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一锅汤
繁体版

第五章 记得当时年纪小

    初三那年,县里组织了一场竞赛,只允许应届生参加。没有人知道这场比赛的目的,只当作一场普通的考试,每个班都派了五六名同学参加。

    竞赛地点在县城。我们每人一辆破车,骑行十公里,住进招待所,第二天参加考试。学校不管饭,可是每人有五块钱伙食补助——这就够高兴的了,三顿饭才花了两块多。况且,这是第一次住县城,墙壁雪白,床单雪白,干净的如同仙境。我兴奋的睡不着,晚上十一点了,还非拉着秀针出去逛。至于第二天的考试,压根儿就没往心里放。

    考完也就完了,继续上课下课,三点一线。过了很久,传来消息,那场竞赛是选拨赛,将有二百名应届生不必参加中考,直接保送一中。我们学校只有两名入选,都在我们班。班主任扬眉吐气,嗓门本来就高,这又高了八度。学校专门召开表彰大会,大红花、奖状、奖金,象中了状元。这一消息也给父母带来了荣耀,邻居们纷纷祝贺。并且从此,她们就直接喊我“大学生”了——这个称呼,在我升入高中成绩一落千丈之后,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中考前报志愿,父母还是想让我考中专。我们村没出过大学生。他们不敢想象,“大学生”会和我家扯上关系,能读个中专就谢天谢地谢祖宗了。并且,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就算能考上大学,那么长的路,能否撑的住?考不上呢?纺花纺不得,织布织不得,力气没长大,年龄却大了,日子可怎么过!

    他们样样想的周到,可我说:“学校说了,凡是保送的不能再报考中专。”其实我也就听过这么一说,并不确定。父母总归是爱孩子的,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拉我下来,于是,咬咬牙,准备我读高中的费用。

    他们不知道,那时的我,心比天还高!许多理想在脑海里碰撞,每个理想都是带“家”的: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我认为,只要我一路向上,一路登攀,迟早会把这些“家”摘到手。我丝毫不怀疑,自己将建立丰功伟绩,进而青史留名。什么叫无知者无畏?当时的我就是。区区一个中专生,和这些“家”有什么关系?三年后不过是个孩子王而已。

    几十年过去了。我早已“成了家”。不过这家和那家,没有半毛钱关系。

    当年最抵制的职业,是老师和医生。现在,已吃了十几年粉笔灰,若不出意外,可能会吃到退休。转了一大圈,仿佛一无所获。

    但我知道,收获在哪里。当年若听话考了中专,生活可以一览无余:毕业后在本村或邻村当个小学教师,领着一份稳定的工资,再嫁一个大致相当的人家,提前过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小康生活。那么,家里也不致陷入后来的困境。为我读书,父母妹妹都吃了老些苦。这日子没什么不好,唯一困扰我的,应该就是一个“不甘心”。怎么会甘心呢?那些荣耀,那些丰功伟绩,失之交臂啊。一辈子揣着个不甘心,也不痛快吧?

    现在的生活也是一览无余。但是,心甘情愿。因为走了远路,绕了弯路,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也看到了世界之大,自己之渺小。年轻时的狂妄荡涤一空。

    不后悔,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