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魂
繁体版

第十七节 世家门阀

    萧长风的书房很大。

    一间宽敞的房间里,还有两间并排的小屋。

    随着李逸走进书屋,韦皋看见一张红木书桌,书桌整洁,一个紫檀笔架,放有几支毛笔。一个紫檀木匣,放满宣纸。一方端砚,一块白玉玄武镇纸。

    书桌后,一张高背红木座椅,这是萧长风处理公务的地方。

    书屋中央,一张红木八仙方桌,四张高背红木座椅。

    韦皋随李逸走到方桌,面对面坐好后,看了一眼李逸身后的小屋,门开着的一间里面全是书架,堆满了书籍与画卷。另外一间紧闭房门的小屋,应是萧长风休息的卧室。

    李逸见韦皋在打量萧长风书屋,轻声道:“韦公,萧长史还未成家,又素来喜欢清静,习惯独自生活,一直独住在这里。”

    “哦,如此优秀的俊美大唐男儿还未成家,定是眼界太高,看不上凡间俗女子吧。”

    韦公微笑着,轻声开了一句玩笑。

    李逸还未来得及答话,萧长风已走进来,坐下后,轻声说:“大帅,韦公,我让人送壶茶来,又传令派人知会郭司马;大帅和韦公今日不回南大营了。”

    ……

    没多久,值守武士送来一大铜壶滚热的浓茶和三个茶碗,轻轻放在桌上,告退走出,顺手带上了房门。

    萧长风起身,倒了三碗热茶,招呼李逸和韦皋用茶。

    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李逸润了润嗓子,轻声说:“韦公的嗓音已哑,我来将韦公昨日带来的大唐消息说一下。”

    韦皋点点头,和萧长风一起,端起茶碗慢饮,等着李逸继续。

    ……

    房间里,李逸的平静声音,将封帅勤王,洛阳大战,潼关惨事,潼关被破,长安失陷,新皇登基,安西军散,敦煌大营,以及韦皋对朝廷有鬼的推测,简明摘要,长话短说,让萧长风听清楚了近一年里,大唐所发生的巨大变故。

    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唐剧烈动荡,性格冷傲的萧长风失去了平常心。

    听到潼关惨事,萧长风也如同昨天的李逸一样,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用沉重的脚步宣泄出心中哀痛与愤怒……

    李逸说到平叛安西军惨遭肢解,勤王安西军儿郎的凄惨遭遇,萧长风重重地坐回椅子,脸色铁青,冰冷的目光,死死盯着桌上铜壶,双拳握紧,用力摁在方桌上。

    韦皋同样的伤痛与愤怒,手扶桌沿,双目射出的怒火,仿佛在烘烤着桌上的铜壶。

    唯独李逸,目光平静,冷冷的声音,犹如叙说一段平淡的往事……

    ……

    李逸的冷静叙说,虽长话短说,也讲了足足半个时辰,话音停住,书房里寂若死灰……

    过了很久,“砰!”的一声巨响,惊破书房的死寂。

    愤怒的一拳,击在方桌上,壶碗跳起,茶水溅出,萧长风冰凉似铁般声音,充满杀意,一字一顿,恨声怒道:“高力士当诛!朝廷诸臣该死!”

    说完,萧长风端起眼前凉透的浓茶,仰头一口喝下,茶碗重重地敲放在方桌上。

    ……

    韦皋沉默着,伸手端起茶碗,用凉透的浓茶,浇熄着心中怒火,眼中露出沉思的目光……

    ……

    李逸站起身,提起铜壶,在萧长风的碗中加满温热浓茶,放下茶壶,走到书桌,取过几张宣纸,擦干方桌溅出的茶水,伸手在萧长风的肩头,轻轻拍了拍,沉声道:“长风,待无名府查实后,安西军定会讨回公道。乱我大唐者,国法难容,天地难容!”

    韦皋缓缓地点点头,放下茶碗,严肃的眼神,望着萧长风和李逸,沙哑的声音,郑重地承诺道:“大唐留的血,必将要国贼以命来还!韦门将和无名府一起追查祸乱大唐的国贼。”

    韦皋是韦族确定的下任族长,有足够的资格向李逸和萧长风做出关中韦门的承诺。

    大唐帝国的门阀世家,虽历经了大唐朝廷百年来的不停分化和持续肢解。但世家门阀之一的韦族,还是有着强大的底蕴与力量。

    历经数百年来的朝代更替,各大门阀世家通过不断联姻,血脉交融,早已利益关联,结成一体。即使因为各种原因,衰落的几个军中关陇世家门阀,仍然在暗地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百年来,大唐的七大世家门阀,私下里一直连枝同气,同舟共济,共进同退,抱成一团,抗衡朝廷和皇权对世家门阀的打压,以及分化和肢解。

    所以,韦皋的承诺,既是韦门的承诺,也会是大唐七大世家门阀的承诺。

    这样的承诺,分量很重!

    ……

    韦皋突然给出如此的承诺,李逸也暗自一惊,瞬间明白;韦皋在两天的龟兹南北大营所见所闻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已经认可了安西军。并且,韦皋有了韦族现任族长的意见,甚至可能还得到七大世家门阀的许可。毕竟,大唐若是陷入绝境,战火四起,七大世家门阀虽有数百年的强大底蕴与强悍力量,但在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中,位处大唐中心地带的七大世家门阀,难免殃及池鱼,稍有不慎,也将毁于一旦。因此,韦皋的承诺,其实就是七大世家门阀也在开始寻找强大的同盟,要一起扑灭叛乱,恢复大唐的秩序与安宁!

    恢复冷静的萧长风,听到韦皋承诺,心中一凛,连忙和李逸一起,站起身来,抱拳拱手,向韦皋致谢。

    ……

    韦皋回礼后,三人坐好,韦皋的沙哑嗓音,再次响起:“韦某在灵武时,族中派人告知;七大世家共同商议后,决定授权我:可调用七大世家的一切力量扑灭叛乱!刚才在外面,李帅的分析与预判,让我看到大唐的真正危局。七大世家将全力助安西北庭大都护府化解大唐的危局!”

    韦皋起身,抱拳,再次向李逸和萧长风做出郑重承诺。

    “安西北庭大都护府和安西军,在此谢过!”李逸再次起身,抱拳拱手,向韦皋郑重地致谢。

    (注:中国历史中,自汉朝兴起的世家门阀,凭借着强大的财力与物力,掌控着读书和教育的资源。在汉朝的官位举荐制度下,世家门阀之间通过相互举荐,保证自己的子弟得以做官从政,暗中掌握着西汉与东汉的朝廷实际控制权力。在三国大战,两晋与五胡乱华,以及南北朝的大动乱中,世家门阀更是依仗强大的经济实力,培养出文武两个方面的大量优秀子弟从政投军,并训练有大量私军。各朝各代的军政大权,尽握在世家门阀手中。世家门阀控制着朝廷的真正权力,有着废立皇帝并变更朝代的可怕力量。一统天下的隋文帝杨坚,出自于世家门阀,清楚世家门阀的威力。大隋的二世皇帝杨广,智慧过人,勤于朝政,军功政绩显赫,因为恐惧世家门阀所拥有的改朝换代可怕力量,采用父皇隋文帝所开创的科举制,从非世家门阀子弟中选拔出大量人才,进入朝堂,稀释世家门阀子弟从政为官的比例。但杨广过于急功近利,企图以三次征伐高句丽来消耗掉世家门阀的军中实力和所练私军,最后逼得世家门阀联手反击,派出大量的旁支族人和弟子门客,用烽烟四起,天下大乱的数十路反叛,活活玩死杨广。最后,还在由世家门阀子弟撰写的《隋史》中,将勤政的杨广污名为:隋炀帝。大唐的高祖李渊就是依靠关陇地区世家门阀之力,才得以立国称帝,因此非常了解这种力量的强大和恐怖,想方设法削弱关陇世家门阀的实力。太宗皇帝李世民通过完善推广科举制,大量选材入朝为官,降低世家门阀子弟在朝堂中所占的高官比例。太宗皇帝过后,高宗皇帝和武后圣人直接用皇权,一直不停在打压,分化,肢解着世家门阀,虽有效果,但作用不大,盘根错节的世家门阀仍在暗中控制着大唐政权。直到大唐末年,起兵造反的草莽帝王,混世魔王黄巢,因被世家门阀所蔑视,勃然大怒,挥起屠刀,杀光了传承数百年的世家门阀,才彻底将世家门阀控制朝廷大权的政治历史埋葬。)

    ……

    安西北庭大都护府远在西域的龟兹城,离大唐中心的关陇地区,有万里之遥,一时还无法得到世家门阀的强有力直接支持。

    但这些世家门阀的大型商队和经济势力,在西域有根深蒂固的力量。这种隐藏的暗势力对长史府对西域的政治经济控制,和无名府的西域各族情报收集,有着巨大作用。

    一旦安西军进入陇右道对抗吐蕃大军,在朝廷的支持乏力情况下,关陇世家门阀有在政治,经济,后勤,情报,甚至是人力,这几个方面提供强有力直接支持的实力,这种强力支持对远离大唐政治经济中心已久的安西军,尤为重要,关乎生死。

    若是新编的安西军,再次东进,加入平叛战局,又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像韦皋这样的朝堂中世家门阀高官重臣,必定会出手干预和出言制止。

    李逸明白,萧长风清楚这种支持对安西军的重要性,所以对韦皋代表世家门阀的承诺特别感谢。

    ……

    韦皋也清楚自己承诺的意义。

    原本,韦皋是不会刚到西域两天,就仓促地承诺,立即做出这种关乎着世家门阀切身利益和政治立场的重要决定。

    之所以现在就给出这种承诺,是因为韦皋在听完李逸对未来时局的推断和预判后,经过自己的推算,认定李逸所说的可能性,非常会成为现实。

    因此,素来行事果断,从不拖泥带水的韦皋,果断决定不再继续观察安西军,立即做出承诺,就是想让李逸和萧长风的破局之战,有更多资源可以利用,谋划得更周全,准备得更充分,胜算更多一些……

    于是,韦皋的沙哑嗓音,继续补充说道:“李帅,萧长史,我会在龟兹城中,用七大世家所授的印信,召集各家在西域的掌权族老,下令各家动用一切力量配合无名府,全力支持安西北庭大都护府。”

    ……

    既然韦皋代表大唐的世家门阀认可安西军,将与安西北庭大都护府一起应对大唐的危局,李逸和萧长风,两人也不惺惺作态,略一拱手,表示了感谢。

    接着,李逸将韦皋带来的安西军敦煌大营军情,并给安西军南大营带来了一营悍卒,以及昨夜自己和韦皋的军情应对,向萧长风做了详细介绍。

    听完后,萧长风点点头,朝着李逸和韦皋,冷静地说:“封帅的深谋远虑,岑留守的尽心尽责,大都护府受益匪浅,隐患尽除。敦煌大营的五万人马虽是新军,已初具战力,玉门关和阳关,一时无忧。敦煌大营还可暂时震慑住吐蕃,迫使吐蕃人进攻的准备,要更充分一些,进攻的时间也会推迟。原本破局之战中,准备好立即驰援玉门关和阳关的三营人马可以用了。破局之战的可用力量更充分,胜算多了半成。”

    李逸见韦皋蹙起眉,心知兵部侍郎听得迷糊,接过萧长风的话,向韦皋解释道:“韦公,去年十二月,南大营向碎叶城派去两个新编重甲战兵营,加上碎叶城的四营镇守军,碎叶有六营战兵。打残突骑施,安西军挥师进入碎叶城后,将从碎叶的六营人马中,整编出三个重甲战兵营,立即驰援玉门关和阳关,这三个重甲战兵营不计算在继续进攻葛逻禄部的大军中。”

    韦皋点点头,虽疑惑碎叶的六营战兵为何只整编出三个重甲战兵营,但大概也能明白,以为这是李逸和萧长风的计划中另有安排,没有出言询问,等着萧长风说下去。

    此时,萧长风已知道自己的思维过于跳跃,还不知道破局之战整体谋划的兵部侍郎,肯定听得糊涂,朝着韦皋,歉然一笑,起身走进身后的藏书房,拿出两幅画卷。

    李逸将方桌上茶壶和茶碗拿起,移到旁边的书桌上。

    萧长风在方桌上,铺开按住一张画卷,这是进攻突骑施的用兵路线和形势预判图。

    萧长风朝着站起用双手帮忙按住画卷的韦皋,沉声说:“韦公,破局之战是先打残突骑施!在战场上,打垮突骑施汗国聚集的大军,再逼迫突骑施大汗坐下谈判,一起商议,转向北面,联手进攻葛逻禄。灭掉葛逻禄后,突骑施和回纥,两家瓜分掉葛逻禄地盘和部众,彻底将葛逻禄部从西域的土地上抹去!”

    朝廷圣使的目光,仔细盯看着方桌上的用兵路线与形势图,耳听着萧长风的解说。

    韦皋虽然已经知道破局之战是打残突骑施,灭掉葛逻禄,驯服回纥。也看到了新练安西军和新编战车营的强悍,但再次听到萧长风说起,还是有些顾虑与担忧。

    兵部侍郎刚才在心里估算了安西军可用之兵;南大营的一万三千左右新练安西军,加上北大营七营新编战车营,满打满算,现在安西军可用之兵,才两万五千左右,除去留下镇守南大营和守卫龟兹镇的最低兵力,最多只能编成一军。两万安西军新练人马要先打残突骑施,再马不停蹄地进攻葛逻禄,灭掉葛逻禄。如此雄心勃勃的庞大破局之战,要求两万新军的安西军,先要打残四十多万部众、有十几万控弦武士的强悍突骑施,再挥军灭掉有五十多万部众的葛逻禄……

    要求之高,难度之大,安西军监察使还是有些担心。

    抬起头,望着自信的萧长风与平静站着的李逸,韦皋沙哑着嗓音,冷静地问:“几成胜算?”

    萧长风的冷静目光,沉稳地看着韦皋,自信地说:“我和大帅推算过,原本打残突骑施有六成,灭掉葛逻禄只有五成。韦公的雪中送炭,打残突骑施有七成,灭掉葛逻禄有八成以上!”

    “这是最保守的估算。”萧长风冷冷地补充了一句。

    “哦,这么高?我的到来,灭掉葛逻禄的胜算就突增三成以上,为何如此?”

    韦皋见李逸一言不发,萧长风在向自己解释军情,已清楚萧长风是破局之战的领军主帅。

    韦皋是智慧过人的识人之人,虽昨天刚刚见到李逸,但在南大营一天的亲身所见所闻中,以及泌公在自己灵武临行前的交代,韦皋放心地认为李逸是一位智高绝顶,思虑周密,自己可以完全信任的安西军称职大帅。

    既然李逸对萧长风信心十足,萧长风也就肯定担得起安西军大帅的信任与重托。

    因此,安西军监察使韦皋就有意识地带着考校的意思,想要彻底了解一下眼前这位今天给他带来种种惊喜,让他已经非常敬重,并能让自己心甘情愿地弯腰一揖的大唐奇才。

    ……

    李逸也看出韦皋的打算,微微一笑,回身在书桌倒了一碗茶,坐回椅子,饶有兴致地看着大唐屈指可数的两个聪明人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