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使用手册
繁体版

认知神经结构 四

    泛语言系统

    视觉的信息处理到基础认知形成,是一种不间断实时的,图形物理构成。

    语言呢?语言,来自于音频,却是一种对大范围音源筛选,获得的音频段落。

    对于音频的认知,出去大小高低外,音频的物理认知,主要是基于双耳声音大小形成的空间认知。

    但很明显,大脑对于视觉区域,给予的资源更多。

    视觉,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形成足够清晰和细节的形态,而且就是动态的一段视频图像。而音频,很可怜,保存的时间段,大概会很难超过一个音频工作记忆的时段,大致是一个词汇的长度。然后用词段,拼出一个时间长度的音频段落。

    从大脑的区域结构来看,视觉处理,在枕叶有着充分的神经来处理。而可怜的音频,大概在简单的听觉处理后,就被放在额叶。

    但,也由此,我们不需要太过于强大的音频的物理认知。我们不需要声音来感知周围的空间。

    而枕叶这里的高度协调能力,让音频,拆分为真正的语言词汇。对应特定内容和记忆的,一段特征音频。

    而视觉光感,成为了,符号词汇。

    还记得,逻辑体吗?

    逻辑体,更容易链接视觉内容。

    但音频呢?你还记得语言的逻辑吗?

    音频对应内容,有两个,一个是音频的对应特征内容记忆。另一个,还记得吗?是,语言的载体,情绪。

    音频,相对于视觉,产生的特征表达,其实要少很多,音频特征更少,而认知也又少一层。所以相对于视觉,音频更抽象,而且需要更多的其他特征来辅助。

    这就遇到有了两个新的问题。

    在缺少其他感知和认知的共同参与时,音频,会由简单的信息和特征,产生更抽象的认知。

    抽象认知,是产生思维逻辑的基础。并以此,产生了抽象逻辑。这里,由特征,表征,记忆,和认知,共同造就了,低表征量的逻辑认知。进一步的,宏观抽象规则,概念,推理,会在再习得的循环中,获得。

    而另一点,大脑需要,同时添加和处理多个混合的感知,和认知,并且在此基础上,产生记忆,特征,逻辑,和复杂处理。

    这需要及其复杂的通道中继,来调度每个信息流,来组合复杂模型下的长连接。

    由感知,向认知,是一次特征的表达和压缩。是相对单向传导。也正是单向的传导,其实更好的保证了传输信息的稳定。

    但,在产生认知的时候,单向的传输已经不再足够。大量的样本记忆,需要被再次压缩。这需要一些剪切和拼凑填补。就会需要彼此相互的联系,来完成特征的局部有效表达,和压缩后的有效单元,去包含内容和记忆。

    在保证了需要特征,被保留的同时。由大量样本所保留的记忆和特征,被缩减,至第二次表征。这就是认知。

    换句话说,感知,认知,在这里,有了抽象认知。即,认知,在功能区这里,形成了一个个“词汇”。

    但不同的是,来自于视觉,视觉被动的特征,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物理背景信息。所以,表达的词汇,包括逻辑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描述自然物理特征的内容。

    也因此,来自于枕叶这里,容纳了我们太多的物理认知。

    你会看到,物理认知,自然模型的认知,这种抽象认知和逻辑,是一种由感知单向形成的认知。是具有规则记忆的单向逻辑。也就是,理性逻辑。

    而情绪和音频组成的内容逻辑,是对情绪的更多联系性的逻辑,更抽象。但不像视觉基础下的自然模型认知,他是更多双向自由组织中,形成的连接和内容。本身,情绪和表达具有不稳定性。而这,就造就了,感性逻辑,感性的内容词汇,和感性思维。

    这里,我们需要返回去。

    要知道,一根筋,就像是单向连接下的思维一样。他可不具备复杂模型的功能。

    在复杂多组合的信息下,中继组织信息流是一个必要条件。

    而真正组织的发起者,是具备输出需求的大脑前叶这部分。这里,不仅组织出了感性语言,更多的是,在复杂信息下,组织出了“泛语言”系统。通过更加高度的自由组织系统,用各个认知“语言”,组织出了,各个“泛语言”下的反馈输出。

    而这个过程,就是思考。

    并且,很明显,在组织中,“语言”在这里被再压缩。所以,大脑活动,其实,更多的,最终在这里组织了各种复杂而长的连接反馈。

    更重要的是,语言组织,这里,完成了循环特征,压缩,逻辑。这里,高度活跃的神经元,通过大量的双向反馈,组织出了,高度自由的自循环逻辑活动。

    这,也真正意义上的,让大脑,完成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