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诚与江城
繁体版

第四十一章 “火药味”

    汪明道和胡宪成以投资方的名义向集团公司发了协商函,抱怨在江诚公司里股东权益不受尊重。其它参与混改的公司也有类似情况:提出的议案要不就是在国资代表占绝对多数的董事会、监事会不通过,要不就是根本不能上会。他们提议,能不能提升投资方的股份占比,或者拥有公司管理层一些职位的任命权,比如说财务负责人或者采购经理。

    集团公司的回复很简单:牵扯深度改革事项,不宜过急过快,宜稳步推进。关于提高股份占比和高级管理人员任命权的事项可以考虑。

    投资方抱怨事件发生后没几天,董事会在举行例会后,孙总拿出了一份头版印着娄远功署名文章的《每日经济电讯》,准备在会上向大家宣读。

    “都改革了,没必要像以前一样在会上宣读‘领导讲话’吧?”汪明道阴阳怪气地说道。

    孙总听后笑了笑,说:“工作习惯嘛,一时改不过来哦。大家就受累听听吧,占用不了大家多长时间。江诚,你做好纪录。”

    “奥。”江诚应声。

    “娄总已经退休了,但是他还关心着公司的改革。他这次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主要着眼点在于国企为什么改革以及哪些国企适合改革。大家的认识不断随着实践推进而发展变化。以前我们认为要把经营效益好、财务质量高的企业推向市场,现在想想路子好像不对。”

    江诚听到这里,感觉到现场气氛比较凝重。孙总接下来的话更是让大家心惊肉跳。

    “国企的改革无非就是那几个目的:一、提高企业活力。说白了,就是提升企业效益,让大家勤劳地干活,不能‘磨洋工’,更好地给企业挣钱。二、引入外部监督。有人说国企效率低,内部因无人监督容易造成腐败。引进投资方可以更好地监督企业运营。三、完善企业法人治理制度。其他的,至于什么‘引进技术、资本、开拓市场、强强联合’什么的,我理解的那都是客套话或者官样话……”

    “那么,就有以下几个问题:一个是企业经营效益本来就比较好的公司,像江诚工程局,引入外部资本的目的是什么?”

    汪明道听到了不友好的意味,准备发言,孙总举手制止了他。

    “娄总文章的含义,我的理解是要改革的应该是那些经济效益不好的公司,以前为了立标杆,选择了像江城工程局这样的企业,现在方向应该变变。要把效益不好的公司推向市场,引进投资方,要‘治病救人’,而不是‘锦上添花’。汪董,你要说什?”孙总说完话,抬手示意汪明道发言,另一只手端起了杯子。

    “我们做投资的,也是要看标的,效益不好的企业我们也不一定能看上。这次把江诚工程局拿出来作为混改的标杆,是集团公司的决定。我认为孙总刚刚的提法很不正确,影响这次改革。只怕也不是娄总文章要表达的意思。”汪明道针尖对麦芒讲道。

    孙总没有接话,接着说道:“我们再学习一下‘外部监督’这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