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角斗士
繁体版

第四十三章 盼稻湖的回忆

    ——

    盼稻湖的回忆:

    从东南亚地区复员回家时,已经找不到家了。

    城市里人少了许多,我走遍了城市才找到一位老友的住所,他告诉我,我这个年龄的男人,比我小的男人,都下海了。

    “他们几时回来?”

    我这么向他问去。

    “或许回不来了。”

    别人都说,新时代来临了,春风吹来了,一切都好起来了。我并不知道事实如何,只是每当我走在街上时,总会感到阵阵凉意。

    我来到了盼稻湖,我最害怕,也是最向往的地方。

    坐在湖边的石头上,耳边响起了大娘叫我回家吃饭的声音,山头上晃过大哥打猎的身影,他们好像从坟墓中爬出,我似乎回到了童年。

    那一年,我八岁。

    “开会,开会,回家吃饭啦。”

    “好!”我回应道。

    我们在大棚下一起吃饭,大大小小的我们形形色色,打猎的大哥也回来了,种地的大伯也来了。

    桌子上是几碗粥,大娘赔笑着说:“这段时间收成越来越差了,最近蝗虫又闹起来了,省着点吃吧。”

    种地的大伯也说:“是该省粮食了,天气的兆头不像是好兆头,可能要碰上荒年了。”

    打猎的大哥皱起了眉头:“我看报纸上说,要造什么弹,可能要花不少钱,降到我们头上,也不少,我相信主席的光明领导,只是,难免会害怕。”

    “没事儿,咱这么些年了,打大清还在的时候,年年有灾,扛过了列强,扛过了大灾,打跑了鬼子,赶走了光头,这点小穷苦算什么啊?”

    “是啊……”

    我们这样重复着这些话。

    第三年春天,我们又在此吃饭,一碗里的米粟可以被数清,我们几人脸上盆地般的凹陷写满了对食物的渴望。

    一个小女孩跑了过来,她跟当年的我差不多年龄,长得很是可爱,瘦而黄的小脸上流着两行泪,抽搐的神情尽是恐慌。

    “爹娘要,要吃了我……”

    打猎的大哥安慰道:“小同志,别急,慢慢说。”

    “他们讨论了好久了,我晚上饿的睡不着时听到了,今天早上,他们看我的眼色也不对。”

    “没事,别怕,是你听错了吧,为人父母怎么可能会吃了孩子?”

    当年的我听了这话浑身发抖,却不知道为什么。

    如今想来,大抵是因为,当年的大哥已经在潜意识里承认了更可怕的事情。

    “为人父母怎么可能吃了孩子?”

    这话时常在我的大脑中回荡。

    其他人也跟着劝小女孩,但她并未有丝毫的妥协,大哥沉默了好一会儿,蹲下身子,对她说道:“没事的,我带着你回去,跟你的爹娘好好说说。”

    大哥的身影很和蔼,小姑娘点点头,拉住大哥的衣服。

    大哥让小女孩指着路,带上了几个人,踏着崎岖的路,走到了女孩的家门口,敲了两下门,无人应答。

    我说道:“门没关。”

    大哥点点头,轻轻推开门,昏暗的室内淌着一滩血,墙上写着一行血字:“我不是人!”

    旁边有个侧门,大哥继续推开,两个身体掉了下来,顶上挂着白绫吊着他们的脖子。

    这是一对夫妇的身体,他们的身体已经是皮包骨。

    我记不得我当时有多害怕,只记得大哥很冷静,他走上前,合上夫妻二人的双眼。

    死亡的震撼笼罩了我们,这份悲怆给我们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黑暗,黑暗中滋生着对死亡的恐惧,对饥饿的恐惧。

    恐惧像藤蔓一样蔓延,遮蔽了我们的双眼,我们不再能看到太阳。

    乡长是第一个穿过荆棘丛砍开藤蔓的人。

    秋天,不出所料,所有庄稼收成都不好,粮票已经换不来东西了,走在路上,我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诡异感。

    这时,乡长的声音在大街小巷的喇叭里响起,他大声呼唤着所有居民:“粮发下来了!”

    大哥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去领粮食,他去了一家棺材铺,我也跟了上去。

    棺材铺老板的意思,新的时代人们不再需要棺材这种封建思想产物了,这些棺材他也不需要了,打猎大哥身手敏捷,沉着冷静,心地善良,在村里极具威信,老板愿意把这些棺材全部送给大哥。

    “你怎么办?”

    “等死吧,以后会有越来越多人死了的。”

    “你什么意思?”

    “您不知道,我是祖传吃这口饭的,我这一家,打唐朝时就开始干了,见过无数次饥荒,见过无数生死,我们目前的情况,在我们代代相传的祖训里出现过,就是大饥荒大灾难来临前的前兆。”

    打猎的大哥向来很尊敬棺材铺老板,老板是个读书人,却没有丝毫读书人的寒酸气,据说他小时候读书只是为了混饭吃。在扫盲运动的时候,老板曾无偿地帮助无数村民学会认字。

    但大哥并不喜欢老板的这句话。

    “你说的具体点。”

    “大饥荒来临是无法描述的恐怖,它不像是鬼子进村,军号一响,人人哭爹喊娘,一天之后,全村躺尸,这个过程很快,饥荒则不同,饥荒到来前会有各种各样的预示,但人们心里会怀着希望,而一次次现实会一点点的磨平人的希望,接着,彻底断粮,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饥荒,人们吃不上饭,希望也没了,就变得无法描述了。”

    老板说完,走到后门,突然跌了一跤,倒在门框旁,大哥正想去扶起老板,老板却挥挥手。他已经六十岁了,饥饿更是让他的身形垂垂老矣。

    “你的祖训中面对着这情况该怎么办?”

    “跑,倾家荡产往其他好地方跑,混口饭吃留个后代就算成功。”

    “那你为什么不跑?”

    “我想见证不一样的历史。”

    “什么意思?”

    老板用空洞的眼神仰望着天花板,半晌才开了口:“他们说,这是开天辟地的新时代,我也想看看,可惜了,身体撑不住。”

    大哥没说话,转身要往出走,又被老板用苍老的声音叫住,“等等,小兄弟,能不能帮我完成个遗愿?”

    “什么?”

    “帮我写一封遗书,遗书不用太长,一段话就好:[我生在战乱年代,家族传下来的东西在战乱中遗失大半,我只希望自己能苟活于世,所幸撑到了光明的新社会,见到了完全不同的时代,感谢]”

    大哥回应道:“我记下了。”

    领完粮,回了家,大哥难得吃了一顿饱饭,他坚定地重复:“总会有办法的。”

    我们并未猜到,找到办法的时间是乡长拿生命换来的。

    一个月后,乡长饿死在家中,我们才知道,救灾的粮食里,有一部分是乡长的全身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