃这东西在海拔三百米以上,一千米以下种出来最为理想,同等海拔下出来的苹果出来,也口感最好。

    草场口这边海拔不算高,属于太行山脉的第一级阶梯,到县城西边开始往西才开始第二级阶梯,到了五台县境内是第三级阶梯,差不多达到太行山脉最高水平那样。

    在这三级阶梯当中,第二级正好处在三百米到一千米的位置,这一带出来的核桃出油率在七两左右,其他地方的最多四两。

    后世这一带老品种核桃基本都在七两这个标准,新品种那种薄皮的到不了。

    回忆着自己多年的务农经验,王旭也有些唏嘘,对于后世完全被市场主导的农产品的前景也是很无奈。

    好些人不知道大枣核桃这两种东西,动辄需要五到十年的投入才有产出的东西,完全跟不上更新换代,尤其是老品种核桃,三十到四十年才进入高产期,那是直接就完蛋的玩意!

    后世市里边人嘴不刁,品不出好坏来,只认好不好剥儿皮,个头大不大,色泽好不好。

    所以厚皮核桃基本快退出市场了,后世阜平县主打的两样拳头产品核桃大枣,被冲击的一败涂地。

    先是大枣品种改良了又改良,新疆大枣来了完败。

    人们只注重产量,忽略了口感,很少有人细细品味,其中的差异,经过不断的改良,那枣都快失去原来的味道了,有几人能知道?最早的枣可是入药的,吃嘴里是辣的,先辣后甜那种,已经绝种了!

    至于核桃嘛,自从无法出口以后,那也是紧随其后,本县都不再大量收购了!!!没办法,基本撂荒。

    ……

    敲了一个礼拜,终于把核桃都敲完了,菜园子又该浇水,除草施肥,捉虫了。

    刚忙活完,大枣发酵好了,可以酿酒了,上大锅就是一顿猛烧!

    ……

    浓郁的酒香飘散在空气中,大伙每人喝一口,尝尝新酒的味道。

    上称一称,八千多斤呢!一家留三十斤,剩下的留着贩卖。

    王旭以为烧完酒就没活了,没成想,李书通他们又剥起了花生!一连剥了七八天,都快剥吐了!

    挑好的留出明后两年的种子,又该榨油了!村里自己就有榨油的工具,也不用出去榨油,自己就能干!

    王旭对此已经无力吐槽,只能默默体验!

    大人炒花生,核桃,小孩烧火,大伙把炒好了的在石碾上碾碎,再放榨油的模具里用木锤一下一下的敲,等着出油。

    有道是人多力量大,五天搞定,核桃油832斤,花生油1480斤。大家平均分了一下,剩下的废料拿来喂牲口。

    “这村也是够公平的,典型的明朝版社会主义村啊!!堪比后世的农业学大寨儿了!!不能闲着,哎~我苦命的小身板啊!”王旭苦逼的想着。

    ……

    十月十五了,已经下霜了!!!离下雪也不远了,王旭和李书通把白菜萝卜都收回了家。

    把白菜不好的菜帮扯下来留着喂猪,往地窖里一放。

    萝卜挑小个的,用咸菜瓮(缸)腌起来,大个的,擦成片晒起来,留着明年吃萝卜干。

    一切搞定,王旭知道今年的活终于干完了,算是正式进入农闲时节了,剩下的时间基本就只需要考虑一样东西了,吃,变着花样吃!

    歇了两天,十月二十五这天,村里人一下就分成了三伙,一伙上山打柴,一伙编筐,剩下的跟着李书通开始酿高粱酒!

    没有技术的王旭成了打柴那伙,活也不累,王旭也算是被放了羊!

    天气在一天天的转凉,清闲下来的王旭,脑子也没由来的活络了起来。

    站在山顶,向东北方望了望,王旭这个现在只能种地的农村娃也思考起了历史上这个时期将要发生的国家大事!

    天启这个木匠皇帝的名声也该出来了吧?

    魏忠贤这个九千岁也该登场了吧?

    还有那个被野猪皮努尔哈赤集团干了的,赫赫有名的熊蛮子熊廷弼也下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