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
繁体版

第十六章:顺路杀敌

    李方死了,死在芙蓉的怀里,芙蓉擦干眼角的泪水,她看着李方的脸,露出淡淡的微笑。

    柳如欣给出的解释是:枪伤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再没必要探讨这些问题了,现在应该考虑的是李方的后事如何处理,武思京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花楼的老板娘也来了,她提出,等夜深了将李方运至大街上。

    这是什么意思,老板娘赶紧解释,说是南京城一直有专门的收尸人,他们会做处理的。也是,自南京沦陷以来,南京的街头有很多无人认领的尸体,所以就有了专门的收尸人。

    老板娘的提议当即遭到众人的反对,怎么能将李方的尸体弃至路边呢!武思京等人与李方在一起的时间虽不长,也谈不上有什么深厚的感情,但这样的处理方式,众人都不能接受。

    芙蓉提议水葬,和老板娘商量后,最终众人同意了这样做,取来盛放被褥的大木箱,权且当作棺木,将李方入殓其中,只是李方无法保持睡姿,只能蜷曲着身体。芙蓉不忘给他两瓶老酒带在身边,没有金银器物陪葬,老板娘找来些石砖,裹上一些金银花纸,老板娘说:要这样做的,黄泉路上也好做些打点。

    等到夜幕降临,众人将“棺木”放入十里秦淮,那“棺木”渐渐便沉入水中,十里秦淮最终流向长江,那里可以通往李方的家乡——重庆。一个浪子,魂归故里,他要回家了,也许他的“晶晶”正在等待着他。

    此前康二宝已将柳如欣安全送至中央大学,又见到了那两个可爱的小男孩,柳如欣要孩子管康二宝叫叔叔,康二宝似乎是有些承受不起,因为他使劲地翻着几个口袋,然而那里面找不出什么好东西来,自己的“良民证”不大好作礼物的,也怪武思京,怎么出门的时候也没给自己一点钞票的呢,柳如欣看出康二宝的心思,“什么年月了,还搞这些。”柳如欣说。

    两个小男孩也很有意思,老大一脸坏笑,他问:“叔叔,你在找什么呢?”

    “我啊!我……”康二宝尴尬地笑了,柳如欣及时岔开了话,她问康二宝如何打算,康二宝挠挠头,说:“再说吧,我先得回去了。”

    康二宝在路上也透露了一些信息,说是自己与武思京他们是要做点大事情的,柳如欣不大明白这个“大事情”指的是什么,不过她也知道男人们是顶梁柱,有些话就不便多问了。

    康二宝要走了,柳如欣还是叮嘱他:外面不行的话,就回安全区来。临走的时候,康二宝终于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孩子他爸爸呢?”

    当着孩子的面,柳如欣没有回答,她侧过脸,一只手捂住自己的口鼻,一双含泪的眼睛看着她的两个孩子。

    康二宝突然意识到自己问的话有些冒失,至少是应该考虑一下场合的,认识到这一点,康二宝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学生,立刻转头跑掉了。

    康二宝返回到花楼,天还没黑,众人早已将李方的“棺木”整理妥当,也就等着夜幕降临了,这一时间也没什么事,储藏间内闭目养神、养精蓄锐,也算是给李方最后的陪伴。花楼里倒还做着生意,储藏间内隐约可以听到那弄花嬉戏之声,唉……

    不多一会儿,花楼内传出一阵尖锐刺耳的声音,是谁打破的什么瓷器,再听,还有“叽哩哇啦”的怪叫声,随后就是女人尖利的哭叫。

    芙蓉像是见怪不怪了,她叹了一声,说道:“小鬼子就是畜生,就干畜生事。”

    躺着的崔大胖子一骨碌就坐了起来,他的眼神明显不大对劲,芙蓉能够感觉到崔大胖子的怒气,她立刻补充了一句,“姐妹们都习惯了,闹一会儿,就好了。”

    武思京明白崔大胖子的意图,是啊,想想在“棺木”中依旧蜷曲身体的李方!兄弟们的手都痒了,但此时不是动手的地方。

    武思京说道:“谁都别给老子惹事!想要痛快,等出去再说!”

    “奶奶的!”崔大胖子恨恨地骂道,武思京知道他不是在骂自己,很显然,和大家一样,都是气不顺,但也没办法,想想也是,你此是杀了几个鬼子的话,那明天花楼里的人还怎么活!

    “再有气,都给我憋着!”武思京冲着崔大胖子低吼道。

    就这样憋到了天黑,送走了李方,武思京一行也该上路了,向芙蓉、向老板娘道谢告辞,老板娘问武思京是否有个去处,武思京没有回答,诚恳地给老板娘和芙蓉敬了一个军礼,之后便离开了。

    暂时的去处,武思京当然是有考虑的,一队人马少了再也回不来的李方,还少了一个钱博士,他如何归队呢?

    此前武思京和康二宝详细分析了前夜与鬼子的遭遇,得出了一个最有可能的推论,那就是不认识路的钱博士如果想要归队,那么他一定会去寻求柳护士的帮助,也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找到武思京他们,也就是说,钱博士如果没有什么不测,也没有坏良心的话,那么他一定会去鼓楼医院,得出这样的推论,武思京的去处也就清楚了。

    去往国际安全区内的鼓楼医院,有一段不远不近的路程,身着什么服装呢,倒还是有选择的,一共七个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聚在一起走夜路,怎么看也是挺招人眼的,所以武思京选择了日军军装穿在身上,以此防身,还能浑水摸鱼,说不定还会有所斩获。

    于小飞的日军军装不见了,上衣是早之前的战斗中就被他自己扔掉了,军裤是在过东关头水涵洞时当作了绳子,用过之后,也就被遗弃了,李方的那一套军装现在正好给了他穿上。

    崔大胖子的军装早就撑扯破了,套在他胖大身躯上着实不像样子,马马虎虎、将就将就吧,也就是个意思,唯一感觉不妥的就是手中没有武器,除了老土匪的腰里有一支日制手枪,也就只有崔大胖子手中还有没有用完的几把特制飞刀,其他人就是手无寸铁了,也正因为这一点,大家在行动上显得格外的小心翼翼。

    康二宝领路,直奔国际安全区,半路上,见到了两个日本兵扛着“三八大盖”歪歪倒倒地在大街上转悠,于小飞第一个发现目标,要怎么说贼眼贼光贼光的呢,他提议,要搞它一票,武思京还没表态,众人一起说“好”,那就不多说了,先跟一段看看吧。

    两个小鬼子似乎是在寻找着什么,也许是过于专注,也或是喝多了酒,他们并没有发觉身后有人尾随,两个日本兵终于寻到了一处仍有灯光的人家,“叽哩哇啦”地嚷着便冲向这户人家。武思京他们看得清清楚楚,自然意识到将可能会发生些什么。

    两个小鬼子旁若无人地踹着那户人家的大门,三五脚便破门而入,再之后就传来屋内的冲砸和搏斗的声音,奇怪的是并没有一声枪响。

    日本兵冲砸大门,自然是惊动了屋内的人,家里有四个人,老夫妻两个带着两个儿子,兄弟俩二十多岁,虽不强壮,那也是大小伙子,见势便操起板凳在大门两侧站好守侯。

    小鬼子破门而入,兄弟俩没二话,伺候入侵的日本兵是半空中砸下的板凳,小鬼子端着长枪,下意识地举起长枪挡住飞来的板凳,两个硬物相磕,都没得到便宜,兄弟俩也不含糊,紧接着就搂住小鬼子与之肉搏,老夫妻俩也匆忙上前助战,几个人便扭打在一起。

    看见日本兵冲进人家,武思京一行人再没时间多想了,立刻便向这边奔来,七个人一同冲进屋内,这下可倒好,这阵势一下子震住了搏斗中的所有人,两个小鬼子此时正被摁在地上,手里的长枪还在争夺中,处于劣势的他们像是看到了救星,康二宝和胡大也不说话,上前便抢夺去了尚无归属的长枪。

    都看明白了吗!康二宝、武思京他们穿着的都是日军军装,这一家人蒙了,面对这么多的“鬼子”,不难想到灾难已经无法逆转,而被摁在地上的小鬼子自然是心里畅快了,康二宝、胡大去夺他们手里的枪,小鬼子便痛痛快快地松了手。

    武思京在这个时候居然还说了一句日语,“混蛋!”

    看来武思京除了“请多关照”,还会说一句日语,不知道他是想卖弄一下他的语言天赋,还是他特有的习惯性语言暗示,他说了句“混蛋”,紧接着又说了一句“请多关照”。

    这两句日语,说的没头没脑,一点逻辑性的关联也没有,两个小鬼子还在纳闷中,崔大胖子便已经动了手,他俯下身体,一手掐住一个鬼子的脖子,又一只手里特制的“铁钉”没一点犹豫便插进鬼子的太阳穴,小鬼子连哼都没哼一声,两条腿便泄了力。

    另一个小鬼子死的就没这么麻利了,还是康二宝,还是他的老一套,他骑在小鬼子的身上,两只手死死掐住鬼子的脖子,嘴里仍是一字一句地说:“都别动,啊,都别帮忙!”

    康二宝很认真,他的两个眼珠子瞪得都快掉出眼眶了,旁人便随了康二宝的愿,这个小鬼子也许还是不解,但他此时怎么也喊不出声来,唯一能做的就是死命地蹬蹬腿。康二宝掐着鬼子还问他呢,“你死不死啊!啊!你死不死!”小鬼子始终也没能做出回答。

    这户人家的四口人先是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眼前的日本兵怎么会反过来帮助自己呢?再接着穿着日军军装的康二宝居然说出了地道的南京话,这更使他们大感意外。

    康二宝骑在鬼子身上较劲的时候,武思京便向老夫妻解释道:“别怕,我们不是日本人。”

    于小飞早已将房门关上,解决了两个日本兵,这就打完收工,武思京也不想多说什么,这便要离去,这家人连忙道谢,武思京他们也没什么可客套的,点点头,还以微笑。

    老父亲看出武思京他们不是一般人,他请求武思京带上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同去打小鬼子,武思京没有同意。

    老父亲说着老泪纵横,就要下跪请求,扶起老人家,武思京还是没有同意,康二宝有意帮着说些好话,但已经看出武思京态度坚决,他也没办法,都是南京人,康二宝能够理解这家人的心情,他劝两个小伙子去城外找游击队。

    武思京可算是找到了台阶,他连忙顺着康二宝的话说:“对,对,城外有游击队,我们来之前都看到了,还和他们打过招呼,你们想要打鬼子,可以去找他们。”

    武思京是有考虑的,他的南京之行并不简单,他们的要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去杀几个日本兵,也不是溃败后自发组成的游击队,所以此时武思京硬是拉下脸来拒绝了这家人的恳求。

    不止是康二宝,众人都觉得武思京有些铁石心肠,老人家说的非常恳切,这一大家子,小伙子的叔叔一家、大伯一家都在这场劫难中残遭灭门,小伙子的爷爷前几天出门,被小鬼子撞见,不问青红皂白,便被打死了。小伙子还有一个妹妹到现在没有回来,早已无半点音讯,老夫妻也不抱什么指望了,唯一的心愿就是把两个儿子送去战场——杀鬼子!杀鬼子!如果能死在战场上,那比现在这样活着要痛快一万倍。

    武思京脑子里的计划,他的兄弟们根本就不清楚,他们的想法都很简单,不就是杀鬼子嘛,那为什么就不能接纳眼前的小兄弟俩呢?武思京不解释,他也不需要什么理解,反正他就是这样的决定。

    武思京带着众人离开了这户人家,小鬼子的两支“三八大盖”武思京也没要,他们不需要长枪,便留给了这户人家,至于这户人家的愿望,还有那两具日本兵的尸体,只能留给他们自己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