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春秋
繁体版

第四章

    天漆黑黑的时候,郭林背着一个包裹出门了。刚开春,西北风扑到脸上跟针扎的感觉。巧音叮嘱他今天出门穿了一件厚棉衣,巧音一再说:路上冷,多穿点不碍事。”

    当郭林来到张家兄弟的绸布店的时候,已经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驾着马车等候了,这个马车是张家兄弟每天往返太原府的重要交通工具,马夫头戴一顶棉布帽,身穿一身棉衣,张家兄弟,穿着一身皮袄带着一顶皮毛。他们三个男人上了马车,马夫拿着马鞭不时的喊着“驾,驾,驾,”,马车走向一条西南的方向,车颠簸不停的缓缓行着,郭林坐在马车上,心情是复杂的,很久不出远门了,想起小时候第一次跟父亲上山采药也有过这种不一样的感觉,可这次他感觉跟从前出门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张家兄弟看郭林默默不语,似乎看出他有心事,于是跟他开解道:

    “郭老哥,想什么了?跟小弟说说。”

    郭林还没来得及吱声,张家兄弟接着说:“这趟远行你出去能多见识见识,你一直在村子里出售草药,时间不短了,可是你的生意没有什么变化,生意讲究的就是越做越红火,幸苦辈子了,总的有个奔头吧,只有走出去,看看外面人的行情,心里就会有数,郭老哥,咱村子里的人少,需求也少,多去了解一些外面的行情,你才有思路。单枪匹马是不能闯天下的,听说你有好几个兄弟,这是你的造化。不像俺兄弟俩,当初没了爹娘,真是天塌下来了,爹走了那年俺弟才九岁,俺十岁,虽说有一个舅舅,可那个时候的舅舅,我们也理解不了,舅舅来家打发了后事,原本俺以为舅会把俺和兄弟接到他那里,可舅舅……”他叹了口气,停顿了一会儿,张家兄弟接着说道:“俺舅继承了俺娘家人的家业,他过的是不愁吃不愁喝的日子,可硬是让俺和兄弟给别人做长工,那个苦呀。“他摇头:”俺娘是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当年陪嫁就有几马车,俺爹本来是个买卖人,那年灾荒年,生意就不景气了,又让一把火把俺爹的几车货都烧毁了。接着爹就气病了,没几日,爹去了,留下俺们娘仨,娘一个妇道人家,没有出过门,一家人的担子一下子落到她头上,她哪能受得了,平日里里里外外的事都是俺爹操心,俺爹打理,一下子重担让娘去承受,又遇上那些年都饿肚子了,娘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娘从来不求人,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她几天不吃饭可以,可是她看着俺兄弟饿的慌,只能低下头去娘家兄弟要些口粮,娘看着未成年的俺弟兄俩,这个日子苦呀愁呀,每天除了抹眼泪就是跟人家打听,怎么能把俺兄弟俩送出去,送给有饭吃的人家,这样的日子娘也没有支撑几天娘也跟着爹去了,从此俺和兄弟彻底没了依靠了。”

    他叹了口气说:“俺爹是个孤儿,俺兄弟俩除了娘家舅,再没有可投靠的亲戚,娘家舅,好歹也是亲人,俺和兄弟本想投靠这个舅舅,舅舅安排了家里的后事,紧接着舅把俺和兄弟安置到村里卖豆腐的那里做长工,在那混口饭吃,虽说卖豆腐人品好,也没给俺兄弟俩受制,管够吃,到后来不忙了还让俺们上学堂,如今俺明白了舅舅的用意。可当年的那个苦,俺和兄弟每天晚上在被窝里哭,想俺爹娘,没了爹娘疼那叫啥日子呀,俺兄弟病了,,想给俺弟买些药,俺手里没有一点儿前,后来俺文东家借了一个铜板,去找你,的亏你给了俺那么多草药,俺手里仅有一个铜板你也不要,后来俺又还了东家那个铜板,俺兄弟终于扛了过来,逢年过节,只有俺兄弟俩相依为命,日子就这样过了几年,那年,舅舅看俺和兄弟长大了,那天舅舅说他帮俺们开个店独自干,俺真的不相信是真的。原来舅舅有他的良苦用意。东家看俺兄弟俩要走,硬是要把闺女嫁给俺。”郭林听着张家兄弟的诉说,他叹了口气回应道:

    “人活着,哪有不遭罪的日子呀!”他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

    “俺十三岁那年爹走了,落下一家人的饭碗呀,俺弟弟妹妹才几岁,俺娘每天偷偷的哭,几天不咽一口饭,深怕娃们饿着,吃不上,俺为了替娘分忧,每天到深山里找货,有时几天找不到一点儿货,那年月,草都吃光了,哪有货呀,找到一点儿,那真的是稀罕,找到了又怕路上被人抢去,那年月,草都被人吃光了,药更是稀奇,每次去草药,几次都差些要了命,俺是死里逃生了好几次。”张家兄弟接过话说:

    “听镇上人说,瘟疫那年,你爹用草药救了几个村上的人,你又继承了你爹的路子,你们一家人都是大善人,听说你还有俩哥哥,回来没有?”

    “一直没有音信。不知道在哪儿了?如果活着,应该回来呀。”郭林抬头望向远处,一筹莫展。天灰蒙蒙的,早上还晴了一会儿,不知道什么时候又阴了下来。郭林看到一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两边有成片的林子,林子有些零星的树叶飘落着。远处有一些村子,那些低矮的房屋清晰可见。

    “张家兄弟,几时就能到了太原府?”郭林问道:

    “吃晌午饭就到了。”张家兄弟回应道:

    “今儿几时回?”郭林问道:

    “太阳落山就回。”

    “俺今天能回么?”郭林问:

    “去了问问情况,了解了那里的情况,就回吧。回来定了再去吧”张家兄弟说:

    “那俺去了,不熟悉那里,怎么问呀?”郭林问道:

    “去了,俺带你见见俺舅,让俺舅给你说说,俺舅熟悉那里的市场,具体怎么落脚,去了了解了情况再说,那里的买卖多,你去了多看看,多问问,价格和货都有个比较,你心里有数了就你那个注意,回去跟家人兄弟商量商量,这个不是小买卖。是个大事,拿定注意了再动身。”

    “多谢你们兄弟了。”郭林感激的说道:

    太原府还没到,郭林的肚子已经饿的咕咕叫了,他拿出口袋里的饼子,给张家兄弟,张家兄弟推脱道:

    “马上就到了,你看已经到城边了。”张家兄弟指向不远处前面围着一道城墙。

    “郭老哥,快看拱极门,城墙那,那就是太原府的北城门拱极门。”张家兄弟带着惊喜给郭林指着方向。他们每次进太原府都是欢喜的。

    郭林不由的涌上一股喜悦。也许是上天安排,也许是命运注定,一切都似乎是注定的缘分。当郭林走进太原府的时候,他还不知道他的命运即将彻底改变了。他走向了一条永不会回头的路,似乎他已经注定与太原府结下了缘,不仅结下了深深的缘,他让子子孙孙他让他的家族永远都在这里扎下了根。此时他万万想不到,他的命运就在此已经改变了。

    城墙上的拱极门三个字已经落进郭林的眼里,他看到拱极门下面是一个大大的城门,白天城门是大开着,夜晚这个门是紧紧闭着的,那位驾车的老人赶着马车走进了进了城门,走进城门就到了太原府的城里了,郭林两眼环望着两边的房屋,经过一个学堂的时候,郭林看到那个学堂的门很气派,有出入的年轻人。穿着都是很讲究。他没有进过学堂,他不知道学堂是什么样子,他好奇的深深望着那里。

    “郭老哥,你进过学堂没有?”郭林摇头。

    “一会儿咱们要到太原府的钟楼街,那是个商业街,那里有很多商人,有做小买卖的,有开铺子的,俺舅舅就在那里开着绸布庄,一会儿咱们就到那了,到了那先到俺舅舅的铺子里。俺要到那里拿货,俺带你见俺舅舅认识了,你可以说说你的情况。”马车已经穿过一条不太宽的路,转入了一条热闹的街,这条街很繁华。

    “这是柳巷。以后你来了就知道这里为啥这么热闹了。这里有戏院。每天都有唱戏的。门口很热闹,来看戏的多数是有钱人,那些买卖做的大的人闲下来来这里。”郭林看到戏台那里有不少人,他看到的这个戏台比村子里的戏台风格不一样,这里的戏台气派多了,有小洋楼,门口有小商贩在卖小吃的,有卖小泥人的,有卖糖葫芦的,郭林看的眼花缭乱。接着拐进一条街,张家兄弟就说道:

    “到了,这就是钟楼街、”到了钟楼街了,他看两边都是铺子,铺子门口还有小买卖人。那些小买卖人,似乎是自己的影子,可是这里的小买卖人看上去穿着都很讲究,不像穷苦人。他心里纳闷了。

    “到了,郭老哥,这就是俺舅舅的铺子。”郭林看到一个很排场的建筑,上面有一个大大的扁,写的张氏绸布庄。门口有进进出出的都是穿着很讲究的男人和女人,虽然女人是小脚,但个个都是锦罗绸缎。郭林还没有见过如此体面的装扮。村子里也有大户人家,镇上也有有钱人,但是很少见过这么讲究的穿着。一个卖鞋的一个小妇人叫卖道:

    “各种大小的鞋子,,冬天的夏天的都有。”这时有路过的男人女人停下步子来到这个小妇人身边,这个小妇人看上去是知天命的年龄,头上裹着一个白毛巾,身上穿着非常干净粗布衣,手脚看上去很利落,郭林看出这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妇人。地上摆的她叫卖的鞋:有黑色,蓝色的,也有花布的。这些鞋做工都很细致,都是女人一针一线做出来的。这个女人旁边站着一个小女女,大概有五六岁,一个男人走到妇人的摊前,问道:“找一双俺能穿的。”妇人忙的顾不上找,她跟身边的小女女说:

    “慧慧,到包里拿一双大号的。”小女女翻开妇人身后的一个大包,从里面拿了一双大号的递给妇人说:“奶奶,这个是不是?”小妇人忙着招呼路边的一个女人,那个小女人挑来挑去,在选鞋子的颜色。

    “奶奶,奶奶,奶奶,看,是不是这个”小女女急迫的喊着奶奶:那个男人接过小女女的鞋,左看右看。又在脚上比了比。接着付了五个铜板。不一会儿她的鞋子已经出手了四五双,郭林看她包里的鞋子不多了,还剩四五双。郭林看小妇人的买卖不断,不一会儿功夫已经把她带的货出手了一半,郭林发现这里的人流大,买卖不断。想想他每天在镇上见的人,只是稀稀拉拉的人流,这里就不一样了,来往的人不断。他发现这里买卖好做。价格高还能这么快出手,一双鞋子,在镇上最多两元出手,也很少能见到买主,这里跟镇上村子里的差价很大,利润很高,难怪这里的人穿着都很体面。。

    “哎,郭老哥,进来吧!”张家兄弟已经进了绸布庄一会儿了,发现郭林还在外面,他向郭林喊道:

    郭林回过神,才知道自己到了门口,一直在路边发愣了。他听见张家兄弟的叫声,快步走进了绸布庄,走进绸布庄,他发现这个绸布庄比张家兄弟的大几倍,店面布置的非常气派,放布的台面都是用红色油漆油的亮堂堂的。台面里有两个小伙计,都年龄不大,都是瘦瘦的身材,长得样子都很像,都是小眯眯眼,似乎是亲兄弟,门口有一个账房先生,年龄大约三十出头。带着一副眼镜,身材高大,像个书生,一看是个文化人。头发乌黑,有些发亮。

    “舅舅,俺给你介绍一下俺村的老哥,这个老郭哥,是俺们村上做草药买卖的。”郭林看到一个五十出头的一个男人,在门口的一个藤椅上坐着,他身着一身绸缎长衫,手上还有一个大大的金戒指,皮肤白皙,身材中等,微胖,他身边坐着一位身材瘦削的一名中年男子,没有头发,秃顶。郭林看出他们正在谈着什么。张家兄弟看他们谈话的空隙,介绍了郭老哥。

    “敬仰敬仰。”郭老哥上前跟舅舅打招呼:

    “不必客气,到店里转转吧!”舅舅回应道:回应了郭林他接着跟身边的那个男人继续谈着事。

    郭林先在里面环视了一周,他看出这个店的买卖不是小买卖,听张家兄弟说,舅舅的买卖是继承了父辈的产业,一看这就是一个老店。陈列的料子,有几百种。当郭林正凝视着台面上放着一些绸缎面料时,舅舅已经走到他身边,说道:

    “想给内人选快料子?”

    ”郭林回过神,忙答道:

    “随意看看。”

    “这边坐,老兄。”舅舅示意郭林那边坐;郭林礼貌的坐在刚才谈生意的那个人的凳子上。那个人谈完事已经走了。

    “老兄,你一直做什么?”刚才张家兄弟的介绍他没有记住。

    “俺打小跟着爹从山里找下草药,到镇上卖了,给家里人换口粮。”郭林说道:

    “哦,草药,这年月草药生意一直很稳定。”张家舅舅分析道:他从郭林的服饰上看出很简朴,他判断出,郭林的生意没有做大。接着他问道:

    “今天你来太原府,是不是有意来了解这里的买卖?”郭林回应道:

    “是的,先来看看,能不能做?”

    “这条街是太原府最繁华的商业街,草药买卖有一家,在街头那边,他的买卖不大,去看看,前些年有一个做的不小,走了,听说到南边了。一会儿你可以到那边转转,看看他的价格和品种,有没有对比性?如果你要想在这里落脚,除非你的品种比他多价格比他有优势,这样你的落脚就没有问题了。”张家舅扭身跟伙计说:

    “客人的饭备好了没有?”

    “已经备好了。”伙计回应道:

    “郭兄,进去用餐吧!”张家舅示意到后院的伙房去:

    郭林和张家舅穿过一个过道,来到后院的伙房,走进伙房郭林看到已经做好了一桌子的饭菜,张家舅坐在郭林的身边,张家兄弟俩在舅舅的那边依次坐下。

    “快吃吧,郭兄。”张家舅招呼道:

    “多谢,破费了。”郭林说道:

    “郭兄,府上有什么?家兄几个?,”张家舅问道:

    “家父已经走了20年了,家兄三个,还有俩一个小妹,兄弟刚成人还没有成家。家母年事已高。家眷内人和三个娃”郭林说道:

    “哦你是家里的掌门人,需要承担家属,出来走走好。”

    “况儿,今天的货都装好了么?这几天的几批货都是粗布的料子,你多拿点。还有你的家眷考虑一下,过几年舅的身子骨也不行了,你的过来帮舅运货了,把家眷都带到这边吧!”张家舅问身边的张家兄:

    “货已经备齐了,太阳下山前就动身。”张家兄弟回应舅舅道:

    “吃过饭,你带郭兄到街那边的草药摊位看看,了解一下药材的市场价格,回头给郭兄看看哪里落脚合适?”舅舅叮嘱了张家兄弟接着吩咐郭林:

    “”郭兄,看好位置后留下一个话,回去商量了,决定了就尽快过来。“舅舅的神情总是很急迫,似乎买卖就是时间差,绝不能停留。

    ”况儿,今天不要等关城门之前再走,下午要变天,北面风大,天黑就回去。”张家舅叮嘱道:

    吃过饭,张家兄弟就带着郭林,到钟楼街从东头走到西头,郭林听着张家兄弟一个一个的给他介绍店铺。郭林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商业街,这条商业街比他们镇的那个街生意红火多了,这里的店铺大多都很气派,当他看到路边的一个经营草药的一个小伙子时,他愣住了,他看到那个出手草药的买卖摆在那里的品种比他的不仅,材料都很粗糙,没有经过处理,郭林问了柴胡的价格,一两柴胡三个铜板,比他的价格翻了三倍。按照实材算下来五倍,因为郭林的柴胡草根叶子都处理掉了。

    “郭老哥,看上去你的货比他的多吧,你的价格比他有优势吧,如果是这样,你就可以在这里站得住脚,不出两年你就有他这样的店铺了。”郭林看到这个小伙子的草药店铺虽然不大但是也很气派。

    “小伙计,你的草药都是你去采的吗?”张家兄弟问草药店铺的小伙计:

    “你说俺去采,这些药在哪儿长的俺还不知道呢?是俺的老乡采了出手给俺。他采了隔一段时间就给俺送过来了。”小伙计说着边给一位妇人称重。那位妇人要五两当归。小伙计把称好的药给了妇人,郭林看到这个妇人递给小伙计十几个铜板。他惊讶的看着这个价格,是他没有预料到的。

    “郭老哥,你看明白这里的价格了吧,能不能做就看你了,回去考虑考库吧。”张家兄弟看时辰不早了,他们决定出城了。

    出了城,郭林一路沉默着,张家兄弟看他一定是寻思着买卖了,也就没有打扰郭林。郭林一路虽然不语,他心里是澎湃的。他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内心那么火热,似乎他已经感觉自己要脱胎换骨了,他从离开太原府,他就感觉自己的心已经留在那了,他已经不可能与太原府分开了,他的心已经回不到那个小村小镇了。他只悔恨自己这些年为啥没有走出去多瞧瞧,男儿自在四方,爹曾跟他说,男人是走出去的人,不走出就改变不了生路。

    快到村子口的时候,张家兄弟跟郭林说:

    “回去跟家人吱一声,决定了就去吧,俺内人的府上二老还在,摊子落不下,俺和俺弟都是老丈人看着长大的,府上二老就是俺们兄弟的亲人,俺娶了东家的闺女,娶那天,俺媳妇带了家里的一车陪嫁跟了俺,二老没有儿子,俺的随他们愿。俺舅舅年龄渐渐大了,舅舅没有儿子,只有俩闺女,闺女已经嫁人了,只剩老两口,舅舅早已催俺把家小都带过去,俺也不想这样奔波了。过两年俺就过去了,俺看你是个大善人,是个出息人,所以希望你能走这一遭,安顿好家小就准备动身吧!去了太原府,舅舅也会安顿你的,舅舅在太原府上上下都有人,你去了会帮你找一个落脚点。你别太顾虑。买卖就是说货的来源,货是好货,价格又有优势,这买卖就能做大。慢慢的站稳脚跟,就能制大家业了。”

    这晚郭林回到家,并没有立即跟家人说,吃过饭,他躺在炕上,只是一个人沉思,他认为这个事确实能做,但是他怎么做,这个不能太草率万一,他想来想去,一直理不出头绪,巧音看他一夜翻来覆去,她看出郭林一定是有心思,她于是开口问道:

    “他爹,今天出门累了吗?“

    ”不累。“郭林应道

    ”看你总是睡不着!“

    “他娘,你愿意跟俺去太原府吗?。“郭林问巧音:

    “你说的啥话,俺跟了你,你去哪儿,俺去哪儿?你咋说这傻话,俺就是你的人,不跟你跟谁了?”巧音回应道:

    “他娘,你想不想听俺今天去了太原府的事?”郭林问巧音:

    “你回来吃了就睡,俺以为你不想说,你说呗,太原府是大地方,比咱村肯定好吧!”

    “嗯,是好,还是大地方好,俺也是第一次去,去了看到街上的人穿的都很讲究。”

    “哦,还是大地方好。你去看了那买卖怎么样”巧音说道:

    “有一个做草药买卖的,已经有一个店铺,不是很大,草药品种不多,价格出售的很高。一两柴胡卖3个铜板,还是没有处理草根。”郭林说:

    “那还有人要?”

    “有,买卖还是很红火的。”郭林肯定的说:

    “他爹,听你这么说太原府的买**咱这好做。”巧音回应道:

    “是的,”郭林说道:

    “他爹,那就决定了去吧!跟娘说了吗?“巧音说道:

    “俺就是想这个问题,怎么跟娘说,俺一个人先去,试试做,如果做的还不错,俺再让咱们一家人去。”郭林说:

    “他爹,你一个人去,说实话俺不放心。还是听娘的意思吧”巧音说道:

    “跟娘说一声吧!他爹,俺认为这是人生大事,娘是见过世面的人,这样的事她能理解。娘也是过来人,看问题心里有数。俺没有出过门,不知道外面的事,俺不能给你那什么话。”

    “应该跟娘说。“郭林说道:

    第二天吃过晚饭,郭林跟母亲郑重的说了他去太原府的事,母亲听了之后,提议让弟弟妹妹都过来说道说道。

    巧音打发三个娃睡了之后,她来到婆婆的屋,进了屋,她看到郭林他们仨兄妹都在,她看到郭林的旁有一个小板凳,她坐了下来。刚坐下,婆婆就开口了:

    “林儿今儿跟俺说了一件事,俺跟家里人都说说,看看都有啥意见,事情就是林儿前个天,跟张家兄弟去了一趟太原府,看了看太原府草药出售的价格和那里的买卖,林儿大概了解了太原府,那儿的草药价格售的高,把林儿的草药跟太原府的价格比,咱售的低得多了,这样说,林儿把草药拿到太原府售,利头不小,娃们都说说,凤凤小了,你听听,二鬼,三鬼说说你们有什么想法。”娘说完等娃们说他们的想法,二鬼一脸的平和,一双浓浓的眉毛,高个儿,肩宽厚实,具有憨厚的性格。三鬼一脸机灵样,眼睛圆圆的大大的,不停的闪着,透出一股脑子不停转动的样子,身材瘦削,中等个,比郭林略矮一些。

    “哥,去太原府,需要俺去,俺就去。其他俺没有意见,听娘的办”二鬼先说道:

    “三鬼,你说说你的看法。”娘说道:

    “娘,太原府是大地方,谁不想去了,小妹,你不想去吗?俺去了肯定不想回来,哥去了,觉得那好,买卖好做,那就该去,哥你什么时候动身,俺跟着你去。这好买卖早该去了。”三鬼说:

    “娃们,你爹走的早,娘知道你们的心思,你们都想出去走走,娘不是想拦着你们,这日子刚安稳下来,就又有变动,娘担心你们兄弟们有个三长两短,出门在外,毕竟要去冒险,万一你们兄弟有个啥,俺咋去见你爹,你们既然都想去,那的买卖好做,娘也不能拦着你们出去闯荡,林儿已经探了路了,娘也放心林儿,你们出去一定不要惹事,遇事不要莽撞,见人都让着点,吃亏不怕,多吃些苦,日子才有盼头。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凡事都要谨慎,虽然灾荒年过去了,可外面还是战乱时代,不太平,去了多听张家他舅的安排。他舅是长辈,体力活你们多为长辈分担一些。“

    “娘,俺们都成人了,出去都能照顾了自己,太原府又不是有多远,半晌的功夫就到了,娘,,你放心,俺和兄弟出去你尽管放心好了,谁敢把俺们怎么样?”三鬼跟娘辩论道:

    ”林儿,什么时候启程,定下来日子,就动身吧,出门手里总的有盘缠,家里准备翻修屋顶,刚开始动工,没有用多少,瓦还没有烧,你们决定去太原府,屋子暂时不修了,路上需要盘餐,你们就把积蓄都带上吧,出门用得着。遇上事,手里有不用慌。”娘说道:

    “娘,去太原府卖了草药很快就有了盘餐了。你不用多破费。”三鬼说:

    “如果买卖没有做成,就回来,走之前,林儿去多弄些货。多带些货去,刚开张图个红火。”

    “哥,什么时候动身?“二鬼说:

    ”明天俺就上山多去找些货。找好了后天就动身。“郭林说道:

    ”哥,俺明天跟你上山。多去几个地方。“二鬼说:

    “哥,俺也跟你们去吧!去趟太原府,总得多备些货,来回跑就不划算了。利润都变成路费了。让嫂子明早多备些干粮,咱们明天早上天不亮就走,太阳落山再回。俺扛货,哥你们找。俺认不准货。如果货走的快,日后咱们半个月可以回来闹一次货。”三鬼说:

    “娘,俺有这样的打算,去太原府的事就定了,但是家里的安排俺也有个打算,小弟跟俺去,二鬼,你暂时不用去太原府,你守在家里,接替俺去镇上继续出摊出售草药,这的货也不能断了,家里不能没人守,等俺去太原府落了脚,买卖稳定下来,咱们一家人再都过去,明天俺和小弟去山上尽可能多弄回来一些草药。也够顶一阵子。”郭林说道:

    “林儿的注意好,那就按照林儿的想法做吧!”娘回应道:

    一早,郭林带着小弟背着他的家伙还有一布袋干粮一壶水,天没亮就出发了。大约走了十多里路来到了山里。今天天气还不错,兄弟俩绕了一坐山,找了一些柴胡,接着他们又绕了两座山,找到了黄柏,赤芍,苍术。又绕了几座山,发现了丹参,金银花,山药,麻黄。

    当他们感觉肚子咕咕叫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到晌午了,今天早上不一会儿功夫他们兄弟俩已经是收获满满,郭林问小弟道:

    “小弟,后面还有几座山,也有,你累不累,累了就不去了。”

    “”哥,不累,只要让俺明天去太原府,俺就不累。“小弟气喘吁吁的说:

    “小弟,累了歇歇。”郭林看弟弟已经累的快走不动了,一路小弟扛着所有货,他哪能不累了。不过,看小弟去太原府的决心已定,他也想再多弄一些货,这样接下来的买卖够卖一些日子了。他们歇了一会儿,吃了一些干粮。接着绕到了后面的山里,一到后面的山,发现了他们经常找不到的那些药材,看来这里不常有人来,随处可见他们需要的药材,他们拿的布袋已经不够用了,他们把装好的那些柴胡除了一些草根,这样就不占布袋了,腾出一些袋子,接着他们把看到的药材,都囊入布袋里,大包小包装的满满的。郭林和兄弟肩上扛着满满的布袋,准备下山了。刚走过一座山,他们听到了微弱的声音,他们挺住脚步细听是什么声音,像是小孩的哭声,于是他们顺着声音,转过弯,声音越来越近,当看到前面有一个影子时,郭林发现是灰色的一个影子,绝不是孩子,这山里怎么能有孩子呢?

    郭林跟小弟说:“你停下来,俺过去看看情况,需要你过去,俺叫你。”说着郭林往那里走去,他刚走进,发现一个猎物向他扑来,他赶紧躲了一下,发现是一只狼,他立即拿出他的镰刀,向狼追去,这只狼还没有来得及回头,郭林已经追上了他,向它的身子砍去,狼倒下了,刚好砍了它的后腿,它不能跑了。

    “小弟,过来。”郭林喊小弟:小弟听到郭林的喊声,立即放下身上的包,飞奔过来。

    “哥,原来是这家伙。”小弟看着眼前正在挣扎的一只狼说道:

    “怎么办,小弟?”情急中,郭林有些迷茫问小弟道:

    “哥,把它弄回家吧,今晚給咱们践行。”小弟说道:郭林明白了小弟的意思。接着打闷了猎物,捆绑结实,把它扛着回家了。

    郭林回到家已经是太阳落山了,当他们刚回家,郭林看到大弟也回来了。一家人看到郭林他们回来满载而归的货物,小妹说:

    “哇,大哥,今天你们带来了这么多货,这是什么,她看到一个灰色的猎物,奇怪的问?”

    “傻妹子,这也不认识,一匹狼。”小弟说:

    “弄回来这能干什么?”

    “你今晚什么也别吃,让你饿肚子。”小弟跟妹妹挑逗说着:

    “大哥,他欺负俺,不让俺吃饭。”小妹跟郭林告状道:

    “小妹,有大哥在,你放心,大哥保护你,没有人欺负你”郭林安慰者小妹:

    这晚,郭林大大小小的一家人都围坐在炕上,其乐融融的吃着晚餐。窗户里透出村子里最亮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