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崛起
繁体版

第十章族长夫人要当女夫子

    王旭站了大半夜的岗,实在受不了就回屋睡大觉了。

    等李书通叫吃饭才醒来,出了卧室一看,这张惠梅已经在摆碗筷了,又没有公婆伺候,用起这么早?

    只见张惠梅有一米六左右,不胖不瘦刚刚好,这时代难有胖子,最起码这个村是一个都没有。长得白白净净的,国字脸,柳叶眉,好一个大美人啊!

    “婶儿婶儿长的真好看,我叔儿可有福气了。”

    听到王旭说话,李惠梅抬起头微微一笑,脸上呈现出两个小酒窝。“是狗蛋儿对吧”“嗯,婶儿”“快过来吃饭一会要不一会就凉了。”“婶儿你也吃”见俩人在那客气着,李书通发话让赶紧吃。

    没得说手艺不错,做的挺好吃,比王旭他俩大老爷们做的强多了,看来在家没少做饭。

    后来王旭才想起来不会是后世那个阜平最大的地主家吧!

    这家家风相当不错,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在呢!他家的长工啊,管家啊,掌柜啊,伙计啊,那都是祖祖辈辈用下来的,爹当掌柜,儿子跟着当学徒,等爹死了,儿子接班,有的一家三代人一起给人家干!!

    别的地主家的掌柜换了一茬又一次茬,他家都不用换人,一个掌柜的用到死!

    到死还能念着东家的好,怕别人干不好,挑最好的儿子接着给他家干活。到斗地主的时候别的地主都快被打死了,人家一点事都没有,手底下的人都出来说好话,不让打!!!

    俗话说好媳妇旺三代,坏媳妇毁三代,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相夫教子,家教好不好一多半都是女人教出来的。

    别说什么古代女人地位低下,自古以来不都男主外女主内吗?你看看小说也好,电视剧电影啥的,那些男的有几个回家还要管这管那的?真正地位低下的是小妾丫鬟,有名分的哪个待遇差了?

    吃完饭,李书通这个大族长带着张惠梅这个族长夫人去巡视他家的领地了。

    没人管王旭了,也出去耍吧,后世网上看小说学的那点二把刀技术也不敢拿出来实验,更没那条件啊,又不是自己家。跟着村里那帮小屁孩连着过了两天家家,无聊的很……

    等到第三天村里也转完了,本来是需要回门的,山路不好走,张财主也没让张惠梅回门,让她正月再回去。别看就两天,村里的情况人家张惠梅都了解透了。

    张惠梅有了新的打算,跟李书通商量要让村里的孩子都识字,本来这时代读书就不便宜,孩子去读书家里就少一个劳动力,都舍不得让孩子去读书,也没那闲钱啊,农村人家有几个有钱的?

    村里也就两个族老和李书通三个人读过书。别看村子挺富裕,也供不起全族的孩子读书,只能是除了族长家,另外再挑几个聪明的孩子去读书,全族资源供养优质子弟。

    可惜啊,几百年来就没有一个开窍的,连一个童生都没有出过!一个个五大三粗的,全他妈当大头兵的料。

    本来李书通是不同意的,也供不起,最重要的是村里这些没长大的孩子没一个是读书的料,他爹以前挑过几个去读书,全他妈让先生打回来了!!

    干活个顶个的,学字那是一个比一个笨,学了大半年大字还不认识一箩筐!!

    但是怄不过张惠梅坚持要让孩子们识字,说不用请先生,买几本书就行了,她自己教!这不先生也有了,虽然是个女的。

    她家虽然也有一些家产,能供起读书人,但是也需要操持家务的,穷山沟沟的有钱人再有钱也比不上别处的有钱人有钱。

    她可不是那种大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跟着家里的掌柜的还学过做生意呢!明朝时期风气其实挺开放的,女人也能出来做生意当掌柜的,远不是我盛清那个逼样。

    正好家里就有李书通识字时用的书,也不用买了,可笔墨纸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全村来说还是很大的负担,可把他俩愁坏了。

    看不下去,王旭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一家做一个小木盒子,去河里背些沙子回来,用筛子筛出细沙子来,放到盒子里面,用木棍当笔,不就解决了嘛?

    完美!当然也有私心,王旭前世的字都认识,可是古代的繁体字他可不认识啊,不得学啊?现在寄人篱下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能有机会学字能不珍惜啊?

    有了办法,说干就干,不到两天东西都准备齐了,可天气太冷,屋里占不下,室外伸不出手。

    张惠梅有些灰心,本打算放弃,等开春了再说,这哪能啊,能难到王旭?又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先来小班,选三个男孩,三个女孩先教着,等开春暖和了,再让他们帮着教别人,这样也能减轻她明年的压力。

    小班课堂就这么开课了,一天也不多教,就上午教一个小时,自己练一个小时。

    半放羊模式,一天下来也学不了二十个字,他们太笨了,咋也教不会,只好改成十个字,看着他们一个个不成气的样子,李书通气的是一天都不着家,去外边打猎去了,眼不见心不烦。

    他也不想想他自己也是个半吊子,只是粗通文墨,他们家族没一个是读书的料,全是脑子长肌肉那种,怨谁?

    尽管这样,人张惠梅一点放弃的意思都没有,每天都认真的教着每一个孩子,当然王旭除外。

    最多教两遍就会了,还要帮着她教别人,大丫还好些,铁蛋可就完犊子了,别人跟他一个样,就跟王旭上辈子教侄子一样,那血压是直线飙升,恨不得给他们把脑袋掰开把字给塞进去。

    下午没别人了,闲不住的族长夫人张惠梅单独给王旭开小灶,只有教王旭她才有成就感,一点就通。

    不光学的快,还省事,就一边教王旭写字一边做着衣服,反正是手上不闲着,嘴也不闲着,一个劲儿夸王旭是个读书的料。王旭前世可是在学校里坐了十几年的硬板凳,现在再学可不就毛毛雨了?

    一连半个月,每天日子过得平平淡淡的,王旭已经能把千字文里的字全部读出来了,只有个别字还是不太会写。马上就要过年了,过完年又要长一岁,明年就可以练武了,王旭还是挺期待的。

    李书通已经给准备好练武的器具了,都是他小时候用过的,另在内服用的药材也给备了不少,三年份的,再少养不出高手来。三天一副药,连喝三年!!!

    要说这药可不便宜,一两银子一副!还是低配版的,李书通和李传宗小时候因为是百年来,村里根骨最好的练武苗子,喝的可是十两银子一副的,一口气喝了五年。

    他爹可是下了血本的,祖上多年的积蓄差不多挥霍空了!要不然凭他家的条件再说几个小妾都够。而王旭毕竟不是他亲儿子,有的喝就不错了,村里别的孩子也才这个标准。

    李书通说原来还有一个外用的方子,蒙古人打过来的时候死了不少人,方子丢了,那个更贵,最便宜的五两银子,普通的二十两,高配的五十到一百两!!!勤学苦练,外用内服,好苗子用上十年,就是万人敌的猛将了。

    王旭不由想起那句话,医武不分家。穷文富武王旭可是见识了,历史上那些厉害的武将啊,武林高手啊原来是这么练出来的,怪不得黄飞鸿一边开武馆一边开宝芝林呢!!!没钱谁练的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