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策瑜传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 赤壁之火

    “缡儿,你想不想知道,此时此刻,谁在黄叔营帐内?”周瑜抄着手,望向黄盖营帐方向。

    “蔡中蔡和?”石缡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蔡中蔡和也算没白留一场。”

    “只是苦了黄叔。”周瑜拽着自己的衣领,愧疚地道,“黄叔一把年纪,还要为我承受断骨之苦,这份恩情,让我周瑜怎么还?”

    “公瑾,黄叔乃三朝老臣,这顿打,是黄叔心甘情愿挨的。”石缡安慰道,“况且,黄叔虽然年迈,可他身体底子好,过不了多久就会恢复如初。”

    “缡儿,我想大哥了。”周瑜忽然悲伤起来,语气沉沉,“我望着月亮想他,望着铠甲想他,望着江东的一草一木都忍不住去想他。”

    “我也想大哥啊!”石缡情难自禁地抱着周瑜,躲在他的怀中,“公瑾,只要我们想着他,念着他,大哥,他就永远与我们同在。”

    当晚,急于立功的蔡中蔡和二兄弟成功上钩,他们立刻给曹操回信说黄盖愿意领兵投降。

    曹操老奸巨猾,对蔡中蔡和所说半信半疑,还叮嘱他俩,密切关注江东军营的情况,有一点风吹草动,就立刻来报。

    周瑜和鲁肃以及石缡正在商议战前的事宜,朱然急匆匆地闯入军营中,跪下急道:“都督,郡主,大事不妙,主公……主公被歹人掳走了。”

    “什么?!”周瑜惊愕地站起身,与石缡鲁肃对视一眼,又问道,“主公来战场做什么啊?”

    “主公说,他身为江东之主,怎能在后方安坐?”朱然拱手道,“主公要与都督一起并肩作战。岂料,我们刚出吴郡,主公就被掳走了。”

    “刚出吴郡?”石缡淡定地说,“那应该不是曹操干的,朱然,我且问你,那伙歹人,有没有和你拼命搏杀?”

    朱然摇摇头,周瑜这才松了口气,孙权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都督,快去找主公啊!”朱然额头上的汗珠滚落,“若找不到主公,我如何向太夫人交代?”

    “都督得坐镇赤壁!”石缡拱手说,“找主公的事儿,就交给我吧。”

    “缡儿,要当心啊!”周瑜点点头。

    石缡换上了布衣就跟着朱然离开了赤壁,朱然见石缡一路策马,向吴郡奔去,便拦住她的去路。

    “咱们不去找主公了?”朱然问,“我看郡主一路要回吴郡。”

    “对啊,回吴郡啊!”

    “郡主这是何意?如今主公下落不明,您这般敷衍?”朱然不客气地质问道,“再不济,主公也是您的弟弟。”

    “朱然将军,跟我回吴郡,你就能见到主公。”石缡坦然道。

    “什么?”朱然瞪大了眼,“你说主公被劫回吴郡?此等大事,请您别开玩笑。”

    “你觉得,我像在开玩笑?”石缡白了他一眼,继续策马赶回吴郡。

    石缡一启程,周瑜和鲁肃就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

    黄盖已经能拄着拐棍下地行走,他给曹操修书一封,说明晚子时,他就会带着二十船的武器,前去投诚。

    曹操却依旧半信半疑,他只好对左右说,如果黄盖带来的是空船,那么他就是诈降,立马发起进攻。

    这句话正好被路过的晏清听去,她立马找到孙策,必须去通知周瑜,让黄盖把船舱装满。

    “别急!”孙策却淡然地倒了一盏茶,递给晏清,“公瑾一向机敏,他算无遗策,此事他定能安排妥当,晏清,等一开战,我就带你离开。”

    “公子,这次,晏清就不跟你走了。”晏清堂而皇之恢复成女装,淡然道,“丞相的二公子曹丕,他说要纳我为妾。”

    “你再说一遍!”孙策攥起了拳头。

    “我自小孤苦,总要为自己考虑,既然公子对我无意,我只能另寻良人。”晏清如实道。

    “可那个曹丕,是良人吗?”孙策气急地问,“晏清,你不能犯糊涂啊。而且,你这个身份,曹操能容你?”

    “没人知道我和江东的关系。”晏清说,“二公子人很好,值得托付。当然,公子若愿意纳我,我就选公子。”

    “原来,你是想逼我!”孙策苦笑一声,“晏清,你好手段啊,你跟着缡儿多年,难道对她没有一点留恋吗?”

    “一切都在公子的一念之间。”晏清冷冷地说,“公子不要想着想把我骗回去再说,如公子反悔,我一定会自尽。”

    “那你就留在这里吧!”孙策冷冷地走出营帐,便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

    晏清气的直跺脚,其实曹丕并没有看上她,她是故意那么说的,她就想看看,孙策的心里到底有没有她。

    很明显,孙策心里没她。

    晏清忽然气血上涌,口喷鲜血,她用帕子抹了抹嘴角流出的血迹,戚戚道:“孙伯符,你为什么永远不接纳我?”

    忽然一只大手将晏清扶起,她一回头,对视孙策炙热的双眸。

    “晏清,你我之事,能不能等战事完结再说。”孙策为难道,“跟我回去吧,这是我们之间的事儿,不能影响大局。”

    晏清没有想到孙策会去而复返,她发自内心地笑着搭上了孙策的手。

    晏清带着孙策去往一个无人问津的山坳,山坳里有一处新埋的无名孤坟。

    “这是?”孙策疑惑地看着晏清。

    “是蒋干!”晏清坦然道,“曹操秘密处死了蒋干,曝尸荒野。是郡主叮嘱我,如果能找到他,让他入土为安,说到底,蒋干也算帮江东处死了蔡瑁张允。”

    “吾妹是个良善之人。”孙策感慨道,“数年来,她的初心未改分毫。”

    “是啊,可惜郡主际遇坎坷,与周将军至今都没结为连理。”晏清叹息道。

    “会的!”孙策笃定道,“缡儿和公瑾,终究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

    黄盖那边已经整装待发,鲁肃和周瑜背着手屹立在江边,感受着大战前这片刻的宁静。

    鲁肃伸手测了测风向,还是西北风,不禁担忧道:“公瑾,真的会有东南风吗?都这个时候了,万一……”

    “子敬不信我?”

    “公瑾自然算无遗策,可是……万事都有万一。”

    “子敬你看!”周瑜指着江北的石壁说道,“此处的地势奇特,在每年最冷的几天,西北风刮过去之后,自会转换成东南风刮回来。只要黄盖成功引燃曹操的战船,此战我军必胜。”

    “难怪你选择赤壁作为决战之地,原来是为了风向。”鲁肃恍然地点点头。

    “不错,自曹操官渡大败袁绍之后,我就料定他一定会南侵。这一战不可避免,这两年来,我来这里考察过多次,所以我才迅速占领南岸,逼曹操在北岸扎营。唯有如此,东南风才会发挥效力。”

    “原来如此啊!”鲁肃意味深长地望着滚滚不息的江面,心中不禁感叹。周公瑾没有打过败仗的原因,是因为他从不打无准备之战。

    鲁肃对周瑜的敬佩又加深了几分。

    忽然远方传来一阵哒哒之声,石缡策马本来,跳下马,跑到周瑜面前。

    周瑜立刻解下自己的披风,给石缡披上:“怎么穿这么少,冻坏了可这么好?”

    “周公瑾!”石缡负气地捶了他几下,“你为何要联合主公和朱然演出戏,把我支开,难道我是你的拖累?”

    鲁肃闻言,识相地退了下去。

    周瑜很少听见石缡连名带姓地叫他,他知道,缡儿真的生气了,他便解释道:“我不想让你陷入危险。”

    “可你让我置身事外担心你,会让我更难受。”石缡急道,“周公瑾,我再也不许,你把我推开,我要和你并肩作战,这不是一句空话。”

    “缡儿!”周瑜把石缡抱在怀里,“原谅我只想保护你,却忽略了你的感受,怪我没有推己及人。”

    “公瑾,今夜,朗月注定为你而高悬。”石缡说。

    行动之前,周瑜在演兵场上感谢各位将士为保卫江东,不惜马革裹尸,只要团结一心,才能对抗曹操。

    士兵们纷纷将武器鞠躬头顶,山呼海啸般喊道:“都督,威武!都督,必胜。”

    傍晚时分,黄盖驶离了南岸,他将十艘战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时升起船帆,其余的船在后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官兵都走出营来站着观看,指着船,说黄盖来投降了。

    曹操闻讯而来,他原本不信黄盖真的前来投降,直到看见黄盖的船体没入水中许多,他这才相信。

    曹操笑着站在甲板上迎接黄盖。

    此刻东南风正急,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黄盖命那十艘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像箭一样向前飞驶,把曹军战船全部引燃,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

    曹操一看他所有的战船被大火所笼罩,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左右拉走仓皇地撤退。

    “怎可能这样?怎可能这样?”曹操面对失败心有不甘,一路上就这样念叨着。只要此战胜利,他统一天下之路就近在咫尺。

    他想,他有二十万大军,而周瑜刘备才有五万联盟军。可今日大火,烧的如此强烈,就算长江里都是水源,他也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的大军灰飞烟灭。

    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

    曹操红了眼眶这才恍然大悟,他中了那个山越人阿符的奸计了,原来他和军医是一伙的。

    “来人啊!”曹操的脸颊已被烈火熏黑,他一边跺着脚,一边嘶吼道,“找到那个山越人,把他碎尸万段。”

    曹操身边的士兵都劝他离开,但他不甘失败,久久不愿离去。

    士兵们只能强行把他拖上马背,带他冲出重围。