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意
繁体版

第四章 锦绣山河

    当看到第四道题的时候,齐行很是诧异,甚至觉得自己那个英明神武的舅舅可能真的是老了,竟然会选择这几个字作为最后一题的议题。

    “不应该啊……”齐行用手来回蹭着自己下巴上并不存在胡须,以十分微小的声音自言自语地念着。

    书院考核的内容一般都会参考官方意见,或者说作为这座城中甚至是整个天下最具盛名的求学圣地,书院存在的本身就代表了一部分主人家的意见,并且十几年来不断为这座年幼却庞大的王朝培育新鲜血液。

    所以当齐行看到题目中仅有的“锦绣山河”四个字时,第一反应就是王宫里那位想听些称赞的好话了。

    诚然,大齐自开国以来,除了刚开始的几年时间用来修养生息,民众过的有些简朴之外,后续的年月里可以说是时和岁丰、四海承平。称赞一句锦绣山河也并不过分。只是,这种功绩哪里比得上定鼎中原,开疆拓土之功,自家舅舅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都没有骄纵,怎么反而现在想听这些“胡话”了。

    齐行很是疑惑。再加上近几年因为太子之位迟迟未定,朝中甚至传出当今圣上沉迷权力舍不得放手这样的话。更有诤臣冒死进言“世间岂有二十年太子之理,王不见昔年陈国之事乎?”

    齐行本不愿意相信这些谣言,但是今天的提问由不得他多想。

    “锦绣山河、锦绣、山河……”齐行努力地揣摩着题中之义以及……某人的心思。

    齐行从小就很崇拜自家舅舅,扫六合、定八方的故事中的每一幕他都倒背如流;同时,他也是随着这个王朝长大的人,这临淄城中日新月异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他不想、更不愿承认心中那个高大的身影会有一天老去、腐化。

    “山河……”齐行越想越是烦躁,心底有种想找人打一架的冲动。

    突然,他好像想起什么一般猛地睁大眼睛。

    “山、河,阴山还有河西?”齐行若有所思。

    事实上,大齐并不是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唯一的国家,大齐只是中原的主人,虽实力强劲但也有与其对抗的国家。在大齐的北部就存在这样一个国家——北匈,当然这只是齐国的叫法:没有国家会以另一个国家作为中心方位称呼自己。

    北匈的真名叫做匈奴。不同于大齐的统一王朝,北匈是一个多部落混合的游牧国家,或者称其为统一国家都有些不符实际,多部落的存在使得北匈很多时候处于多头决策的状态,并且由于部落的游牧的生存方式,统一王朝的形态也并不适合他们。

    但不管怎样,其强悍的战争实力和地缘塑造的彪悍的民风也得到了大齐军队的认可。同时北匈也是大齐在这片土地上唯一的对手。顺带说一句,匈奴也不会称呼中原的国家为大齐,而是南齐。

    而所谓阴山就是两国的交界,阴山以北属于匈奴,阴山以南属于大齐。巨大的阴山山脉就像一片天然的隔绝南北的屏障。由于海拔季风等地理原因,阴山南北的景色全然不同。北面是一片广袤的草原,多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南边则是优秀的农耕区,水源丰富。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塑造了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也造就了天然对立的双方。对于身处北方贫瘠地界的匈奴而言,只要攻破阴山,就意味着大齐北方门户大开,也就意味着土地与财富。

    同样,河西则指的是渭水以西的地区,是大齐与西域的分界。但是不同于北匈,西域只是一个地区称谓,这片地界并且不存在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而是由众多小国构成。这也是为什么说北匈才是大齐的唯一对手。至于西域各国,只是勉强在两个庞然大物的对峙中夹缝生存罢了。

    你要问齐行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奥,他只能说是舅舅透露的。齐行记得舅舅的书房内就挂着这样一副巨大的地图,其中阴山、河西两条界限特意标记了出来,而这个书房齐行不知进了多少次。

    所以哪怕是这样一次号称最正规的考核也本就不公平:有的人苦心孤诣五六年只为这一次考核,而有的人早就在不经意间知晓了答案。

    再结合前面富国的策论,齐行心中了然。所谓“锦绣山河”四个字蕴藏的是这位开国之君未能一统天下的遗憾。阴山与河西,不只是国与国的分界,更是人力有时穷的无奈。

    对于北匈,困于对方居无定所、快速劫掠的战斗方式,除非毕其功于一役不然很难消灭对方。但对于西域那就真的是自身有心无力。齐都在临淄,西域在渭水以西,超长距离严重限制着大齐铁骑的脚步。远距离作战辎重问题永远是核心,同时战争的本质就是人口与资源的比拼。因此,这才有了之前的“富国”之问,虽老套,却关键。

    想通了这些,齐行有些怜悯的看了一眼台下正在奋笔疾书的同窗们,这道题应该很少有人能猜到真实含义,苏谦或许可以,但是以他的性子,多半不会在战争二字上多下笔墨。至于是否有其他“高人”能正确回答,齐行也有些猜不准,但是肯定不多。这些人中他只知道一个名气极大的苏谦,其余的人就两个字“不熟”。

    在这里齐行有必要声明一下,以上这些猜测都是他从他那位王宫里的舅舅那儿听来的,并不代表本人意见。

    关于北匈和西域齐行自己也是有了解一些,不过多是一些江湖事。大齐与北匈的差异不仅存在于王朝架构也存在于江湖。在大齐,中原地区多受儒、释、道三家影响,江湖氛围更和谐一些,虽然这种和谐只是相对于北匈而言,只要还有人存在,纷争就不会消失,大齐的江湖只不过没有将争斗摆上台面来谈罢了。

    在惯用武器方面两国也有所不同,大齐的江湖人士多用长剑。在中原,剑的地位尤为不同,无论是儒家的“君子佩剑,以彰其德”,还是道教的“法剑、符剑”,都凸显着剑这种兵器的地位,剑也是中原流传最久、最广的一种兵器。至于为什么不是其他兵器,齐行只能说“因为剑帅啊”,出去打架掏出一把剑和掏出一根棍子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气势。

    所以哪怕是不会使剑的新手,在行走江湖之前也会弄一把“宝剑”充充门面。更不用说在江湖中还存在着一些鼎鼎有名的神剑,每一把剑都代表着一段不平凡故事,同时也彰显着主人的不凡。

    据齐行所知,那些神剑似乎还有着各自的神奇能力,比如舅舅身边那柄代表帝王身份的“太阿”,就有着镇人心魄的能力,面对“太阿”仿若煌煌大势扑面而来,普通高手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一身实力十不存一。“太阿”也是最被人熟知的一柄神剑,同时也是最少有出手记录的神剑,它的的作用更像是地位的象征。尽管说是最被人熟知,这个熟知也仅限于一定层次。

    除却“太阿”之外,齐行另外有所了解的就是有着“冰月”之称的“冰魄”与“月华”,这两柄剑在一对姐妹手中,据传还颇有姿色,只不过主如其剑,性子比较清冷。这两把剑的能力被人知晓的原因则是太明显了:“冰魄”在交战之时会覆盖一层薄薄的霜气,随着交手时间增加,周遭气温也会下降,“冰魄”的威力反而不断提升;而“月华”则是夜里使用时会有莹白色如月光般的光亮,白天却不会显露特殊。并且显露威能时似乎有着反补主人的能力,使用者白天夜里的状态截然不同。据知情者透露,除了冰、月二剑,似乎还有另一柄剑与它们渊源甚深,名字里好像带一个水字。

    其他一些神剑的能力则很少有广泛流传,或者如“太阿”一般,仅限于少部分人,毕竟作为与人交战时底牌一类的事物,说出来就不叫底牌了;或许也存在像“冰魄”与“月华”一般的剑,其名字就代表了自身的特殊之处。

    对于北匈,齐行没有像大齐这般的清楚,只是听说那边多用弯刀和弓箭,好像是因为北匈的人经常骑马,在马上弯刀用起来更加顺手,同时游牧、打猎的需求也使得北匈基本上成年男子人人都能开一石弓,甚至还有能开三石弓的“射雕手”,二百米开外一箭取敌雕首级。至于有什么厉害特殊的宝刀与弓箭,齐行并不知晓,但是据他猜测,肯定是存在的,没有道理小瞧一个与自身实力相当的对手。

    那么西域呢?齐行默默在心里无声嗤笑了一下,西域诸国的东西多是从大齐和匈奴学来的,要说特点,也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是奇特。各种五花八门的武器,不存在某种主流兵器,只要实用就是最好的兵器。同时西域也是一片混乱之地,属于大齐和匈奴两个大国的“两不管”地界,这也导致西域势力更加混乱,人员鱼龙混杂,同时这也是为什么西域的江湖势力并不弱的原因。

    齐行也听父亲和院长谈话时提及过西域存在着一股地下势力,专门做一些见不得光的刺杀生意,好像叫什么派来着,但是如此的江湖与尚未及十六岁的齐行心中的江湖所差甚远,便有意无意的没有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