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同搏
繁体版

第四十四章 旅游大餐

    张智带着女儿回银城,留下朱墨一个人在家,她就专心忙自己的工作。

    这两天,她看到一篇报道,介绍的是国内旅游市场出现的一些新气象——

    有的城市,让游客走进汽车工业制造基地,坐在特制的电瓶车上,穿梭于汽车生产的第一线,目睹一辆辆轿车、卡车在流水线上诞生。

    有的城市,在传统的工业企业身上做文章,游客只要花一二十元买张门票,就可以到钢铁厂去看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还有的城市,将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列入旅游参观的目的地,很多游客通过参观了解污水处理技术,目睹了污水处理过程中大量能源的耗费,潜移默化地强化了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报道中说,国内许多城市正是开辟了这些颇具创意的旅游项目,不久前的五一假期,这些城市的旅游市场上忙碌的不只是旅游部门,而是调动起了全社会的力量,推出的工业游、科普游,等等,让游客有了一番全新的假期游览体验。

    这篇报道,朱墨看后很受启发。

    “旅游强市”是西城市近年确定的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翼,然而,西城市的旅游业一直靠的是传统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朱墨找来西城市假日旅游指挥中心的统计资料。资料显示,五一假期,西城市许多景点的接待人数和门票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呈现出负增长。

    旅游市场不是朱墨负责的采访战线,但这段时间她自己一个人在家,觉得时间特别充足,马上又是西城市的暑期旅游旺季,所以,她就想在这方面做一些文章。

    “西城众多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是令人称道的,西城的工业发展规模和科技水平同样令人骄傲,我们西城完全有条件‘借题发挥’,学习其他城市,可以尝试开辟以参观和了解西城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题的工业旅游线路,还可以开辟展示西城科技发展水平的西城科研院所游,用这些唾手可得的‘原材料’,西城市的假日旅游大餐一定会更加丰盛,更有滋味。”

    在部门的采访选题报稿例会上,朱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有新意。如果采访扎实,掌握素材比较全面的话,这个内容可以不用考虑篇幅,展开来写,对市里的旅游工作应该会有很大的促进。”部门领导对这个选题予以首肯。

    接下来,朱墨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采访了西城几家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还采访了西城市旅游管理部门及几家较大的旅行社,写出了三千多字的稿件《大力开垦西城科技工业游“处女地”》。

    稿件在列举西城的主要工业产品特点和部分科研单位研究领域的基础上,从点到面,分析了西城发展科技和工业旅游的独特优势。稿件见报的第二天,在报社内部进行的稿件质量评价中,被评定为A稿。

    就在朱墨为自己又完成了一篇A稿感到高兴的时候,一个电话打来,破坏了朱墨的好心情。

    电话是一家研究建筑新材料的科研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打来的,这位负责人在电话里的口气很有些兴师问罪的样子。

    “你们的报纸为什么信口开河,稿件里面提到的我们单位的年利润,这些数字你们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的?”

    对方说话的口气让朱墨很难接受,便直通通地回了一句:“请问,我们的报道有失实的地方吗?”

    “税务局的人拿着你们的报纸,指着上面的利润数字要查我们的账,说我们漏税你们知道吗?”

    “税务局的工作直接对接的是你们财务部门,我们的工作直接对接的是你们的宣传部门,如果我们的报道没有失实的地方,有关涉税的问题,你我之间好像没有什么需要沟通的。”

    朱墨在工作中是很少用这样的口气说话的。这边刚挂了电话,那边,朱墨被部门领导找了去。

    “那个反映旅游工作的稿子,骏马集团宣传部的领导找过来了,说咱们宣传了他们的新产品,暴露了集团的商业秘密,让集团的营销非常被动。”部门领导对朱墨说。

    朱墨就把稿件的整个采访过程和引用的相关数字和材料,一一进行了汇报和解释。很显然,稿件涉及的所有事实,是没有任何出入的。

    “不过,朱墨,今天稿子里碰到的这些敏感问题,应该是可以在不影响稿件质量的前提下,在写的时候,技术处理一下,就可以避免许多麻烦。”部门领导婉转地提醒朱墨。

    稿件事实站得住脚,那些反映问题的被采访单位尽管有意见,可也都无话可说。

    朱墨忙着应付被采访单位的这一天,也是张智休假后上班的第一天。他把一诺留在了银城,自己一个人先回来了。

    晚上,两人吃饭,张智面无表情,一声不吭。

    朱墨却是喋喋不休:“那些单位真有意思,税局说他们漏税,他们竟把责任往报社身上推,往我身上推。哼,我才不怕呐,那些利润数据都是我采访得到的,我的手里就有他们单位提供的相关材料,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销售额是多少、利润是多少,我自己不会凭空捏造这些数据出来。”

    张智仍绷着脸吃自己的饭。

    “还有那个什么骏马集团,说我暴露了他们的商业秘密。可笑,商业秘密你们还到处往外说?”

    骏马集团的情况,是朱墨无意中从张智那儿听到的。那次张智和邢文杰到骏马集团参观时,那个牛副总向他们介绍了许多新产品研制方面的工作,张智没想到,朱墨把从他这儿得到的信息,全都登在了报纸上。

    “朱墨,你能不能不要再这么自以为是了好不好?”张智突然抬起头来恼怒道。

    “咦,怎么了,你发什么火?”朱墨楞在那儿不明就里地看着张智。

    “我发什么火?你知道你让我多难堪吗?”张智拿筷子的右手比划着说。

    “莫名其妙,你难堪什么?”

    “我难堪什么?今天刚上班,院长就把我叫去,问你稿子里介绍曙光院的内容是不是我提供的,说我不应该违反院里的保密规定,即使是夫妻,对于要公开见报的内容,也应该让院里审核一下才是。院长说,你写的东西有一些是涉密的,如果有人追究怎么办。你说你让院长怎么看我。”张智既生气又委屈地说。

    这下朱墨没话了,张着的嘴半天都没合上。

    “你呀,天天都干点儿啥嘛,虚头巴脑的,什么BJ上海的,学什么学,你们小小的破西城还想跟人家比呀。”张智有些得势不饶人了。

    “怎么不能比,什么破西城,你能耐你别在这儿待着呀,当年难道是谁请你来的。”朱墨本来已经有点心虚,在心里也承认错误了,没想到张智还没完了。

    “行啊,我还就不想待在这儿了。真是的。”

    “怎么,去海东读博士不打算回来了?”

    “我回也好,不回也好,都跟你没关系。”张智准备休战了。

    “跟我没关系,那跟谁有关系?”

    “不可理喻。”张智说着从餐桌旁站起来,拿起自己的碗筷往厨房的水池里一丢,然后到卫生间用毛巾擦了把手,转身走进卧室关上了房门。

    剩下朱墨一个人坐在餐桌前发呆地想着,觉得自己好窝囊。干新闻这一行,经常会不小心触碰到各种各样的“雷区”,可自己这次在一篇稿件里炸响了两三颗“雷”,这对一个有着十几年新闻从业经历的老记者来说,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本来,这篇稿子在报社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谁曾想会发生这些事,而且还把张智也牵扯了进去。唉——

    朱墨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不过,她心里忽然又生出了另外一种别扭,这种别扭,让她联想起她写的一篇批评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