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80后:轮回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神之同桌

    枯风月夜漫寂寥,残步蹒跚入湖心。

    忽见望舒立湖边,驾鸿直上广寒宫。

    清虚迷蒙蓬莱境,相引才识入琼宫。

    突闻远处狂歌声,原是东坡太白星。

    疾步登石阶,树下老友聚。

    千年不见唯涕零,万世竟如此。

    把酒嫦娥舞,相坐话凄凉。

    太白相扶手:“世间可太平?”

    “此事不知从何言,纵有万语难相诉。

    世有日美欺全雄,白骨年年恋中东。

    太平洋上非太平,不知战乱何时已。

    国际且如此,华夏也失意。

    东有扶桑之猛虎,南有沙岛之豺狼,九州之内宦官尽浊污。”

    东坡坐长叹:“我欲随仙至凡间,云游世俗地。

    听君话此番,不敢近毫厘。

    且问君日乐可否,趣可当年比?”

    “言此即失色,愁!愁!愁!愁!愁!

    书院仕途中,至今孙山外。

    纵能读破万卷书,不可进寸名。

    又思蔡女近三年,十里不可望。

    花根虽几尺,万年无相见。

    长叹万念灰,一生无心友。

    待到西去时,与君同遨游。”

    云此话难出,四人皆失巾。

    嫦娥泣止舞,抚兔桂树下。

    “别郎已千载,同是沦落人。”

    “可怜世上无限路,惟有诗酒度寒宫。

    敢问天下谁愁比,渺渺行空孤月人。

    今入桂宫勿闲语,举杯同消万古愁!”

    “宋校长,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邵志诚,是我们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也是我们市著名的青年书法家,目前在瓢城师范学院任教。我们高中除了校名,其他教学楼的字都是他免费给题的。”当年的班主任葛主任领着樊舅走进了校长室,然后向宋校长介绍道。此时校长室里坐满了学校的各级领导,大家齐刷刷地看向樊舅。

    宋校长听后,赶紧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向樊舅,握住他的手,说道:“你好,邵教授,早有耳闻你的大名了。感谢你为母校题字,学校应该适当拿出一些润笔费,怎么能让你白出力。”

    此时,其他领导也跟着站了起来。樊舅见状立马双手握住宋校长的手,笑着回应道:“宋校长,您见外了,我很荣幸能够成为隆岗中学的学子,为母校出点力也是应该的。”

    宋校长大笑道:“邵教授,这怎么行?情义归情义!这样吧,你就按市场价给我们打个折就行了。”

    樊舅犹豫了片刻,回道:“宋校长,要不这样吧,润笔费就不必了。我有两个外甥都在这读书,其中一个今年刚考进了高一强化班,但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如果方便的话,学校可否能帮他减免一点学费?”

    宋校长一听,露出惊叹的表情,说:“邵家果然人才辈出啊,又为我们隆岗中学贡献了两名优秀的人才。邵教授,你放心,这个问题不大,过会结束了我就请葛主任帮忙去协调这件事。”

    樊舅立刻感谢道:“那就麻烦宋校长和葛主任了。”

    葛主任一听,立即摆摆手,说:“哎,志诚,瞧你客气得!你放心,这个包在我身上。”

    2003年的九月,樊绍成了隆岗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学校位于隆岗镇的中北部,紧挨着蟒蛇河。这所高中已经成立了整整五十年,校名则是由郭沫若先生题的。学校不是很大,也就一百三十亩,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走进校园,道路两旁就长满了参天的梧桐树,站在下面,一仰头,只能看到一束束穿过的光线,零碎地散落在地上。听人说,这两排树是建校的时候种的,每一棵都足足七八十公分粗。

    树的两旁则分别排布着一处小池塘、两片篮球场地,以及一片小树林。每到傍晚时分,成千上万只飞鸟就会归巢,密密麻麻、遮天蔽日。那景象,令人惊叹!学生们总会趴在教室外的栏杆上,见证着这一幕奇观。

    今天是来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樊舅领着自己的外甥,一路跟着他曾经的班主任葛老师,一个一个地去拜访着樊绍坤的高一任课老师。也在他的帮助下,樊绍坤最终免了一年的学费。

    收拾好一切,作别樊舅,樊绍坤回到了教室。他所在的教室在一楼,屋后挨着行政楼,屋前是一块水泥空地,连接着那两片篮球场。走到自己的座位上,一个皮肤略显黝黑、戴着眼镜的男生正坐在旁边。

    “你好,我叫樊绍坤。”面对新分的同桌,樊绍坤主动示好道。

    “你好,我叫赵鑫,在家排行老二,你叫我二鑫就行。”赵鑫憨笑道。

    由于初识,必然充满了好奇,樊绍坤问道:“哦,二鑫,你家是哪的?”

    赵鑫回道:“石庄镇仇家庄的。”

    樊绍坤一听,乐了:“咱俩还是老乡呢,我也是石庄镇的,不过我是来自樊家庄和邵家村的。”

    “那挺巧的,不过我们初中不在一块。”赵鑫继续憨笑道。

    这个名叫赵鑫的男孩就是樊绍坤的高一同桌,他长相普通,朴实憨厚,但很随和,而且天资聪颖。和樊绍坤一样,他的中考也是在遗憾中度过,离县一中仅差两分,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成为学霸。

    赵鑫没什么爱好,偶尔打打乒乓球,其余时间均用来学习了,但他并非书呆子。在跟他同桌的一年里,樊绍坤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叫智力碾压,也让樊绍坤见识到了什么叫摄像机式的记忆力!

    一般人背书的时候,只是背诵某个概念或某段章节,而赵鑫不是,他可以整页整页地记住课本的内容。你只需说“麻烦背诵课本的第N页第N行”,他就能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了!

    他并不比樊绍坤用功,只需晨读和晚自习的时候看看即可。甚至在课堂上他俩也几乎是在聊天,而下了晚自习更是照常休息,这一切让樊绍坤大跌眼镜!

    高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拿到试卷后,樊绍坤迫不及待地计算起了自己的总分。片刻之后,他顿时洋洋得意,满分850分,他考了730多分,还不错。于是他迫不及待地问向赵鑫:“二鑫,赶紧晒分!”

    “我还是不刺激你了。”赵鑫憨憨地笑道。这让樊绍坤顿生疑惑:到底多少噢,这么神神秘秘!

    经不住樊绍坤的再三催促,赵鑫只好将卷子递给了樊绍坤。樊绍坤一算,顿时大叫“卧槽”,这家伙居然考了810分!

    “我叫你别看吧。”赵鑫还是一副憨憨的样子。

    正说着,一名中年男子走进了教室,边走边望向樊绍坤、赵鑫这,并且两眼放光。此人就是他俩的语文老师,名叫金青。金老师身高足有一米八三,长相帅气,虽然已有四十岁,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男神气质。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但素来不苟言笑,几乎所有人都没怎么见过他的笑容。

    不一会,上课的铃声就响起来了,金老师打开手中的试卷,对台下说:“这次考试的分数已经出来了,大家也拿到了自己的卷子,对自己的分数还满意吗?”

    台下一片寂静,谁也不敢说话。金老师润了润喉咙,中气十足地说:“全年级一共十八个班,其中有四个是强化班,我们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我们的平均成绩是全年级第二,不过跟我的预期还是有点差距的。而且个别同学差点不及格,这对于强化班是不敢想象的!”

    金老师见有人低下了头,便不再批评下去,然后继续说道:“不过我们班也出现了几个高分,尤其是作文,全校唯二的满分都出现在我们班,而且还是同桌,这是很不容易的!”

    大家听到后纷纷感到惊讶,四处打听,猜测着谁是那两个人。金老师则面无表情、不紧不慢地说着:“这两个人就是赵鑫和樊绍坤。”

    大家立刻调转头,看向两人,有笑着的,有面无表情的,各怀情绪。金老师继续说道:“听说我们赵鑫同学总成绩还是全校第一,而且比第二名多了三十多分,这个相当了不起。当然樊绍坤也还不错,不过要继续努力。”说完满意地朝两人的座位看去。

    “接下来,我们就将这两人的满分作文分享给大家。他俩的作文风格不一,但各有千秋。赵鑫同学写的是一篇记叙文,很真挚也很有文采,大家可以多向他学习。”说完就将赵鑫的作文读了一遍,大家纷纷点头赞许。

    “而接下来的这一篇文章就很独特了,正如李白和杜甫的诗,杜甫的相对好学,适合正常人来学习;但李白的就不建议大家去模仿了,因为他的诗完全是靠才气写出来的,而我们樊绍坤同学的文章就是这样的。他写的是一首古体诗,非常有才气,尤其是能在考场上写出来就更难得了。”金老师夸赞地说道。大家瞬间转过头,再次看向樊绍坤,并投来惊叹的眼神。

    樊绍坤写的这首诗叫《桂宫遇故人》,正是他在现场写出来的,虽然中间有诸多叛逆的部分,但不影响它还算是一个不错的临场发挥,尤其是他还只是一个高一的新生。

    当金老师读完樊绍坤的诗,赵鑫立刻推了一下樊绍坤,满脸笑容,小声地对樊绍坤说:“看不出来啊,原来你还是个诗人!”

    樊绍坤则腼腆地笑了笑,然后挠了挠头,回道:“瞎写的,都是瞎写的,还是你的好。”

    “不要谦虚,你以前学过?”赵鑫问道。

    樊绍坤压低了声音,回道:“算是吧,也是受我舅舅的影响。小时候语文太差,尤其是作文,经常偏题。初三以后,为了恶补,才慢慢地喜欢上的。”

    “真牛,没想到你还有这个天赋,我一看到诗词头就疼。”赵鑫开始谦虚了起来。

    “难道你不觉得这些诗句很美吗?尤其是在读《滕王阁序》《洛神赋》的时候,那感觉,简直了!”樊绍坤一下子陶醉了起来。

    看到樊绍坤满脸沉醉的样子,赵鑫提议道:“或许你可以学学你舅舅,也走这条路!”

    看着赵鑫肯定的眼神,樊绍坤顿时有些飘飘然,回道:“我考虑一下吧。”

    “不过你这诗里怎么隐隐有点情诗的味道啊?”赵鑫疑惑道。樊绍坤一听,脸立马红了起来。

    “咦,还害羞啊,愿闻其详。”赵鑫调侃了起来。

    接下来,在扭捏之间,樊绍坤便聊起了自己的暗恋。说到动情之处,一阵叹息。以至于后来,上课聊天成了两人的常态。只是赵鑫的成绩一直很稳定,而樊绍坤则忽上忽下,这让他一度很苦恼。

    此外,也由于赵鑫的不断肯定,樊绍坤开始潜心学习起了古诗词来,并且尝试去大量创作,也陆陆续续写出了一些小作。

    都说诗人的心思是敏感的,思维是跳跃的,樊绍坤也不例外。一个人的时候,他会写出《忆望月》和《夜过孤桥》:

    孤览独桥边,草木拂近濆。

    云波击浪海,秋月夜照人。

    芦蒲没处闻野鸡,万木林间觅幽风。

    可怜七月梅雨后,孤灯孤夜有孤人。

    对太空好奇了,就会写出《天外人》:

    逾夕沙场金缕衣,人亡星逝夜玕雨。

    不知银汉为何人,造作乾坤霸光宇。

    甚至不放过教室后的梧桐树,于是一篇《庭后青桐小趣》就出来了:

    缕光照天地,青桐叶万层。

    鸾鸟惊跃起,万目集一身。

    有时他甚至会幻想自己与李杜是好友,又接连写下了《中秋忆梦友太白》《梦游天穹》《梦游杜宅》。

    一岁待一明,月明八月中。

    默默黄昏后,凭栏仰天望。

    茫茫一宇间,渺渺独寒宫。

    月虽光焰长,无友亦孤清。

    念此恍惊起,有友居蟾宫。

    不知中秋时,玉宫是可寒。

    憾我无鹏鸟,不能登蓬境。

    即时有金鸾,赴月共金樽。

    梦友李太白,邀我天际行。

    天际有云霞,下有众仙明。

    神仙正欢饮,宫女抚长琴。

    长丝三千丈,弹者共作琵。

    云海东方朔,畅游入天宫。

    漫天金光雨,驾龙舞乾坤。

    舞尽暂且罢,天际共云霞。

    云霞随风去,留者皆精华。

    阔谈有美酒,美酒十万壶。

    一夜畅相饮,醉卧未名湖。

    梦尽方知醒,云霞皆离散。

    虹光留不住,毕竟缥缈中。

    云汉有明月,送我上青天。

    青天无人在,唯有拜杜康。

    杜宅几万重,上有夜明珠。

    明珠多璀璨,照耀天门途。

    杜康持美酒,邀我共相饮。

    琼液几万壶,斗斗有奇香。

    瑶台两相饮,坎坎天下情。

    醉尽仍邀酒,愁绪满怀声。

    三千壶皆倒,踉跄有狂人。

    狂客坦心语,康友倾为听。

    君不见自古宦臣皆狼豺,青獠长牙三千尺。

    君不见神州海内遍哀民,长叹三千俯亲尸。

    我欲执剑斩狼豺,一夜杀遍宦官宅。

    然后笑饮同春风,醉卧香里迷人在。

    偶尔也会模仿大师的佳作,便有了这首《望月》:

    人定时初万烛明,震天一破跃天龙。

    势欲腾空击长空,金玉直越广寒宫。

    但见银汉月徘徊,斗转十千凤轻飏。

    鹊桥嫦娥舒广袖,逢今执笼会羿郎。

    整个高一,樊绍坤都畅游在诗词的海洋里,难以自拔。而这个小小的兴趣也如野火燎原般,让他整个高中痴迷于写诗。当然,这自然少不了赵鑫的不断鼓励,因为他永远都是樊绍坤的第一个读者。

    两个大男孩就在这种志同道合间,相互影响着对方,并结下了深深的友谊。然而与此同时,由于精力的过度倾斜,樊绍坤的成绩也在渐渐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