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飞南枝
繁体版

第二章 乌刀红焰

    扶风城离战乱中的河豫地区不远,义周虽弱,但因有陈东勉训练的府兵镇守,数年内无人敢犯,加上陈东勉爱惜子民,一时间北方战乱区的流民纷纷涌入城内。

    涌入城内的流民大多身无分文,居无定所。此前陈东勉下令不得阻止流民进城,并打开粮仓接济,因此流民数量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来自边远地区生活困难的难民。

    由此,扶风城中的公粮几乎已耗尽,自陈东勉被周灵帝关押在宣都后,人心开始不稳,几大粮商不再愿意平价供应粮食,百姓也感觉到时局不稳,纷纷开始屯粮,导致流民无法妥善安置,城内的治安渐渐变差,沿街乞讨、偷窃甚至抢劫等行径已屡见不鲜。

    如今,城中百姓除了去东市购买日用品外,几乎不出门。

    如义周其他州郡一样,东市是专为城内商贩经营辟出的一个街坊,因为扶风城地处三国交界处,东市云集了来自天下各地的商贩。

    这些商贩中的大多数都是无田农户或者因战乱流离颠沛的流民,这些商贩主要经营日用生活必需品。

    还有一部分在天南地北各处经营买卖,其中不乏利用战乱之机低买高卖各地特产的商贩,这些特产有产自义周等地色泽华丽的羽、有源于天闻的皮革,有出自顺庆的纯种马匹,也有西南月支独有的巴锦,还有不少塞外的玳瑁、玛瑙、琉璃和水晶,这些商贩有同为汉人的天闻、顺庆、义周人、也有西南边陲的月支人、西北的乌戎人,甚至还有来自域外的胡人。

    此刻,东市中心的鼓楼附近,正围着一群人。

    人群中间站着一个短衫宽袖的矮个子,与他并肩而立的是一个面黄肌瘦、额头裹着粗布的高个子,高个子手中提着一把形状奇特的弯刀,模样颇为凶恶。

    两人身后的地上坐着五个与高个子装扮相似的人,也是个个面黄肌瘦,胡子拉碴。

    站在矮个子对面的是一个穿戴整齐的书生,书生的身后站着一个浓眉大汉,身侧是一个衣服凌乱、面红耳赤的中年汉子。

    “这位爷,你给评评理,他们几个在这摆摊,说有谁的刀剑能比他们的弯刀更锋利,便愿意出卖体力,替赢家插麦苗,若他们赢了,就给他们十升米。

    “我就拿了家里的刀剑和他们比,结果输了。但现在他们现在却说赌的是十石米,还拽着我不让我走。这些天煞的胡人,十石米,够几百人吃的了,现在家家户户都守着那么点粮食过日子,田里只有麦苗,二三十来升米或许有,十石米,我哪拿得出那么多米,他们这是讹诈。”

    中年汉子胀红了脸,继续说道,“刚才大家都听到了,他们说的是十升,这一眨眼就变成十石了。”

    人群里有人附和起来,“对,之前说的确实是十升,不是十石。”

    书生捋了捋颌下的短须,看着矮个子,“你们这几个人如何吃得下十石米,况且有证人证明此前说的是十升,若再胡闹,小心赶你们出城。“

    矮个子回转头去和身旁的高个子叽哩哇啦说了一番。

    “十石,答应的,就要给!”矮个子转过头来瞪着眼睛看着书生,似乎并没有被书生的话吓住。

    书生看着高个子手里提着的弯刀,这是一把短刃,乌黑发亮,刀刃处弧度很大,别说与汉人使用的武器不太一样,就是与一般胡人使用的胡刀也差异很大。

    “我看这刀似是乌戎人的武器,你们几个莫非就是乌戎人,混入城内来捣乱?”

    书生长得十分干净,听声音年纪不大,但话语之间却颇有威势,再加上留着一把短须,让人一时间无法分辨真实岁数。

    “是乌戎人啊,这些乌戎人太坏了,前天我在城外三十里的地方,碰到一群乌戎人,还拿着兵器,在抢那些难民,他们不光抢还杀人,吓得我赶紧逃回城里了。”有人在一旁说道。

    “对,他手里这弯刀就是乌戎人用的。”又有人喊到,被这两人一说,围着的人纷纷议论起来。

    两个商贩打扮的汉子正站在人群里看着,其中一个年纪轻的压低了声音问另一个长者,“赵掌柜,这些人会不会就是李沛遇到的那群乌戎兵?”

    长者正是赵智兴,年轻的名叫刘奎,是赵智兴带来的四个虎贲军之一。

    赵智兴摇了摇头,不知道是想说不是,还是要说不知道,他的眼睛来回在那个书生身上扫来扫去。

    “我们,谷浑来,饿,换粮食。”矮个子吃力地说着,他指了指身旁高个子手中的弯刀。

    “乌戎,你们,骗粮食。”书生学着矮个子的样子比划着。

    “不是,我们不是乌戎人,谷浑,好人,弯刀,我们的,饿,换粮食。”矮个子急了,忙不迭解释着。

    “就算你们是乌戎人也无妨,这里是扶风城,陈家府兵名震天下,谅乌戎流寇不敢造次。”书生得意得看着眼前这群面黄肌瘦的异族人。

    “府兵,厉害。弯刀,也厉害。饿,换粮食。乞骨乙,刀。”

    矮个子用手指了指地上的断刀断剑,又朝着边上的高个子喊着,示意他展示一下手里的弯刀。

    那个叫乞骨乙的高个子把弯刀横着朝书生面前送去。

    那书生只觉面前那一股寒气袭来,不由得朝后退了一步。

    “义周人,害怕。”

    乞骨乙咧开嘴喊了几个字,又抬起刀比划了一下。

    “这刀黑黑的,看着挺笨的,也没觉着有多厉害,怎么刚才那人的刀剑都被砍断了。”人群中有人议论着。

    书生眉头一皱,“那我们便再来比试一下,用这个试。”

    书生把手伸向边上的浓眉汉子。

    浓眉汉犹豫了一下,“小爷,这可是老爷的剑,要和他们比吗?”

    “拿来。”书生呵斥了一声。

    “是。”浓眉汉从腰间取下一柄套着剑鞘的短剑,递给了书生。

    书生接过短剑,从剑鞘里拔出短剑举了起来,只见剑锋在空中微微一颤,发出嗡嗡的声响。

    “好剑。”一旁观看的赵智兴心中暗暗叫好。

    此时那个中年汉子见有人替他出头,已退到人群边上。

    “义周,言而无信,十石,先给。”矮个子冷眼看着书生。

    “如果胜了,二十石,若输了,就去播种秋麦,如何?”

    书生的声音很清脆,但语气颇为坚定。

    眼下正值秋麦播种之时,城中很多户人家在城外均有麦田,因常年战乱男丁不足,不少富裕人家都会选择雇人播种秋麦。

    矮个子回头看了一眼身旁的乞骨乙,见乞骨乙点了点头,便转过头来,“一言,就定。”

    “举平。”书生走到乞骨乙身前,朝着他比划了一下。

    乞骨乙以为他要验刀,便抬起了手中的弯刀。

    “刀翻过来。”书生绕着乞骨乙走了半圈,又说道。

    “此人好生狡黠,这明摆着是要抢先砍对方的兵器,相比之下,砍总比被砍有利。”赵智兴心中暗暗好笑起来。

    乞骨乙翻了下手腕,把最锋利的刀刃朝向了下方。

    “好!我来砍你的刀。”

    书生突然举起手里的短剑,对着乞骨乙手中的弯刀狠狠劈了下去。

    只听铮的一声,书生手中的短剑瞬间被震飞了出去,剑头直接飞向人群。

    在众人的惊呼中,只见空中闪过一道弧线,一柄长剑在人群中飞出,剑尖如长了眼睛一般正好抵在了短剑的剑身,只这轻轻一搭,短剑便顺着长剑向下,跌落在地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手持长剑之人,是一个目光如炬的长者,此人正是赵智兴。

    “好身手。”众人鼓起掌来。

    赵智兴用长剑挑起短剑,将短剑拨给了疾步走来的浓眉汉。

    浓眉汉接过短剑,朝着赵智兴抱了抱拳,走向书生身边。

    那书生正揉着被震得发疼的手腕,看着浓眉汉手里的短剑,剑刃竟然已经翻卷了起来,又看了一眼乞骨乙手中的弯刀,竟是毫发无损,不由得大吃一惊。

    “输了,二十石。”乞骨乙哈哈笑了起来。

    众人一阵沉默,有不少人哀叹着默默走开了。

    “很好,很好,请你们给我们十石米。”书生突然抚须笑道。

    “我们胜了,怎么是我们给十石?”矮个子急了。

    “刚才是不是说好了,如果胜了,二十石,若输了,就去播种秋麦?”

    “是啊。”矮个子挠了挠头,不知所以然。

    “那就对了呀,我说的都是你们呀,你们胜了,给我们二十石,扣掉之前你们赢的十石,这不一共是十石吗,若你们输了,就给我们去播种秋麦。”

    书生将手背在身后,得意洋洋得地跺着步。

    乞骨乙一下子没有明白,盯着矮个子看着,矮个子把书生的话翻译了一遍,乞骨乙气得嗷嗷叫了起来。

    看到乞骨乙的表情,那书生早脚下打滑溜到了赵智兴身边,先前那个中年汉子更是不知逃到哪里去了。

    乞骨乙岂肯罢休,大步朝书生奔去。

    这时,浓眉汉手里握着已被砍卷的短剑拦在了乞骨乙身前。

    “放肆…”浓眉汉话音未落,胸前已重重挨了一掌,整个人跌出了一丈多远。

    “打人了,胡人打人了。”书生喊道,人已躲在了赵智兴身后。

    “二十石!”乞骨乙愤怒地朝赵智兴扑来。

    浓眉汉从地上爬起来,一把拽住了乞骨乙。

    乞骨乙朝着浓眉汉又是一拳,这次浓眉汉有所准备,侧身闪过,反手抓住了乞骨乙的手腕。

    眼见被自己抓住了手腕,浓眉汉心中大喜,原来这个胡人就是仗着自己力气大,刚才那一掌没有防备才吃了亏,看来这胡人也就这点本事了。

    谁知乞骨乙的手腕如泥鳅一般突然滑了出去,浓眉汉大吃一惊,还没反应过来,鼻梁上已重重挨了一圈,顿时眼冒金星,栽倒在地。

    幸好乞骨乙并没有下狠手,他摆脱了浓眉汉后,直扑向赵智兴身后的书生。

    “老头,闪开。”乞骨乙喝道。

    “掌柜,要救吗?”刘奎握紧了双拳,只等赵智兴开口。

    赵智兴苦笑一声,想闪在一旁,身后的书生却一把拉住了他。

    “烦请兄台出手相救,陈府定有厚报。”书生在他身后低声说道。

    “陈府?你是陈府中的人?”赵智兴心中一动。

    “我认出你了,昨日你是否去过县丞府,和一个胖子,你们俩见了陈夫人。”书生探出头去,看着满脸怒气的乞骨乙。

    “你怎么知道?”赵智兴一惊。

    “掌柜。”刘奎大喊道。

    这时乞骨乙已经拔出了手中的弯刀,看来他是要动真了。

    “救。”

    赵智兴话音刚落,刘奎手中的剑已与乞骨乙的弯刀撞到了一起,只听咔嚓一声,刘奎手中的剑已断为两截。

    刘奎是赵智兴在虎贲军中挑选的数一数二的高手,反应极快,立即朝着乞骨乙脸上掷出手中的半截剑,同时身子斜插上前,右脚朝着乞骨乙的面门踢去。

    乞骨乙侧身躲过刘奎的断剑,伸起左手直接抓住了刘奎的足底。

    刘奎的腿功在虎贲军中数一数二,这一脚足可以踢裂石碑,却不想被乞骨乙单手擒住无法动弹,情急之下,他索性俯下身子,双手撑地,一个转身,又飞起左腿朝乞骨乙的腹部踢去。

    乞骨乙哼了一声,抬起右手握着的弯刀,用刀面在刘奎的左脚背上击去,刘奎只觉左脚一阵酸麻,重心不稳,身体斜向一侧。乞骨乙抓着刘奎右脚的手顺势一使劲,竟然把刘奎的整个人提了起来。

    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刘奎像一只螃蟹一样被身材高大的乞骨乙抓着右脚在空中随意挥舞着,随后乞骨乙一松手,刘奎像断线风筝一样朝他身后摔了出去。

    只听砰的一声,刘奎被扔出了四五丈外,索性乞骨乙并未用全力,摔在地上的刘奎立刻撑着地站了起来,他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赵智兴和书生,不由得羞愧难当,恨不得钻入地下。

    赵智兴见虎贲军精锐刘奎竟然只一个照面就被这胡人摔了出去,心头大骇。纵然是自己出手,也绝无可能一招击倒刘奎这样级别的武士。

    又见刘奎已从地上爬了起来,赵智兴知他并未受伤,便想刚才若这胡人用刀刃砍腿,此时刘奎恐早已成废人了,看来这胡人并未用全力,定是心有忌惮。

    “闪开,老头。”

    乞骨乙摆脱了刘奎后,眼睛注视着赵智兴,从刚才挑剑的动作看,眼前这个老头显然不好对付,他只是想捉那个书生,并不想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树敌过多。

    赵智兴握了握右手的长剑,寻思着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

    “兄台刚才说了要救我的。”

    书生见赵智兴迟疑起来,便有些着急了。

    “这位小哥是陈府中何人?”

    赵智兴侧脸问道,他的目光没有离开过乞骨乙。

    “你现在帮我解决了这个胡人,我便告诉你,而且还会帮你完成你的任务。”书生说道。

    在与书生说话之际,赵智兴的眼睛一直在观察乞骨乙与浓眉汉、刘奎的交手过程,他已然看出乞骨乙武功虽远在他两人之上,但并没有痛下杀手之意,这里地处扶风内城,谅这些胡人也不敢过于放肆。加之昨日行动未果,赵智兴已苦想了一整天,依然无计可施,听这书生如此一说,不由得心动了起来。

    “小哥说话要算数。”显然,赵智兴并不太相信书生的承诺。

    “放心便是,若有食言,当如此剑。”书生指了指地上刘奎的断剑。

    赵智兴苦笑一声,提起了手中的长剑。

    “老头,不闪开,找打。”

    乞骨乙见赵智兴不让路,大叫一声,举起手中弯刀朝赵智兴刺去。

    赵智兴没想到这胡人尽然以刀作剑,不知对手的用意,当即用长剑舞出一个剑圈,封住了乞骨乙弯刀前进的路线。

    乞骨乙的弯刀毫不退让,直冲入赵智兴的剑圈,只听两件兵器发出噼噼啪啪的金属撞击声,随后两人各自朝后退了半步。

    赵智兴看着手中的长剑,剑尖已被削去,剑刃上坑坑洼洼,剑身上留下了好几处缺口,他这柄长剑出自北剑宗,此剑自在他手中起从未受损,不想今日被这胡人手中乌黑的弯刀砍成了残剑。

    乞骨乙也是有些意外,没想到自己的乌刀被赵智兴的剑圈拦了回来,中土果然有高手,看来要击败这个老头,并非易事。

    两人各自提着刀剑互相看着对方,都想寻找对方的破绽,一时间谁也不愿意先出招。

    就在两人对峙之际,地上坐着的五个胡人突然站了起来,齐步朝着赵智兴这边走来。

    望见五个和乞骨乙长得一般高的胡人走来,赵智兴心中不由得慌乱起来,只这一个乞骨乙,自己兴许还能抵挡,若再来五个,是万万抵挡不住的。

    “这位小哥,这么多胡人,可不好对付。”赵智兴侧身说道。

    “赵兄,再坚持一会,用不了半柱香的功夫,若过了半柱香,你走便是。”书生有些紧张地说道。

    赵智兴听他说出自己姓氏,又是一惊,又想起先前他的话,看来他去陈府的时候,这个书生确实在场,只是他没发现。

    五个胡人扇形排开,已将赵智兴和书生包围在了当中,周围看热闹的人群见状已散开,只有几个胆大的,远远观望着。

    “各位,方才比刀,胜负已定,两下平手,不如大家就此收手吧。”赵智兴朗声说道。

    “你们输了。”乞骨乙冷笑道。

    “你打不过赵兄,叫这些人一起上吧。”书生不屑地看着乞骨乙。

    “小崽子,谁说一起。”乞骨乙恼怒地骂道,朝前踏了一步,眼睛紧紧盯着赵智兴手中的长剑。

    就在此时,空中突然传来一阵爆炸声,众人抬头看去,只见天上出现了一朵绛红色的烟花,烟花似一团红焰,在黄昏暮色中煞是夺目。

    “看到了吧,府兵快来了。”书生兴奋地喊了起来。

    赵智兴扫向四周,发现跟着那个书生的浓眉汉已然不见,莫非这信号是浓眉汉所发?难怪书生让他再坚持半柱香。

    几个围成一圈的胡人互相看着,嘴里轻声嘀咕着,身后的矮个子已悄然跑到乞骨乙身边,对着他耳语了几句。

    乞骨乙也在看天上的红焰,听了矮个子的话,脸色一变,又看了看赵智兴,突然收起了弯刀,向周围五个胡人喊着什么。

    那五个胡人点了点头,也往后退到了先前坐着的地方,拿起了地上堆放的物件。

    “怎么害怕了,听到府兵要来就想溜了。”书生得意起来了,上前走了几步。

    “义周,无信,弯刀,最厉害,你们败了。”乞骨乙狠狠瞪了书生一眼。

    “你还没见识过我老…哥的剑,你那弯刀和我老哥的剑比起来,就像块豆腐。”书生用手比划着。

    乞骨乙捧着手里的弯刀,朝天默默念了一会,然后把弯刀插入了腰间的刀鞘中。

    这会几个胡人出奇地安静,由矮个子带头,朝东市的出口走去。

    远处看热闹的百姓迅即让出了一条路。

    见这群胡人一声不吭走了,书生来了劲,对着他们的背影喊着,“怕了吧,有本事再来比试一下,让你知道义周的厉害。”

    赵智兴眉头紧皱,生怕这几个胡人变卦重新回来,忙拉住了书生。

    “小哥,他们定是害怕府兵才去的,由他们走吧。”

    “哈哈,哪来的府兵。”书生哈哈大笑起来。

    “刚才那烟花?”

    “我也不知那是谁放的。”

    “那你说是府兵来了。”

    “将计就计嘛。”

    赵智兴目瞪口呆之际,耳旁传来击鼓之声,一连响了九下。

    “这是什么?”赵智兴记得昨日自己在城西也依稀听到过这击鼓声。

    “这是东市收市的鼓声。”书生指了指不远处街道当中的鼓楼。

    “每天这个时候鼓声响起,东市关,巡街的府兵便会出现,若半个时辰内还有人闲逛在街上,就会被抓走。”

    难怪昨日在客栈里,小二说戌时始,便不要在外闲逛了,赵智兴想道。

    “你说的坚持半柱香,等的就是这鼓声?”

    “嗯,正是。”书生得意地捋了捋短须。

    赵智兴又是一阵苦笑。

    这时,刘奎已站到了赵智兴身旁。

    “小哥怎么称呼,现在你可告诉我你是陈府中何人了吧?”赵智兴问道。

    “你们随我来。”书生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