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王
繁体版

第四十六章:私见情人

    鲁息答道:“有山有水,清静地方即可。”

    鲁不逊又道:“我儿此次成功后。父王不仅要赐你山水,还要为你找一门当户对的婚姻。天地阴阳调合,方为正道。我儿就要十六岁,正好成家。”

    鲁息听罢大惊,心想:父王莫非已经知晓我与宋中元之情事?

    心一定,索性就将事一起抖落出来,好让家里及早为自己准备。便道:

    “孩儿婚事,不劳父王操心。儿臣在那江湖之中闯荡,已有一红颜知己。”

    鲁不逊却不惊喜,又问:“我儿是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想哪家女子有此福分,能得我儿青眼相看?”

    鲁息答道:“不是她有福分,是儿臣有福。本是儿臣配不上她,但好在她不嫌弃儿臣。”

    鲁不逊见他说得卑微,不喜说道:“我儿如此卑躬屈膝?她是哪里人家?姓什名谁?家里做什么行当?”

    鲁息答道:“她姓宋名中元,家住宋国淮河边上桃花村。生意人家。”

    鲁不逊不屑,道:“想是投机取巧之辈想依附我儿,因此假意交往。也不大事,明日随意召个媒婆,带些聘礼,将她抬来,做妾即可。”

    鲁息急辩道:“没有三媒六聘,哪成体统?”

    鲁不逊大手一挥,不在意的说道:“趋炎附势之辈,不必注重。想她小本之家,荣登我王侯贵府,还不梦里笑醒?!”

    鲁息解释道:“她若是这等小人,儿臣亦不会高眼看她。想那时,孩儿落难遇她相救,谎称自己生在破落之家。她生性良善,因此收留儿臣,以致儿臣对她一见倾心。”

    鲁不逊道:“虽是如此,亦配不上我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身。父王早与你物色了一个门当户对之家。此是宋国公主,长得美妙绝伦,他父王死后,她必无家可归,你正好将她收入宫中。”

    鲁息惊道:“哪有杀人父母,再逼娶其女的道理?既不仁也不义。孩儿誓死不从。”

    鲁不逊道:“你且先莫轻率下定论,到时见着真人,怕你反悔。”

    鲁息答道:“儿臣此时,只心系一人。”

    鲁不逊道:“无碍,既然不舍,娶之何妨?但门不当,户不对,按礼,只能作妾。”

    鲁息还欲再争取。

    鲁不逊已经不耐烦喝道:“等你完成任务。父王差媒人,赍双礼,至两家,使你左拥右抱,纵享齐天之福。”

    然后大手一挥,再说一声:“去吧!”

    鲁息知道,多说无益,只好退下。

    想起对宋中元的诺言无法兑现,心里甚是烦忧。

    鲁息是个极讲礼仪之道的人,也知宋中元身为商贾之家,不能与王侯之家平起平坐。因此叹道:“中元,你为何没生在王侯之家?你我情投意合,要你做小,岂不委曲了你?”

    因自己生得高贵,又叹道:“鲁息,你为何要生在深宫禁院?你身为太子,却不如苍头布衣逍遥自在。悲哀!下辈子投胎,要选个好地方!”

    因想起父王答应,任务完成之后,即请媒婆上门提亲。便尽快做好行刺准备,好尽早将她迎娶进门。

    鲁国向南便是宋国。

    鲁息骑了快马,执了新剑,一天即到宋国。进了宋界,行到淮河渡口,因想起宋中元说过,她家便在淮河边上桃林中,一时抑制不住思念,便弃了马,雇了只快船,溯河而上,寻找桃林。

    船行了一天,将近百多里,到傍晚时,果然见着在河南岸,一片绿叶桃林。

    当时已是七月,桃树枝叶之间,硕果累累。

    鲁息见此,心想:“想必这就是中元之家。”

    便算了船钱,跳上岸来。身置桃林之中,一眼望不到头,犹如飘身如无边海里,甚是惬意。

    不禁叹道:“可比我那王宫景物好多了!如她家肯收留,我情愿入赘。”

    因想着还未三媒六聘,唐突而来不成体统。便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小心行进。

    所幸并无人声。行了几步,忽见前面有个高大山坡。

    三步并作两步上了高坡,于坡上放眼一望,见着不远的平地上,建了一座硕大的楼房,四下庭宇连绵,周边红墙围着,在夕阳下,颇具富裕气象。

    鲁息心里想道:“如此高大宏伟的楼宇,不是平常人家所能建起。看来中元家必定富至累金。我且悄去探望她一面,好解相思之苦。”

    想着,便疾步而去。

    蛰到围墙大门跟前,门外没个人影,只见着高大朱门紧闭,两个石狮守着空门。侧耳倾听,闻到院内有人声。

    鲁息在围墙外蹓跶,想找个合适的突破口进去,行了半天,还没走到头,不禁叹道:“此院甚大,与宫庭有何区别?”

    便找了个僻静的墙角,跃上墙去。见着院里楼殿精美,甚是华丽,正与宫院无甚两样。

    便在墙上想道:“三月桃花开时,此地便是人间绝色,如果中元不嫌弃我,招我入赘,情愿与她厮守一生。”

    正欲落地进院,听到院里欢声笑语渐大。放眼一看,见那桃树掩映之下,几个女子正在相互对剑。

    心里太想中元,一时又看不太清晰,见着她们身后一处楼宇,正好有勾檐突出,可以藏身,便身形一起,踏风而去。

    蛰伏在勾檐里,朝那群练剑女子望去。

    只见那夕阳映照的平地里,赫然见着宋中元,身着飘逸青衫,执着寒光宝剑,单身站在高台之上,似是师父,在教着七个与自己一般年轻的女子练剑。

    鲁息见着她,便神魂颠倒,两眼放光,一股上前去拥的激动感顿生。

    失魂中,脚下一滑,几乎跌下檐来。好在他一时惊醒,扳住勾斗,定住身子。

    再偷看那些练剑女子,感觉所练剑法似曾相识。

    仔细再看,恍然大悟:原来她在教她们练玉女剑法。

    鲁息心里不禁笑道:“中元也好为人师,自己还没学精,就来教别人。要我小师妹来教还差不多。不过我亦将就可以。”

    正在想着,忽然见着四五个婢女,从楼里拥出一个三十来岁,雍容华贵且美艳无比的贵妇人。

    中元见那贵妇来,反操宝剑,近来向她问礼:“娘亲近来有劳,何必还要来看女儿教剑?”

    练剑众女子见人来,也停下,款身恭敬施礼。

    鲁息一听,顿知那贵妇乃是中元之母,见着如此美艳,也算一代佳人。心里叹道:“有其母果然有其女。两个都是绝世美人。”

    因听到中元叫她“娘亲”,自己控制不住也想叫一声“娘亲”。

    真是情动人心,色令智昏。

    那贵妇见中元问礼,答道:“为娘怕你们嫌苦,一时倦怠。因此特来监督。”

    中元便将手中宝剑交给她,说道:“请娘亲检验。”

    那七个练剑的少女摆出阵式,便朝贵妇出手。

    众人操着刚学皮毛的玉女剑法,一拥而上。贵妇宝剑轻动,一时便将七人架开,再横剑一扫,只见剑光过处,七个少女手中宝剑皆断成两截。

    鲁息见了,心中一惊,叹道:“想不到中元她娘亦是个高手!这些少女虽然不堪,但一剑能将七剑斩断,功力也非同小可。”

    贵妇见少女们不堪一击,将手中宝剑,怒往那身后桃树上一插,责骂道:“如此练剑,何日才成大器?!”

    鲁息见她如此苛求,心中不满,暗说道:“你都一大把年纪了,练剑几十年,功力自然不小。人家只是一群黄毛丫头,还不省人事,哪能与你比?”

    又见着中元被无端责问,跪于她母亲面前乞求恕罪,心头一股大不满顿生。暗骂道:“仗着自己在世上多吃了几日粮食,就以为天下老子第一!你是没见过世面,若让你遇上那绝顶的高手,看你斗人不过,还不羞愧自杀?”

    因心生怒气,随手拈起一片瓷瓦边角。运起功,朝她头上挽着的高发,手一弹,“呼”的打去。

    心里说道:“打散你的发髻,就当给你个教训!”

    不期那贵妇甚是了得,听到暗器搅动风声而来,头一偏,轻闪而过。

    那暗器打到对面一株桃树枝上,生生将它打折。

    贵妇见有人暗算自己,脸色大变。向暗器来处,快眼一瞄,见着个人头闪躲,大声喝道:“大胆刺客,找死!”

    随手操起那插在桃树上的宝剑,腾空而起,踏着风朝鲁息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