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崛起
繁体版

第九章平民结婚的操作

    这时李书透在一个十字形的杠杆边,举起长的那边,把挂钩子的一头低下来,好让李传家把钩子挂上去。

    看着钩子挂好,用力把木杆往下一压,用大石头压住,这时整个猪都吊起来了,李传兵看着猪都抬起来了,才放开抓着的猪脖子,拿来一桶凉水把猪身上的挂着的杂质冲干净。

    又去拿来刀子给猪开膛,再用一根三十公分左右的木棍撑开猪肚子,转到后边在猪背上划了一刀,让猪背上的肉从中间分。

    又在猪尾巴周围割了一圈,把猪尾巴割下来放到早就准备好的肉篓儿里,再开始割猪屁眼,掏出肠子,打了一个结,这时李书透拿来一个大木盆放到猪肚子下面准备掏猪肠子,三两下就把肠子掏了出来,拿到一边去洗肠子去了。

    李传兵转到前边把猪肝取下来,放到凉水桶里,再用凉水冲了冲猪肚子里的血,转到后边换了一把斧头开始沿着脊柱劈砍,只用了五下这头猪就从中间分开了。

    用刀子挽下两个猪前腿,剥下猪板油,把肋骨割下来,就开始割肉了。

    先割的左边那扇儿(我们这半个猪都叫扇儿),从脖子处出先横着来一刀,不全割下来,连着一些,这一刀宽度大概十五公分,又竖着割一刀,一个十五公分左右的四方肉块就割了下来,把肉扔肉篓儿里,从下往上一刀一刀开始了他的割肉大业。

    这边李传家已经在劈猪头了,把肉和骨头分开,从中间一刻两半,把猪头放凉水桶里泡了一下,就扔肉篓儿里了,去拿了一把刀割另一扇猪肉了。

    那头李书透已经把猪肠子洗好了,李传兵,李传家也把猪肉割好了,从钩子上把猪后腿取下来,扔肉篓里边,走到刚才刮毛的锅里洗一把手,试试水温,让人填一把火,再把那个T字形铁棍往里边一扔。

    这时有人已经把另一头猪赶了过来,三人合力开始下一头。整个过程持续了有一个多小时,算不上快,都是慢工出细活。

    妥妥的古代杀猪三人组啊,跟王旭前世几乎是一毛一样。

    今天速度不慢,杀了五头猪,还顺手宰了五只羊!!!

    晚上的时候在李书达(另一个族老)的带领下开始给族长(李书通)布置婚房,而王旭也顺理成章的搬到了西屋。从今往后就是一个人住了,他前世也是一个人睡一张大床,这里是睡炕,都习惯了。

    在大家伙欢声笑语中把已经嗑好的黄都放进已经准备好的水缸里,泡了满满一大缸,明天做豆腐用。

    翌日,一大早大家就带着桌椅板凳过来了,锅碗瓢盆也带了一大堆,开始张灯结彩,准备明天的婚礼,晚上李书通才回来,新娘子借住在隔壁王快镇他大舅家,明天再过去接亲。

    昨天泡好的黄豆都用石磨磨成豆浆,用开水烫熟,装到纱布袋子里把汁水挤到锅里边,烧火煮开。豆渣留一半蒸窝窝头,剩下的拿去喂牲口。

    豆浆将开未开的时候,用卤水开始点豆腐,一连点两到三次,根据豆浆的颜色来判断放入多少卤水合适,不能多放,放多了豆腐会发苦,加火烧开。

    豆腐脑就出来了,这时也临近中午了,不干活的人先一人一碗豆腐脑,剩下的需要把豆腐脑舀到磨具里,沥水,定型。

    王旭端了一大碗,蹲在灶台旁边,碗里里边放点葱花,滴上几滴香油。那叫一个香啊,王旭有点热泪盈眶,多少年了,走南闯北的,都吃不到这个味道,家的味道。

    吃豆腐的时候,王旭不由想起后世市场上的豆腐,基本上都是石膏豆腐,都说卤水有毒确实有毒,单独喝卤水会死人的。

    石膏就健康那?那玩意吃多了也不行好吗,都是化学反应,中和一下就没事了。

    为啥用石膏点豆腐呢,石膏点豆腐最低一斤豆子出豆腐三斤,卤水点豆腐最多出将近两斤半。王旭前世家里点豆腐从来没有点出来过两斤半,都是在两斤那样。

    至于市场上卖的,咋说呢?村里卖豆腐的卤水能点出三斤半到四斤那样,虽然不好吃,自己平常也不做,马马虎虎将就吃。

    县城用石膏,四斤起,市里边五六他们都点的出来,那叫一个一言难尽啊,就因为这,出去打工王旭把豆腐戒了。

    下午女人蒸馒头,花卷,男人杀鸡鸭鹅,对于杀这玩意王旭非常反感,他前世六岁就开始杀鸡,每年都杀,那会还没有啥动物保护法啥的说法,有一段时间用网网了好多斑鸠,一天杀二三十,天天杀,天天杀,杀得都怀疑人生了!!!

    除了族长李书通结婚用的每样一百只外,剩下的一家五只,那叫杀得一个昏天地暗啊,忙活的天快黑了,才收拾干净。

    晚上李书通回来了,喝酒喝多了,倒头就睡,明天还要接新娘呢,天不亮就要起床去接新娘。一夜无话,不到五更天就起来了,本来想凑热闹去,小屁孩没份……

    天色大亮的时候就听到对面王快的炮仗接二连三的响起,估计是上船了,王快和草场口这一段水位还是比较深的,必须坐船。

    上午十点左右新娘子接回来了,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老娘们都扔下手头的活过去看新娘子去了,王旭人小挤了半天没挤进去!!!

    临近中午时,该拜堂了,鞭炮一放,天地拜,至于中间说啥致辞啥的,那是后世,扯半天有的没得,只要钱给到位,脱衣舞都敢给你上。

    当然大家还是要脸地,不至于上这个,要是半丧事就不好说了←_←。这时代庄户人家还是朴实的,拜完堂直接开席。

    先上桌的是娘家门上的几个过来送亲的,剩下的全是周边村子路远一些的七大姑八大姨,亲朋好友啥的,二十张桌子,一桌八人,一次就是一百六十人,今天要摆流水席要吃到下午,本村的最后才能上桌吃。

    一盘花生米,一碗红烧肉,鸡鸭鹅各一只,白菜猪血豆腐炖肉一大碗,萝卜炖羊肉一大碗,炸豆腐一盘,凉拌豆腐一盘,炒鸡蛋,鹅蛋,咸鸭蛋各一盘,鱼一盘,河虾一盘,点心一盘,大枣核桃各一盘,把桌子都摆满了,反正不够再上,酒水管够,馒头花卷米饭管到饱。

    一时间胡吃海塞的,吆五喝六的,划拳的,拼酒的,那叫一个人间百态啊。喝了两个多小时才差不多散席。第二席人就少多了,都是附近的,离着也不远,陆陆续续的来陆陆续续的走。

    一直忙到下午四点多没别人了,村里老少爷们姑娘媳妇上桌的上桌,上不了的自己端着碗,要么在院子里要么在院子外边吃边聊。

    反正是能吃多少算多少,不能浪费,吃不了分给大家带回家吃,反正是不能浪费。哪像后世基本不咋吃,全浪费了。

    热闹了一天,终于安静下来了,开席的家伙儿事儿也搬走了。

    不愧是地主啊,这时代除了士绅,小地主能大摆流水席也是难得一回,族长李书通一天啥事没干光陪酒了,都快喝飘了。晃晃悠悠的去会新娘子去了,至于王旭嘛?有任务,站岗,防止有人过来听墙根……

    其实在张财主家已经摆过一场了,路不好走,就先在娘家门上办了一场,宴请宾客。李书通新郎官可是够舒坦的,除了吃喝还是吃喝,王旭还是挺羡慕的。

    哪里像他前世结个婚能把人累死,当然有点片面,关键是找一个好总管才是王道,啥事总管安排就行,保管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时代也不用拍啥婚纱照啥的,采买一些结婚用的东西就行了,其它他总管全包。

    小户人家哪有那么多规矩?那是有钱有势的才能那么玩,这都算比较奢靡了。超过九成的人家都办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