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崛起
繁体版

第7章山沟里的农民生活

    花生地拔完草,接着在河滩地里割草储备冬天牲口吃的干草,这日子是一天都不闲着,转眼又是十天!

    高粱地里高粱也长出来了,也该除草了间苗了,这回就慢多了,大人小孩齐上阵,一连干了十来天!高粱地忙活完,又要去花生地拔草!!

    “草比庄稼长的快啊!人是一点都不能闲啊!要是有后世的除草剂就好了。”王旭有些怀念后世了。

    这回不像上回那样,两天就干完了,雨季也到了。后世有句谚语叫发不发就看六月二十八,一连下了四五天雨,天气终于放晴了,新一轮又开始了!!!

    拔草!!!!

    拔草!!!!

    还是拔草,曾经厌倦急了的生活,王旭又体验了个够够的……不过这一段时间吃的饱,尽管天天干活,王旭竟然长肉了!!

    转眼到了农历七月份,可不用拔草了,该收花生了,今年水不算太大,河滩的花生地没有被水刮(冲)掉。

    来这么多天王旭也算搞明白了,为啥这里有花生、玉米,村里有经商,河滩地也不用交税,村里人闲不住,就把河滩的芦苇地开荒出来种花生、玉米,算是闲田,靠天收,水小刮(冲)不掉就有收成,水大就颗粒无收。

    ……

    因为村里牲口多也不用人一棵一棵的刨地,直接犁,大人收整棵的,小孩提着篮子在后边拾掉下来的,够一车就拉到打麦场。

    一连四天,花生才收完!王旭望着堆积如山的花生堆,不得不低下他那小脑袋,加入摘花生大军。

    哐哐就是干!

    摘完花生每家分了二十斤零嘴,剩下的都晾在打麦场等着晒干榨油。花生秧也不浪费,牲口冬天的口粮。

    刚忙活完,又该种菜了,这时代受小冰河时期影响,秋季菜种的比较早,后世都是立秋以后才种白菜萝卜的。好在人少也不用种太多,一亩地就够,吃到明年三四月都没问题!!!

    “好家伙这个时代好些地方没得吃,都去挖野菜,这里可倒好,生活堪比后世,话不多说就是干!”对于村民们的勤劳王旭是非常佩服!

    一直到七月中旬,一个多月王旭一天没有闲着!“又该收谷子了,没它可喝不上小米粥!哎~咬咬牙,接着干吧!!!”

    一连又是五六天,这回不是集体的了,都是大家一起收完,谁家的就送谁家去,在王旭看来也不完全是生产队模式,只是集体劳作罢了。

    “又要收稻子了!还有种稻子???一回没见过不知道啊!!”

    后来王旭才知道今年水不大,稻子也有收成!因为种的并不多,偶尔才去几个人,就没带他去过,

    “这村不是一般富啊!!!啥都有!”王旭想着。

    这稻子与后世的水稻不一样,收成并不高,亩产也就两百来斤,是种洪水稻,专门种在能发水的地方,水越浑浊长得越好,王旭上辈子老是听老爹讲这种稻子特别好吃,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断种了!

    因为人手不够,想多种也不行,一家只有一亩地稻子,也不算多。

    为了不白吃闲饭,王旭这小屁孩也撅着屁股跟着割稻子!刚割完,还没来得及直直腰,又要去菜地拔草,间苗,松土,施肥!

    忙完菜园子,李书通告诉王旭“高粱已经一人多高了,不用去拔草了,暂时可以不用下地干活了!”

    可把王旭高兴坏了!以为总算是能喘口气了,可现实把他的脸给打的啪啪作响!

    在家里也不能闲着,得给谷子脱粒!好在这个不算累,用木棒把整穗谷子里的小米敲下来,用簸箕去完杂质,往粮食缸里一倒,又完成一项!

    第一次进李书通家的粮食屋,王旭犹如掉入粮仓的小老鼠,整个人都麻了!

    一大瓮(缸)小米,一瓮(缸)稻米,还有一二三四五……好家伙二十多瓮(缸)小麦,还有装不下拿麻袋装着的都快堆到屋顶了!一瓮(缸)两百多斤,几千斤都不止啊!!

    数完粮瓮(缸),发现有如此多的粮食,王旭不由感叹“不愧是地主家,谁说地主家没有余粮?葛大爷你骗人!地主家要是没余粮,普通老百姓不得饿死啊?”

    刚把小米归仓,又该收黄豆了!!

    “一天也不能闲着啊,苍天啊,大地啊,谁来救救我?”内心呐喊着,伺候了两个来月庄稼的王旭实在是不想种地了!!

    “别人穿越大明都快意恩仇,要么经商致富,要么起兵造反,杀贪官做皇帝,要么在官方系统投机钻营,再怎么垃圾也是个山大王,现在时机不成熟,先猥琐发育,等时机一到,翻生农奴就把歌唱了!”

    “自己呢?他么妥妥的小庄稼汉一个啊!哎~命不好,命苦啊!”一想到这里王旭就欲哭无泪。

    “哎~没办法,吃人家饭,不给人家干活也不行啊!”

    跟着李书通把黄豆割完,顺带还有一些绿豆,红豆,黑豆啥的。

    黑豆黄豆比较多,黄豆用来吃,黑豆喂牲口,红豆,绿豆熬粥喝。

    “感情是没有他们不种的,怪不得这么忙!!!”王旭可算是明白了。

    偶尔得闲的时候王旭总是想,得亏还没有土豆红薯,要不得忙成啥样?一年不带歇的吧!!!

    收完黄豆收玉米,然后割草,连气都不带给王旭喘的!

    “家里还没个给做饭的,这李书通也是的,咋不说个媳妇?”一时好奇,王旭就问李书通“叔儿你咋不说个媳妇啊?”

    “哦,这个啊!”李书通摸着下巴,才开始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王旭这才知道原来是李书通眼高,一般的看不上。一来二去都二十了,前年腊月才相好一个,五十多里外平阳村张财主家16岁的小闺女,叫张惠梅,不光长得好看,还知书达理。

    本来去年就该娶进门的,可去年李书通他爹走口去,遇见了辽东过来的一伙逃兵抢劫,一场拼杀下来,不光货丢了大半,连带他爹和狗剩(李传宗)他爹在内,村里一下折里三十多口人!

    李书通本打算守完孝再娶亲,可人张财主不愿意,说闺女大了不能耽误,找了风水先生给算了算,双方商量着今年冬天就把事儿办了。

    ……

    李书通说了很多,一些属于王婆卖瓜的王旭自动给他过滤了,就总结出这么点有用的信息,摸着被拍的生疼的肩膀,那句“今年腊八你婶儿就过门了!”还在耳边回响。

    虽然感觉怪怪的,但是王旭知道“年底就有给做饭的了!”被打了半管鸡血,割草都有劲了!

    ……

    一干又是N天!!

    “再有五天就八月十五了!时间过这么快?光干活了,日子都不会算了,能轻松两天了不?”

    王旭显然是太想当然了,山上有核桃树呢,该打核桃了!!

    后世一般是过完八月十五之后才会开始打,那样打下来的核桃容易去皮。王旭因为上班没时间,也懒得等,都是放假那几天提前打。

    没想到李书通他们竟然因为活多,也提前打核桃!!!

    男人上树用杆子往下打核桃,妇女儿童下边捡了装麻袋里。因为核桃树都在山上,牲口拉着不方便,只能人一袋一袋的背回去!

    王旭柱着木棍,咬着牙背了三天!!!

    在打麦场里把核桃摊开,用草盖好,等捂个两三天就可以开始去皮了。

    十四这天,李书通让人去王快镇采买了一些过节的货回来,把货一分,全村人都开开心心的准备过八月十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