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从1996开始
繁体版

第六十章 赚钱了

    第二天,京城好几家报纸都对新上演的话剧做了着重的报道。

    -------《华夏青年报》

    ------《京城晚报》

    -------《新京报》

    ……

    除了这三家大报纸,刘周昨天邀请的诸多记者所在媒体也都对《驴得水》这出话剧做了一定的报道。

    一时之间,《驴得水》突然在京城火了起来。

    现在不仅仅是刘周的书迷了,就算是那些话剧爱好者,也对这出话剧有了一定的兴趣,前往首都剧院买票。

    但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当天的票居然卖完了,而且明后两天的票也卖完了。

    本来还想了解一下情况的他们,这下根本不带犹豫的,立马买了最近的那一场。

    拿过来一看,居然还是三天后的。

    这让他们顿时有了更大的期待感。

    这也不是首都剧院的人在饥饿营销,而是这票确实卖得这么好。

    不说刘周在京城有一大票的书迷,他们就贡献了不少票房。

    还有一些艺术院校的学生在老师的好评下,也纷纷前来买票观看。

    毕竟这出话剧可都是中戏的学生鼓捣出来的,年轻人的好胜心天然地会让他们带着审视的目光去看看这话剧是不是言过其实。

    尤其是北影的一帮人,最是不服气,想要过来挑挑刺。

    所以才造成现在一票难求的盛况。

    刘周听首都剧院的李经理讲的,前面三场的票已经全部卖完了。

    这下双方都不用说,心照不宣地将演出场次延长到十场。

    刘周也放下手中的报纸,露出了笑容。

    市面上几乎所有报道《驴得水》的报纸刘周都买了一份,回到四合院慢慢看。

    看了这么多,好评还是占大多数的,为数几个差评刘周也自动忽略了。

    这么多报道,写得最符合刘周心意的还得是《新京报》,不由让刘周对其是又爱又恨。

    现在《驴得水》这出话剧反响这么好,刘周也立马返回学校将这一消息告诉了自己的班主任老黄。

    他为自己可是操了不少心,不管他知不知道,刘周都要和他汇报一声。

    然后刘周才去找剧组的演员,将外面的反响告诉秦皓他们。

    成功总是让人感到高兴的,也能给与人莫大的动力。

    所以当天晚上,他们这一伙人表演起来给人感觉精神非常饱满。

    “让我们再一起聚聚气!”

    再一次,孙校长说出这句口号,这部剧再度落下了帷幕,全场又爆发出了极为热烈的掌声!

    “这部戏太有意思了!”

    “果然没错,怪不得那么多的报纸都说好。”

    “这恐怕是今年最好看的话剧了!”

    看着现场观众的反应,刘周已经看了很多次了,但还是感觉没看够。

    《驴得水》这出话剧在首都剧院的演出无疑是非常成功。

    不光是有掌声,还有强大的口碑!

    随着《驴得水》持续上演,许多的观众甚至主动的去跟主演们合影,还有索要签名的,这简直是明星级别的待遇了。

    甚至平时在外面的时候,也有时能被认出来。

    毫无疑问,他们在京城火了!

    从12月25号开始到1月3日,在首都剧场连续演出十场,每一场都是一票难求。

    京城的话剧市场已经好多年没有出现这样的场面了。

    “这部戏太有意思了,笑点非常多,但到了最后,又让人笑不出来。”

    “前面笑的太狠了,而后面的转折又引人深思。”

    “这绝对是一个有内涵的话剧,折射了很多东西。”

    观众们如此说。

    “话剧市场需要新的创意!”

    “由中戏学生创作的话剧《驴得水》火爆京城话剧市场!”

    “一部新派话剧引发的思考……我们的观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这是媒体的报道。

    这十天,《驴得水》已经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面对如此火爆的情况,李经理一直劝说刘周再加演几场,但是都被刘周给拒绝了。

    连演了这么多场,不说演员们有点疲惫了,刘周也不想竭泽而渔,停一段时间,让这部话剧的口碑再发酵一点,后面再重新上演的时候,才能维持现在的热度。

    演出结束后的第三天,刘周在他们休息了两天之后,又将他们叫到了自己的小院里。

    见他们有点疑惑地看着自己,刘周笑着说道:

    “今天叫你们过来也没啥事,就是把工资给你们结了。”

    “我还以为什么事呢。”

    “耗子,听你这么说工资你是不想要了?”

    “要啊,干嘛不要,这可是我的第一份片酬呢。”

    “那把你的片酬先给你。”

    说完刘周就将一捆蓝色钞票扔给秦皓。

    秦皓接住用手摸了摸厚度,感觉不太对,说道:

    “老刘,是不是给多了,不是八千吗?这应该不止吧?”

    “给你凑了个整,一万!”

    “嘿,老板大气,那我可收下了。”

    然后刘周也给曾梨、田铮、牛青锋还有胡瀞、秦海露、曹骏、孙明浩每人给了一捆,其他的一些配角还有幕后也都给了一到两千不等的奖金。

    “刘周,看来这次我们没辜负你的投资,看你给我们发钱就发了十多万吧。”秦海露笑着说道。

    “嘿嘿,是赚了点。”

    刘周知道秦海露是个小富婆,平时穿的衣服都是名牌,这一万块钱对她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那今晚你是不是再请我们吃顿饭?”

    “没问题,今晚的消费全都由我买单!”

    “老板大气。”

    “老刘可别反悔。”

    “那必须全聚德,得好好吃刘周一顿。”

    “没问题,那就全聚德,想吃什么随便点。”刘周豪气地说道。

    因为首都剧院之后还想让刘周的话剧再在那边上演,所以李经理给刘周结算很快,昨天就把钱打给他了。

    这次确实是赚了一笔。

    首都剧院有一千五百个座位,均价大概在八十左右,话剧门票可比电影票贵多了。

    一场收的门票就是十二万,十场那就是一百二十万。

    然后交给首都剧院的租金八万,票房抽成十二万,正好还剩下一百万。

    其实真正到手的也没一百万,毕竟每场都有一定的赠票,然后刚才给他们发了十多万片酬,刘周到手大概在八十万左右。

    刘周刚开始投进去的钱有二十万,再加上花了十万做宣传,所以这次话剧获得的利润是五十万。

    可能相比投资《小武》挣的一百多万没法比,但是挣这五十万花的时间可短多了,而且是靠他自己亲手挣的,也让刘周更有成就感。

    再说《驴得水》也不是不演了,之后上演挣的可都是纯利润。

    和众人尽情地饱餐了一顿,大家也是心满意足地离开。

    第二天回到学校,刘周本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沉淀一下,但是班主任老黄又找到他。

    看老黄笑容满面的样子,刘周就知道有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