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春秋
繁体版

第三章

    一晃五年过去了。

    这一年的年初,晋北地区来了一场雪,久盼的一场瑞雪终于让这一地区几年的旱情缓解,把老百姓高兴的,兴奋的多少天一直都沉浸在欢庆喜悦中,戏台上一场接着一场的唱,白天黑夜的唱,老人小孩整天的都不离开那个戏台,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被这突来的喜悦冲的九霄云外了,苦尽甘来,似乎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这些好兆头似乎对于朝廷来说并没有带来什么特别的起色,依旧不够宁静,内忧外扰让崇祯帝一直无法在安宁中执政,也不知是命运对崇祯帝不公,还是他生不逢时,他继位之后,一直就让他没有安宁过。李自成一直全力以赴忙于他的抗争和起义。崇祯帝的命运真是天不助他。虽然天灾终于过去了。老百姓总算可以进入了春耕芒种的常态了。社会的不安定似乎已经让老百姓见怪不怪了。

    郭林一家人也在喜庆中欢愉了一些日子,似乎苦难总是要结束的,新的生活正等着他们,尤其是郭嫂更是有了新的盼头,埋藏在她心里很久的一个想法,她一直不肯说,如今她终于想吐露给家人了,就是她早已打算对家里的房屋做翻修,那几间屋子,还是他爹在的时候翻修过的,这都过去快几十个年头了,房子早已破陋多处,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忙的家里人,是顾此失彼的,这样的不堪生活已经让一家人纠结好些日子了,今年一开春的兆头就让郭嫂有了这个念头,再加上年初,郭林的货一直不断有,她看到这个年头是个好兆头,她想抓住这个好时机。于是房子的事让她立即就盘算了起来,翻修房屋是填饱肚子的百姓人家是难得的大事,有的人家一辈子也就最多一次机会。。

    日子的好转,让郭林的脸上也舒展了,不过好的兆头只是在他心里一闪而过,他依然还是每天披新戴月的继续着他的日常节奏,每天天不亮他依旧照常起来了,这不,今天天还蒙蒙黑,他就被外面的雨声吵醒了,起来后,巧音已经给他做好热腾腾的早饭,吃完后,他带着所有的行囊,还有巧音给他准备好的一天的干粮,几个菜合饼子,一包腌菜,一壶水上路了。贤惠的巧音比郭林起的还早,每天她是这个家起的最早的,她要赶在郭林起床之前起来,要为郭林准备一天的干粮,等安顿郭林走之后,她又开始了一家子的忙碌,今早过了四更,巧音才忙完她昨晚手里的活,准备歇息,看时辰,她又起身去生火添柴了,最近一些日子,郭林总能背回来满袋子草药,巧音连续几天都是忙活到三四更,郭嫂看巧音每天忙的很晚,心里那个疼呀,她说她也顶个帮手,巧音就是不答应,巧音看婆婆一天天年纪大了,身子也逐渐出现了毛病,婆婆有头痛的毛病;如果再劳累,村子里的老人像婆婆这个岁数的陆陆续续的走了,她心里很怕,想想婆婆这辈子过得也苦呀,难呀,婆婆常跟媳妇讲起她那几个夭折的孩子,婆婆的第一个孩子就送人了,赶上念头不好,喂不起孩子,只能送人了,仅有的一点儿奶水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要喂别人家的孩子。前些年灾荒年,婆婆饿的几天不起床,紧接着公公早早的撇下一家子走了,留下这么大的一摊子,虽说郭林已经挑起了家里的重担,可毕竟他在娘眼里还是孩子,郭嫂看着儿子为这个家支撑着,她心里的那个不安,巧音都看在眼里,巧音打小就常听娘说起郭林是个懂事的孩子,一家人的口粮都是他去想办法,那些难耐的日子,郭林靠着自己的那个强壮的身子骨,要去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那些急需的药材,村子里的人染上瘟疫了,他挨家挨户的去接济,都知道他是个大好人,巧音娘与郭嫂娘家一个村子的,打小就看上郭林是个出息娃,自己的闺女也生的俊,她托人跟郭嫂就定了这门亲,她明白郭嫂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她放心闺女去了不会受制,,女大不中留,这个理她心里明白的很。巧音出格那天还是哭的稀里哗啦,把自己仅有的一个银镯子戴在巧音手上。

    已经连续几日巧音熬夜到天亮,郭林能采回多少货,她都要连夜处理完,这些苦对于巧音是表面的,日子有盼头那才是甜,每次忙完,她总是觉得时辰还早,郭林每日的盘缠,她是费心准备的,昨天她去地里挖了一些新鲜的野菜,一回家就处理干净泡在盆里,放着今早给他爹做些菜饼。

    郭林每天带着巧音准备好的干粮,很早就出门了,到附近的山上找药,采药,一直是他最重要的生计。到山里找药要走十来里路,有时更远,近处的山里已经难以找到他需要的药材,那几个紧俏的药材附近山里已经没有了,一到天冷,柴胡就紧缺,所以他每天很早就出门了,有时到了晌午他还是没有找到,他不甘心,总要爬呀爬呀爬好几座山,有时绕山里走好几圈,都找不到他要的药材,找不到药材他不能回呀,他是不能白来山里一趟的,所以他会继续的找下去,哪怕微量的也得找到一些,然后才到集市,遇到雨天路滑,一路泥泞难行,他也要走下去,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行,有时也会让他有意外收获,还会遇到一些野鸭野鸡,带回去了一家人总能有个节日。

    今天一早出来天就有些阴,孩儿娘让他带上了草帽,还有一个雨披,这不刚走到山口,就开始打雷了,他把草帽带上了,走到山里,雨就来了,雨滴越来越大,他把雨披也穿上了,可是雷声不断,雨点越来越急,雨把他整个浇了一个遍,他的草帽似乎根本挡不住那猛烈的雨。他身上的布袋被他一直护着,他不想让雨淋着身上的那些草药,那些草药如果被雨淋着,就难以卖出去。要想卖出去还得经过好多天的日晒处理。

    雨没有停止,反而下的越来越急了,可是他还是不死心就此离开山里呀!今天还没有弄一点儿货,这怎么能离开呢?他没有回头之意,继续前行,一会儿功夫,雨水已经没过脚面。

    就在他迷茫之时,突然一声像孩子一样的叫声,传入了他的耳边,他于是集中注意力听着发出声音的地方,是在前方发出的声音。他顺着声音,往前方走,深一脚浅一脚的泥泞让他无法快速找到有声音的地方,经过几十米的泥泞,终于在一个小山坡看到一头被雨已经淋透的小羔羊,郭林一看就是一个还在幼年时期的小羔羊,孤零零的小羔羊独自在雨里嗷嗷的喊着它的亲人。小羔羊已经被雨淋透了,看到郭林的小羔羊声音变得不再迷茫,微微弱弱的呻吟着,似乎它看到了亲人,郭林走到小羔羊的面前把自己身上的雨披,遮住了小羔羊,他抱起他,似乎感觉像他的孩子,郭林不准备往山里再走了,他抱着小羔羊走出了山。

    回到集市,把手里的仅有的草药尽可能的多换成一些铜板,这就是他一天的期盼,一下午小羔羊守在他的身边,今天他的身边多了一个亲人,小羔羊一直依偎着郭林,郭林心疼着喂了它,直到天黑,小羔羊跟着郭林回家了。

    郭林一家人的日子与其他村民的日子也都进入了较平稳状态,平稳之后,郭林有了新念头,昨晚,他跟母亲提议,想把家里的房子都翻修翻修,那些房子还是父亲在的时候盖的,已经破损不堪了,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虽然房顶铺了厚厚的一层草垫,只要遇到连续几天的降雨,就是他们一家人最无奈的时候了,房顶的草垫在长期雨的浇灌下就会顶不住了,家里就得遭殃,翻修房屋是他早就心里盘算的一件事,他的这个提议一提出,母亲听了之后,表示很赞成,母亲说:

    “儿,妈每天夜里都在想着这个事。屋里屋外总的有差别呀,冬天西北风来了,屋里处处是风口,我和巧音倒还能将就,可是孩子们不能没有一个温暖的屋,”他没有想到母亲早就有这个想法,母亲只是碍于儿子太幸苦,不好说出口,看儿子有这个想法,她立即就同意了,巧音更是高兴到了极点。

    房子翻修是一家人的喜事,三个孩子都很懂事,这不巧音背上背着那个一岁多孩子,也看出大人和哥哥姐姐的喜悦,他也手足舞蹈了起来,郭林心里很高兴。

    早上郭林一路上,在心里盘算着房子的费用,冬天刚过,一开春,是郭林最忙的时候,开了春又得开始马不停蹄的忙于采药找药。整个冬天是很难采到药材的,难得弄到也是很少的,冬天只能靠储存的药材来出售。一到春天,也是郭林最忙碌的时候了,虽然春耕芒种可以不用他,就他的草药就已经让他疲惫不堪了,在郭林心里,累和苦从来就不上他的心,前天从家里出门出来的时候,天又蓝又晴,上了山,又是非常顺,没走太多的路,已经找到不少草根,草药,种类也不少,常用的那几种,很快就找到了,他看布袋里已经放不下了,昨天小羔羊又给了他意外的收获,小羔羊回到家后,似乎就是这个家的成员,家里的娃看着小羔羊都欢喜的不得了。

    上午还天晴,晌午就开始阴了下来,郭林看手里的药材已经所剩无几了,今天晌午有一个邻村的媳妇急匆匆的来到他的摊前,问要治肺病的药材,她说他公公今天早上起来就咳血,他赶紧给这个女人拿了肺病常用的那几个药材,那个媳妇看他袋子里也不是很多了,立即说:“把你手里的都给我吧,我看我孩子昨晚也有点不舒服”。郭林于是把袋子里的药都给她装上了,郭林看媳妇跑的气喘吁吁,很着急的样子,他很理解女人的心情,于是说“你给我十个铜板得了。快回去吧!吃完了需要再来,我家里还有。每天我都在这里。看着女人离去的背影,他叹了口气,他知道肺病难治。今天的药都处理完了,他决定收拾了摊子就准备回家。

    收拾完摊子,他看到整个街上只有寥寥无几的人流,绸布店,看样子买卖还红火,早早就支开了摊,做好了迎接来人的准备。当他走到那个街边的绸布店,他停下了脚步,他于是抬头望了望那个平日里总有女人出出进进的那个绸布店,他想:巧音嫁给她这几年,日子一直不好,打进门就从来没有制了一件新衣。摸摸口袋的沉沉的铜板,他决定给巧音看个布料,他在盘算,给巧音制件衣服,每次吩咐巧音去买,巧音总是把钱剩下了,巧音从不舍得给自己身上花钱,这点郭林很清楚,巧音自打嫁给了他,出了阁那天穿了一身新衣服,日后再没见她给自己做件新衣服穿,绸布店门口的那个伙计,已经看见他一直往里面看,于是说:

    “快进来,给媳妇看看吧,我们今天早上刚从太原府进的上等料子,做一件吧,逢年过节都能穿。”他走进绸布店。环视了店里的摆着琳琅满目的料子,他也真不知从何下手,于是他问起了伙计:“你刚才说的那个料子在哪里?“

    “老板就这个。“他亲切的称呼郭林。他们都是常见面的。

    这个店是本地一个两兄弟发家致起的店铺,两兄弟十岁父母相继去世,留下未成年的他们,从此两兄弟没了爹娘,只有弟兄两人相依没命了,当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唯一的一个舅舅来到他们家里,,为他们介绍了一份糊口的差事,就是去附近的一个小作坊打杂,两兄弟吃住那里,只给吃的,舅舅常来看看他们,直到两人渐渐长大了,有一天,舅舅来告诉他们不用出去了,舅舅一直做绸布店生意,舅舅提议让他们在附近的街上开一家绸布店,做舅舅的分店,货舅舅提供,卖了结账。两人终于熬出了头,这是好生意,可是店面在哪儿开,这又是他们发愁的问题,舅舅说:你们去找地方,告诉老板你们先付两个月的房租,如果能做下去,你们就继续做,否则就再干别的。两兄弟很快动身。如今这条街只有这个绸布店是最红火的一个生意。

    “给内人么?”伙计说

    “是。”

    “看看这些吧!”伙计指着一个台子上放的绸布料说:郭林走到布料前,摸摸其中的一款,他又看看挨着的那些花布,让他眼前分不清哪些更好。哪块都不错,他心里盘算着。

    “大哥,你看的那个颜色的布料就很好。”

    “是么?”他又接着细细摸了摸。

    “没错的,质量上乘,耐穿耐看。大哥选一块吧!”伙计放下手里的活来到郭林跟前,给他介绍着:

    “这块,多钱能做件衣服?”郭林问:

    “三个铜板。”伙计说:

    “哦。”郭林应道:“那你就给我扯一块吧!”郭林扯了一块花布料。

    “小师傅,这里可以给做好么?”

    “可以。”

    “那你就给做好吧!”

    “那你的把尺寸给我。”

    “尺寸,哦,我没有。”这时郭林看到路过一个妇人,他急忙跟小师傅说:

    “就跟那个女的一样。”小师傅跑出去上下打量了那个妇人,回到店里。

    “好了,我知道了。再加一个铜板。三天后来取吧!”小师傅边整理那块布料边说:

    “谢谢了。”郭林不停的点头说:

    当郭林正准备离开绸布店的时候,店的其中一个兄弟回来,进门正好与郭林撞了一个正着,张氏兄弟跟郭林打招呼说:

    “郭老哥,难得你来我的店里,坐下,”说着张家兄弟让郭林坐在门厅里的一个小茶桌旁:张家兄弟个子中等,小弟的个头略微冒出他哥一点儿,两人都是浓眉大眼,看上去很很整齐,厚厚的嘴唇,一看就是厚道人。皮肤偏白一些。这几年衣食无忧的日子已经让张家兄弟发福了一些。

    “小弟,有什么事么?我想早点回去。有话直说”郭林说到:

    “郭老哥,我看你这么多年经营的买卖,日子也没有什么变化,只能说明是一个小本买卖。我刚从太原府回来,你知道那里像你这样的买卖,过的日子跟你不一样,有的有铺子,有的盖洋楼,我看他们的种类还没有你多,可是人家每天是可以坐轿子的。人家的娃是可以进私塾的。”郭林的父辈们没有做过轿子,他从没有想过坐轿子的生活,可是私塾一直是他向往的地方。他出身穷苦人家,哪有机会去私塾!

    从绸布店出来,今天不知道为什么,脚步很轻盈,不一会儿功夫就已经到家了,一进门,他就看到弟弟妹妹们在屋里屋外忙乎着。大弟在和泥准备补墙,,二弟在房顶补屋顶,小妹在忙着弄了一锅浆糊拿着一些纸糊窗户,西屋的墙塌了一部分,一直用木材板堵着,大弟正在砌墙,两个小不点正在和泥,弄得满脸都是泥,简直就是一个泥人了。

    “大哥,娘让我们开始动手,可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弄,你回来了,快给我们布置一下”。小妹看到大哥回来向大哥说到:

    “大哥,今天这么早回来要跟我们一起干么?大哥很少在家做监工,今天是不放心我们吧!”小弟说道:小妹一双明亮的双眼,咋着两个小辫,今年小妹已经十五,长成一个美丽的少女了。平日里只有她跟大哥最亲,大哥只要看到小弟跟妹妹打架,他就会不问理由把小弟揍一顿。有一次小弟跟大哥反抗了,大哥从此以后就不再教训弟弟了。小妹一天天大了,跟哥哥们不再打闹了。

    “爹,爹,回来,爹爹回来了。”大儿郭创看见父亲回来了,跑向爹爹说:

    “今天爹想你们了!”郭林边说摸着儿子的头温和回答儿子的话: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两个糖稀做的小泥人,递给大儿说:

    “创儿,把这个给弟弟一个,你要一个。”创儿接过父亲手里的糖稀人转身向在和泥的弟弟说:

    “小弟,爹给的,给你。”小弟不顾手里的泥巴,直接接过糖稀人,高兴的跑跳起来。

    郭林先习惯的进了母亲的堂屋,母亲正在炕上躺着,母亲正在睡晌午觉,当他推门刚坐下,母亲就发现了,醒了坐了起来。看儿子今天回来的早,担心有什么事,问:“今天回来的早啊!”

    ’“今天晌午就卖完了,我想早回来正好收拾屋顶。”

    “你也累了,先回去歇歇!”母亲体贴的跟儿子说道:“你看凤凤已经把窗户都糊好了,这下家里就进不来西北风了,天冷了,今年就不再受冷了,前些年,巧音到了冬天,晚上做伙计,深怕影响孩子休息,她总是到西边又冷又冻的屋,收拾那些草药,一干就是深夜,不舍得用油灯,总是借着月光抹黑的干,有时看不清把手扎的,手指上尽是伤,”

    “娘,我跟巧音说了,让她用油灯干活。”郭林说着想起绸布店的兄弟今天跟他说的事,他本来想跟母亲提,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怕母亲会担心出远门的事,于是他要起身准备离开

    “娘,那我就过去了。”说着郭林离开母亲屋来到自己的东屋。一进屋就看到锅里热腾腾的谟在锅上,他洗了手,脱掉外面的大褂,坐到炕边,开始跟炕上的小女女说话:

    “叫爹爹。”

    “爹爹”小女女刚牙牙学语,小女女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喊爹爹了。爹爹每天一进门她总是喊个不停,巧音在火炉边正盛饭,说道:“今天他爹回来早,”说着他已经把一碗特腾腾的和子饭端到郭林手里:

    “今天收摊早。都卖了就早点回来了。我给你做了件衣服,过两天去取,过个节你也没有出门的衣服,我今天刚好看到有新料子来了,就做了”郭林知道巧音一定会数落他不该做的。

    “他爹,你说做那干啥,我出门干啥?”巧音埋怨着,但她手脚不知道为啥轻快了,一上午的忙碌似乎都忘了。

    “放下手里的活,都回来吃饭。“她向门外的一家人扯着嗓子喊道:接着小妹进来了说道:“大嫂,早就闻见香喷喷的饭了,我的肚子闻见你的饭就开始咕噜咕噜了。”接着大弟,小弟拉着小不点都回来了,一家人都围在一个小桌子旁端着自己的满满的和子饭。低着头都在呼噜呼噜的吃着。

    “娘吃了么”郭林问道:

    “我刚才已经送过去了。”巧音接道:郭林看到两个娃逗小女女取乐呢!都不舍得给小女女手里的糖稀。郭林说:“女女不会吃那些,你们不用给她。”如果会吃,郭林早已准备好了。

    吃过饭,郭林跟大弟二弟一起张罗屋顶,大弟到附近找回来一些草垫,,小弟到村子里找永久的瓦,大弟抱回一堆草,

    “大弟,看着烧一些瓦吧,瓦不够。”大弟一直给村子里一家做长工,干活从来不怕吃苦。

    晚饭后,郭林看娃们都睡了,他准备跟巧音说说话,他跟做纳鞋底的巧音说:

    “孩他娘,我想跟你说说话。”

    “说吧,我听着呢!”她没有停止手里的活答道:

    “你说,你想不想做轿子?”郭林说:

    ”做那玩样干啥”巧音纳闷的说:“俺没有那命,俺也不想。”

    “有一天让你坐着轿子回娘家,你不愿意么?”郭林说:

    “你咋想那日子了,那是咱能想的日子么?”巧音疑惑的说:

    “孩他娘,我跟你说个事,今天我给你买料子的时候,张家兄弟跟我说:太原府,做我这买卖的。就是每天坐轿子了.“

    “孩他爹,你是想去那里么?”聪慧的巧音看出郭林的心思。

    “你说呢?俺想去看看,太原府是怎么回事?”郭林在炕沿边躺着说着自己的心事:郭林瞅了瞅睡着的三个娃。那三个娃是他的命根子。

    “他爹,俺打小就看出你不怕苦,是个汉子,才跟了你。你的心思我清楚,想去看看,那就看看呗,我跟娃在家盼着你回来。”巧音边说边抽线纳鞋底:郭林知道巧音最懂他的心思。

    “他娘,,咱这个家,爹走的早,咱们是穷苦人家,虽说有口饭吃已经是很不错的日子了,可咱也得有个奔头,日子只能一天比一天好,今天张家兄弟给我的提醒也是一个念想,我想去看看,为了咱这个一大家子人的生活,也应该去看一看,大弟已经到了成家的年龄,迟迟没有人家来说亲,还是嫌弃咱们家穷,小弟也快成人了,没有几年也该成家了,我做大哥的该给弟弟们张罗呀,我小时候跟爹去做长工,那个东家给娃请的私塾,东家只有一个小女女,东家给女女请的私塾,听说东家在外面开的铺子。咱创儿也六七岁了,东家的女女那年请私塾就是创儿这么大。创儿很灵,打生下来就是个机灵娃,俺也希望咱创儿能像东家的女女到私塾里,长得能有个出息。”’

    “他爹,俺没文化,不懂文化人的事,俺也没有嫌你穷。跟着你吃苦,俺愿意,这年头不比前些年,每天都有吃的。”巧音一宿不停的纳着鞋底回应着郭林:

    “孩他娘,这个想法我没有跟娘说出口,我从不隐瞒娘事,可是这个事我不能跟她说,她一定会担心我出去有个啥?娘生了那么多娃,活下来现在这几个,她偷偷的抹眼泪我心里清楚,三哥当差走了再也没有回来,不知道他当的什么差,刚走还捎回来信,有一次他说身体不好了,后来再也没有音信,不知道三哥现在是个啥?二哥那年看家里口粮不够,他一走再也没有音信。大哥送人了,据说送了一个有办法的人家,不知道在哪儿?娘看家里孤单,后来娘又生了俩弟俩小妹,那年瘟疫,一个小妹没有保住,他们以为我是大哥,娘不愿意提起,俺也只当过去了,可俺心里总是有个结,娘眼看一天不如一天了,俺也想娘见上几天舒坦日子,灾荒那年,有多少人家把孩子……”郭林巧音瞅了一眼哽咽的郭林,郭林咽了一口水说道:“娘本来是个不苦的人家出生,看爹是个实在人,爹给她家做过工,才嫁给爹,娘从家里带过来的那些,爹那年出了事过不去了娘都拿出来当了。虽说灾荒年爹的药材救了不少人,可日子一直很吃紧,至今赎不回来了。”

    “你不跟俺说,俺也能看出娘是个要强的苦命女人,她宁可自己苦,不舍得孩子苦,左邻右舍在那些年孩子的命那哪是个命呀,你是闯荡的人,俺跟了你,就不怕有什么,人活着苦呀累呀,都是要经历的,大不过也就是一死,老天爷让俺活着,也是命,走了也是命。,他爹,什么时候走?定了日子俺给你备干粮,家里你就放心。等你回来娃们都活奔乱跳的。咱创儿是个懂事的乖娃,才六七岁,就能顶个小大人用了,俺也想让咱创儿去私塾学个啥,我打小听娘说,村上有一户人家,娃们就能去念书,念了书还能做官,俺不知道做官是什么,听说就是做了官就能不愁吃喝。”巧音抬头瞅了一眼郭林,接着又开始抽线。

    “过两天吧,明儿我去山上多找些货,我走了让大弟出去。小弟去给你背柴火。”郭林吩咐道:“办完事我就回来了,你给我多备上几天的口粮,如果顺利我很快就回来了。“

    第二天一早郭林就拿着所有的家伙去山上了,他走了好几条不常走的路,他希望能有更多收获。今天果然让他如获至宝,刚走到那个山后,听见呼呼的声音,不远处有一个黑乎乎的董熙,走进一看是个野猪正睡得昏昏沉沉,他想想用家伙打闷,再把它弄回家,这可是难得的猎物。看到这个野猪还真不小,这个背下山是够费力,于是他找了绳子,捆上拖着走,还不太费力。还好路上野猪没有醒,晌午终于回到家了。一家子人看着郭林弄回来的货,娃们活奔乱跳的,娘说:

    “弄个猪圈,把它喂起来。”郭林明白娘意思,太平日子尽可能不杀生。

    吃过晌午饭,郭林去了集市,等太阳下山的时候他收拾了准备离开,今天他想去到张家绸布店,他看绸布店还开着门,他进去了,张家兄弟不在,还是上次门口那个伙计在,他上前问伙计:

    “小伙计,你家东家去哪儿了?”

    “去太原府拿货还没有回来。”郭林瞅了瞅店里的那些布料,接着问:

    “我的那块布料做好了没有?”

    “好了,昨晚就好了。”伙计正整理那些地上的一堆活。说着他到板子下面找出了一件布料衣服,郭林接过料子,付了四个铜板,接着说:

    “平时东家都是什么时候回来?”

    “今天不知道咋了,平时太阳落山就回来了。”他停了一会儿说:

    “你要有事就等等。”

    郭林大约等了半个时辰,张氏兄弟跟着一批货回来了,装了整整一马车,风尘仆仆地张氏兄弟进门看到郭林在店里,张氏老大已经明白郭林的来意,上前问候着郭林:

    “郭老哥,今天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这不给俺媳妇做了件衣服么!”郭林瞅了一眼手里的那块料。郭林好不容易等回来兄弟俩,看到他们心里总是欢喜的。

    “那天我跟你说的事是不是有想法了郭老哥,男人们,出去走走是个理,咱这小村村,能长什么见识,决定了,那就明天跟我进太原府走一趟,”张氏兄弟都是明白人,郭林是不会轻易到他们店里的,不是有要紧的事他是绝不会来的。看郭林不知声,就是有想法了,,郭林一向是个寡言寡语的人,他是个外表让人看起来冷漠,心里确是个暖心人。绸布店的生意一直是村上最火的,村里的人都眼红这个店铺,两兄弟还没有成家的时候,上门提亲的一桩接着一桩。郭林听说,兄弟俩成了亲,没有几天都把家眷接到了太原府。

    “明早我们天不亮就要到太原府走了,你早点过来,搭上我们的马车一起动身。”张氏老大吩咐道:

    郭林答应了张氏兄弟,明早一早就过来,

    郭林走在回去的路上,脚步是轻盈而飞快的,似乎他感觉已经走上太原府的路上了,目前他一心只想告诉巧音明天就要动身的事,月亮今天格外的圆,照的村子里的路亮堂堂的,每到夜晚村子里的犬叫声传的很远,邻村的“汪汪汪“”的声音都能听的非常清晰。走到村口,郭林老远已经看见自家屋了,他三步并作两步就奔进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