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魂
繁体版

第十八节 运筹帷幄

    天色渐暗,书房里开始昏暗。

    萧长风伸手拉开方桌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个精致小巧的铜火折,将房间四周墙壁上,高悬的九盏精巧铜制油灯,用铜火折里火捻点燃。

    精巧的九盏镂空铜罩油灯,借助镶嵌在墙壁上的九面光亮铜镜映射,将书房里照得通间明亮,光线巧妙地将方桌与书桌,照射得特别亮堂。

    韦皋再次被萧长风的奇思妙想与精巧设计折服,不由得仔细看了这九盏奇巧油灯一会。

    ……

    “韦公!”回到方桌的萧长风一声轻呼,韦皋的神思回到方桌图上,带着欣赏的眼神,看了看这位年轻清秀的领军主帅……

    “韦公,破局之战是不得不打的一战。如今的西域形势,一味防守,无异是坐以待毙!只有先除掉西域的西、北两个方向隐患,安西军才有余力防御将来从南边进攻的吐蕃。倘若大唐平叛战局不顺,大都护府才能放心抽出主力,再次东进勤王,剿灭叛贼。只要大唐恢复了秩序,就可以集中力量,全力应对自东南方向进犯大唐的吐蕃大军,陇右道平安,大唐无忧!”

    萧长风冷静地分析整个大唐局势,韦皋点点头,表示认可。

    “韦公,虽然安西军可用战兵只有一军,但在这地缘辽阔,群山环绕,地广人稀的西域,两万人马正是安西军远征的用兵极限。人马再多,后勤补给无法做到周全。安西大都护府常设征伐武力,只有两万四千名战兵的根由,也正是如此。”

    萧长风冷静地继续分析到。

    ……

    “韦公请看!”

    萧长风指着图纸上的乌孙道,和乌孙道中央西南端的孤峰堡,继续说:“龟兹镇开始的乌孙道,与孤峰堡之间的距离,四百七十里左右,多为翻山道,虽不需要翻越高山峻岭,但狭窄的山道,只能三马并行,有些路段只可双马齐过。山道两边皆是高山丛林,天山冰雪融化而成的大小溪流和汇集起来的清水河,沿着山势,在乌孙道间流淌,在靠近孤峰堡的六十里左右,乌孙道才能六马齐驱,大军无法在这近五百里山道里得到补给,也建不成补给兵站。”

    “从孤峰堡往西南,到洁山州的洁山城,有两百多里山道。因清水河在流经孤峰堡后,往西十三里处突然改道向北,向西南方向而去的乌孙道,宽敞平缓起来,可以通行四轮马车。”

    萧长风的右手食指,在图纸上比划着,继续说:“自洁山城往西北到达尔提烽燧,也有两百里左右,是平缓的下行山道,可行四轮马车。过了达尔提烽燧,就进入伊丽水流域的盆地,这里是万马奔腾的大草原。达尔提烽燧到突骑施汗国王城弓月城,有六百多里,四轮战车可以尽情驰骋。”

    ……

    韦皋顺着萧长风的手指延伸,细细看着,点点头,接过李逸递过来的茶碗,喝了一口凉茶,润了润滚热发烫的嗓子,有些吃力地哑声说:“两轮马车和四轮战车,可是拆卸后运过去,到孤峰堡后组装?”

    萧长风点点头,说道:“有了四轮战车,进攻突骑施的安西军,可携带更多的大型进攻器械和弩矢,驾驶马车的辅兵。可成为直接作战的弩战战兵,比过去的一军远征安西军多出四成战兵,因此,用于破局之战的远征安西军,几乎尽是战兵。突骑施汗国的军力是;弓月王庭的三万披甲武士,五千金甲附离,三大部族的可战青壮,最多十万,其中披甲武士最多五万,除去三大部族为了保证部落生存延续,必须留下的护族武士,能够全部聚集起来的军力也就十万左右,留下防守王庭的兵力,以及防范伊丽水绿洲中安西军虎翼营兵力,与安西军主力决战的应该不会超过八万。一军安西军战兵与八万突骑施武士决战,大帅和我原来做出的六成胜算,是最低的了。韦公到来,如今安西军战兵可编出一营陌刀军,一营陷阵军,多了这两支强军,增加一成胜算,不为多。”

    ……

    韦皋闭目沉思,心中推算了萧长风的预判,点点头,表示赞同。

    此时,长期四处奔波,身心劳累的兵部侍郎,到了龟兹后,心神大松,昨天又说了一天话,终于引发内火上攻,嗓子的发音已很困难。

    韦皋干脆站起身,走到萧长风的书桌,拿起一支笔,几张宣纸,拿过端砚放在方桌上,朝着李逸和萧长风,略带歉意的微笑了一下,提笔写道:一军编成?粮草补给?突骑施大战后的兵力补充?

    萧长风见到韦皋的痛苦状,起身走进自己卧室,拿出一个精美的紫檀方盒,递给韦皋,轻声说:“这是‘三不知’道长给我配的‘清心丸’,有十二粒,我已吃了两粒。”

    “三不知”道长?!

    听到这个称呼,韦皋心中一凛,吃了一惊。

    韦皋听说过这位大唐活神仙。

    痴迷于修道用丹,想长生不老的天宝圣人,曾动用无数人力与物力,在剑南道寻访这位活神仙,一无所得。天宝圣人大为动怒,因此杖毙了宫中数名执事大太监。

    传说这位活神仙是大唐陆地神仙,孙思邈真人晚年捡到的婴儿,亲自喂养长大,是一直带在身边的关门弟子,尽得孙思邈真人的绝学真传,真正的道家世外高人。

    如此珍贵的活神仙灵丹妙药,韦皋的内心感动,抱拳致谢,伸手接过,打开方盒,取出一粒吞下。

    片刻间,一股清凉之气从小腹直冲上来,嗓子眼顿时舒服许多,韦皋的胸口烦躁之气,立即扑灭不少……

    灵丹奇效,顿感轻松的韦皋,再次感激地对萧长风点头致谢。

    ……

    李逸看到韦皋写在宣纸上的几行字,沉声道:“韦公,我深知你心中的担忧。如今安西军多为未经战阵的新军,虽训练得法,看似精兵强军,却未得到大战检验。”

    略微加重了语气,李逸继续说:“韦公,眼下的大唐和西域,处在危局之中,需要真正的强军悍卒方能挥刀破局,先破西域困局,再解大唐之危。新编的安西军只有经历大战锤炼,才能成为真正的悍卒强军。百战炼悍卒,铁血铸军魂!”

    “韦公未到龟兹前,我和萧长史虽多次推演,也明白;破局之战并无十足胜算,甚至胜算堪堪过了五成,但这一战必须要打,更要想方设法打胜,牺牲再大,破局之战也势在必行!我和萧长史,两人也有破局之战不顺的心理准备,做了破局之战失利的预防筹备。同时,也为破局之战做了细致详尽的前期谋划,并已实施。我相信;在大都护府的前期预案运作下,即使破局之战败了,起码先打残突骑施,得到一支经过大战锤炼的安西军!大都护府有失利后的准备,也有能力继续应对破局之战失败后的残局!韦公带来的敦煌大营消息,更是给了大都护府应对危局的十足底气!”

    安西军大帅李逸沉着的声音,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充满自信。

    未言胜,先虑败!

    这样的名帅气度令朝廷圣使倍感放心。

    朝廷圣使虽不能言,也面色严肃,郑重地向李逸和萧长风,抱拳致意,相信李逸和萧长风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所有的困境!

    ……

    安西军大帅的沉静目光,望着韦皋和萧长风,缓缓地,坚定地,沉声说道:“远征安西军编有一个双马四轮弩战车营,一个单马两轮弩战车营,一个战场救护营,三个辎重运输营。六个战车营,计九千五百多名弩战战兵。一营陌刀营,一营陷阵营,一营中军营,一营跳荡营,一营轻甲斥候前锋营,两营重甲战兵营。七个战兵营,有一万一千四百多名近战战兵。远征安西军共两万一千名军卒左右,重设为:天山军!”

    一军的编成,只能是安西军大帅来回答。

    直到现在,萧长风才真正清楚远征安西军的人马编成,刚知道远征安西军就是高帅曾经设立的“天山军”重建。

    原来的“天山军”满编,只有九千人马。

    如今的远征“天山军”却扩编一倍有余,几乎是安西军南北大营的全部新军。

    这是安西北庭大都护府要将新练的安西军,全部投入在破局之战中,用大战锻打出一支真正强军。

    完全清楚安西北庭大都护府用意的兵部侍郎韦皋,有力点点头,表示支持。

    ……

    李逸望了一眼萧长风,拿起桌上的宣纸,递给萧长风,沉声下令:“萧军使,你告诉朝廷圣使;天山军的前期预案和所做准备!”

    安西军大帅正式任命萧长风为天山军军使!

    ……

    “韦公,今年正月起,大都护府开始准备破局之战。三月,孤峰堡大捷后,骑都尉吴剑所率的安西军虎翼营,顺势清理了孤峰堡到伊丽水盆地这一路,驱逐了原来占着洁山州和达尔提烽燧的突骑施人。四月起,乌孙道全部控制在大都护府手中,洁山州和达尔提烽燧重归乌孙古族。目前,骑都尉吴剑所率的安西军虎翼营,正联合伊丽水绿洲中的大唐人自建武力和归附部落,巡荡并保护着伊丽水绿洲。大都护府已将龟兹军库中,历年来安西军缴获的武器与弓箭,全部送达虎翼营和乌孙古族。因此,大都护府为远征天山军设立了三个粮草补给点,一个兵力聚集点。孤峰堡是天山军的聚集点,洁山城是第一个粮草补给点,达尔提烽燧经过乌孙古族和安西军的扩建,改名为乌孙堡,已建成为一个大型戍堡,一千名乌孙武士驻守这里,是第二个粮草补给点与天山军休整大营,是破局之战的出发点,也将作为突骑施之战的后勤保障大营。天山军进入决战后,虎翼营可提供第三次粮草补给和紧急驰援。这样,天山军携带足够几次大战的军械与弩矢,进入伊丽水盆地,沿着伊丽水河岸推进,向弓月城进军,逼迫突骑施汗国进行决战。”

    听完,兵部侍郎面露喜色,心知天山军在孤峰堡,除了聚集军力,也可进行第一次补充粮草,远征天山军实际有四个粮草补给点。在进入伊丽水流域作战时,除了虎翼营的粮草补给与紧急驰援,还有乌孙堡后勤大营,在后面保证粮草与其他军资的补充和补给,收留受伤的天山军军卒。

    粮草无忧,军器充足,大唐军中犀利的远战器械与弩矢,也足够几次大战使用!

    以大唐军队一贯以少胜多的战绩,只要领军大将不是特别无能,两万大唐精兵对阵十万异族强敌,不成问题!

    这天山军军使萧长风一看就不是特别无能的军帅!

    突骑施之战已是几乎不败的一战!

    韦皋点点头,也朝着对面的李逸,用力点点头,竖了一下右手的大拇指。

    ……

    “韦公,四月起,大都护府连续向孤峰堡聚集了一个双马四轮弩战车营,一个单马两轮弩战车营,两个辎重运输营,两营重甲战兵营,一营轻甲斥候前锋营,共七营,一万一千四百多名天山军。其中,双马四轮弩战车营,单马两轮弩战车营,轻甲斥候前锋营,两个辎重运输营,一营重甲战兵营,以及五百名安西军营造大匠和三千名龟兹石匠,已聚集到洁山城,在长史府官员的协同下,帮助乌孙古族修缮洁山城的城防。六月,单马两轮弩战车营和轻甲斥候前锋营,进入乌孙堡,帮助修缮加强乌孙堡防御,并巡护乌孙堡一百里内的伊丽水盆地。两个辎重运输营来往于孤峰堡与洁山都督府,不停地运输各种军资与粮草。北大营每天有三百名辅兵用三千匹驮马,往返来回向孤峰堡运输各种军资与粮草。孤峰堡内派驻着六百名工匠,在利用北大营运去的军资,制作和组装各种器械。大帅计划在九月上旬,开始进攻突骑施。因此,八月初,已封锁乌孙道。八月底,天山军必须在洁山城完成聚集,前军开始接管乌孙堡,设建后勤大营,并进入伊丽水盆地,设建天山军大营。拥有九千名武士的乌孙古族,会派出四千轻骑武士,随天山军出征。”

    萧长风沉着冷静地介绍破局之战的谋划,接着补充一句:“韦公,这是打残突骑施之役的准备。”

    ……

    “韦公,实现突骑施一役的预定任务后,天山军将得到安西军虎翼营和伊丽水两岸大唐子民自建武力的补充。大都护府在与突骑施大汗的谈判中,许之以利,临之以威,逼迫突骑施汗国派出一万精骑,会同天山军,共同进攻葛逻禄。天山军进入碎叶,接管碎叶城,进行休整。将碎叶的大唐军力,整编成三个重甲战兵营,原计划是用这三个重甲战兵营立即驰援玉门关和阳关。韦公带来了敦煌大营消息,这三个重甲战兵营可以作为天山军的额外兵力补充。在大帅和我的过去推算中,原来安西军的远征军力是一万六千左右,打残突骑施的战后折损,最多是三成。如今,多两营强悍战力,天山军在突骑施一役的战后折损,最多只有两成!突骑施一役战后,天山军可再补充三个重甲战兵营,所以,叠加起来,灭葛逻禄的胜算,有了八成,甚至更高!”

    萧长风的冷静目光,露出极度自信,略带冷傲的语气,充满霸气,有着不可一世的睥睨天下雄威。

    望着傲然挺立的萧长风,韦皋仿佛看到神采飞扬,任性跋扈,英挺俊朗的高帅,大唐安西军的高仙芝大帅复活重生!又在军帐中运筹帷幄,叱咤风云,即将决胜于千里之外,擒王捉将,降虏灭胡,扬大唐军威于西域万里之疆……

    (注:历史中,高仙芝就是飞扬跋扈,英挺俊美的大唐名帅,杀意过浓,杀心太重,压服和勒索西域各国过狠,逼得西域小国投靠大食,高傲自负的高仙芝率领孤军,深入千里外的怛罗斯城下,以寡敌众,同五倍于己的大食军大战数日,结果打了一场大败战。)

    ……

    安西军监察使的内心激动,重重地点着头,表示极度认可。

    兵部侍郎已知李逸和萧长风谋划已久的破局之战,准备充分,军力十足。

    破局之战,可行!可战!可胜!

    剩下的就是查漏补缺,完善计划,调动所有的可用资源,做好万全准备,一战先破西域的困局!

    心神激荡的韦皋,提起笔,疾书道:有何困难?需我怎做?

    ……

    李逸看后,还未来得及的回答,门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

    萧长风知道这是送晚餐的武士,故意踏重步伐,提醒书房里三人,轻轻一笑,说:“送晚餐来了。大帅,韦公,吃完再详谈。”

    “进来!”

    萧长风提高声音,对外喊了一声,顺手收起方桌的东西,起身放到书桌上。

    ……

    吃过晚餐,进来收回食盒的武士,拎来一壶滚热的浓茶,三人休息片刻。

    感到嗓子舒服许多,有些心急的韦皋,拿过书桌上东西,放回方桌,重新铺好,又打开药盒,取出一粒吞下。

    李逸和萧长风对视一眼,微微一笑,见韦皋吞下药丸,喝了一口热茶,萧长风出言轻声提醒:“韦公,这药丸的药性甚佳,一日最多两粒,多了有损阳气。今日韦公的内火较旺,两粒正好,明日只可服用一粒。”

    韦皋点点头,张大嘴,深深呼吸了几口,朝着萧长风笑了笑,示意“三不知”老神仙的灵丹效果特佳,再次点头谢了萧长风。

    ……

    落座坐好,李逸伸手拿过韦皋所写的宣纸,放在自己面前,平静地说:“韦公,得益于朝廷为报怛罗斯大战之仇而做的准备,在龟兹城军库里,武备齐全,从大唐的东、西两都军库中,运来的各种精良兵器足够应对几场大战。封帅离开安西时,全部留了下来,勤王的安西军只携带走随身军器。龟兹镇的军器监,近三年来生产制作的各种强弩和弩矢,以及各种锁甲,能够保证像破局之战规模的两次大战所用。大都护府的粮库里,粮草更是可以保证。今年的新粮大丰收,一个半月后将入库。南北大营的新军,韦公已见到。因此,粮草,军械,人马,足够保证破局之战。”

    稍作停顿,李逸继续沉声说:“另外,安西北庭大都护府在安西四镇,十大守捉城,各关隘,军镇,州府,加起来还有近六万镇守军,这些镇守军分散在西域万里疆域,多为各地镇守使征募的当地各国各族人,只能承担起本地的治安维持和一时防御。原来的安西军和北庭军是安西北庭大都护府的两大铁拳,用来护卫整个西域的平安。如今只有天山军一只铁拳,一旦这只铁拳受伤严重,安西北庭大都护府将发出红翎血箭,紧急征召安西军和北庭军的退役老卒,一起归营。这些退役老卒在安西北庭大都护府的财力支持下,娶妻生子,散居西域各地,有意识地收留西域各族的流浪武士和散落牧民,形成一个个小部族,遍布在伊丽水两岸,受到安西北庭大都护府的重点保护。尤其在高帅和封帅主政安西大都护府和安西北庭大都护府时,封帅特意安排数千名老卒退役,加强这些小部族。一旦这些退役老卒接到红翎血箭归营,可带回这些小部族中已入大唐户籍的各族武士,和他们长大成人的孩子,安西军将聚集出数万大军。到了真正的生死关头,安西北庭大都护府还可在西域各个屯田据点里,紧急征召近五万名青壮,加以训练,形成战力。但屯田荒芜,西域将废!这是安西北庭大都护府为西域局势崩塌所做的最后准备!也是我告诉韦公的;即使朝廷不管不顾,安西军也能独守西域二十年!血翎箭出,全民皆兵!血肉长城,玉石俱焚!西域大唐子民将用自己的生命,死守大唐西域!”

    李逸大帅的语气,逐渐激烈起来,用一种决绝,一种壮烈,一种血誓,向大唐圣使,大唐兵部侍郎,安西北庭大都护府监察使,郑重地说出安西北庭大都护府最惨烈,最悲壮的最后应对!

    大唐圣使动容!

    大唐兵部侍郎含泪!

    安西北庭大都护府监察使,起身,含泪,动容,用刚刚能发出一点声音的嗓子,哑声吼道:“不会如此!”

    萧长风的目光,依旧冰冷如铁,肃然端坐。

    李逸站起身,右手轻按韦皋微颤的左肩,冷静地说道:“我也相信不会如此!你我,萧军使,一起保证不会如此!但这是破局之战的必要准备和善后应对,韦公是朝廷任命的安西军监察使,我必须告诉韦公。”

    ……

    韦皋顺着李逸的轻按,慢慢坐下。

    李逸提起铜壶,倒了一碗热茶,递给情绪激动韦皋。

    韦皋接过,喝了一大口,润了润已发不出声的嗓子。

    书房又陷入沉默的寂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