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月儿圆
繁体版

三十四

    随着麦收后的一切进入正常程序,家旺也将开始他的新征程了,照例进入打工模式,这次准备带上二娃一起去省城唐州。

    临行前一天,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小东扒拉了半碗水煮知了猴儿和其他小伙伴们出去玩了,只剩下四个大人边吃边唠。

    老太太今天看起来精神头儿不错,拄着根棍子出来吃饭了,老人家的胃口也比起前些天好了一些,她不放心的嘱咐着家旺别忘了带粮票儿,开介绍信等等。

    “娘,都啥时候了,早就不用那玩意儿啦;现在大伙儿都在路边小摊上吃饭,有钱就行,不用粮票了,早就不堪介绍信了。”

    “那,不使粮票都能买饭吃了,还不乱套喽?”父母都瞪着大眼直摇头,他们显然还不相信。

    家旺告诉父母,现在的外边儿已经不用这票那票啦,大早起就有附近的农民拉着板车在路边上卖自家种的菜,比菜场卖的还新鲜还便宜;也有摆摊卖包子大饼的想吃啥就买啥,价钱都很公道。还有不少的人租房子开小餐馆呢,比国营饭店的菜味好态度还好,大商场里头直接卖衣裳,不用买布自个儿做了。别的地儿不知道,在唐州,只要安心挣钱想买啥就买啥了。

    “啥都是公家的,都得照公家的章程办事儿,要是个人想干啥就干啥,这样不乱套喽,打击****的同志不管?”父母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爹,娘,恁家旺跟俺说,人都是公家的,又跑不到国外去,国家有啥不放心咧。”盼盼接过话茬说道;“咱不偷不抢不犯法,能有啥事儿呀?俺还想出去挣钱咧。”

    “你可拉倒吧,咱是农民户口,村里不开介绍信,最多叫你走到县城,公家能让你干啥。”老太太边往嘴里扒拉南瓜饭边说道。

    家旺知道跟二老说不清楚,跟他们就像不同世界的两代人似的;就借口准备东西,起身回屋了。

    盼盼收拾了碗筷刚进屋,被家旺冷不丁地抱起来,吓了她一跳。

    “哎呀,你干啥,吓死俺啦。”盼盼嚷道。

    家旺将食指放到嘴边“嘘——”了一声,拉上门,低声说道:“知道明天是啥日子不?”

    “啥日子不知道,俺就知道得将窗帘拉起来再说。”盼盼点了下家旺的鼻子,低低地说。

    “哎呀,天热,就这样不燃灯就成,又没有外人来,咱俩趁着小东不在,说说话儿。”家旺抱着她的腰躺到床上。

    “啥日子呀?”盼盼不解的问。

    “明儿个是六月十六,你说啥日子?”盼盼得到了一个反问句。

    “哟,小东都九岁了,俺十年前六月十六来到这儿的,都十年啦,真快。”盼盼感叹道。

    “是呀,是咱们的结婚纪念日,在外边儿,人家城里人可看重这个啦,人家到了这个日子都要买礼物庆贺一番的。”

    “那,这么多年,俺给你生娃,做饭洗衣裳的伺候你,还要让你**,你想让俺咋的过?准备给俺买啥礼物?”盼盼故意问道。

    “哎呀,你男人把他自个儿都给你了,现在他还有啥呀,想要跟俺媳妇儿要去吧,呵呵呵……”

    “哼,贫嘴。”盼盼笑着拧了他一把。

    就这样,两人相拥着开启了聊天模式,家旺给妻子扇着扇子,度过了他们的结婚十周年纪念日。

    家旺深情的忆起了十年前,天刚过半夜,老支书带领着大伙儿,驾着四辆马车,赶到了屏峰坝盼盼的娘家,将盼盼的父母和盼盼接到了枫林渡,大伙儿在一起吃了顿饭,就算是典礼了。没有宣誓,没有粉刷房子,没有置办家具,甚至连小小的一张照片都没有照,两人就这么结合了,结婚两天后,家旺赶着马车,将二老送回屏峰坝,带着盼盼也算是回门儿,结婚前没有惊天动地的阵势,结婚后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一切都如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那样的平静。

    家旺至今都清楚的记得接亲时的场景:

    那天,天刚亮,大家就赶到了屏峰坝,家旺向岳父保证,一定会好好的和盼盼过日子,绝不会让她受委屈,请老人家放心,自己这么多年的书不会白读。老人家当时就说,好,就凭这句话,他就放心。

    婚后的日子虽然很苦却也很顺意,家旺想方设法往家里弄进项:做笤帚,割下柳条儿编小筐小篮儿,在父亲的指导下打家具……盼盼也是精打细算的合计着减少开支:用破烂儿换缝衣针,将鸡蛋拿到供销社换酱油……就是想回娘家时,家旺也会提前下苇河里捕些小鱼儿做成咸鱼干儿给老人带着当礼物……有了小东后,多了一张吃饭的嘴,日子虽紧巴一些,可快乐也多了不少,夫妻更加团结了,相互帮衬着,小日子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尤其是最近几年,允许出去打工了,兜里有了点儿余钱,两口子笑得更开心了……

    “傻样儿,咋不说话啦?睡着啦?”见家旺长时间不说话,盼盼推了推他。

    “啊,我在想我们刚结婚时候的事儿呢。”家旺对盼盼说:“娶了个好媳妇儿,我觉得自己真够幸运呢。”

    “那是,俺听那戏匣子里头说,全国总共有十亿人啦,可叫顾盼盼的就俺这么一个,让你赶上了,你说你得多幸运呀?”盼盼听了后觉得很受用,非常得意的笑了笑。

    “你刚才说戏匣子,那戏匣子可是光能听到音儿,咱要是能买个电视的话,那可就不光能听音儿,还能看见人儿呢,那不更好了?要是那样的话,咱就跟那城里人一样啦。想想都高兴。”家旺美美的说道。

    “你还真敢想,那得多少钱啊、扎住脖子咱也买不起吧?一架缝纫机都花了咱家一百多块呢,这要是个电视的话,不得个千儿八百的呀、再说了,咱花那么多的钱买它干啥呀,不当吃不能喝的,还不如存着出利息划算呢。”

    “你呀,都掉钱眼儿里啦,看你要那么多的钱干啥。”家旺抚摸着盼盼的头发。

    “等攒够了钱,就先盖一座砖瓦房子。你看会计家盖的大瓦房,多气派,住到里头又干净又亮堂,还忒凉快,到时候咱也盖座那样的,装上玻璃窗户,地上铺上砖,住进去想长痱子都难。”盼盼美滋滋地想着。

    “然后呢?”家旺停止了摇扇子,很郑重的问道。

    “然后?然后就过好日子呗,冬天不会冻醒啦,热天不会热得睡不着觉啦。”

    “好,我告诉你。”家旺对盼盼说:“然后我们就将老人家接到这里来,让二老跟着我们过好日子,这样我们就可以好好照顾他们,让二老享享清福。媳妇儿,我虽没跟你说过,可我心里一直有这个打算的,老人家距离我们这么远,再说了,屏峰坝那地方又太偏僻了,别说马路了,连正经大路都没有,来回太不方便了,他们身边又没人照应着,你能放心他们呀?你不惦记他们呀?”

    盼盼爬起来,很惊喜地说:“旺,你真是这么想的?不是骗我玩儿咧?说咧是你的真心话?”

    “啊,我骗你干啥?这也是我比别人想多挣些钱的原因,就算是想骗你也不能在结婚纪念日骗你呀。”

    盼盼高兴得笑出声来,趴到家旺脸上连亲了好几口:“哎呀,旺,你真是太好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俺当成祖宗一样好好咧伺候你。”说着,从家旺手里夺过扇子给他扇了起来。

    可是,盼盼扇着扇着就将扇子慢慢放下了:“旺,你还是在骗俺玩儿咧,俺爹娘搬来容易,可他俩种的地咋搬来呀?这事儿可没那么容易。”

    “你就相信咱老百姓就行了,地是搬不过来,可咱可以在枫林渡给老人家再申请上一份儿地呀,让二老就成为枫林渡的村民不就结了?再说了,二老年轻时不是从甘南迁到这儿的吗?咱给二老接着迁户口不就行了吗?是谁总是说‘你有文化,俺信你’哎哟哟哟……”

    盼盼在拧家旺的耳朵:“说你胖你还喘上啦。谁稀罕你,哼,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哪儿都是,别惹俺,俺可才三十出头儿,指不定多少男人扳着橛子想俺想得睡不着觉咧,把俺惹急喽……”

    “咋样?换根橛子坐坐?”家旺皮笑肉不笑地逗她。

    “嗯——对!”盼盼自己先忍不住,“噗嗤”笑了。

    “这儿就有现成的,不用费事儿出去找啦,不用白不用。”家旺说着伏下身去……

    盼盼低低的娇嗔着:“哎呀,你干啥呀,还没插门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