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的悲伤
繁体版

第十章 做吉他老师

    我白天在舅舅的档口干活,晚上就去新港路上夜校读服装设计的课程,舅舅虽然不太欢喜,但也没有干预。

    说真的,我到今天也不明白当时为什么会突然有这个想法。只记得那天送货去一家服装公司,在等候期间,我不经意拿起桌面一本服装杂志翻了起来,觉得里面的衣服很漂亮,然后就好想学服装设计,希望将来也当个服装设计师。

    我不是要当音乐人的么,为什么变了服装设计师?

    当时的学校还是挺人性化的,可以先交部分学费,剩下的只需要在一个月内付清就可以了。没想到那时候就盛行分期付款了。

    当我看到那个穿着像大婶一样的老师,我还以为走错了课室,她更像教烹饪课的。

    “荣原秦,就差你啦,快坐好。”七八个未来的服装设计师扭过头看着我。我走到最前面的座位,坐下。这里离老师最近,看得最清楚,我可是花了大价钱来学东西的,哪怕有一句话没听到就亏了。

    枯燥的素描课,一上就是几天。幸而后来换了个年轻女老师,她说她叫EY,好奇怪的名字。虽然她教得很详细,但我发觉我跟不上她的节奏。也不能怪她,我们几个月就想读完人家几年的课程,这不是闹着玩么。

    接着下来的电脑课,我更手忙脚乱。cdr及PS都是专业设计软件,光是学二个软件几个月时间都未必够,还要用软件做出面料纹理,设计服装,她是怎么知道我当年曾和初恋一起学过这二个软件的?

    当初,我和初恋就是在学平面设计课程的时候认识的,并且,除了办公常用的外学的主要就是这二个软件。没想到,多年后又用上了,真的是冥冥中早有定数啊!要不然,我连开机的按键在哪都不知道。

    当然,我也是学会了一些实质性的知识的。比如专业术语三庭五眼,物体的明暗对比,透视原理,光的三原色等,就是那时候学会的。甚至非常实用的调色,也是那时候学到的。

    整个过程其实也挺不容易的,傍晚7点上课,我一定要6点半前赶上公交车,不然就迟到。那时候还没有共享单车这种先进的东西。9点下课,回去才吃饭。

    我舅舅虽然一开始就不太支持我上这个课,怕影响工作。但是每天晚上,他还是留了饭菜给我。对此,我还是很感激他的。

    六个月后,我们班毕业了。毕业设计也混了个三等奖。拿到毕业证书,我没感到一点喜悦。后来也象征性地去找过设计助理的工作,人家的嫌弃就差没说出口。

    关键是,多年后我偶然查了一下,别说发扬光大,连这所学校都不存在了。

    有一次去一家公司面试销售职位,坐我隔壁的说他高中毕业,我大言不惭地说我大专毕业,面试官满意地向我们竖起大拇指。

    交了简历出了门口后,我们几个求职者交流了一下,一致认为这家公司是骗人的。

    晚上,我又开始闲了。一闲下来,人就胡思乱想,想芝兰,想我妈,想我的前途,乱想一通。我又寻思着找点活干一下。这天刚好我在弹吉他,有个小伙子经过,他就问我可不可以教他弹,他可以付学费。

    就这样,我收了我第一个学生。原来他在附近的服装批发市场做事的,经常路过看到我弹吉他,但不敢问。

    虽然第一次教学生,但我一样有板有眼,规规矩矩。从手势到姿态,从乐理到弹奏,我对这唯一的学生,比我的老师严格多了。

    有的人学乐器,是为了追求理想,如我。有人是因为喜欢,有人是为了可以在他人面前炫耀。而这个学生说,他是因为太无聊了。这就是传说中的,钱多得不知道怎么用?

    他的无聊日子,持续了二个月。

    那段时间,我的表弟伍舟和我弟弟也在附近工作,为了帮我打响知名度,他们逢人就说,也是我的学生。我弟弟的确是我教的不假,只是他弹得太烂,我一直拒绝承认是他师傅。

    这个时候,我又有了创作歌曲的欲望。于是我经常背着吉他到沙面一边弹一边寻找灵感,然后用用笔记本写下来。那段时间,大概写了有10多首,只是苦于没有条件,未能录下来。

    光写出来没有用,我想到投寄给唱片公司,拼下运气。于是手抄了一份曲谱,寄给了中唱公司。当时我还是不太会写简谱,五线谱更不用说了。也不知道人家能不能看得懂我写的东西。然后就天天伸长脖子等消息,结果等到后来我成了真正的音乐人,也没等到。

    而我唯一的手稿,由于里面抄录了其他的流行歌曲弹唱,我表弟借去了,后来竟然弄丢了,所以,我那段时间创作的歌曲,所有的心血,所有的希望,全部化为乌有。这种瞬间迸发出来的灵感,如果没有及时抓住,后面大概率是不会再出现的。

    而我第二次做吉他老师,则是多年后在正规的琴行里了。当时我一个开琴行的朋友,吉他老师突然离职了,着急中想到我会弹吉他,拉上我去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

    所以我一直都有个愿望,就是希望有一家属于自己的琴行,一边做音乐,一边教乐器。最理想的状态,就是音乐能养活自己一家大小,琴行作为精神寄托之地,平时教学生弹琴,或与知己好友交流心得,切磋技艺,与世无争,怡然自得。只是,在这世道,这种想法无异过于另类,难以实现。

    科学发展的程度,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得出来。比如越来越先进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多的电器,而我则把注意力放在街头卖艺的流浪歌手上了。连他们唱歌都用上声卡了,那清脆明亮的吉他声,充满磁性的歌声,让我惊叹不已。只不过当时完全不知道有这种东西,我承认我这人对新鲜事物的认识比较滞后。

    除了在沙面,我更多的是和表弟,我弟在沿江路珠江边弹唱。那里晚上人多,如果那时候有直播,我想我们早就红了。那段日子经常唱那首“世界第一等”,虽然自己也不知道唱的是什么,但是音乐能带给我们的快乐,重点并不是因为唱的是什么,而是那份情怀与满足。

    “人生的风景,亲像大海的风涌......”歌声随风飘扬,传得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