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阁记
繁体版

第十章:重出江湖

    曦光照进窗户时,书生已将一切打点完毕。收拾行李、购买船票、通知学生放假、买早餐,再加上一夜的辗转反侧,并没有使他感到任何的疲惫。反倒是小萧轲,醒来之后就坐在床边连打哈欠,等看到桌上的那一小包行李时,才屁颠屁颠跑出房门找书生。

    小萧轲才跨过门槛,便见到一个漂亮的小姐姐在院里洗衣服。他疑惑地看着,想靠近,又不敢,歪着小脑袋,双手摸着书生送的铜猴吊坠,杵在门口。正在这时,书生捧着一个木盘,从厨房里出来了,看到他那模样,微笑道:“小轲,你醒啦。这是伯伯一位好朋友的家人,你可以叫她小雯姐姐。”

    早上起来的时候,书生跟那少女说了小萧轲的一些情况。她听到书生的话后,转过身来,向小萧轲打了个招呼,“小弟弟,你好呀。”

    小萧轲回了声“姐姐好”,便径直跑到书生那,看得出他有些扭捏和害羞。

    “小轲,来,先洗脸,我买了你喜欢的叉烧包和豆浆。等下吃完东西,伯伯带你出去玩。”书生原本想将小萧轲交给唐七照顾的,但一来不知此次去广州要多久,二者有些不放心,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把他带在身边。

    “伯伯,我们要去哪里呀?”

    “我们可能去广州玩几天,就是你杨伯伯常说的那个有很多好吃的地方。呐,等会吃完包子,回房间自己收拾,可以带一些你想带的东西,但不能太多哦。”

    辰正时分,书生牵着小萧轲的手登上了前往梧州的客船,而小雯则落在后面帮忙拿行李。因为没有船直达广州,只能在梧州中转。他们在梧州匆匆吃了个午饭,又上了前往广州的船。虽然舟旅劳累,但小萧轲毕竟是个孩子,看到两岸新鲜的事物,总会询问书生。而随着和小雯相处时间的增加,他和小雯也越发熟络了,兼且小雯性格活泼、会讲故事,他也越来越喜欢和这个比他大一轮的小姐姐玩。

    第二天中午,当船靠近广州的码头时,书生感到有些忐忑,以至于对小萧轲的询问和分享,有点心不在焉。那个让他退出江湖的人,那个十几年来朝思暮想的人,那个以为此生再也不会相见的人,此刻就在这个城市里,等会相见又该如何开口,把她孩子救出来后,是否永难再见……

    为了早些与李玲珑汇合,他们雇了一辆马车,好在车夫对广州很熟,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那果农所在的村庄。

    车还未停稳,小雯就跳了下去,往村里飞奔。在下车的那一刻,书生的心跳又加速了少许,他做了两个深呼吸,拉着小萧轲向村庄走去。刚过拱桥,书生远远看到小雯和一个身着淡紫衣服的中年妇人站在村边的道路上。他笑了,笑得有些苦涩,然后侧身抱起小萧轲,几个快步便来到那人身旁。

    “这胡子,不适合你。”李玲珑打量了一下书生,噗呲笑道。笑得很自然,又很亲切。

    书生闻言,鼻子一酸,眼泪快速在眼眶了转了两圈,然后又消散开来。他放下小萧轲,傻笑道:“嗯,年纪大了,是这样子的。”

    李玲珑听罢,轻轻地摇了摇头,刚想开口,忽然看到了小萧轲,先是一惊,然后瞄了眼书生,随即像明悟了什么似的。

    书生对李玲珑点了点头,然后对小萧轲说:“小轲,这是伯伯的好朋友,快叫姑姑。”

    小萧轲对眼前这个紫衣妇人甚感亲切,很乖巧地打了招呼。

    李玲珑脸上浮过一丝哀伤的神色,蹲下身来,爱怜地摸了下小萧轲的头,柔声问道:“小轲真乖,伯伯有没有教你念书啊?”

    “嗯,有的……”于是小萧轲便将自己一些所学说了出来,听得李玲珑接连点头。

    “小轲,你和小雯姐姐先去那边玩,我和你李姑姑说点事。”书生拍了拍小萧轲衣裤上的灰尘,温声道。

    “玲珑,小轲的身世,我希望……”

    李玲珑做了个手势,止住了书生的话,说道:“你也知道,你们江湖的事我很少关心过问的。萧大哥和袁姐姐都有恩于我,小轲便若我的孩子,我知道该怎么做。”

    书生对李玲珑行了一礼,肃容道:“谢谢!”既是感谢李玲珑帮忙保守秘密,也是对她包容自己过错的宽慰,更是对老天爷让他们重逢的感激。

    但他的心思,李玲珑又何尝不知,只淡然一笑。她理了理鬓角的头发,认真看着书生道:“文大哥,想必小雯也跟你说了这边的情况,这一次请你出山也是迫不得已……”

    书生打断了李玲珑的话,“玲珑,你放心,我一定会救出令郎的,等下我便去城里打探消息。我只怕,小雯上次的行动,会打草惊蛇,有可能现在他们将人转移了,或者提前出海。”

    “应该还没有,这两天我偷偷到那宅子附近看过、问过,除了多了几个看门和巡逻的,没有大的动静,但我怕被他们认出来,没敢到里面查看。我知道,文大哥,你肯定会来,所以我忍着。”

    书生知道她虽然说得轻巧,但这几天肯定遭受了不少的苦,他甚至可以想象她在那房子外时的心情,担心、着急、焦虑、不安、无奈,还有挂念。

    将小萧轲交给李玲珑照看后,书生独自进了城。依照她们指引的方向,书生很快在城北找到了那所房子。由于不清楚里面的状况,兼且白天人多眼杂,他只好在房子周边转了几下,然后在大门侧面的茶馆坐了下来。好在还有一个多时辰便天黑,书生只好一边喝茶,一边观察。

    两盏茶后,忽然书生感到有个目光正盯着自己。他假装打翻茶水,借抹水,转身看到后面角落处,坐着一个作渔夫打扮的蓑衣客,那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瘦高、英俊。在书生看他时,那人饶有兴趣看着书生刚刚打翻的茶杯,当书生把注意力放在那人的五官时,他也看回书生的脸庞。四目对接,书生向那人微微一笑,重新坐好。书生知道那年轻人武功很不简单,自己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好在从刚才的眼神对接中,没有看出对方的敌意。

    黄昏已近,书生结账离开了茶楼,没入行人匆匆的大街中。他在附近几条巷子兜转了一圈后,没发现那年轻人,便来到那宅子的侧面。书生一个轻腾踏上院墙,再一个“燕子回坞”隐身到假山之中。

    不一会儿,书生便听到有两个脚步声在走近。

    “和阿舜他们说好了,亥时收工后到我那打两圈,你可别迟到哦。”

    “老大不是说,过两天要将那批‘猪仔’运出海么,让我们打醒十二分精神,你还敢赌?”

    “怕啥,有那两位武功高强的先生在,这些人跑不了。再说,只是打个把、两个时辰,不碍事。”

    书生凝神细听,确定附近再无他人后,他从假山中闪了出来,一个刀手将一人打晕,再封住另一人的穴道。接着像老鹰抓小鸡一样,将两人提起,迅速回到方才的藏身处。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他便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宅子内外约有六十人,除了几名杂役,均是打手,他们老大姓赵,是城北兴和帮的头目,而口中的那两位先生则是老板派来的,至于老板是何人,他们这种小角色就不知道了。而府中的地牢里关了五十多个‘猪仔’,都是从广州之外的地方坑蒙拐骗来的,现在由那两位武功高强的先生,轮流看管。

    书生点了那昏倒的打手几处穴道后,换上他的衣衫,让另一人带路,径直向那地牢走去。好在此刻是饭点,那些打手大多数去吃饭了,虽然在途中碰到了几人,但那被挟持的还算机灵,两人有惊无险到了地牢洞口。相比于小雯的描述,铁门内外均加了大锁,门里门外也多了两人。

    “阿坚,你小子今天不是负责外面的巡逻么,跑来这里作甚?”四个守卫中的一个瘦子拦住了他们,扯着嗓子问道。

    “我说阿深,你说话那么大声干嘛,我又不是聋子。你以为老子愿意来呀,刚吃完饭打算找人瘾几把,谁知道在前院遇到了老大,他让我俩到地牢这边看看。妈的,钱我没比你们多拿,每次有苦差,总少不了我……”

    “好啦,好啦,少罗嗦。下面没事,你可以回复老大了,顺便帮催一下阿辉他们,到点换我们吃饭了,怎么还迟迟不来。”另一个守卫打断了阿坚的话,不耐烦地说道。

    “那不行,老大的脾气你们是知道的,他让我到下面瞧瞧,那就必须下去,让他知道我偷懒,我脑壳得起包。快点开门,我等下还要出去买狗肉,晚上约了阿舜他们一边打边炉,一边打麻将,几位大哥要是有空,也来搓一顿呗,大伙很久没一起喝酒了。”

    一番“磨蹭”后,大门终于开了。书生刚踏过大门,一个守卫指着他说道:“这位兄弟好像没见过,新来的?”书生压着嗓子回道:“嗯,前两天刚从老家过来投靠表哥。”那阿坚看了四人一眼,低声道:“他表哥,就是老大!”那四人再无他言,待书生两人走后,又把大门锁上了。

    在过道里,书生看了眼那打手阿坚,低声笑道:“小子,你表现不错,很机灵,可惜跟错人了。如果帮我顺利救了人,我可以放你一马,只是以后别跟那些人干缺德事了。”

    “是,是,是,大侠您教训的是。嗨,这年头也是混口饭吃嘛。”阿坚毕恭毕敬地答道,刚才书生审讯他所用的手段,他现今还畏惧着。“大侠,再转两个弯就到牢里了,里面除了六个常驻的守卫,还有一个武功不错的先生……”

    书生忽然点了阿剑的穴道,把他靠在转台的石梯边上。因为他听到有脚步声拾阶而上,脚步轻盈、间距相仿,来人的武功不俗。他快步来到转角处,贴着墙壁,真气暗聚右掌。在微弱的烛光下,书生看到了来人灰色的下摆,他一个箭步,呼的一掌推了过去。

    来人一惊,还没来得及反应,胸前便中了书生一掌,身子直直地被打到过道的石壁上,“砰”的一声撞落两块岩石。那人还未落地,书生又一个“燕子飞翔”来到他眼前,补了两计重穴。那人摔在石阶上,噗的吐了一口血,怒目瞪着书生,恨恨说道:“阁下,好手段!”

    书生看了一眼地上的人,只见那是个五十多岁的瘦高老者,但头却大得有些不自然,头发有些秃,背上有个大刀。他脚尖一动,把那老者的哑穴也给补上了,接着返回解开阿坚的穴道,后者惊得下巴都掉了,更加乖巧地在前面带路。

    不久,他们来到一块阴森潮湿的平地,只见狭小的空间里砌了几个大铁笼,每个笼子都关着七八个人,笼子外面坐着三个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根长鞭。笼子边上还有一间小茅屋,里面传来阵阵打呼声。

    书生一个纵身来到那三人旁边,一人一脚将他们踹晕了。笼子里的人见一个身穿打手服装的人,瞬间打倒看守,先是错愕,接着有人喊了起来:“大侠,救救我们吧。”其余的人也醒悟过来,纷纷叫喊。

    书生给了那阿坚一个眼色,后者很识趣地去找钥匙帮忙开门。那些被放出来的人,都纷纷过来表示感谢,不一会儿,笼子外的空地便被挤满了。这时,三个打手从那小屋子跑了出来,先是一愣,看到中间还有两个“同伴”,拿着棍子便往身边的人招呼,喝骂他们回笼。众人被关押、被打骂了那么久,这时怒气再增,向那三人群起而攻。一时间打骂声、惨叫声,在地牢里回荡着。

    书生在一间笼子边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脱掉打手的衣衫,越过众人,来到那男孩的跟前,蹲下来摸了摸男孩的脸,温声问道:“小朋友,你是不是叫唐弘斌呀?”

    男孩看了下书生的脸,又看了眼身边一个长相朴实的壮汉,轻点了下头。那壮汉则呵呵笑问道:“恩公,你认得斌仔啊?”

    看着男孩有些发白的脸和疲惫的神色,书生怜惜地将小孩抱了起来,点头微笑道:“小斌别害怕,我是你娘的朋友。你想不想你娘和小雯姐姐呀?”

    “叔叔,我娘他们在哪?你真是我娘的朋友?为什么我之前没见过你?”

    “你娘和小雯姐姐都很好,我们出去后就能看到他们了。她还煮了你最喜欢吃的菜等你呢。”

    小男孩咽了下口水,小声说道:“叔叔,你武功好厉害呀,能不能教我?”

    书生打了个哈哈,说道:“这个得问你娘。”说完,抱着男孩往外走,同时对还在暴打那些看守的民众喊道:“诸位,放过这些狗腿子吧,我们现在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